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10.3 《探索宇宙》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沪粤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0.3 《探索宇宙》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沪粤版20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7 08:26:10

文档简介

10.3 《探索宇宙》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沪粤版2024)
一、单选题
1.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土星表面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2.(2023八下·南京期末)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不动的
C.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D.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3.(2022八下·安庆期末)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
A.举哑铃 B.跳绳
C.打乒乓球 D.拉弹簧拉力器
4.(2022八下·广陵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C.在空调房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5.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C.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
D.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7.(2023八下·西安期中)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高压密闭钢桶中的油能沿筒壁渗出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
8.(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9.(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10.(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二、多选题
11.(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据报道,今年4月,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矮恒星、他们进一步用“凌星法”发现了它的一颗行星,精确测定了这颗行星的体积(为地球的2.75倍)、质量(为地球的6.6倍),并推测它是目前发现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可以推断,该行星(  )
A.能够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到 B.接受太阳光所需时间约39年
C.密度为地球的2.4倍 D.绕矮恒星运转时机械能不守恒
12.(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3 探索宇宙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光子是有质量的粒子
B.物体间存在万有引力
C.所有的行星和恒星都是宇宙大爆炸后慢慢形成的
D.在太阳的核心,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三、实验填空题
1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3 探索宇宙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如图实验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甲杯中盛的是5℃的冷水,乙杯中盛的是80℃的热水,甲、乙两杯中水的质量相等。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由此可知,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如图(2)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
(3)如图(3)所示,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cm3.这说明   。
(4)如图(4)所示是小华模拟宇宙膨胀的实验,气球上的小圆点可以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时,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   。在实际的观察中,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   。
四、解答与计算题
14.(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15.请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资料中的数据,谈谈你对宇宙的看法?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大阳系除了大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确认的还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
银河系中有众多像大阳这样的恒星.银河系异常巨大,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的时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选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宇宙
【解析】【解答】 根据题意,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由公式变形得
光从地球传播到“士卫六“的时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2.【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而恒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扫地时灰尘飞舞,而灰尘不是分子,比分子要大得多,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B.根据对宇宙和天体的认识判断;
C.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
D.根据对物质构成的知识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弹力;宇宙
【解析】【解答】轨道舱中的物体没有受到重力作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跳绳,打出去的乒乓球也不会掉落,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失重状态下,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需要航天员施加较大的拉力,航天员可以通过拉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身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失重状态下,与重力相关的运动都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可以达到运动效果。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A不符合题意;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B符合题意;
C.烟雾是宏观的固体颗粒,不是分子,故烟雾在空中弥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烟雾弥漫不是分子运动;物体内部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解:A、宇宙没有中心,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香气扑鼻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摩擦起电不能创造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有许多星系组成,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员;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宇宙
【解析】【分析】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一种扩散,扩散现象利用的是分子的运动;
B、我们能够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解答】A、红墨水在水中会散开,是因为墨水分子运动到水中,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A是错误的;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所以B是正确的;
C、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所以C是错误的;
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就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此题的难点是选项D,有些同学可以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来解答,这就考查了我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运动的,没有绝对不动的天体,故A错误;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故B错误;
C.高压密闭钢桶中的油能沿筒壁渗出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故C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对宇宙的认识判断;
B.根据有关的科学发展史判断;
C.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判断;
D.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8.【答案】A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提出了很多种解释,其中被人普遍接受的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原始火球”,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原始火球”,“原始火球”不稳定,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9.【答案】B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A、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伽利略是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的科学家,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该说法正确
D、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该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依据的史实有:①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对土星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研究.②1610年,伽利略便使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其中艾奥是最靠近木星的一颗卫星.③哈勃空间望远镜是1990年4月发射的,设置在大气层之外,地球轨道上的望远镜,专门用于探测宇宙目标.④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10.【答案】B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宇宙大爆炸是现在科学家解释宇宙形成中最合理的一种理论,其中谱线红移现象是最有力的证明.故选B.
【分析】 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内容及对红移现象理解.
11.【答案】B,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宇宙
【解析】【解答】解:A、该行星距离地球比较远,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
B、矮恒星距离太阳的39光年,也就是说接受太阳光所需时间约39年,B符合题意;
C、因为ρ地= ,所以ρ行= = =2.4× =2.4ρ地,C符合题意;
D、矮恒星周围有空气,行星绕矮恒星运转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明确望远镜能直接观察的距离比较近;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根据密度公式p= 推断该行星与地球密度的关系;能够发现外星生命,说明有上面有空气.
12.【答案】A,D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解:A、光子没有静止质量,但光子的运动质量m具有有限值,A不符合题意;
B、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B符合题意;
C、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C符合题意;
D、在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明确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
13.【答案】(1)高
(2)分子间有引力
(3)小于;分子间有间隙
(4)增大;远离;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宇宙
【解析】【解答】解:(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所以乙杯是80℃的热水,杯中水会很快的变黑。(2)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运动;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故答案为:(1)高;(2)分子间有引力;(3)小于;分子间有间隙;(4)增大;远离;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分析】(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有空隙.
(4)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14.【答案】(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 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15.【答案】解:宇宙中有无数颗星星,宇宙广阔无垠,大得难以想像,人类宇宙的探索刚刚开始,有待于我们好好学习,为将来开发宇宙打好基础.
【知识点】宇宙
【解析】【分析】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还很少,只知道,太空中有很多星星,它非常大.
1 / 110.3 《探索宇宙》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沪粤版2024)
一、单选题
1.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土星表面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宇宙
【解析】【解答】 根据题意,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由公式变形得
光从地球传播到“士卫六“的时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2.(2023八下·南京期末)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不动的
C.扫地时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D.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而恒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扫地时灰尘飞舞,而灰尘不是分子,比分子要大得多,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电子、质子、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B.根据对宇宙和天体的认识判断;
C.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
D.根据对物质构成的知识判断。
3.(2022八下·安庆期末)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
A.举哑铃 B.跳绳
C.打乒乓球 D.拉弹簧拉力器
【答案】D
【知识点】弹力;宇宙
【解析】【解答】轨道舱中的物体没有受到重力作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跳绳,打出去的乒乓球也不会掉落,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失重状态下,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需要航天员施加较大的拉力,航天员可以通过拉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身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失重状态下,与重力相关的运动都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可以达到运动效果。
4.(2022八下·广陵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C.在空调房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宇宙
【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A不符合题意;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B符合题意;
C.烟雾是宏观的固体颗粒,不是分子,故烟雾在空中弥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烟雾弥漫不是分子运动;物体内部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5.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C.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
D.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解:A、宇宙没有中心,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香气扑鼻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摩擦起电不能创造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有许多星系组成,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员;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宇宙
【解析】【分析】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一种扩散,扩散现象利用的是分子的运动;
B、我们能够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解答】A、红墨水在水中会散开,是因为墨水分子运动到水中,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A是错误的;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所以B是正确的;
C、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所以C是错误的;
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就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此题的难点是选项D,有些同学可以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来解答,这就考查了我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3八下·西安期中)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高压密闭钢桶中的油能沿筒壁渗出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运动的,没有绝对不动的天体,故A错误;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故B错误;
C.高压密闭钢桶中的油能沿筒壁渗出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故C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对宇宙的认识判断;
B.根据有关的科学发展史判断;
C.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判断;
D.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8.(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提出了很多种解释,其中被人普遍接受的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原始火球”,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我们称之为“原始火球”,“原始火球”不稳定,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9.(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答案】B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A、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伽利略是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的科学家,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该说法正确
D、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该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依据的史实有:①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对土星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研究.②1610年,伽利略便使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其中艾奥是最靠近木星的一颗卫星.③哈勃空间望远镜是1990年4月发射的,设置在大气层之外,地球轨道上的望远镜,专门用于探测宇宙目标.④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10.(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 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宇宙大爆炸是现在科学家解释宇宙形成中最合理的一种理论,其中谱线红移现象是最有力的证明.故选B.
【分析】 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内容及对红移现象理解.
二、多选题
11.(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据报道,今年4月,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矮恒星、他们进一步用“凌星法”发现了它的一颗行星,精确测定了这颗行星的体积(为地球的2.75倍)、质量(为地球的6.6倍),并推测它是目前发现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可以推断,该行星(  )
A.能够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到 B.接受太阳光所需时间约39年
C.密度为地球的2.4倍 D.绕矮恒星运转时机械能不守恒
【答案】B,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宇宙
【解析】【解答】解:A、该行星距离地球比较远,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
B、矮恒星距离太阳的39光年,也就是说接受太阳光所需时间约39年,B符合题意;
C、因为ρ地= ,所以ρ行= = =2.4× =2.4ρ地,C符合题意;
D、矮恒星周围有空气,行星绕矮恒星运转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明确望远镜能直接观察的距离比较近;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根据密度公式p= 推断该行星与地球密度的关系;能够发现外星生命,说明有上面有空气.
12.(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3 探索宇宙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光子是有质量的粒子
B.物体间存在万有引力
C.所有的行星和恒星都是宇宙大爆炸后慢慢形成的
D.在太阳的核心,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答案】A,D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解:A、光子没有静止质量,但光子的运动质量m具有有限值,A不符合题意;
B、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B符合题意;
C、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C符合题意;
D、在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明确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
三、实验填空题
1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3 探索宇宙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如图实验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甲杯中盛的是5℃的冷水,乙杯中盛的是80℃的热水,甲、乙两杯中水的质量相等。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由此可知,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如图(2)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
(3)如图(3)所示,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cm3.这说明   。
(4)如图(4)所示是小华模拟宇宙膨胀的实验,气球上的小圆点可以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时,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   。在实际的观察中,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   。
【答案】(1)高
(2)分子间有引力
(3)小于;分子间有间隙
(4)增大;远离;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宇宙
【解析】【解答】解:(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所以乙杯是80℃的热水,杯中水会很快的变黑。(2)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运动;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故答案为:(1)高;(2)分子间有引力;(3)小于;分子间有间隙;(4)增大;远离;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分析】(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有空隙.
(4)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四、解答与计算题
14.(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5节宇宙深处同步练习)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答案】(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
(2) 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日心说”.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1)日出日落现象不是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的,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旋转,让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
15.请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资料中的数据,谈谈你对宇宙的看法?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大阳系除了大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确认的还有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众多的彗星和流星.
银河系中有众多像大阳这样的恒星.银河系异常巨大,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的时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选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
【答案】解:宇宙中有无数颗星星,宇宙广阔无垠,大得难以想像,人类宇宙的探索刚刚开始,有待于我们好好学习,为将来开发宇宙打好基础.
【知识点】宇宙
【解析】【分析】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还很少,只知道,太空中有很多星星,它非常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