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探索微观》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基础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粤沪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题图所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原子核为正电,外面的负电子围绕其运动,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正电),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2024八下·呈贡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微观世界最小的微粒
B.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常识;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比分子小的微观粒子由原子,A错误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正确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正确
D、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正确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判识选项
微观粒子空间尺度大小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等;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3.(2024八下·江阴期中) 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与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相似。以下微观颗粒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 质子 原子核 B.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 原子核 电子 D.质子 原子核 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包括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根据微观例子的组成判识选项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4.(2024八下·溧阳期中)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发现微观粒子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中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构成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构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 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来又发现原子核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而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5.(2024八下·阜宁期中)下列对分子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普通放大镜观察炭笔的笔迹,可直接观察到炭分子
B.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D.海绵受挤压后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 放大镜无法观察炭分子 ,A错误
B、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错误
C、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C正确
D、 海绵不是分子,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结构判识选项
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入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6.(2024八下·四川月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分子的直径达到了纳米级别。那么,把PM2.5和分子、原子、电子等一起按照空间尺度排序,直径最大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PM2.5 D.电子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PM2.5直径约为2.5μm=2.5×10-6m,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和核外电子构成,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PM2.5、分子、原子、电子。则直径最大的是PM2.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
7.(2024八下·赣榆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长度及其测量;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故A错误;
B.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为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故B正确;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错误;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谱线红移反应星系在远离运动;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原子可以再分。
8.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电子非常小,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目前发现的最小微粒是夸克。 根据物质的组成,从大到小排列后为:细胞--原子--质子--电子。故B符合题意。
【分析】 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微观世界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二、多选题
9.(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科学家的说法是( )
A.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B.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答案】A,C,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A、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成夸克,A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符合题意;
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根据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知识分析解答.
10.(2024八下·历下期末)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他们为推动物理学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物理学家与其研究贡献相符的是( )
A.托里拆利和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B.汤姆孙证明了原子存在,说明分子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C.焦耳对物理学的贡献是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关系
D.阿基米德对物理学的贡献是对浮力和杠杆平衡的研究
【答案】A,C,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物理常识;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托里拆利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A符合题意;
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证明原子是可分的,B不符合题意;
C.焦耳研究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C符合题意;
D.阿基米德的贡献包括对浮力和杠杆平衡的研究,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分析】对选项中的人物和物理学贡献进行分析。
11.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答案】A,B,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实验填空题
12.(2018八下·扬州月考)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题意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 )
A. 道尔顿模型
B. 汤姆生模型
C. 卢瑟福模型
【答案】(1)原子核
(2)B
(3)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应如图C.
【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 。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 模型。
(2)以氢原子为例,如下四个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该结构的是 .对物质结构的研究成果也正是许多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渊源。
A. B.
C. D.
【答案】(1)分子;核式结构
(2)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 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分子;核式结构;(2)C。
【分析】(1)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
四、解答与计算题
14.(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如图为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示意图,请用语言描述原子核式结构的大概内容。
【答案】答: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分析】牢记
原子核式结构的内容,解答即可.
15.当某种物质的颗粒小到纳米尺寸时,这种物质即为纳米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颗粒是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请简要说出理由;
(2)如果这种颗粒是由分子组成的,且该颗粒是边长为1 nm的正方体,则该颗粒中有多少个分子
【答案】(1)这种颗粒是由分子组成的,因为该颗粒的大小大于分子的尺寸。
(2)因为分子的直径约为0.1 nm,则该颗粒的长、宽、高各排10个分子,故该颗粒中约有1000个分子。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1)构成物质的颗粒是宏观粒子,分子直径约10-10m,所以这种颗粒也是由分子组成的;
(2)先算出颗粒的体积,根据分子的直径大小计算这个颗粒中可以装的分子数。
1 / 110.1 《探索微观》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基础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粤沪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题图所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2024八下·呈贡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微观世界最小的微粒
B.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2024八下·江阴期中) 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与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相似。以下微观颗粒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 质子 原子核 B.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 原子核 电子 D.质子 原子核 原子
4.(2024八下·溧阳期中)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发现微观粒子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中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构成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5.(2024八下·阜宁期中)下列对分子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普通放大镜观察炭笔的笔迹,可直接观察到炭分子
B.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D.海绵受挤压后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6.(2024八下·四川月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分子的直径达到了纳米级别。那么,把PM2.5和分子、原子、电子等一起按照空间尺度排序,直径最大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PM2.5 D.电子
7.(2024八下·赣榆期中)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8.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二、多选题
9.(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科学家的说法是( )
A.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B.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10.(2024八下·历下期末)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他们为推动物理学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物理学家与其研究贡献相符的是( )
A.托里拆利和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B.汤姆孙证明了原子存在,说明分子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C.焦耳对物理学的贡献是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关系
D.阿基米德对物理学的贡献是对浮力和杠杆平衡的研究
11.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三、实验填空题
12.(2018八下·扬州月考)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题意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 )
A. 道尔顿模型
B. 汤姆生模型
C. 卢瑟福模型
1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 。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 模型。
(2)以氢原子为例,如下四个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该结构的是 .对物质结构的研究成果也正是许多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渊源。
A. B.
C. D.
四、解答与计算题
14.(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如图为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示意图,请用语言描述原子核式结构的大概内容。
15.当某种物质的颗粒小到纳米尺寸时,这种物质即为纳米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颗粒是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请简要说出理由;
(2)如果这种颗粒是由分子组成的,且该颗粒是边长为1 nm的正方体,则该颗粒中有多少个分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原子核为正电,外面的负电子围绕其运动,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正电),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常识;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比分子小的微观粒子由原子,A错误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正确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正确
D、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正确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判识选项
微观粒子空间尺度大小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等;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3.【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包括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根据微观例子的组成判识选项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构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 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来又发现原子核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而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 放大镜无法观察炭分子 ,A错误
B、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错误
C、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C正确
D、 海绵不是分子,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结构判识选项
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入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6.【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PM2.5直径约为2.5μm=2.5×10-6m,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和核外电子构成,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PM2.5、分子、原子、电子。则直径最大的是PM2.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长度及其测量;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故A错误;
B.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为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故B正确;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错误;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光年是长度单位;谱线红移反应星系在远离运动;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原子可以再分。
8.【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电子非常小,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目前发现的最小微粒是夸克。 根据物质的组成,从大到小排列后为:细胞--原子--质子--电子。故B符合题意。
【分析】 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微观世界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A,C,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A、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成夸克,A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符合题意;
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根据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知识分析解答.
10.【答案】A,C,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物理常识;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托里拆利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A符合题意;
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证明原子是可分的,B不符合题意;
C.焦耳研究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C符合题意;
D.阿基米德的贡献包括对浮力和杠杆平衡的研究,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分析】对选项中的人物和物理学贡献进行分析。
11.【答案】A,B,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答案】(1)原子核
(2)B
(3)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应如图C.
【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3.【答案】(1)分子;核式结构
(2)C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 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分子;核式结构;(2)C。
【分析】(1)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
14.【答案】答: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分析】牢记
原子核式结构的内容,解答即可.
15.【答案】(1)这种颗粒是由分子组成的,因为该颗粒的大小大于分子的尺寸。
(2)因为分子的直径约为0.1 nm,则该颗粒的长、宽、高各排10个分子,故该颗粒中约有1000个分子。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1)构成物质的颗粒是宏观粒子,分子直径约10-10m,所以这种颗粒也是由分子组成的;
(2)先算出颗粒的体积,根据分子的直径大小计算这个颗粒中可以装的分子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