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愁》教学课件(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乡愁》教学课件(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7 08:0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导入
看图猜诗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愁
余光中
1
2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语调、节奏和重音。
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赏读结构。
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体会诗歌复杂情感。
3
教学目标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
代表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钟乳石》。
作者简介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台湾与大陆还未实现三通(通邮、通商、通航),两岸同胞隔海相望,骨肉分离。诗人在回忆创作《乡愁》时的情景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欣赏
思考: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语速来朗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跟音乐 读诗歌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乡愁本是抽象的概念,但这首诗仿佛触手可及,因为它化作了什么?
乡愁
比喻(借物抒情)
在这些事物上,诗人分别寄托了什么情感?
邮票——对母亲的思念
船票——对妻子的挂念
坟墓——对母亲的怀念
海峡——对大陆的思念
在外求学
美国进修
母亲去世
思乡情切
新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与妻子分居两地,需通过轮船返台。
余光中小小年纪就在外求学,通过信件与母亲保持联系。
1958年,余光中母亲去世,与母亲死别。
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乡愁》。
知人论世
诗人为什么要选取这几种意象表达乡愁?
通过这些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将抽象的“乡愁”形象化,使之具体可感,生动感人。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在人生不同阶段里,最能体现“乡愁”的事物。
这些意象前用了哪些修饰语?特点是什么?
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张窄窄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坟墓
一湾浅浅的海峡
邮票虽小,却牵系绵长母子情。
船票虽窄,却负载浓浓夫妻情。
坟墓虽矮,却承载了丧母之痛。
海峡虽浅,却寄托了故土之思。
诗人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也反衬出其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余光中曾说:“乡愁如果只有距离,没有沧桑,是单薄的“哪一节将乡愁推向深处?你读出什么?
第四节 由生离写到死别
由亲情、思乡到思国,层层递进,情感升华
创作小诗
示例:
乡愁是母亲鬓角的白发
乡愁是父亲盼归的殷殷目光
乡愁是村口饱经沧桑的老槐树
乡愁是故乡屋顶上的袅袅炊烟
……
乡愁在同学们的眼中又是什么呢?请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
诵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们既感受到《乡愁》的音韵美和意象之独特,也深切地体会到他的悠悠家国情。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这种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重情重义、心有家国之人。
课堂结语
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乡愁》
2.收集整理有关乡愁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