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1 培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1 培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8 07:51: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三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易燃烧 B.能导电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A
【解析】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描述结合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正确;
B、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用电设备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导电,故B错误;
C、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容易汽化,故C错误;
D、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故选:A.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实际上是指(  )
A.铁块的重力比木块的重力大 B.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
C.铁块的密度比木块的密度大 D.铁块的体积比木块的体积大
【答案】C
【解析】铁比木头重是指: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重,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
【解答】解:
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
故选C.
3.(2021七下·北仑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②氧气用于气焊
③氮气为原料制取氨
④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氮气等
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④⑤
【答案】C
【解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①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物理性质密度小,错误;②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化学性质助燃性,正确;③氮气为原料制取氨利用化学性质,正确;④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氮气等是利用物理性质,错误;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物理性质升华吸热,错误。
故选C
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答案】C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A、冰熔化成水,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但密度却变大了,故A错误;
B、物体被带到太空只是改变了位置,质量、密度都不会改变,故B错误;
C、牛奶被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正确;
D、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不变,m=ρV,m与V成正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下·宁波月考)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的熔化两种,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熔点),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无熔点,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升高,是一个变软变稀的过程。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可以分为晶体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两种,晶体凝固时有固定的温度(凝固点),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无凝固点,温度降低。
③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可以分为蒸发和沸腾的熔化两种,蒸发是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等有关;沸腾是在固定的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④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气体液化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途径。
⑤升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⑥凝华——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的过程,故A正确;
B、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的过程,故B错误;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的过程,升华要吸热,故C错误;
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的过程,液化要放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余姚月考)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答案】A
【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先汽化后液化。
故答案为:A。
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要估测出积雪的密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答案】A
【解析】“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注意脚下的积雪被挤压变成冰层质量相等,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ρSh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
则由ρ=可得,脚印下积雪的质量:m雪=ρ雪V雪=ρ雪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m冰=ρ冰V冰=ρ冰S(h-h1),
根据m雪=m冰得:ρ雪Sh=ρ冰S(h-h1),则ρ雪= h-h1hρ冰
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积雪的厚度h、脚印的深度h1。
故答案为:A。
8.(2024七下·宁波期中) 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答案】D
【解析】利用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提到的物理现象,从而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要吸收人体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9.(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B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产醋这种特产。各地出产的醋的密度有什么不同呢?小明为测量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下面是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答案】D
【解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
【解答】测量液体的密度常用的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记下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
⑤计算液体的密度。
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
故答案为:D。
11.(2024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答案】C
【解析】(1)从图像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2)图中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结束,这段时间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
(3)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10~20min,则从10min时开始熔化,故A错误。
B、第15min时,该物体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2℃,而冰的水的凝固点为0℃,因此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能够在该物质中继续放热,水会凝固成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C正确。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放热后,水凝固成冰,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答案】B
【解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8g/cm3,故B正确;
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C错误.
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3.(2024七下·海曙期中)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物质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min
【答案】C
1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
B. 的该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
C.该液体密度为
D.该液体是水银
【答案】B
【解析】AC.根据图片确定两组对应的液体体积和总质量,根据m总=m+m杯结合密度公式列出两个方程,然后联立解得烧杯的质量和液体密度;
B.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液体的质量,再与量杯质量相加即可;
D.根据液体密度分析判断。
【解答】AC.根据图片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40g,
根据m总1=m1+m杯得到: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100g,
根据m总2=m2+m杯得到: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联立解得:ρ=1g/cm3,m杯=20g,故A、C错误;
B.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则液体的质量:m3=ρ×V3=1g/cm3×60cm3=60g,则烧杯和液态的总质量为:m总=m+m杯=60g+20g=80g,故B正确;
D.根据密度可知,该液体是水,故D错误。
故选B。
15.阿基米德采用排水法解决了王冠掺假问题。现有一个金和银做成的王冠,用排水法测量出其体积为56.9cm3,若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和纯银块的体积分别为52.5cm3和96.5cm3,则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为(  )
A.1︰8 B.1︰9 C.1︰10 D.1︰11
【答案】B
【解析】根据王冠的质量等于金和银的质量之和m=m金+m银;
王冠的体积等于金和银的体积之和,根据ρ=表示出王冠中白银和黄金的体积,然后再求出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
∵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的体积为V=52.5cm3,
∴王冠的质量m=ρ金V=19.3g/cm3×52.5cm3=1013.25g;
设王冠中含金和银的体积为V金、V银,则
王冠的质量为ρ金V金+ρ银V银=1013.25g,
即19.3g/cm3×V金+10.5g/cm3×V银=1013.25g------①
王冠的体积为V金+V银=56.9cm3-----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
m银=101.325g或V银=9.65cm3;
黄金的质量m金=m-m银=1013.25g-101.325g=911.925g.
所以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m银:m金=101.325g:911.925g=1:9.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氯气有下列性质:①呈黄绿色 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 ③密度比空气大 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⑤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根据这些叙述可归纳出:(填数字)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①②③
(2)④⑤
【解析】(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显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稳定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两点(熔点 沸点)、两度(硬度和密度)、五性(导电性、导热性、延辗性、挥发性和溶解性)。
(2)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时主要看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呈黄绿色;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故选①②③;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故选④⑤。
17.(2024七下·宁波期中)在《天工开物·作咸》中详细介绍了制盐的方法。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盐的熔点是,沸点是。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但成盐时日,不再需要南风吹。
(1)“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中白雾的形成是先   (填物态变化)后液化,这些白雾中   (填“含”或“不含”)盐的成分;
(2)晒盐时,用南风吹的目的是   。
【答案】汽化;不含;加快水分的蒸发
18.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   ,容器的质量为   。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9
【答案】1g/cm3;4.9g
【解析】【解答】m液=12.8g﹣10.7g=2.1g,V液=7.9cm3﹣5.8cm3=2.1cm3

m1=ρV1=1g/cm3×5.8cm3=5.8g,
m瓶=m总﹣m1=10.7g﹣5.8g=4.9g。
掌握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表中提供的信息。
19.密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1)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   (选填“高”或“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2)房间里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   (选填“上方”或“下方”).
(3)种子在配置盐水中下沉,说明该种子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盐水的密度.
【答案】(1)低
(2)下方
(3)大于
【解析】(1)根据对航空器材的物理性质的了解进行分析答题;(2)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轻者向上,重者向下.打开暖气后,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房间的气温基本平衡;(3)物体的沉浮条件是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饱满种子密度大、不饱满种子密度小.
【解答】解:(1)航空器材需要质量小、强度高,要减小航空器材的质量,在体积一定时,需要减小材料的密度,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2)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3)在质量一定时,饱满种子的体积要比不饱满的种子的体积小,由密度公式ρ= 知:饱满种子的密度大;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知:密度大的饱满种子大于盐水的密度会下沉,而密度小的不饱满种子小于盐水的密度会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故答案为:(1)低;(2)下方;(3)大于.
2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小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可是他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3g 处,天平平衡;并建议他继续使用这架天平进行称量。小柯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所示,请问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
(3)使用时,他发现砝码是生锈的,则他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4)这架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如图丙所示,其中有两个20g的砝码,小妍认为可以去掉一个,你认为小妍的观点是否正确?   。
【答案】(1)右
(2)24g
(3)偏小
(4)不正确
【解析】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使用之前要调平,调平是根据指针偏转的位置调节,指针左偏,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右偏,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1)图中显示指针向右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2)当游码质量为3g,天平平衡,那么m左=m右+3g,当放上一个物体时,根据乙图可知,测量结果为:20g+5g+2g=27g,即:27g=m右+3g,m右=24g,即物体的质量为24g。
(3)当砝码生锈时,砝码的质量比所标的值偏大,假设称量1Kg的物体,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放标示为1Kg的砝码,这样的话天平肯定偏向右盘,因为砝码生锈,生锈的砝码质量要大于标准值,那么要使天平平衡就要换小的砝码,而测量值就是砝码标示值的总和,那么这个总和就肯定小于1Kg,所以测量结果偏小,
(4)这架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如图丙所示,其中有两个20g的砝码,小妍认为可以去掉一个,这观点并不正确。
故答案为:(1)右(2)24g(3)偏小(4)不正确
21.(2024七下·宁波期中)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宁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右图中a、b所示。则
a b
(1)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温度/℃ …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b
(2)98
(3)水面上方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
【解析】(1)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
(2)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解答】(1)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故b是沸腾前图象、a是沸腾后图象;
(2)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明显错误的是第8min时的数据,这个数据正确的应该是98℃;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实验时水面上方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
22.小明想测量盐水的密度,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50cm3,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2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    g,他算出的盐水密度是    g/cm3.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盐水密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56;1.12;偏小
【解析】根据图乙读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计算出盐水的质量,根据ρ= 计算盐水的密度;
根据测量过程分析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的误差.
【解答】解: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
所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总=50g+10g+5g+3g=68g;
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m=m总﹣m烧杯=68g﹣12g=56g;
盐水的密度:ρ= = =1.12g/cm3;
由题意知,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量筒的内壁会附着部分盐水,使倒入烧杯中盐水的质量偏少,根据ρ= ,测量的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56;1.12;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 小勇在江边拾到一块鹅卵石,他想知道这块鹅卵石的密度.
(1)于是他找来天平、量筒按表格中的顺序进行了测量: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石块的质量m石/g 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cm3 石块放入后的总体积V总/cm3  石块的体积V石/cm3  石块的密度ρ石(kg/m3)
    30 40 10    
(2)若在测量石块质量的过程中,当他向右盘添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当拿掉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接下来他应该    ,才能准确测出石块的质量.
(3)在测量过程中,小勇若按照BCA的顺序进行测量,则测量的密度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32;3.2×103
(2)向右移动游码
(3)偏大
【解析】【解答】解:(1)由图A可知,矿石的质量m=20g+10g+2g=32g;
石块的体积V石/=V总﹣V水=40cm3﹣30cm3=10cm3;
所以石块的密度ρ石===3.2g/cm3=3.2×103kg/m3
(2)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接下来他应该 向右移动游码,才能准确测出石块的质量.
(3)小勇若按照BCA的顺序进行测量即先测量鹅卵石的体积,再测量质量,测量矿石的质量时,有水残留在矿石上,矿石质量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因此所测矿石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
石块的质量m石/g 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cm3 石块放入后的总体积V总/cm3 石块的体积V石/cm3 石块的密度ρ石(kg/m3)
32 30 40 10 3.2×103
(2)向右移动游码;(3)偏大
(1)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矿石的质量.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放入后的总体积与量筒中水的体积之差;
(2)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向右偏,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3)已知矿石的质量与体积,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矿石的密度.
(4)根据质量与体积误差分析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
24.(2024七上·拱墅期末)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它可以有效灭活部分病毒。小刚从网上购置了两瓶某品牌75%的医用酒精,说明书如图甲所示,小刚查到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克/厘米3,于是想通过测量该酒精的密度来鉴定其是否合格。小刚取适量该酒精进行实验:
(1)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以下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字母)。
A.计算酒精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52.4克
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
(2)小刚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左侧,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又偏向中央刻度线右侧,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测量酒精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出该酒精的密度
是   g/cm3.并判断他测出的结果与说明书不相同的原因   。
A.砝码磨损 B.砝码生锈 C.仰视量筒读数 D.俯视量筒读数
E.游码未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 F.砝码和待测物体放反了
【答案】(1)DCEBA
(2)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3)0.88;ACE
【解析】(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液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2)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后,如果发现仍不平衡,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石块的重力,当小石块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都受到浮力作用,求出小石块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石块排开水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根据排开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酒精的密度。
【解答】(1)D.调节天平平衡;
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
E.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52.4g;
A.计算酒精的密度;
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为:DCEBA。
(2)最小砝码放入右盘之后天平右端下沉,说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但超出的质量小于最小砝码的质量,所以此时应将最小的砝码取下,再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3)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总=100g+5g+0.2g=105.2g,
酒精的质量为:m=105.2g-52.4g=52.8g,
酒精的体积为:V=60mL=60cm3,
酒精的密度:。
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克/厘米3 ,实际测量比说明书高,
A.砝码磨损,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B.砝码生锈,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C.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D.俯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E.游码微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F.砝码和待测物体放反了,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故答案为:ACE。
25.(2024七上·南浔期末)学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同学们到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了盐水的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所示结构②的名称   。
(2)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如甲图所示倾斜,为了使得天平平衡,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3)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B.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C.计算盐水的质量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用字母排序)
(4)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丁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横梁标尺
(2)右
(3)BDAC
(4)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解析】(1)根据天平各部分名称填写;
(2)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3)合理的实验顺序可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并使操作简便,从这一角度分析步骤的合理性;
(4)在测物体的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左端下沉,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天平的右端下沉,此时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解答】(1)根据天平的构造,图中的各结构中:②为标尺;
(2)如图,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横梁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故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平衡;
(3)根据题意知:应该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再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再计算盐水的质量,所以实验操作顺序为BDAC;
(4)在测剩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由图乙知天平的左端下沉,说明砝码质量小,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后,由图乙知天平的右端下沉,说明砝码质量大,此时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6.(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
【答案】(1)液化;变大
(2)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推广价值大、制作成本低等,合理均可)
【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的变化是汽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根据评价需要,可以从节能环保角度评价。
【解答】(1)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液化变成淡水;则易拉罐内水的质量减少,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大;
(2)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从装置的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实验效果是否明显、装置是否节能环保、操作是否简便、装置是否有推广价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价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三为节能环保或操作简便或推广价值工或制作成本。
27.(2024七下·镇海区期中)小科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后,进行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在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组装的顺序通常是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烧杯盖子侧边开一小孔是为了避免   对实验的影响;
(2)由图像乙可知,当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小科想再做一次实验。就往烧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热源将水再次加热到沸腾,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B.
C.D.
(4)图乙中三条实验记录图像中,b表示第一次实验,则可以表示第二次实验的是   (选填“a“b”或“c”)。
【答案】从下到上;大气压;小于;D;a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2)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答案】(1)升华;液化
(2)不正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 变,碘达不到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解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舞台变化的名称。
(2)将水的沸点与碘的熔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在水浴法加热的情况下碘是否会熔化即可。
【解答】(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从水中吸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因此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面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
(2)小科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碘达不到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29.(本题6分,每小题2分)(2023七上·临海月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将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改造为“冰立方”,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热管温控节能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通过热管技术输送至看台上,以热风形式吹向观众,起到极好的节能减排作用。热管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外壳材料采用导热性好,熔点高的铜来制作,在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入一种液态介质,其中心为气腔。液态介质由于在内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能从一端跑到另一端,又从另一端回到原来一端,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的“搬运”。介质运动路线由图中箭头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作外壳材料的铜所具有的“导热性好,熔点高”等特征属于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2)在热管中,A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甲、乙两处为热管外侧附近区域,根据热管功能分析,相对更靠近观众席的区域为   处。(填“甲”或“乙”)
(3)根据温控管的特征,所选择的介质应具备   的特点。
【答案】(1)物理
(2)汽化;乙
(3)沸点较低
【解析】(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2)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3)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解答】(1)用作外壳材料的铜所具有的“导热性好,熔点高”等特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A处吸收热量,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乙处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所以观众会在乙处感受到热量;
(3)温控管的介质受热汽化,遇冷液化,所以该介质的沸点较低。
30.(本题7分,第1-2小题每题2分,第3小题3分)(2023七上·长兴期末)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它的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利用碳纤维可以制造轻量自行车。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碳纤维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性,这些特性属于   ;(选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小科想利用一小块碳纤维材料测量碳纤维的密度,他测得该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为32g,体积为20cm3,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为多少g/cm3?
(3)碳纤维自行车车架质量为1.6千克,若用密度为7.9g/cm3的锰钢材料制作同一自行车车架,车架的质量为多少g?
【答案】(1)物理性质
(2)由题可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3)已知碳纤维自行车架的质量:m′=1.6×103 g, 由 可知车架的体积:V′=
由题可知,若用锰钢材料制作同一自行车车架,车架体积不变,
由 可知车架的质量:m″=ρ′V′=7.9g/cm3×1000cm3=7900g
【解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等。
(2)根据公式计算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3)同一辆自行车的车架体积相同,即碳纤维和锰钢材料的体积相同。首先根据 计算出碳纤维车架的体积,再根据 m″=ρ′V′ 计算锰钢车架的质量。
【解答】(1)碳纤维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性,这些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31.(本题8分,每空2分)(2024七上·吴兴期末)航天器的“隔热服”
材料是发展航天事业的基础、先导,航天领域有句行话叫“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为确保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降温和隔热,它们分别需要用到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烧蚀材料是一些在高温下易熔化、汽化和升华的材料,在变化过程中损失或遭到破坏,从而使飞船外壁温度迅速降低到1000摄氏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很多材料就可以稳定存在。隔热材料就是将产品内部的结构和外界的高温隔离开,它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航天器的“骨骼”。
以下图示表示了隔热材料的发展历程:
(1) 烧蚀材料在航天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发生了熔化、汽化和升华,在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2)高温合金的使用温度可达1500℃,这里的“1500℃”指的是这些材料的   。
(3)钛合金比高温合金“轻”指的是:   。
(4)纳米材料是指基本颗粒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以下关于纳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探究纳米领域打开了微观和宏观的通道,对于人们全面认识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B.当物质的“尺寸”达到纳米级,其性质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善。
C.纳米技术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1)吸热(降温)
(2)熔点
(3)密度小
(4)A;B
【解析】(1)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和凝固向外放热;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3)密度是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1) 烧蚀材料在航天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发生了熔化、汽化和升华,在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吸热(降温);
(2)高温合金的使用温度可达1500℃,这里的“1500℃”指的是这些材料的熔点。
(3)钛合金比高温合金“轻”指的是:密度小。
(4)A.探究纳米领域打开了微观和宏观的通道,对于人们全面认识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故A正确;
B.当物质的“尺寸”达到纳米级,其性质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善,故B正确;
C.纳米技术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发生物理变化,故C错误。
故选AB。
32.(本题8分,第1小题2分,第2-3小题每题3分)(2023七上·兰溪期末)小红想知道体育课上使用的铅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参观了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厂。一工人师傅将质量为3.16kg的铁水注入一个容积为500cm3的模具中,先制成一个空心铁球,然后再向空心铁球内灌铅,最终制成了外壳是铁质的铅球。(ρ铅=11.3×103kg/m3,ρ铁=7.9×103kg/m3)
(1)将铁水注入磨具中冷却后,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请算一下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3)如果要求铅球总质量为4.29kg,通过计算说明能否将上面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灌满铅?
【答案】(1)不变
(2)解:由 可得,质量m=3.16kg的铁的体积:

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铁=500cm3﹣400cm3=100cm3;
(3)解:铅球中铅的质量:m铅=m总﹣m=4.29kg﹣3.16kg=1.13kg,
铅的体积: ,
由V铅=V空可知,能将上面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灌满铅。
【解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首先根据 计算出实心铁的体积,再根据 V空=V球﹣V铁 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
(3)首先根据 m铅=m总﹣m 计算出铅的质量,再根据 计算其中铅的体积,最后将铅的体积与空心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三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易燃烧 B.能导电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实际上是指(  )
A.铁块的重力比木块的重力大 B.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
C.铁块的密度比木块的密度大 D.铁块的体积比木块的体积大
3.(2021七下·北仑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②氧气用于气焊
③氮气为原料制取氨
④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氮气等
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④⑤
4.(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5.(2024七下·宁波月考)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吸收热量
6.(2024七下·余姚月考)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要估测出积雪的密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8.(2024七下·宁波期中) 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9.(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产醋这种特产。各地出产的醋的密度有什么不同呢?小明为测量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下面是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11.(2024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12.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13.(2024七下·海曙期中)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物质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min
1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
B. 的该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
C.该液体密度为
D.该液体是水银
15.阿基米德采用排水法解决了王冠掺假问题。现有一个金和银做成的王冠,用排水法测量出其体积为56.9cm3,若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和纯银块的体积分别为52.5cm3和96.5cm3,则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为(  )
A.1︰8 B.1︰9 C.1︰10 D.1︰11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氯气有下列性质:①呈黄绿色 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 ③密度比空气大 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⑤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根据这些叙述可归纳出:(填数字)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   。
17.(2024七下·宁波期中)在《天工开物·作咸》中详细介绍了制盐的方法。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盐的熔点是,沸点是。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但成盐时日,不再需要南风吹。
(1)“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中白雾的形成是先   (填物态变化)后液化,这些白雾中   (填“含”或“不含”)盐的成分;
(2)晒盐时,用南风吹的目的是   。
18.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   ,容器的质量为   。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9
19.密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1)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   (选填“高”或“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2)房间里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   (选填“上方”或“下方”).
(3)种子在配置盐水中下沉,说明该种子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盐水的密度.
2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小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可是他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3g 处,天平平衡;并建议他继续使用这架天平进行称量。小柯测得的物体质量如图乙所示,请问该物体的真实质量为   。
(3)使用时,他发现砝码是生锈的,则他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4)这架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如图丙所示,其中有两个20g的砝码,小妍认为可以去掉一个,你认为小妍的观点是否正确?   。
21.(2024七下·宁波期中)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宁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右图中a、b所示。则
a b
(1)图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温度/℃ …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22.小明想测量盐水的密度,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50cm3,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2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    g,他算出的盐水密度是    g/cm3.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盐水密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 小勇在江边拾到一块鹅卵石,他想知道这块鹅卵石的密度.
(1)于是他找来天平、量筒按表格中的顺序进行了测量: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石块的质量m石/g 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cm3 石块放入后的总体积V总/cm3  石块的体积V石/cm3  石块的密度ρ石(kg/m3)
    30 40 10    
(2)若在测量石块质量的过程中,当他向右盘添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当拿掉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接下来他应该    ,才能准确测出石块的质量.
(3)在测量过程中,小勇若按照BCA的顺序进行测量,则测量的密度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4.(2024七上·拱墅期末)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它可以有效灭活部分病毒。小刚从网上购置了两瓶某品牌75%的医用酒精,说明书如图甲所示,小刚查到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克/厘米3,于是想通过测量该酒精的密度来鉴定其是否合格。小刚取适量该酒精进行实验:
(1)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以下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字母)。
A.计算酒精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52.4克
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
(2)小刚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左侧,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又偏向中央刻度线右侧,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测量酒精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出该酒精的密度
是   g/cm3.并判断他测出的结果与说明书不相同的原因   。
A.砝码磨损 B.砝码生锈 C.仰视量筒读数 D.俯视量筒读数
E.游码未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 F.砝码和待测物体放反了
25.(2024七上·南浔期末)学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同学们到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测量了盐水的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甲所示结构②的名称   。
(2)小科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进行调平时,发现天平如甲图所示倾斜,为了使得天平平衡,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3)小科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B.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C.计算盐水的质量 D.将盐水倒入烧杯中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用字母排序)
(4)小科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位置,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如图丁所示位置,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26.(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的咸水淡化装置,同时针对该装置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有加热、冷却和收集装置 结构较完整,缺少较好的冷却装置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淡化效果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较快、连续稳定 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从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标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经过汽化,后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淡水流入容器,则易拉罐内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评价需要,请你提出一项评价指标写在指标三“?”处   。
27.(2024七下·镇海区期中)小科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后,进行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在组装图甲实验装置时,组装的顺序通常是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烧杯盖子侧边开一小孔是为了避免   对实验的影响;
(2)由图像乙可知,当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小科想再做一次实验。就往烧杯中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热源将水再次加热到沸腾,下面最符合加入冷水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B.
C.D.
(4)图乙中三条实验记录图像中,b表示第一次实验,则可以表示第二次实验的是   (选填“a“b”或“c”)。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小科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时做的两个实验。
(1)图甲是小科在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其中气泡是由   形成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2)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小科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29.(本题6分,每小题2分)(2023七上·临海月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将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改造为“冰立方”,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热管温控节能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通过热管技术输送至看台上,以热风形式吹向观众,起到极好的节能减排作用。热管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外壳材料采用导热性好,熔点高的铜来制作,在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入一种液态介质,其中心为气腔。液态介质由于在内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能从一端跑到另一端,又从另一端回到原来一端,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的“搬运”。介质运动路线由图中箭头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作外壳材料的铜所具有的“导热性好,熔点高”等特征属于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2)在热管中,A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甲、乙两处为热管外侧附近区域,根据热管功能分析,相对更靠近观众席的区域为   处。(填“甲”或“乙”)
(3)根据温控管的特征,所选择的介质应具备   的特点。
30.(本题7分,第1-2小题每题2分,第3小题3分)(2023七上·长兴期末)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耐高温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它的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利用碳纤维可以制造轻量自行车。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碳纤维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性,这些特性属于   ;(选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小科想利用一小块碳纤维材料测量碳纤维的密度,他测得该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为32g,体积为20cm3,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为多少g/cm3?
(3)碳纤维自行车车架质量为1.6千克,若用密度为7.9g/cm3的锰钢材料制作同一自行车车架,车架的质量为多少g?
31.(本题8分,每空2分)(2024七上·吴兴期末)航天器的“隔热服”
材料是发展航天事业的基础、先导,航天领域有句行话叫“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为确保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降温和隔热,它们分别需要用到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烧蚀材料是一些在高温下易熔化、汽化和升华的材料,在变化过程中损失或遭到破坏,从而使飞船外壁温度迅速降低到1000摄氏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很多材料就可以稳定存在。隔热材料就是将产品内部的结构和外界的高温隔离开,它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航天器的“骨骼”。
以下图示表示了隔热材料的发展历程:
(1) 烧蚀材料在航天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发生了熔化、汽化和升华,在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2)高温合金的使用温度可达1500℃,这里的“1500℃”指的是这些材料的   。
(3)钛合金比高温合金“轻”指的是:   。
(4)纳米材料是指基本颗粒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以下关于纳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探究纳米领域打开了微观和宏观的通道,对于人们全面认识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B.当物质的“尺寸”达到纳米级,其性质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善。
C.纳米技术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32.(本题8分,第1小题2分,第2-3小题每题3分)(2023七上·兰溪期末)小红想知道体育课上使用的铅球是如何制作成的,去参观了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厂。一工人师傅将质量为3.16kg的铁水注入一个容积为500cm3的模具中,先制成一个空心铁球,然后再向空心铁球内灌铅,最终制成了外壳是铁质的铅球。(ρ铅=11.3×103kg/m3,ρ铁=7.9×103kg/m3)
(1)将铁水注入磨具中冷却后,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请算一下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3)如果要求铅球总质量为4.29kg,通过计算说明能否将上面所铸空心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灌满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