石景山区2025年高三统一练习
历史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是距今11000-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从
采集的样本中浮选出了1663粒炭化植物种子,从中发现了14粒炭化粟粒,研究者推
断这些粟粒是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栽培作物。东胡林遗址的这一发现
A、是该地已经形成定居生活方式的直接证据B,说明粟是我国最早人工栽培的作物
C.表明农耕生产是当时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D.对研究我国农业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2.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思想具有一种“实践理性”,即“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
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做抽象的玄思”。以下言论反映孔子思想“实
践理性”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夫唯不争,故无尤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3.三国时期,蜀国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后不置官、不留兵,即其渠帅(当地首
领)而用之,而后“夷汉粗安”;吴国征讨山越时下令对山越人“皆当抚慰,徙到外
县,不得为难”,后将其四万人编入军队,其余数万人补为编户。蜀、吴的上述措施
A.化解了内迁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D.为改土归流的实施莫定了基础
4.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指出,11-13世纪,中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
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以下现象属于这些
“变化”的是
①“重文教,轻武事”
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5.明正统年间,马谨巡按浙江等地,“所至克振风裁,贪猾屏迹”,大学士杨士奇“知
其廉介,特赠之诗,至以‘冰霜铁石’比之,时以为确论”。马谨此时任职的部门最
有可能是
A.鸿胪寺
B.宣政院
C.都察院
D.理藩院
6.晚清时期的一些诗歌记录了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
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榻小岂容人肝睡,唇亡终怕齿凋零…交趾日南藩若撤,汉龙天马岂能扃?
②虎门一炬震天威,百万貔貅尽解围。海国鲸鲵皆破胆,中华儿女尽扬眉。
③痛煞诸王弄太阿,嚣然八国檀称戈。心惊君子为禐鹤,眼看雄心尽鹊鹅。
④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7、1916年2月梁启超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吾家十数代清白寒素,…此次义举虽
成,吾亦决不再仕,使汝等常长育于寒士之家庭,即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此行
乃关系滇、黔生死,且全国国命所托,虽冒万险万难不容辞也。”信中提到的“义举”
A.促成了戊戌维新运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D.恢复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其反映出的特点有
文件
内容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民众
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专政的国家
①完全照搬苏俄的模式
②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③实践了社会主义原则
④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从1956年到1965年这十年间,特别是在1960年前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
这一时期新建交的国家中,除法国外,大部分是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这次建交高
潮出现的原因有
①中国倡导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提供了机遇
③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④中非合作论坛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