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辽宋夏金元时期有哪些大都市?如果让你穿越时空去游玩,你认为哪个城市最好玩,最热闹!
1.能通过相关图片及史料,了解宋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及海外贸易繁荣的基本史实。
2.能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重点)
3. 能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难点)
导学内容
主题一:农业的发展
(1)粮食作物
①特点: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②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③推广:由于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南方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①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辽夏金的统治者对农业也相当重视,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
成 果
占城稻
“百日黄”
导学内容
主题一:农业的发展
(2)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20。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北宋:广东和福建一带
宋元时期,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
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导学内容
主题一:农业的发展
(3)水利设施
元朝建立初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
导学内容
主题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①丝织业:北宋,南方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发达;
②棉纺织业: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有先进棉纺织工具。
南宋棉毯
纺织机
号为冠天下的蜀锦
③元朝时,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松江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④毛纺织业: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为党项人的生活必需品。
导学内容
主题二:手工业的兴盛
2、制瓷业
①五大官窑:官窑、哥窑、均窑、汝窑、定窑。
②中心: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③辽金的制瓷技术也相当进步。辽的鸡冠壶,金的耀州瓷以青瓷为主。
官窑(粉青淡白)
汝窑(天青色)
④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
辽绿釉鸡冠壶
金耀州窑青釉盖钵
元青花釉里红盖罐
3、矿冶业
①北宋时,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得到大量开采,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②金的煤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辽的铁制农具制作水平较高。
③西夏兵器制作精良,西夏剑锋利无比。
瓜州榆林窟第3窟风箱与冶铁图
北宋煤开采
西夏宝剑
导学内容
主题二:手工业的兴盛
4、造船业:
①中心:广州、泉州、明州;
②船坞:北宋东京郊外,世界现存最早;
③技术:南宋海船配备指南针。金还造出了撞冰船
中型远洋货船
导学内容
主题二:手工业的兴盛
导学内容
主题三:商业的繁荣
1、商业城市
①都市:东京、临安、大都
②经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到处可开设店铺
早市、夜市
③草市(乡镇商业区)
北宋汴梁城
2、纸币出现
原因:①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②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的根本原因)
视频:交子的产生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导学内容
主题三:商业的繁荣
3、经济重心南移
汉代:重心在北方
唐中后:开始南移
南宋:完成南移
①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领先,南方人口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北方。
②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都依靠江南地区。
表现
过程
讨论:有人说,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情景:
探究题1:评论纸币的出现
讨论:有人说,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想法。
赞同。
原因:宋朝极度繁荣的商贸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猛增。但是长期以来市面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使用与携带都极为不便。而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方便携带,成本也低。因此,纸币的出现是必然。
宋代打破了市坊界限,区间长途贸易发达。
探究题2:谁动了北方的经济宝座?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侦探任务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从农业、人口、技术三个角度破解“为什么宋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线索1:粮食PK赛
南方粮食产量从北宋到南宋反超北方,成为全国主要粮仓。
探究题2:谁动了北方的经济宝座?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侦探任务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从农业、人口、技术三个角度破解“为什么宋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线索2:人口大迁移
战争导致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耕作技术(如深耕细作),加速荒地开垦。
探究题2:谁动了北方的经济宝座?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侦探任务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从农业、人口、技术三个角度破解“为什么宋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线索3:古代黑科技
秧马:插秧提速三倍
曲辕犁:江南水田专用
筒车:自动灌溉山坡地
宋代《耕获图》
选择线索3中的一项农具,说明它如何突破南方农业限制。
南方专用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农业的发展
主要原因:北民南迁,带去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农作物:占城稻传入;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手工业的兴盛
表现
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毛纺织业是西夏手工业重要部门
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元朝青花瓷
商贸活动:商业城市;店铺增加;突破坊市界限,早市和夜市进一步发展;城市交通要道成为商贸区;商品琳琅满目;辽夏金的商业和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矿冶业:北宋时,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得到大量开采,辽的铁制农具制作水平较高,西夏兵器制作精良
经济作物:茶树和棉花
水运:元朝时河运和海运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海船配备指南针;金造出了撞冰船
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时
1.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这反映了( )
A.北方人口的南迁
B.作物品种的引进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农产品的商品化
C
2.目前考古发现的宋朝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丝麻织品,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朝( )
A.纺织业中心多位于南方
B.海上丝绸贸易盛于陆上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超过北方
A
3.从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汴梁城郊外到城内街面,有行商、坐贾与摊贩,店铺与宅院交相毗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据此可知,当时宋朝( )
A.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B.城乡之间要道成为商贸区
C.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
D.商业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