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6 20: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 2024-2025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勋章
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
“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
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
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作朋友才跟你
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的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
而说出口的。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拉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斯坦尼斯拉夫
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
也不过值 5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普斯佳科夫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解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
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
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
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
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
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用左手吃东西,
就声明他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盒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
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啊,只求这顿饭快点结束才好!
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极其忸怩不安,正瞧着他,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
第 1页/共 10页
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荣华富贵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
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使得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
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现出惊
讶和疑问的神情,嘴角露出狡猾的笑意,原来的困窘神情也渐渐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
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
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
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
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
弗拉基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注】安娜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勋章高一个等级,而弗拉基米尔勋章又比安娜勋章高一个等级。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一个低等文官借勋章赴宴的故事为题材,戏剧性的情节充满讽刺意味,展示了一幅十九世纪末俄
罗斯社会风俗画。
B. 小说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充分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和起伏跌
宕的心理变化。
C. 一枚小小的勋章却让人平添了对普斯佳科夫的敬意,连赶车的见到衣服上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也对普
斯佳科夫肃然起敬。
第 2页/共 10页
D. 法国教员特兰勃良的勋章显然也是借来的,而且他戴的安娜三级勋章比普斯佳科夫的要高级,也因此更
受主人青睐。
2.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 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
所以普斯佳科夫特地去跟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来了勋章。
B.“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他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挺起胸脯,昂起头来,走进大厅
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尤里·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
夫的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来,或者往回跑”这样的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人物的
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C.“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当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
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D. 契诃夫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他创作的小说《勋章》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不仅仅是
为了嘲讽像“普斯佳科夫”和“别里科夫”这样的教员,更是为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的某种社会现
实。
3. 小说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成功,请结合作品内容赏析。
4. 契诃夫的小说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将犀利的笔触指向整个社会。请结合文章情节,概括小说主旨
的几个层面。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者
朱山坡
黄昏,家门外突然传来马的嘶鸣。我打开门,看见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我兴奋地往屋子里喊:“祖
父回来了。”
祖母几乎是小跑着从屋子里走出来。马背上驮着两袋子沉重的物品,袋子上用炭黑墨水写着一个人的
名字:银兴邦。尽管字迹模糊,但也足以让我们知道是大伯回来了,而非祖父。
大伯在井那边给马打水,向我们招手。
马一口气把一桶水吸干,大伯要把马背上的物件卸下来。
祖母警惕地问:“这是什么?”
“你放心,不是军火,是书。”大伯说。
第 3页/共 10页
祖母说:“书比军火更危险,让它离家远一点。”祖母从没出过远门,但她似乎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
比如,每隔一段时间,省城里总要在一堵著名的“南墙”前,枪杀一些不听话的读书人……
大伯在省立大学里教政治学,三年前竟开始迷上画油画,后来干脆辞了职,改行画油画。有人从他的
画里看到了反意,告他的密。警察一次又一次上门,将他的画当场付之一炬,并将他驱逐。大伯露面次数
便越来越少,行踪越来越隐蔽。他不断地换地方,最后连祖母也搞不清楚他到底在干什么。在给远在广州
做生意的祖父的去信中,她甚至激愤地写道:“兴邦或许已经死了吧,我们就认命吧。”
然而,四个月后,大伯回来了,身上散发着油画颜料的气味。
大伯搬不动书,央求我帮忙。我和他合力把两袋子书从马背上卸下来。祖母坚决不让这些书进家门,
我们只好把书抬进小粉河畔一间废弃的猪舍。猪舍是草房子,长满了荒草,落在山坡上,对着弯曲的河流。
时值汛期,河面开阔,停靠的唯一的一条船好久没有离开过码头了,它肯定已经长出了根,稳稳地扎在河
里。
大伯没有为自己的行为给出一个合适理由,祖母好像受到了天大冒犯,院子里弥漫一股剑拔弩张之气。
我父亲脸有惊慌之色,赶紧调和一触即发的战争,一面让我把饭和被铺送到猪舍去,一面悄声告诉祖母一
个惊天秘密:“省城里的刽子手已经磨好刀等着他。”
在我父亲的帮忙下,大伯很快将猪舍修葺得焕然一新。他把那些书摆到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书架上,
还有一些未完成的画作。每隔一段时间,大伯便把寄往省城的信件交到我的手上,我踏着泥泞的道路跑到
镇邮政局。尽管我知道,信封里装的并不是什么信函,而是他刚好完成的油画。
在这期间,我父亲去见大伯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从猪舍走出来,父亲的脸色都很凝重。有时候,我
能听到他们激烈的争吵。我总以为他们从此会分道扬镳,但他们并没有因此翻脸,第二天又在一起聊天了,
好像争吵从未发生过。后来,我看见父亲带着不同的人穿过夜色来见大伯。我看不清楚他们的面容,有胖
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戴着大草帽,来去匆匆,神神秘秘的。有时候大伯对他们的大声呵斥引发
一阵阵犬吠。
有一天,一个陌生男人急匆匆闪进我家,从广州带回来一条消息:祖父被杀头了!
那人说,祖父是共产党,而且是年纪最大、官阶最高的一个。
祖母惊愕地张开嘴巴,怀疑来人是哄人的,但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封祖父留下的亲笔信,祖母看后才慢
慢安静下来。
“一个老傻瓜!”祖母将信揉成一团塞进口袋里,朝着父亲和大伯说,“你们告诉我,天底下究竟有多
少我不知道的秘密!”
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暴雨,我能感觉得到屋顶上水流成河。有雷鸣声滚过天际,彻夜不绝。祖母房间
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祖母的苍老的怒骂声和悲叹声穿透窗户和雨幕震动着我的耳膜,让人心有余悸,仿
第 4页/共 10页
佛祖父的头颅就挂在大门外。
外面雨停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小粉河涨水。那条船高出了河面,颠簸着。迅猛而慌乱的河水冲击河
床发出“轰轰”的声响。
大伯在猪舍里淡定地收拾东西,烧毁书籍和信笺,还有未完成的画,屋子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我去
寻找父亲,发现父亲不知所踪。多年以后有人说,父亲当年是游击队队长。
“把画送给‘南墙’对面的宏远火锅店老板,一个叫屠三的人。”大伯望向六神无主的我,严肃地说道,
“四十八个人的安危全靠这幅画了,我所有的画都隐藏着生死攸关的秘密。”
乘船和乘车都来不及了。大伯让我骑马去。马上就走。
“你怎么办?”我问。
大伯遥指小粉河上那条船:“走水路。”
但那条船多少年没有离开过河湾了!小粉河多少年不行船了!又遇上洪水,连鱼都无法逃跑,何况一
条废弃多年的船?
我既兴奋,又害怕。天色越来越明亮。远处的群山像刚睡醒的巨人艰难地蠕动,那里好像藏着千军万
马。
“不能走大道,宪兵已经沿着大道朝这里来了。”大伯说,“我已经听得见他们杀气腾腾的马蹄声。”
我从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省城离此有多远,甚至搞不清楚省城到底往哪个方向走。
“朝着血腥味最浓的方向走!”大伯厉声提醒我。
我记住了。我拼命张开鼻子,仿佛闻到了从遥远的“南墙”飘过来的血腥味,那是来给我引路的。我
双腿一夹,缰绳一拉,这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扬起蹄脚,驯顺地奔跑起来。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母认为“书比军火更危险”,是因为她觉得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读书容易变得“不听话”,会给家族
带来灾难。
B. 大伯从省城归家以后,表面上是在猪舍里继续着自己的绘画事业,而实际上是通过绘画来给组织传递情
报。
C.“朝着血腥味最浓的方向走”,大伯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的“厉声提醒”是出于对
我的保护。
D. 小说以“革命者”为题,塑造了祖父、大伯、父亲等革命者群像,以及正在成长中的“我”,表明革命
精神的赓续。
6.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5页/共 10页
A. 大伯归来极为神秘,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小说开头部分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B. 祖母顽固守旧,不理解祖父的革命行为,骂他是“老傻瓜”,二人形成鲜明反差,增强小说叙事张力。
C. 小说以一个南方小镇为故事场景地,通过一个家庭的变故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叙事时空高度集中。
D. 马驮着大伯和书回家,我最终骑着马离去,情节首尾呼应,结构圆融,结尾处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7. 小粉河与船在文中多次出现,与情节发展相关联,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8. 关于祖父、大伯和父亲的革命活动,文中的叙述存在隐匿和缺省。请分析这样处理的文学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
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
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开威
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
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拜纳
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体一诸侯相
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
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
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
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
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
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
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
B. 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
C. 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
D. 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苑,又称上林苑,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始建于秦汉。上苑亦是汉武帝射猎游乐之地。
第 6页/共 10页
B. 明经,初为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唐代为科举的基本科目之一。
C. 关内,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地区 通称,与“关外”相对。
D. 赠,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官员及亲属加封,有赠谥、赠官、赠典等,文中为赠官。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在任雍州长史时,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
案;多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 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买怪竹之机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又上书称小人恃
势弄权,皇帝得知此事,抚慰他并下令将竹投入江中。
C. 苏良嗣任人唯贤,气量宽宏。苏良嗣非常赏识韦安石,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苏良嗣曾因连襟而遭
受连累被贬官,其亲人来表达歉意,而他却毫无愠色。
D. 苏良嗣擅改寺名,时人憾之,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督为纪念兄长所建,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奏
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遗憾他学问不够。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2)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13. 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集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危害?请简单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上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
薄的诗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诗人内心有
暂时的慰藉。
第 7页/共 10页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
多情之叹。
D. 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
的体验。
15. 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的发言,国家由中等国家变为小国,成就也仅
仅是“足民”,还特意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主动表达了谦逊的态度。
(2)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便在首段开端以“木
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 “榆关”即今天的山海关,古人称之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这一古称在古诗词中频
繁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中国四大名著而言,《水浒传》因其最接地气,也就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而《水浒传》最突出的艺
术成就,就是塑造了众多________的英雄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水浒传》中的英雄“上梁山”
,( )。林冲的上山就有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转变过程。他一直_____,甚
至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的阴谋,他也浑然不知,甚至以为是给他一个好的差事,还打算“待天晴到城
中换个泥水匠修补”,完全是逆来顺受。在这些上梁山的英雄中,宋江是最曲折的,李逵是最痛快的,鲁智
深是最爽朗的。鲁智深的爽朗跟李逵的痛快不完全一样:李逵是直截了当,跟上就去;鲁智深是军官当不
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没有________。这不同的道路跟英雄的性格有关。不同的英雄形成不同
的性格,这种性格又关系着他的家庭出身、生活境遇。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都是因为被逼无奈 B. 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C. 与他们的性格有关 D. 各有各的不幸遭遇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数据在医疗、教育、文化、金融等领域前景可期,为公众勾勒出一幅信息通畅、生活便捷的美好图
第 8页/共 10页
景。但同时,数据违规使用、非法交易等问题频发,如得不到及时整治,势必影响数据利用效果与大数据
产业发展。大批网友表示自己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不仅在酒店预订方面,在打车、通信套餐、
电影订票、网络购物等线上消费中,电商“杀熟”的情况可谓 。
低价是有效的“拉新”手段,在流量红利见顶、电商获客成本高的当下,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
户,在用户消费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不公开的获取更高利润的“潜规则”。基于大数据的
“千人千面”,通过出让部分个人隐私,帮助企业作最优决策,本是有利于双方 的事情,但一些企业
却利用大数据“作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零售行业,在新零售火爆的当下,线上消费积累的亿万消费大
数据优势是其能够继续引领消费的有力保障。如果一再出现大数据“杀熟”丑闻,将会影响新零售中用户
对大数据这个工具的态度,( ),最终影响整个新零售电商行业的发展。
大数据“杀熟”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消费者无法了解企业在数据黑箱里究竟装了哪些运算法则,
也没有人能够在智能计算定义运行的经济社会中 。利用好大数据的同时,强化治理,谨防其对我们的
生活造成新的困扰,已经 。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比比皆是 各得其所 明哲保身 刻不容缓
B. 俯拾即是 各得其所 独善其身 迫不及待
C. 俯拾即是 互利共赢 明哲保身 迫不及待
D. 比比皆是 互利共赢 独善其身 刻不容缓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不
公开的“潜规则”。
B. 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这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
“潜规则”。
C. 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习惯形成后提高价格,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
“潜规则”。
D. 用低价把新用户留存成老用户,在用户消费形成后提高价格,这已经成为部分商家获取更高利润的“潜
规则”。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户将会对新零售的各种应用采取抵制态度
B. 使用户对于新零售 各种应用采取抵制态度
第 9页/共 10页
C. 新零售的各种应用,将会被用户抵制不用
D. 用户将会抵制新零售的各种应用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狭小居处);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制约)于时也。——庄子《外
篇·秋水》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10页/共 10页
1. C
2. D
3.①在赴宴前借勋章时,他说话“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内心的急迫、紧
张表露无遗;
②佩戴上勋章后去赴宴,他一路得意不已;
③在宴会上见到同事后,他惊恐万状,丑态毕露;
④当他发现同事也挂着别人勋章、坐在商人的女儿身边招摇撞骗的事实以后,他转忧为喜,而且灵机一动,
主动和同事演了一出“双簧戏”;
⑤欺骗成功后,他后悔没有借别人更高等级的勋章。
4. (1)以对社会低层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讽刺贪慕虚荣、弄虚作假的社会风气: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不约
而同地借了不属于自己的勋章参加宴会,说明这个社会虚荣、作假成风。
(2)以对上层社会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社会的势利眼众生相:身居高位的中尉的傲慢举止,有钱的商

人只认勋章不认人的武断态度,都揭露出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势利。
(3)以勋章来暗示俄罗斯社会的等级分化严重,批判俄罗斯社会的不平等:一枚勋章拉开了人的三六九等,
荒谬而又讽刺。
5. C
6. B
7.①描写小粉河“时值汛期”,船好久没有离开码头,有喻示故事背景的用意,为下文埋下伏笔;
②描写小粉河涨水,发出巨大声响,隐喻祖父牺牲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也暗示一场大变故正在发生,情节
将迎来突变;
③最后描写小粉河遇上洪水,船无法出逃,暗示了革命者大伯的命运结局。
8.①小说故事由“我”叙述,而“我”对祖辈、父辈的革命活动所知有限,这样写较真实;
②强化故事的神秘氛围和传奇色彩,留下大量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③隐匿对宏大事件和场面的直接描叙,而集中叙写了一个南方乡村家庭的日常和变故,使小说的叙述与历
史真实拉开距离,蕴含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④突出主要人物大伯,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主线更加清晰。
9. A
10. D
11. A
12. (1)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依法制裁了不称职的官员,(因此苏良嗣)颇被人尊
重忌惮。
(2)(苏良嗣)在朝堂上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并拖他离开。
13.①远途运输本身沿路劳民伤财;②宦官沿途弄权作福;③有损皇帝的英明。
14. A
15. (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侧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
思乡的“岑寂。
(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村“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
(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6.①. 如其礼乐 ②. 以俟君子 ③. 思国之安者 ④. 必积其德义 ⑤. 摐金伐鼓下榆关
⑥. 旌旆逶迤碣石间
17. B
18. (1)栩栩如生 (2)忍气吞声 (3)瞻前顾后
19. 不同的英雄具有不同的性格,这种性格又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境遇有关。
20. D
21. C
22. B
23.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