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基础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粤沪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麻城月考)小亮煎蛋时,用鸡蛋敲击碗的边缘,碗没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破了,说明鸡蛋只能是受力物体
B.碗没损伤,说明碗没受到力的作用
C.鸡蛋破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碗没损伤,说明力不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2024八下·淮阴期中)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
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3.(2020八下·宝山期末)固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
A.固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4.(2024八下·钟楼月考)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关于“纳米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
B.“油水不沾”的原因是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能做无规则运动
C.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
5.(2024八下·富平期末)羊肉泡馍是陕西一道地方传统的有名小吃,它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营养丰富,食后回味无穷。刚出锅的羊肉泡馍香气四溢,这是因为(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2024八下·莒南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水,堵住针管口,用力推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空气,堵住针管口,用力推活塞,发现容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7.(2023八下·海口期末)以下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喷泉边水花四溅 D.寒冬中雪花飞舞
8.(2024八下·东台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包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在不断地膨胀
C.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后变红,说明分子在运动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二、多选题
9.(2021八下·昌平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10.(2024八下·历下期末)如图所示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下列关于插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在高山上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会比山下高
B.乙图:液压千斤顶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应用了帕斯卡定律
C.丙图:用同一支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密度,它在密度大的液体中露出液面部分较长
D.丁图: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一起后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11.(2022八下·阳信期末)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
三、实验填空题
12.(2024八下·江阴期中) 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水平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图d中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该使用 (选填“温水”或“冷水”);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3)图c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 。
13.(2024八下·涟水期中)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你看了小明做的如图所示的实验,你可能就会怀疑你的智商。小明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 (选填“水”或“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种液体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分子间有 。如图2甲和乙玻璃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甲粗乙细,重复上面实验,则实验现象(即液面下降的高度)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明显。
(2)如图3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如图4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更快,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 有关。
四、解答与计算题
14.(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同步练习)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内部的分子必然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是吗?请你用实验或一个现象来说明.
15.(2024八下·赣榆期中)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雾霾天气——空气中含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细颗粒物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大范围地漫游、悬浮,吸入人体会对呼吸系统、心肺甚至大脑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PM2.5小于10μg(1μg=1×10﹣6g)为安全值。
(1)PM2.5在大气中运动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
(2)某地市区监测到PM2.5为107μg/m3,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含细颗粒物的质量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鸡蛋敲击碗,鸡蛋即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所以不能说鸡蛋只是受力物体,A不符合题意;
B.用鸡蛋敲击碗的边缘,碗是有受到鸡蛋的作用力,尽管碗没损伤,B不符合题意;
C.鸡蛋也受到碗的作用力,所以破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C符合题意;
D.力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尽管碗没损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温度低时,分子也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
B、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正确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叶子在做机械运动,C错误
D、 分子间存在间隙,肉眼无法看见,所以积雪间存在孔洞,不能说明分子存在间隙,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特点判识选项
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4.【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B.“纳米纸”的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故AB错误;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自动结合成一滴原因为 分子引力的作用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闻到羊肉泡馍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将墨水滴入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故A正确;
B、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在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并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开口处,另一只手推压注射器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
D.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空气,堵住针管口,用力推活塞,发现容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的越快;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4)固体分子之间距离最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故固体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相对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故气体分子最自由,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所以容易被压缩。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存在斥力,故A不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喷泉边水花四溅是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寒冬中雪花飞舞,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面包可以被压缩,是因为面包的多孔结构,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故B错误;
C.红墨水分子在水中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面包是多孔结构的物体;
(2)宇宙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系--总星系;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9.【答案】A,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就是扩散现象,A符合题意;
B.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形成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0.【答案】B,C,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浮力的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海拔高,大气压强小,水银柱的高度会下降,故A错误;
B.密闭容器内液体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的向四周传递,故B正确;
C.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小,露出液体的部分多,故C正确;
D.铅块紧压一起后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BCD。
【分析】(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液压千斤顶的物理学原理是帕斯卡定律;
(3)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由判断其排开的液体体积大小;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答案】A,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A错误,符合题意;
B.海绵内有空隙,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雪花飞扬这种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C错误,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分子间有间隙;分子运动肉眼看不到;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12.【答案】(1)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水
(2)e
(3)间隙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d中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该使用 温水
综上第1空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第2空为温水
2)a的形成为清水密度小,b的形成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的形成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的形成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e的形成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be形成原因相同
综上 第1空为e
3) 图c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综上 第1空为间隙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特点填空
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13.【答案】(1)水;变小;间隙;乙
(2)引力
(3)温度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 )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密度大,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因分子之间有间隙,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的分子间隙中, 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小;
(2)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后,棉线被拉向右边,表明棉线右侧的肥皂膜中的分子相互吸引,使其收缩,从而将棉线拉向右边,所以此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析】 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因此实验中应使密度大的物质在下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4.【答案】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也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扩散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也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扩散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分析】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②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15.【答案】不是;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分子直径是10-10m=106μm,2.5μm的细颗粒物属于分子团,它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2)100m3空气中含细颗粒物的质量为m=ρV=107μg/m3×100m3=109μg=103g
【分析】(1)2.5μm的物体不是分子;
(2)根据m=ρV,计算质量。
1 / 1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基础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粤沪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麻城月考)小亮煎蛋时,用鸡蛋敲击碗的边缘,碗没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破了,说明鸡蛋只能是受力物体
B.碗没损伤,说明碗没受到力的作用
C.鸡蛋破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碗没损伤,说明力不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鸡蛋敲击碗,鸡蛋即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所以不能说鸡蛋只是受力物体,A不符合题意;
B.用鸡蛋敲击碗的边缘,碗是有受到鸡蛋的作用力,尽管碗没损伤,B不符合题意;
C.鸡蛋也受到碗的作用力,所以破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C符合题意;
D.力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尽管碗没损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2024八下·淮阴期中)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
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温度低时,分子也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
B、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正确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叶子在做机械运动,C错误
D、 分子间存在间隙,肉眼无法看见,所以积雪间存在孔洞,不能说明分子存在间隙,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特点判识选项
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2020八下·宝山期末)固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
A.固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4.(2024八下·钟楼月考)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关于“纳米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
B.“油水不沾”的原因是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能做无规则运动
C.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B.“纳米纸”的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故AB错误;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自动结合成一滴原因为 分子引力的作用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5.(2024八下·富平期末)羊肉泡馍是陕西一道地方传统的有名小吃,它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营养丰富,食后回味无穷。刚出锅的羊肉泡馍香气四溢,这是因为(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闻到羊肉泡馍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
6.(2024八下·莒南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水,堵住针管口,用力推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空气,堵住针管口,用力推活塞,发现容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将墨水滴入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故A正确;
B、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在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并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开口处,另一只手推压注射器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
D.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空气,堵住针管口,用力推活塞,发现容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的越快;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4)固体分子之间距离最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故固体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相对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故气体分子最自由,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所以容易被压缩。
7.(2023八下·海口期末)以下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喷泉边水花四溅 D.寒冬中雪花飞舞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存在斥力,故A不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喷泉边水花四溅是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寒冬中雪花飞舞,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8.(2024八下·东台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包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在不断地膨胀
C.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后变红,说明分子在运动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面包可以被压缩,是因为面包的多孔结构,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故B错误;
C.红墨水分子在水中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面包是多孔结构的物体;
(2)宇宙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系--总星系;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多选题
9.(2021八下·昌平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A,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就是扩散现象,A符合题意;
B.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形成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0.(2024八下·历下期末)如图所示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下列关于插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在高山上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会比山下高
B.乙图:液压千斤顶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应用了帕斯卡定律
C.丙图:用同一支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密度,它在密度大的液体中露出液面部分较长
D.丁图: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一起后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答案】B,C,D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浮力的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海拔高,大气压强小,水银柱的高度会下降,故A错误;
B.密闭容器内液体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的向四周传递,故B正确;
C.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小,露出液体的部分多,故C正确;
D.铅块紧压一起后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BCD。
【分析】(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液压千斤顶的物理学原理是帕斯卡定律;
(3)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由判断其排开的液体体积大小;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1.(2022八下·阳信期末)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
【答案】A,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A错误,符合题意;
B.海绵内有空隙,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雪花飞扬这种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C错误,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分子间有间隙;分子运动肉眼看不到;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三、实验填空题
12.(2024八下·江阴期中) 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水平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图d中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该使用 (选填“温水”或“冷水”);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3)图c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1)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水
(2)e
(3)间隙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d中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该使用 温水
综上第1空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第2空为温水
2)a的形成为清水密度小,b的形成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的形成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的形成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e的形成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be形成原因相同
综上 第1空为e
3) 图c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综上 第1空为间隙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特点填空
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13.(2024八下·涟水期中)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你看了小明做的如图所示的实验,你可能就会怀疑你的智商。小明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 (选填“水”或“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种液体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分子间有 。如图2甲和乙玻璃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甲粗乙细,重复上面实验,则实验现象(即液面下降的高度)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明显。
(2)如图3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如图4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更快,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 有关。
【答案】(1)水;变小;间隙;乙
(2)引力
(3)温度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 )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密度大,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因分子之间有间隙,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的分子间隙中, 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小;
(2)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后,棉线被拉向右边,表明棉线右侧的肥皂膜中的分子相互吸引,使其收缩,从而将棉线拉向右边,所以此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析】 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因此实验中应使密度大的物质在下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引力;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四、解答与计算题
14.(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同步练习)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内部的分子必然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是吗?请你用实验或一个现象来说明.
【答案】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也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扩散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也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无间隙的团聚在一起,扩散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分析】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②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15.(2024八下·赣榆期中)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雾霾天气——空气中含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细颗粒物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大范围地漫游、悬浮,吸入人体会对呼吸系统、心肺甚至大脑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PM2.5小于10μg(1μg=1×10﹣6g)为安全值。
(1)PM2.5在大气中运动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
(2)某地市区监测到PM2.5为107μg/m3,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含细颗粒物的质量为 g。
【答案】不是;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分子直径是10-10m=106μm,2.5μm的细颗粒物属于分子团,它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2)100m3空气中含细颗粒物的质量为m=ρV=107μg/m3×100m3=109μg=103g
【分析】(1)2.5μm的物体不是分子;
(2)根据m=ρV,计算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