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赏四季之美
品泰安之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自然人生的热爱之情。
2、掌握朗读技巧,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感受汉语的美,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核心任务
“最美城市”评选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形象,展现各地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现面向全国开展“最美城市”评选活动。
评选标准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人文氛围、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
作为泰安的市民,我们准备设计一个“声影泰安”有声明信片,为宣传泰安做出应有贡献。
目录
CONTENTS
01 单元概述
02 单元目标
03 课时安排
04 评价任务
05 学生学习活动
06 作业设计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独特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不限于一时-地,描写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诗歌,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发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出自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情怀。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目标
1
2
3
4
感受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自然人生的热爱之情。
掌握朗读技巧,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感受汉语的美,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学习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学会观察,了解自然和社会,能够自主思考,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发现生活之美”,结合泰安本地实际情况,我们把单元整体教学情境设置为:“赏四季之美,品泰安之韵”。学习共分三个课段:
第一课段,学习朗诵技巧,诵读四季之美(2课时)
第二课段,赏析写作方法,品悟文字之美(2课时)
第三任务,运用声音文字,描绘家乡之美。(2课时)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朗诵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为了让同学们能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及作者情感,设计了以下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画面美,思考并完成以下内容:
(1)每篇课文的结构如何?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2)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此处采用了填写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检验学生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感情朗诵课文,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
1、学习重音和停连知识。
2、听课文朗读音频,感受重音和停连的妙处。
3、总结重音和停连的方法。
四、评价任务
2、设计朗读脚本
(1)从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结合作者情感,运用重音、停连等符号做朗读设计。
(2)小组内交流,提出修改建议,推荐一个组员进行朗读展示并说明设计理由。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此处采用了小组间的生生评价来督促学生进行修改,采用师生评价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小组合作朗诵
2-4人为一小组,自主分配朗读任务,合作完成一段或几段课文的朗读。也可以选择诗词朗诵。老师和未参与的同学作为评审团,选出最优小组。此环节仍然采用生自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来给学生一个相应的引导。
第二课段的主要内容是以写景语言为例,学习文中写景技巧,为“声影泰安”明信片设计撰写文本做准备。
1、回顾所学内容,说说文章觉得美在哪里?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做总结。
2、学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不同的写作手法,在课本空白处进行简单的赏析并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赏析并有感情朗读,老师给予综合评价。
3、在课文中找出本单元课文运用的其他手法,如感官描写、顺序描 写、联想想象。
学生简要赏析,填写表格内容。老师进行总结评价。
4、炼字环节,学生观看视频,赏析“钻”字和“卧”字的妙处。
老师引导评价。
5、借助表格,对比《春》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处春景描写,感受作者藏在文中的情感。
老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读品味不同情感。
6、小组进行由景及情的方法总结。生生评价、修改,小组代表分享。
生生评价修改。
7、学以致用,尝试用本节课所学技巧,任选四季中的一个季节,写一段写景小散文。学生写完放在展台上展示,找同学上黑板勾画标注,赏析其中运用的写景技巧。
学生进行赏析评价。
8、师生合读现代诗,归纳总结写景所需技巧,梳理本节课思路。
师生合作,总结本节课所学写景技巧。
第三课段的主要内容是制作“声影泰安”明信片:能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描绘泰安,并通过朗读表情达意。
一、为了让学生明确写景的方法,设计了如下任务:
1.朗读屏幕中徐志摩的《泰山日出》,边读边思考这段文字展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2.由学生思考在泰山日出的影像中有哪些景物,为这些景物排排写作顺序。
3.观察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三组图片,同桌交流讨论各自的特点。
4.写作手法抢答——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句子,由学生说出写法,回顾第一单元中的写作方法。
5.由学生描述泰山日出景象,其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师朗读原创小诗,由学生赏析。
此环节采用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描述泰山日出景象。
二、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声影明信片中图片的选择和文字的描述,设计了该活动:
任务:欣赏一组泰安风景图,欣赏完后,由学生选取其中的一张喜爱的图片作为明信片封面,根据刚刚归纳的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字数200左右。
评价方式:根据板书中的抓特征、明顺序、展手法和融情感评价文章。
三: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声音明信片设计朗读音频二维码,设计了该活动: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评价,组内选一篇优秀作品,为作品设计朗读脚本,包括停连、重音、节奏等,分工合作完成朗读音频。
二、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声影明信片中图片的选择和文字的描述,设计了该活动:
欣赏一组泰安风景图,欣赏完后,由学生选取其中的一张喜爱的图片作为明信片封面,根据归纳的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字数200左右。
此环节引导学生根据板书中的抓特征、明顺序、展手法和融情感几个方面评价他人所写的文章。
三、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声影明信片设计朗读音频二维码,设计了该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评价,组内选一篇优秀作品,为作品设计朗读脚本,包括停连、重音、节奏等,分工合作完成朗读音频。
此环节根据屏幕中的评价量表,由学生或老师对各小组的朗读进行评价。
五、学习活动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我们让学生进行了预习。预习内容包括字词读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流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1、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重音和停连的相关知识。
2、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了如何有感情地读出重音和停连。
3、听课文朗读音频,感受重音和停连的妙处并进行模仿朗读。
课上通过个人诵读展示、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师生评价等多种形式提高朗诵水平。
五、学习活动设计
1、品析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在默读和抑扬顿挫朗诵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品味和积累。
3、学生依据不同的文本特质,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进行批注,品析不同文本特质中精妙的用词、修辞、句式,把握作品中景物特点和作者情思的融通点。
4、根据所学方法进行语段仿写。
五、学习活动设计
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泰山日出景象。
2、从泰安特色景点图片中挑选最喜欢的一幅画面作为明信片封面,用生动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00字左右。
3、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评价,进行打分,组内选一篇来分享。为明信片中的文字设计朗读脚本,包括停连、重音、节奏等处理,分组展示并简要陈述设计理由。
1、借助朗读符号的标注,将《春》朗读的语气、节奏、
情感变化组织起来,美读课文并背诵。
2、有感情读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感受文中美景和作
者情感。
3、深入阅读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品味其中的修辞、
感官等写作手法,在景色描写中体悟作者情感。
4、丰富课上写的短文,写一篇展现泰安美景的作文,字
数600字。
六、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