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2024.1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辩小炫八片一个正确选项)
1.鸦片曾是“旧中国最难医治的社会溃疡之一”。为禁鸦片做出重要贡献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陈玉成
2,下列不属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赔款白银4.5亿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右图两个纲领性文件各自提出了鲜明的主张,但在当时的
中国都未能实现。未能实现的原因是
資
朝
A.平均分配土地
B.主张学习西方
新
C,脱离社会实际
D.倡导人人平等
4、他为维护王朝统治,主张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业: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
力主收
复新噩,建议设立新弧行省。“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曾国藩
5.“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的厉害!”据此对话推
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时,有一个国家没有参与,后来该国为获得与列强在中国均
等的贸易机会提出了
A.“门户开放”政策
B.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C.在大沽炮台驻军
D.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7.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
选择了革命,张赛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的社会进步
C.促进了共产思想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8.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
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
D.兴中会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实际
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主张
C.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10.1920年春,北京大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如果用民国纪年法,这
一事件发生在
A.民国六年
B.民国八年
C.民国九年
D.民国十年
11.梁启超说:“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
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
A.袁世凯
B.溥仪
C.段祺瑞
D.张勋
12.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倡导
A.君主立宪
B.自强、求富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金田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4.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指的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西柏坡会议
15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
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6.“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北平数千
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发起爱国救亡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17.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
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A.皖南事变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18.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
太平洋战场的…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中国前途和命运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谈判。毛泽东用
实际行动昭告世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诚谋求和平的。这场“谈判”的地点是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重庆
20.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转战陕北
挺进中原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粉碎敌人进攻
转入战略进攻
进行主力决战
推翻反动统治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21.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
B.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C.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变化特征
D.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C
6.A
7.B
8.A
9.D
10.C
11.A
12.D
13.B
14.B
15.A
16.C
17.D
18.D
19.D
20.C
21.C
22.A
23.D
24.A
25.B
二、非选择题
26.(1)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事例: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2)事件名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原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联合战线:革命统一战线。合作成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任答一例即可)
(4)事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让步: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答一点即可)意义: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5)重心变化:从城市转入农村。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主体组成变化:从由赞同革命的知识分子组成,转变为以工农为主体。践行群众路线的史实: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赢得农民的支持。
(7)产物:毛泽东思想。会议:中共七大。
(8)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
27.(1) 反帝反封建。
(2)观点: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论述: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理想社会;地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促进思想启蒙;无产阶级领导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思考: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探索虽然有的失败了,但都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经验。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