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距地面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面50km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下图为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各大气成分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氮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氧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臭氧吸收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D.二氧化碳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下列关于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层雷雨天气多发 B.乙层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C.甲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乙层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为运用某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某地某次气象灾害后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BDS C.RS D.GIS
4.为有效应对该气象灾害,个人需提前准备的物资是( )
①漂白粉②手电筒③创可贴④罗盘⑤木板⑥饮用水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均衡系数变化”(均衡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均衡系数越接近1,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不均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5.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均衡系数的变化反映了( )
A.西北半壁人口占比增大 B.我国人口跨省迁移量增大
C.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 D.东北地区的人口显著减少
6.导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新农村建设 B.城市新区建设 C.区域经济差异 D.海洋运输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下图为“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B.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C.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8.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
A.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B.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C.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D.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下图为2016~2021年我国农民工规模及增速统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较上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乡土文化盛行 B.城市收入下降 C.经济差距缩小 D.政策大力调控
10.农民工数量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是( )
A.促进农业发展 B.缓解人地矛盾 C.减缓人口老龄化 D.提高工资水平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人口经济压力指数 0.70 1.31 1.58 1.00
人口资源压力指数 1.30 0.93 1.01 1.00
11.下列关于表中人口压力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B.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C.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D.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12.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下图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地价分布图及该城市风向频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列四幅交通干线示意图中,最能表示该城市交通干线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14.⑤处布局一化工厂,对其合理性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合理-最大风频上风向 B.合理-热岛环流圈内
C.合理-劳动力丰富 D.合理-地租价格低
福建莆田市拥有“三山六海一分田”的特征。Y村位于莆田市的兴化平原,多为同姓氏的家族群体聚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下图为Y村某一区域空间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Y村落的街巷空间狭窄且蜿蜒曲折,其原因可能是( )
A.土地资源紧张 B.地形起伏较小 C.河网密度较小 D.冬季气温低
16.造成该村居民建筑围绕祠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光照条件 C.宗族文化 D.河流走向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水循环的各环节中,a是 ,e是 (填环节名称)
(2)图中能代表我国夏季风的是 环节(用字母表示)。
(3)雨季,下游的城市常发生内涝,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形成大量水泥路面,减小了水循环的 ,增加了 。
(4)当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大时,我们常通过 (人工措施)来加以调节;当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时,我们常通过 (人工措施)来加以调节。
(5)“滚滚长江东逝水”,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是 。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6)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体现的水循环意义是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备注:户籍人口就是指有该地区身份证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在该地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但不包括本地户籍长期在外地的人口),以及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1)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各至少两点)。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某一规划合理的城市进行用地调查,该城市依山傍水。下图为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对应土地利用类型(商业、住宅、工业)百分比统计图。
(1)甲乙丙三类土地利用类型代表商业用地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据图推断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市的 方向,理由是 。
(3)判断丙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其布局远离中心城区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答案】1.C 2.B
【解析】1.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A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错;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生物的安全,臭氧吸收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C对;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而不是二氧化碳这种物质,D错。故选C。
2.结合所学知识,由图可知,甲位于高层大气,空气稀薄,没有雷雨天气,A错;乙位于40KM处,属于平流层,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不易形成对流,水汽、杂质量稀少,难以形成云雨天气,多为晴朗天气,适合飞机飞行,B对;甲层即高层大气,随海拔升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C错;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乙层为平流层,D错。故选B。
【知识归纳】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加之对流运动显著,随对流运动,水汽和杂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答案】3.C 4.D
【解析】3.运用某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某地某次气象灾害后的照片,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RS),C正确;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主要功能为导航、空间定位,A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功能为数据分析和处理,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该灾害为洪涝灾害,应对洪涝灾害个人应携带手电筒、创可贴、饮用水,手电筒可以用于照明求助,创口贴用于自己紧急救助,饮用水保障自身饮水,②③⑥正确;漂白粉无用,罗盘用于迷路时使用的工具,木板携带不方便,①④⑤错误;故选D。
【知识归纳】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答案】5.C 6.C
【解析】5.读表,2000~2020年,全国的均衡系数增加,反映人口趋于集中,若西北半壁人口占比增大,我国人口跨省迁移量增大,则全国人口分布可能趋于平衡,AB错;根据表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全国人口分布均衡系数增大,说明人口集中分布,能够判断出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C对;200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均衡系数增加,说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不能反映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是否显著减少,D错。故选C。
6.我国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读表可见,人口分布均衡系数增加,说明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是由于近些年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所以导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基尼系数增加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区域经济差异,C对;新农村建设会使得农村人口迁出减少,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城市新区建设和海洋运输发展对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影响不大,ABD错。故选C。
【知识归纳】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答案】7.C 8.A
【解析】7.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而且流动的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对城市人口老龄化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C正确。农村经济、医疗条件较差,人口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平均人口寿命农村较短,城市老年人口就医方便,不会大量迁入农村,ABD错。故选C。
8.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会使新生儿数量增加,与婴幼儿相关的行业需求增加,如育儿嫂、幼儿教师等职业需求上升,从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A正确。到2025年前,新出生的孩子还未成长为劳动力,不能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B错误;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该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C错误;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到2025年前,老年人口呈增加趋势,此政策不会减少老龄人口数量,D错误。故选A。
【知识归纳】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答案】9.D 10.B
【解析】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多地区出现严格的防控措施,导致大量农民工选择在家乡工作,D正确;如果因为乡土文化盛行、城市收入下降、经济差距缩小,农民工总量在2020年下降后不会出现明显的提升,2021年农民工规模提升明显,甚至超过2019年,因而不是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而留在家乡,放弃外出打工,ABC错误。故选D。
10.农民工增加意味着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对农村的影响有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地区交流联系,B正确;劳动力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C错误;撂荒地现象出现,农业发展受到限制,A错误;留下的剩余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工资水平不会明显提高,D错误。故选B。
【知识归纳】人口流失的影响:人口流失对流失地的消极影响:人口流失首先造成劳动力流失,青壮年劳动力缺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严重;人口流失对流失地的积极影响为流失地环境能够改善。
【答案】11.D 12.B
【详解】本题以人口压力指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容量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1.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故A选项错误;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故B选项错误;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故C选项错误;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故D选项正确。故选D。
12.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压力指数较小,应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故A选项错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小,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故B选项正确;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并不可取,故C选项错误;应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知识归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开放程度越高,则区域可使用或交换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均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答案】13.D 14.D
【解析】13.城市地价受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因素影响较大,在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汇,出现地租最高峰;在主干道与市区环线的交叉处,地租出现次高峰。根据图中地租最高峰和地租次高峰的位置可知,D图最能表示该城市交通干线分布状况的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读图可知,⑤处虽然位于热岛环流圈内,但其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市大气影响小,且地租价格低,布局合理,A错误,D正确;布局化工厂与其劳动力是否丰富关系不大,C错误;热岛环流圈内对应结果应是不合理的,B错误。故选D。
【知识归纳】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交通通达度、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地理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
【答案】15.A 16.C
【解析】15.兴化平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而福建丘陵山地众多,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短缺,因此该地区需要尽可能的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村落的街巷空间狭窄且蜿蜒曲折,A正确;街巷空间狭窄主要是由于土地短缺所致,和地形起伏较小关系不大,B错误;福建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充足,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大,C错误;福建纬度较低,处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温暖,D错误。故选A。
16.结合材料“多为同姓氏的家族群体聚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可知,居民建筑围绕祠堂分布主要受宗族文化影响,C正确;人口数量、光照条件和河流走向和祠堂关系不大,不会使民居围绕祠堂分布,ABD错误。故选C。
【知识归纳】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影响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地形、河流、气候、交通、历史文化等。如渭河谷地、秦巴山区聚落受河流影响较大;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等地势较低处;沿河流、交通线发展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等。
17.【答案】(1) 蒸发 地下径流
(2)b
(3) 下渗 地表径流
(4) 修水库 跨流域调水
(5)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6)塑造地表形态
【详解】(1)据图可知,a由海洋指向大气,为蒸发;e由地下指向海洋,为地下径流。
(2)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将海洋的水汽向陆地输送,对应水汽输送环节b。
(3)城市中的水泥路面透水性较差,在降水后地表径流更容易汇聚,使得水循环中的下渗环节减少,地表径流环节增加。
(4)当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大时,常通过修建水库,在丰水期储存水资源以备枯水期使用,能够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当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时,常采用跨流域调水来增加受水地的水量,来解决水资源空间上分配不均的问题。
(5)“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长江向东流淌注入海洋,体现了水循环环节中的海陆间循环;由于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只参与了水循环环节中的陆地内循环。
(6)由于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是受地表径流作用形成,其形成体现了水循环能够塑造地表形态的意义。
18.【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2)积极影响: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增加了市场需求、拉动了消费。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加剧,环境破坏严重,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失业现象加剧,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详解】(1)结合第二张图,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呈现出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常住人口的变化,因为上海经济发达,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导致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2)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劳动力)、经济等方面分析,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了市场需求、拉动了消费,促进了上海市经济的发展;外来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减缓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等。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从教育、就业、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加剧了人地矛盾,环境压力加大;人均资源减少,导致教育、医疗压力大;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治安混乱,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等。
(3)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从减少车辆、疏通道路等方面分析。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增强道路的通行效率;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发展智能化交通;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限号等方式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19.【答案】(1) 甲 距离中心距离越近,占比越大。
(2) 西南(偏西) 远离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
(3) 丙是工业用地。 工业区污染大,为减少对城市内部环境的污染;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工业区支付地租能力低,可以节约土地租金。
【详解】(1)由图可知,甲离市中心越近,占比越大,应为商业区;乙在离市中心10-20km时,占比最大,应为住宅区,丙在20-30km时,占比最大,应为工业区,故商业用地的是甲。
(2)由图可知,在东北和东南方,工业区占比大,由于工业区污染大,一般位于下风位,由此推出主导风向为偏西风,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优美,空气好,一般位于上风位,故推断高级住宅区位于西侧,这里远离工业区,位于上风位。
(3)丙离市中心距离越远,其占比越大,说明其为工业区,工业区污染严重,为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应分布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同时可以节约土地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