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A.1998年 B.2004年 C.2010年 D.2013年
2.该城市2010-2013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大幅度变化
C.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D.主城区污染严重,重工业向卫星城迁移
人口学家一般通过考察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来刻画流动人口结构及其演变。研究表明,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越高,说明省内人口流动对该地的人口结构影响更大。2010—2020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尤其是制造业的转移和升级,福建省外来务工人口锐减。下图示意2000—2020年福建省不同区域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变化,其值若为正值,说明流动人口增长主要来自省内,反之则主要来自省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00—2010年,福建省一般县与县级市流动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 )
A.一般县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县级市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B.一般县与县级市均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C.一般县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县级市以省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D.一般县与县级市均以省际流动人口增长为主
4.福建省市辖区流动人口贡献力呈省际化倾向,是因为福建省市辖区( )
A.生活成本降低 B.土地价格较低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环境质量改善
“胡焕庸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揭示了中国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密度的差异。下表为“1982~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常住人口(亿人) 常住人口份额(%) 人口密度(人/km2)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1982 9.45 0.58 94.22 5.78 230.25 10.82
1990 10.64 0.66 94.16 5.84 259.00 12.40
2000 11.67 0.76 93.89 6.11 283.98 14.18
2010 12.49 0.84 93.70 6.30 303.92 15.72
5.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南半壁
B.西北半壁的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半壁
C.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增长率高于西北半壁
D.东南半壁常住人口数量减少,西北半壁增加
6.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特征基本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条件 B.社会历史条件 C.经济发展水平 D.政府的政策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二环路 B.三环路 C.四环路 D.环城路
8.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靠近工业原料地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城区人口向大量向郊区迁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城市每逢雨季内涝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下图为“城镇化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城市“看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多 B.下渗受阻 C.地表径流减少 D.蒸发减少
10.属于防治内涝非工程措施的是( )
A.建设雨水花园 B.拓宽透水路面 C.疏浚城市河道 D.严格控制滥砍滥伐
暑假,大学生小东回到家乡小镇参加社会实践。经过几小时的简单培训后,小东顺利走上工厂的流水线。在与工友的交流中,小东得知他们基本来自工厂周边村镇,家中部分耕地因家人外出务工而撂荒。此次经历让小东立志毕业后回乡扎根沃土,耕耘未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小东参加社会实践的工厂最可能是( )
A.时装厂 B.仪表厂 C.电子装配厂 D.金属冶炼厂
12.该工厂招收周边村镇劳动力作为员工,主要是为了( )
A.降低用工成本 B.防止技术外溢
C.方便信息交流 D.节省培训投入
13.工厂员工家中出现部分耕地撂荒,反映了该地( )
A.耕地质量下降 B.居住环境恶化
C.农业机械使用少 D.务农比较收益低
芒果喜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等省区。2016年,内蒙古某基地在日光智能温室大棚种植的40多株芒果树成功挂果。目前,该基地的芒果只以现场采摘方式销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基地引种芒果成功,主要是改善了( )
A.地形 B.植被 C.气候 D.土壤
15.与广东、福建等省区相比,该基地种植的芒果( )
A.成熟较早 B.产量较稳定 C.成本较低 D.销售范围较广
16.该基地种植的芒果“口感更好”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含量高 B.生长周期长 C.昼夜温差小 D.采摘时间早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18.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发展,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分别是零售商业区和批发商业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① ②
(2)在A、B、C、D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
(3)该城市最早的火电厂在E处,后搬迁到F处,搬迁到F处是考虑 、
(4)若在图中建绿化带,请你设计位置(画在图上合理位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新疆的棉花品质世界顶尖。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图发生巨大变化,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85%,原东部传统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2020年北疆九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四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除了机械化操作外,“光伏+”棉花的种植模式(即在田地里棉花种植和光伏发电同时开展)也开始在新疆出现并大幅推广。这种模式利用“农光互补”优势,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升级。
材料二: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
(2)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可采取哪些适当的措施。
参考答案
【答案】1.D 2.C
【解析】1.影响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二者之和大于0说明城市人口在增长,等于0时人口最多,小于0时说明人口在减少。题目中所给四个年份中二者之和均大于0,因此人口总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故D正确。
2.2010-2013年人口净迁入率明显降低,城市人口嵌入率减低最有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故C正确。
【答案】3.A 4.C
【解析】3.由图可知,2000-2010年,福建省一般县与县级市的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分别是0.53%和-1.08%,前者为正值,说明流动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为省内流动人口增长,后者为负值,说明流动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为省际流动人口增长,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生活成本降低可能会吸引流动人口,但题目中并未提到生活成本的变化,且生活成本降低不一定导致省际化倾向,因此A错误;土地价格较低可能会吸引企业投资,但与流动人口的省际化倾向无直接关系,B错误;福建省市辖区流动人口贡献力呈省际化倾向,说明福建省市辖区省际流动人口对该地的人口结构影响较大,福建省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省人口,使得流动人口贡献力呈省际化倾向,C正确。环境质量改善可能会吸引人口流入,但题目中并未提到环境质量的变化,且环境质量改善不一定导致省际化倾向,D错误。故选C。
【知识归纳】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吸引人口流入。区域经济差异促使人口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社会文化因素: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会吸引相关需求人群。文化与宗教的相似性、家庭婚姻等因素也会引发人口流动。政治因素:政策法规如移民、落户政策等对人口流动有导向作用。战争冲突、政治迫害会导致人口被迫迁移。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会使受灾或资源匮乏地区人口外迁。环境质量好的地区对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有吸引力。
【答案】5.A 6.A
【详解】5.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西北半壁常住人口比重不断增长,东南半壁常住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南半壁,A正确;比值不等于数量,西北半壁的常住人口数量小于东南半壁,B错误;据表中右侧两列数据计算可知,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增长率小于西北半壁,C错误;东南半壁常住人口数量依然增加,但占比减小,D错误。故选A。
6.人总是趋向于生存条件较好的温暖及水源充沛地区。中国西北气候冬冷夏热,青藏高原气候高寒,降水少,多山地、沙漠,不宜居的环境导致人口稀疏;东南气候温暖,降水多,地势低平,多平原、丘陵,宜居的环境导致人口密集。由于自然地理界线相对稳定,因此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顺应自然规律而具有稳定性,直接导致了“胡焕庸线”的长期存在,故影响人口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A正确。故选A。
【知识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
【答案】7.B 8.C
【解析】7.一般商业区在市中心的付租能力最强、工业在郊区的付租能力最强,图中市中心地租水平由低到高的三条线分别是工业、住宅和商业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线,即①线是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线。图中显示,在一环和二环路之间,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最高,则住宅功能区就主要分布在一环与二环之间。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在一环与三环之间,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都是最高,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三环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近年来由于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郊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工业分布在城区会导致城区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为降低用地成本、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之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导致工业部门大部分迁往郊区。故①③正确。郊区不一定靠近工业原料地,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可能导致部分人口向郊区迁移,不是人口向郊区迁移导致工业向郊区迁移,故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知识归纳】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交通通达度越高,交通越便捷,地价越高。
【答案】9.B 10.D
【解析】9.城镇化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通过下渗作用的水循环比例减少28%,比起蒸发减少的部分多得多,地表径流量增多,降水差异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导致城市“看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下渗受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非工程措施要求不能存在人工工程改造等行为,建设雨水花园、拓宽透水路面、疏浚城市河道都属于工程措施,ABC错误;严格控制滥砍滥伐属于行政管理措施类的行为,属于非工程措施,D正确。故选D。
【知识归纳】防治内涝采取工程措施: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答案】11.C 12.A 13.D
【详解】11.时装厂、仪表厂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较高,经过几小时简单培训不能满足生产需求,AB错误;电子装配厂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要求较低,经过几个小时的简单培训就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可以上岗,C正确;金属冶炼厂生产环境对安全要求较高,不能只是简单经过几小时的培训就上岗,D错误。所以选C。
12.该工厂招收周边村镇劳动力作为员工,主要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A正确;该工厂不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对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招收周边村镇劳动力作为员工不是防止技术外溢,B错误;信息交流、节省培训投入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所以选A。
1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导致耕地大面积撂荒,说明该地务农比较收益低,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耕地质量下降,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居住环境恶化,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机械使用少,故C错误。所以选D。
【知识归纳】耕地撂荒的原因:1、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生产效益低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很多农民对农业生产失去了信心。此外,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种植难度大,也导致了耕地撂荒现象的出现。2、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许多留守老人和儿童无法承担起耕种土地的重担,使得一些土地不得不被撂荒。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特色化,使得农民的收益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4、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些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的流转和利用,使得土地资源浪费,从而导致耕地撂荒现象的出现。
【答案】14.C 15.B 16.B
【解析】14.芒果喜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等省区,内蒙古某基地在日光智能温室大棚引种芒果成功,主要是改善了气候,C正确;而非地形、植被、土壤,ABD错误。故选C。
15.与广东、福建等省区相比,该基地种植的芒果成熟较晚,且在基地内种植,产量较稳定,B正确;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即使基地改善热量条件,与广东、福建等省区相比,成熟时间仍更晚,A错误,温室大棚种植,成本更高,C错误;只以销售范围更小,D错。故选B。
16.该基地纬度位置偏高,气温相对较低,使芒果生长期较长,自然成熟度高,“口感更好”,B正确;水分含量对芒果的口感影响小,A错误;昼夜温差小不利于营养物质积累,C错误;采摘时间更晚,D错误。故选B。
【知识归纳】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2)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地租、劳动力、科技等。
17.【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详解】(1)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外来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2)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3)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成本,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知识归纳】
18.【答案】(1) 接近消费市场 交通便捷(或租金低)
(2)D地。理由: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市区上风地带;地势较高,靠近河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3) 城区规模扩大,污染加剧,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F地处下风向。 交通便利。
(4)见图。
【详解】(1)零售商业区主要考虑的是要靠近消费市场,要选择人流大的市中心位置;批发商业区占地面积大,货物流通要快,而且运输量也大,因此要选择租金低,交通便利的地区。
(2)“地王”,应该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A、B、C、D四处中D处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城市的上风地带,靠近河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此D处可以称得上“地王”。
(3)从图中可以看出E处附近有煤矿,所以早期火电厂布局在E处的原因就是靠近煤矿区,节省运费;早期城市规模小,污染物对城区的影响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火电厂对城区的污染也在加剧,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火电厂要搬迁,同时F处交通便利,而且根据风频图可以看出F处基本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所以火电厂搬迁至F处。
(4)绿化带一般分布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作用是:消除噪音;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如图所示。
19.【答案】(1)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生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雨量稀少,气候(空气)干燥,棉花含水量少,棉纤维柔韧度好;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
(2)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加速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棉花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棉花销售市场;促进以棉花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详解】(1)南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高大的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到达,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由材料可知,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南疆地区白天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生成;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因此新疆盛产长绒棉。雨量稀少,空气干燥,棉花含水量少,棉纤维柔韧度好。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收获季节多晴朗天气,有利于棉花采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杀死病虫害。
(2)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南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南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突出。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应从充分利用水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和如何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以减少环境问题产生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应加速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应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为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应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包括经、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南疆地区应在如何提高棉花质量,扩大销量,如何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棉花栽培带动旅游业等方面考虑。为提高棉花质量,应发展农业技术,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创建优良品牌。应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等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棉花销售市场。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应注意利用政策等优势,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南疆地区棉花种植规模大,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