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南方独轮推车.人推车前进的过程中( D )
第1题图
A.人对车不做功
B.车是定滑轮
C.车是费力杠杆
D.车是省力杠杆
2.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图,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2题图
A.如图甲所示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B.如图乙所示中,在A点用力拉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C.如图丙所示中,若杠杆左端钩码向左、右端钩码向右各移动一格,则杠杆左端下沉
D.如图丁所示中,当F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力一半时,可以使杠杆平衡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稍稍超过量程.为了完成实验,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D )
A.钩码的数量适当增加
B.钩码的位置适当左移
C.弹簧测力计转到图中虚线位置
D.弹簧测力计位置适当向左平移
第3题图
4.我国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在立夏时节,有的地方会给孩子称体重,冀求孩子健康成长,俗称“立夏秤人”,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小孩和篮子的总质量为10 kg,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忽略绳重和杆重),此时OA=3 cm,OB=10 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第4题图
A.该杆秤一定为费力杠杆
B.该秤砣的质量为3 kg
C.要使该杆秤的量程变大,应该换用质量更大的秤砣
D.若换称质量较小的孩子,当秤杆水平平衡后,秤砣的悬挂点在B点左边
5.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提起哑铃,这一动作从生物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时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是一个杠杆在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5题图
A.此杠杆的支点为A点
B.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受到的重力
C.此杠杆是一个费力杠杆
D.肱二头肌的收缩距离大于哑铃的移动距离
6.高高的旗杆矗立在操场上.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关于该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是动滑轮 B.利用它可以省力
C.利用它可以省距离 D.利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7.小明同学利用圆珠笔杆、钢丝、细绳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其匀速提升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7题图
A.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的
B.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的
C.用该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钩码,机械效率相同
D.用该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钩码,机械效率不同
8.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若不计损失,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物重最大的是( D )
9.如图所示,拉力F的功率为3.6 W,物体A以 0.2 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A重力的0.3倍,不计滑轮处摩擦和绳重,则( D )
第9题图
A.1 s内重力做功3.6 J
B.A的重力为120 N
C.拉力F=36 N
D.摩擦力为18 N
10.“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活力魅力雅安.”雅安市启动了对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工程.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480 N的建筑材料,如图所示.已知工人对绳子的拉力F为200 N,建筑材料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5 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10题图
A.动滑轮所受重力为280 N
B.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 000 J
C.拉力F的功率为300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11.如图所示,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 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 N,斜面长s=1.2 m、高h=0.3 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则( C )
第11题图
A.有用功为1.35 J,机械效率为75%
B.有用功为2.16 J,机械效率为62.5%
C.有用功为1.35 J,机械效率为62.5%
D.有用功为1.35 J,机械效率为100%
12.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在20 s内绳子自由端竖直匀速移动16 m,重物竖直匀速上升4 m.已知动滑轮总重100 N,提升的物体重800 N.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12题图
A.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300 W
B.额外功为400 J
C.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为250 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8.9%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发明,是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称量物体质量时,它相当于一个杠杆(填简单机械名称).某杆秤的示意图如图所示,C处是秤钩,A、B位置各有一个提纽,BC=7 cm,秤砣质量为0.5 kg.提起B处提纽,秤钩不挂物体,将秤砣移至D点,杆秤恰好水平平衡,BD=1 cm;将质量为2.5 kg的物体挂在秤钩上,提起B处提组,秤砣移至最大刻度E处,杆秤再次水平平衡,则BE=34cm.若要称量质量更大的物体,应选用A处提纽.
第13题图
14.如图所示是工人用撬棒撬起石块的情景,O是支点,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工人用50 N的力能撬起重为250N的石块;在动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该工人想用更小的力撬起石块,那么他的手应该向远离(填“远离”或“靠近”)支点O的方向移动.(杠杆的自重及摩擦不计)
第14题图
15.随着学校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很多学生可以深入农村,了解一些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同学到张华家,发现张华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玉米运到屋顶晾晒.同学们了解到,竹筐重4 kg,每次能装26 kg玉米,张华施加在绳端的拉力为200 N,竹筐上升的速度为0.4 m/s,则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5%,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60_W.(g取10 N/kg)
第15题图
16.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250 N的拉力,使重为2 000 N的物体以0.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在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2倍,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80 N,则工人师傅拉力的功率为100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第16题图
17.如图所示是小型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罐笼式提升机,如果罐笼和动滑轮的总重力为1 500 N,一次提升建筑材料为2 500 N,提升高度为10 m,不计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钢丝绳所受的重力,则钢丝绳的拉力为2_000N,该提升机此次提升建筑材料的机械效率为62.5%.
第17题图
18.如图甲所示,盘山公路是斜面(填“杠杆”“滑轮”“斜面”或“轮轴”)模型,它能省力.如图乙所示的固定斜面长8 m,倾角为30°,木箱质量为15 kg.某同学用100 N的推力F沿斜面向上推木箱,他用10 s的时间将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运动到顶端.则木箱克服重力所做功的大小为600J;斜面推力做功的功率为80W;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斜面上的摩擦力是25_N.
第18题图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9.(2分)如图所示是一款压蒜器和其简化示意图.用压蒜器压蒜时,ABO可以看作一个杠杆,请在图乙中画出压蒜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
第19题图
答案:如图所示:
第19题图
20.(2分)小亮家正在装修房子,他计划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把材料送到二楼窗口处,帮他设计最省力的方法,并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第20题图
答案:如图所示:
第20题图
21.(6分)实验小组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释桔槔的使用原理.
图1
图2
第21题图
(1)实验前,杠杆水平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将杠杆左下角物块M取走后,不调节平衡螺母,杠杆仍能(填“仍能”或“不能”)保持水平位置静止.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进行多次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12.0 1 24.0
2 2 5.0 1 10.0
3 3 10.0 2 15.0
4 3 12.0 3 18.0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用表格中的字母表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A(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②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右侧钩码下端加挂一个钩码,杠杆会右端下沉(填“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桔槔是我国古代的取水工具,如图甲所示,在井边竖一根树杈,架上一根横木,横木的一端绑上大石块,另一端系绳和水桶,简化图如图乙所示.若水桶盛满水后,为减小人向上提水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增大(填“增大”或“减小”)石块的质量或向左(填“左”或“右”)移动杠杆的支点.
22.(7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第22题图
(1)实验过程中,缓慢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时间为3 s,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0.05m/s.
(2)第4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0.3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3)分析1、2、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大(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4)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A.
A.换用更轻的动滑轮 B.加快提升物体的速度
23.(7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23题图
实验前他有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1)实验中,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匀速运动.
(2)如表所示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两次对比实验数据.
次序 物体 物重G/N 拉升高度h/cm 拉力F/N 拉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木块 6 8 1.20 80 50
2 小车 6 10 0.75 100
①第2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②进行这两次对比实验是为了研究猜想A.
③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0.6N.
(3)小明利用该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长50 cm的木板搭成倾角不同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把5 N的物块从斜面底端拉至顶端的过程中,额外功随斜面的水平长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长度)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由图像可知:W额外与L成正比.
②当斜面的水平长度L=0.4 m时,拉力做的总功为2.3J.
③若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匀速拉动木板上的物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四、计算题(共24分)
24.(8分)如图所示是一款轻质悬挂式晾衣竿,OA为晾衣竿,AB为悬线,已知悬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 N,在悬线拉力F1作用下,晾衣竿保持水平平衡.已知OA=1 m,OC=0.5 m.在C点悬挂衣物的质量为2 kg(g取10 N/kg).求:
第24题图
(1)悬挂衣物的挂钩对杠杆的作用力FC;
(2)悬线拉力F1的大小.
解:(1)衣物的重力:
G=mg=2 kg×10 N/kg=20 N,
悬挂衣物的挂钩对杠杆的作用力:
FC=G=20 N;
(2)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画出F1的力臂,答案:如图所示:
第24题图
由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知,拉力F1的力臂:
l1=OA=×1 m=0.5 m,
杠杆水平平衡,则FC的方向与杠杆的垂直,其力臂等于OC的长(如图所示),即
LC=OC=0.5 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1l1=FCLC,
F1×0.5 m=20 N×0.5m,
解得悬线拉力F1的大小为
F1=20 N.
25.(8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40 kg的货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800 cm2.如图乙所示.工人用250 N的拉力F,将货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到3 m高的二楼,此过程中货物上升的速度是0.2 m/s.求:
第25题图
(1)货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工人用滑轮组提升货物时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为提高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解:(1)因为货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
F=G=mg=40 kg×10 N/kg=400 N,
则货物对地面的压强为
p===5×103 Pa;
(2)由图可知,有效绳子段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nv物=2×0.2 m/s=0.4 m/s,
工人做功的功率为
P===Fv=250 N×0.4 m/s=100 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80%;
(4)为提高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措施有:①增加所提升的物重;②减轻动滑轮重.
26.(8分)如图所示,一辆货车匀速从山底A开到山顶B.货车重为5.0×104 N,发动机的功率50 kW保持不变,山坡AB长2 000 m,高h为300 m,牵引力保持2.5×104 N不变,不计空气阻力.求:
第26题图
(1)汽车从山底开到山顶所做的有用功;
(2)山坡的机械效率;
(3)汽车在山坡上行驶时的摩擦力.
解:(1)由题意可知,车从山底开到山顶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5.0×104 N×300 m
=1.5×107 J;
(2)由W=Fs可知,汽车从山底开到山顶所做的总功:
W总=Fs=2.5×104 N×2 000 m=5×107 J,
由η=可知,山坡的机械效率:
η==×100%=30%;
(3)由题意可知,额外功:
W额=W总-W有=5×107 J-1.5×107 J=3.5×107 J,
由W额=fs可知,汽车在山坡上行驶时的摩擦力:
f===1.75×104 N.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南方独轮推车.人推车前进的过程中( )
第1题图
A.人对车不做功
B.车是定滑轮
C.车是费力杠杆
D.车是省力杠杆
2.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图,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如图甲所示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B.如图乙所示中,在A点用力拉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C.如图丙所示中,若杠杆左端钩码向左、右端钩码向右各移动一格,则杠杆左端下沉
D.如图丁所示中,当F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力一半时,可以使杠杆平衡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稍稍超过量程.为了完成实验,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钩码的数量适当增加
B.钩码的位置适当左移
C.弹簧测力计转到图中虚线位置
D.弹簧测力计位置适当向左平移
第3题图
4.我国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在立夏时节,有的地方会给孩子称体重,冀求孩子健康成长,俗称“立夏秤人”,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小孩和篮子的总质量为10 kg,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忽略绳重和杆重),此时OA=3 cm,OB=10 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该杆秤一定为费力杠杆
B.该秤砣的质量为3 kg
C.要使该杆秤的量程变大,应该换用质量更大的秤砣
D.若换称质量较小的孩子,当秤杆水平平衡后,秤砣的悬挂点在B点左边
5.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提起哑铃,这一动作从生物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时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是一个杠杆在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此杠杆的支点为A点
B.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受到的重力
C.此杠杆是一个费力杠杆
D.肱二头肌的收缩距离大于哑铃的移动距离
6.高高的旗杆矗立在操场上.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关于该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动滑轮 B.利用它可以省力
C.利用它可以省距离 D.利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7.小明同学利用圆珠笔杆、钢丝、细绳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其匀速提升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的
B.拉细绳的力F等于钩码重力G的
C.用该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钩码,机械效率相同
D.用该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钩码,机械效率不同
8.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若不计损失,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物重最大的是( )
9.如图所示,拉力F的功率为3.6 W,物体A以 0.2 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A重力的0.3倍,不计滑轮处摩擦和绳重,则( )
第9题图
A.1 s内重力做功3.6 J
B.A的重力为120 N
C.拉力F=36 N
D.摩擦力为18 N
10.“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活力魅力雅安.”雅安市启动了对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工程.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480 N的建筑材料,如图所示.已知工人对绳子的拉力F为200 N,建筑材料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5 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动滑轮所受重力为280 N
B.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 000 J
C.拉力F的功率为300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11.如图所示,在斜面上将一个重4.5 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 N,斜面长s=1.2 m、高h=0.3 m.把重物直接提升h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则( )
第11题图
A.有用功为1.35 J,机械效率为75%
B.有用功为2.16 J,机械效率为62.5%
C.有用功为1.35 J,机械效率为62.5%
D.有用功为1.35 J,机械效率为100%
12.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在20 s内绳子自由端竖直匀速移动16 m,重物竖直匀速上升4 m.已知动滑轮总重100 N,提升的物体重800 N.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300 W
B.额外功为400 J
C.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为250 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8.9%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发明,是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称量物体质量时,它相当于一个 (填简单机械名称).某杆秤的示意图如图所示,C处是秤钩,A、B位置各有一个提纽,BC=7 cm,秤砣质量为0.5 kg.提起B处提纽,秤钩不挂物体,将秤砣移至D点,杆秤恰好水平平衡,BD=1 cm;将质量为2.5 kg的物体挂在秤钩上,提起B处提组,秤砣移至最大刻度E处,杆秤再次水平平衡,则BE= cm.若要称量质量更大的物体,应选用 处提纽.
第13题图
14.如图所示是工人用撬棒撬起石块的情景,O是支点,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工人用50 N的力能撬起重为 N的石块;在动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该工人想用更小的力撬起石块,那么他的手应该向 (填“远离”或“靠近”)支点O的方向移动.(杠杆的自重及摩擦不计)
第14题图
15.随着学校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很多学生可以深入农村,了解一些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同学到张华家,发现张华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玉米运到屋顶晾晒.同学们了解到,竹筐重4 kg,每次能装26 kg玉米,张华施加在绳端的拉力为200 N,竹筐上升的速度为0.4 m/s,则这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_ .(g取10 N/kg)
第15题图
16.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250 N的拉力,使重为2 000 N的物体以0.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在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2倍,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80 N,则工人师傅拉力的功率为 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第16题图
17.如图所示是小型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罐笼式提升机,如果罐笼和动滑轮的总重力为1 500 N,一次提升建筑材料为2 500 N,提升高度为10 m,不计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钢丝绳所受的重力,则钢丝绳的拉力为 _ N,该提升机此次提升建筑材料的机械效率为 .
第17题图
18.如图甲所示,盘山公路是 (填“杠杆”“滑轮”“斜面”或“轮轴”)模型,它能省力.如图乙所示的固定斜面长8 m,倾角为30°,木箱质量为15 kg.某同学用100 N的推力F沿斜面向上推木箱,他用10 s的时间将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运动到顶端.则木箱克服重力所做功的大小为 J;斜面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W;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斜面上的摩擦力是 _ .
第18题图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9.(2分)如图所示是一款压蒜器和其简化示意图.用压蒜器压蒜时,ABO可以看作一个杠杆,请在图乙中画出压蒜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
第19题图
20.(2分)小亮家正在装修房子,他计划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把材料送到二楼窗口处,帮他设计最省力的方法,并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第20题图
21.(6分)实验小组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释桔槔的使用原理.
图1
图2
第21题图
(1)实验前,杠杆水平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将杠杆左下角物块M取走后,不调节平衡螺母,杠杆 (填“仍能”或“不能”)保持水平位置静止.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进行多次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次序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12.0 1 24.0
2 2 5.0 1 10.0
3 3 10.0 2 15.0
4 3 12.0 3 18.0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表格中的字母表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②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右侧钩码下端加挂一个钩码,杠杆会 (填“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桔槔是我国古代的取水工具,如图甲所示,在井边竖一根树杈,架上一根横木,横木的一端绑上大石块,另一端系绳和水桶,简化图如图乙所示.若水桶盛满水后,为减小人向上提水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石块的质量或向 (填“左”或“右”)移动杠杆的支点.
22.(7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第22题图
(1)实验过程中,缓慢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向上做 运动.第1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时间为3 s,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 m/s.
(2)第4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分析1、2、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 (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填“有关”或“无关”).
(4)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换用更轻的动滑轮 B.加快提升物体的速度
23.(7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23题图
实验前他有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1)实验中,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 运动.
(2)如表所示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两次对比实验数据.
次序 物体 物重G/N 拉升高度h/cm 拉力F/N 拉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木块 6 8 1.20 80 50
2 小车 6 10 0.75 100
①第2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②进行这两次对比实验是为了研究猜想 .
③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N.
(3)小明利用该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长50 cm的木板搭成倾角不同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把5 N的物块从斜面底端拉至顶端的过程中,额外功随斜面的水平长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长度)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由图像可知:W额外与L成 比.
②当斜面的水平长度L=0.4 m时,拉力做的总功为 J.
③若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匀速拉动木板上的物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四、计算题(共24分)
24.(8分)如图所示是一款轻质悬挂式晾衣竿,OA为晾衣竿,AB为悬线,已知悬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 N,在悬线拉力F1作用下,晾衣竿保持水平平衡.已知OA=1 m,OC=0.5 m.在C点悬挂衣物的质量为2 kg(g取10 N/kg).求:
第24题图
(1)悬挂衣物的挂钩对杠杆的作用力FC;
(2)悬线拉力F1的大小.
25.(8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40 kg的货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800 cm2.如图乙所示.工人用250 N的拉力F,将货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到3 m高的二楼,此过程中货物上升的速度是0.2 m/s.求:
第25题图
(1)货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工人用滑轮组提升货物时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为提高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6.(8分)如图所示,一辆货车匀速从山底A开到山顶B.货车重为5.0×104 N,发动机的功率50 kW保持不变,山坡AB长2 000 m,高h为300 m,牵引力保持2.5×104 N不变,不计空气阻力.求:
第26题图
(1)汽车从山底开到山顶所做的有用功;
(2)山坡的机械效率;
(3)汽车在山坡上行驶时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