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联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
真实中的荒诞社会,荒诞下的异化现实
作者以及背景
《套中人》《 变形记》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l860~1904)
契诃夫
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之说之王。
契诃夫(l860~1904)
契诃夫
(法)莫泊桑
(1850-1893)
350多篇
(俄)契诃夫
(1860-1904)
700多篇
(美)欧·亨利
(1862-1910)
300多篇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以小见大
情理之中
短小精悍
幽默讽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 普鲁斯特、詹姆斯 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乡村医生》《地洞》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 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卡夫卡(l883~1924)
卡夫卡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派文学】
梳理情节
《套中人》《 变形记》
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
自读《装在套子里的人》,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完成表格。
段 落 主 要 情 节 一 (1—?) 序幕: 二 ( — )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三 ( — ) 尾声: 段 落 主 要 情 节 一 (1—5) 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 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特征。 二 (6—37) 开端 准备结婚
发展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高潮 争吵交锋
结局 婚事失败
三 (38—40) 他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初读理情节】
变形记
全本小说情节结构
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1 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
2 格里高尔的身份及房间陈设
3-4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感受
5-6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
7 家人催促格里高尔起床
8 格里高尔认为变身甲虫是自己的幻觉
段落 核心内容
9 格里高尔无法起床
10-11 格里高尔为起床而努力
12-13 格里高尔起床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动
14 公司来人调查格里高尔迟到原因,格里高尔终于从床上翻到地下
15 对话及格里高尔心理活动
16 父母、协理以及格里高尔间的对话
概括内容
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17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期望被理解
18 协理的不满与指责
19 格里高尔对协理指责的回答
20 格里高尔试图站起来,去赶八点钟火车
21 家人听到格里高尔声音的反应与表现
22 格里高尔宽慰于自己又被纳入人类的圈子
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23 格里高尔打开房门的全过程
24 他人见到格里高尔后的反应
25 格里高尔眼中的外部世界景象
26-27 格里高尔的灵魂独白、协理被吓跑
28 格里高尔的担忧以及母亲的表现
29 父亲把格里高尔逼回房间
全本小说情节结构
人物形象
《套中人》《 变形记》
故事主体
(6—37)
在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刻画别里科夫的?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
神态
心理
语言
动作
性格
脸色发青
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难堪极了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他老是心神不定
搓手,打哆嗦
脸色苍白,站起来…心慌意乱,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倒过来用脑袋
走路,把谈话
内容报告校长
P20.22.24.26.29.32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迂腐可笑胆小怕事
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
顽固保守因循守旧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穿着
用具
出行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住处
胆小孤僻
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狭隘惶恐
性格:怪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害怕新事物
维护旧制度
沙皇卫道士
现实的逃避者
顽固保守
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
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
害怕社会变革;
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全城的人
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旧势力顽固;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
革命力量弱
怕的根源
沙皇专制制度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关系
姐弟
别里科夫
“情侣”
柯瓦连科
布尔金
(我)
同事
同事
同事
华连卡
分析华连卡姐弟的形象特点和形象意义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现实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希望,预示了光明的未来。他们与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
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憎恨反动保守势力,是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
热情大方,开朗乐观,富有朝气,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
多次写华连卡的笑,有何作用?
华连卡的笑,是正常人对“套中人”越出常规出洋相的嘲弄,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的胜利。
柯瓦连科
华连卡
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别里科夫形象
概括分析甲虫的特点,分析其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的生存状态
坚硬的甲
大身躯、多细足
行动困难
1
2
3
甲虫的特点
格里高尔生存状态
人际关系隔膜,自我封闭
不堪生活重负
难以主宰、把握自己的命运
格里高尔的形象
概括分析甲虫的特点,分析其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
的生存状态
人声一虫呜
笨拙、卑贱
弱小
4
5
6
格里高尔生存状态
甲虫的特点
无法交流和沟通、封闭孤独
自卑心理
小人物、微不足道
格里高尔的形象
人物形象:格里高尔
对工作
对家庭
对自己
忠诚、努力
负责、善良
对亲情渴望
麻木、压抑
格里高尔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谨小慎微,对家庭勇于承担债务,孝顺父母,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同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和接受。
格里高尔变异成虫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
个人的原因
家庭的原因
沉重的家庭负担(父破产,母生病,妹上学 )
父亲的债务压力
职业压力(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
翻身的艰难(试一百次,使劲扑,拼命挣扎摆荡)
起床的艰难(“扒、移、撂、扑、靠、直”)
开锁的艰难:嘴转、颚咬、受伤
你认为小说中“变形”包括几层含义?
《变形记》中的“变形”包含三层含义:
(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虫形人心。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人形虫心。
(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
不同点 格里高尔 别里科夫
身份
身边环境
旁人的 态度
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别里科夫的对比
相同点 格里高尔 别里科夫
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别里科夫的对比
不同点 格里高尔 别里科夫
身份 公司的小公务员; 希腊语教员。
身边环境 家人; 学校的同事。
旁人的 态度 变成甲虫后,家人的态度从“惊慌、同情——逐渐憎恨——冷淡遗弃”; 身边的人的态度是“尊敬害怕——如释重负——恢复原样”。
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别里科夫的对比
相同点 格里高尔 别里科夫
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别里科夫的对比
1.都是性格孤僻、胆小怕事,逃避责任。
3.结局都是“死亡”。
2.生命中都有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套子”的存在(甲虫、沙发;套鞋、、雨伞、棉大衣)。
文化差异
《套中人》《 变形记》
文化思考
探究“人的异化”背后的文化差异。
变形为甲壳虫
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化思考
①同样是“人的异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与《变形记》的矛盾冲突中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借“人的异化”让我们看到革新与守旧对立,民主与专制并存。
《变形记》借“人的异化”而制造矛盾,让人们对这个世界失望。
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化思考
②两种“人的异化”的背后,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心理?
《装在套子里的人》俄国人民愤怒地控诉专制统治,批判腐朽保守的社会思想文化对人的桎梏。
《变形记》体现了西方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性的审视与反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化思考
③透过“人的异化”的荒诞,可以品读出怎样的共性化思想?
在极端艰难甚至黑暗的现实生活中,人的灵魂和肉体往往被扭曲、被变形或者被毁灭。
唯有改变黑暗的现实,才能消弭各种异化。
总结全文
《变形记》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描写别里科夫的特征及婚事的失败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封闭保守、害怕变革、极力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形象,批判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表达了对自由的呼唤。
主题:
主题:
《变形记》体现了人性之间金钱至上的冷漠关系,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有对人性的绝望,更有对人性美好的渴望。
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树立自我意识 实现自我价值 主宰自己的命运
离我们最近的“异化”!
某种程度上,手机把你变成了盲人,也变成了聋子~~~
偶尔你想放下手机,发现没人响应......
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当人与人之间只剩冷漠,个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时,就只能被迫接受未知的灾难。为了避免青少年产生这种异化变形,我们应该:1.好好学习,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3.关心自己、关心他人;4.做一个温暖、阳光、向上的人。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在低头玩手机。”随着网络信息科技日益发达,智能移动电子产品渐渐充斥我们的生活,“低头族”“手机控”数不胜数,正是这些电子产品成为人类情感沟通的屏障,成为扼杀情感的杀手。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