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二单元
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A
解析:分析:“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是属于人心理方面的活动。只有A项符合。
2.人们由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答案:B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根本原因”。理性时代是指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发起这场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3.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A、B两项局限于宗教方面,未直接触及封建君主制;D项不符合伏尔泰、孟德斯鸠的思想;C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是启蒙运动反对的对象,故答案为C项。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应该是对哪一个重要概念的解析( )
项目 含义 目的 本质 地位
内容 人的思考、判断 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 启蒙运动的旗帜
方法 人的思考——怎样思考(科学)——思考什么(人的权利)
A.人文主义 B.民主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权主义
答案:C
解析:分析: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从表中的“科学”“启蒙运动”等信息,可知是理性主义。
5.“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人运动
答案:C
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这一运动既要“触犯”当时的旧制度,又要设计新的社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希望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据此可知只有启蒙运动符合题意。
6.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所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准备”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伏尔泰倡导自由平等,A、B、C三项均正确。D项是马丁·路德的贡献。
7.“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孟德斯鸠在此主张( )
A.中央和地方分权 B.实行三权分立
C.实行分权制衡 D.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分析:“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
8.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来源:21cnj*y.co*m】
A.社会契约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分析,体现了人民主权说。
9.下图所示名言中,“枷锁”的本质含义应是( )
A.宗教压迫 B.君主专制
C.法律制度 D.自然理性
答案:B
解析:分析: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
10.康德说:“Sapere 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 aude!”的含义可能是( )www.21-cn-jy.com
A.“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提到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A、C、D三项都没有体现出来。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C项是彼特拉克的名言,D项是马丁·路德的主张。
11.恩格斯称赞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这是因为他们都(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主张实行共和制
C.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
D.主张取消私有财产
答案:C
解析: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理论核心,公开抨击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符合启蒙运动,C项符合宗教改革,D项符合启蒙运动。三者都批判罗马天主教。
13.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概念最准确的表述是( )
A.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禁欲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B
解析:分析:“启蒙”的含义就是“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A项仅是孟德斯鸠的主张,C、D两项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出现。
14.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答案:B
解析:分析:伏尔泰强调思想自由,在本题中伏尔泰强调了信仰自由的重要性。A、C、D三项均是宗教改革的主张。
15.试)有一位启蒙思想家,在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这一学说成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他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
答案:D
解析:分析: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16.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分析:启蒙思想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B项排除;题干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D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排除;A、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然而题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A项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
17.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宣扬人性解放
C.构建理性王国 D.倡导思想自由
答案:C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可知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即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1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答案:B
解析: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中法思想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一直没有发展壮大,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却居于世界前列。
19.“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启蒙运动中,从国家起源的角度否定了这一观点的理论是( )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社会契约 D.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否定这一理论的是社会契约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非上帝。
20.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文艺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是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不是简单的“复兴”古典文化。这一运动主要是宣扬人文主义,反对宗教束缚,并未公开提出资产阶级的目标、要求,更没有“描绘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故②④不正确。
21.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是反映资产阶级希望和要求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⑤鼓励了一些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改造社会的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晚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因而①所述不正确。
二、材料分析题。
22.思想的演进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出处:21教育名师】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
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中卢梭对“人”的认识有何发展?
(3)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即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
答案:(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人是自由的,自由是天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
(3)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法国大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作品及人物名称即可判断出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第(2)问,注意紧扣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答案:(1)因为欧洲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封建统治,没有民主和自由,人们的思想受到教会的严格控制。“理性的阳光”是指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意愿来改造现实世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评价: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了促进作用。
(3)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和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第(1)问应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实质思考。第(2)问结合伏尔泰的基本思想回答。第(3)问结合孟德斯鸠的思想与资本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事实回答。
24.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图一 伏尔泰 图二 孟德斯鸠 图三 卢梭 图四 康德
请回答:
(1)通过对图中人物的了解,他们所处时代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简述图一至图三中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
(3)图四中的人物赞成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有什么发展?
答案:(1)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封建专制的严重阻碍。
(2)图一: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他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21*cnjy*com
图二: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图三: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但现实的社会却给人套上了枷锁,号召人们向不合理的封建旧制度开战,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
(3)赞成卢梭人生而自由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
解析:分析:第(1)题要结合启蒙运动及其背景来分析。第(2)题要结合图片标题,回想所学知识,一一作答。第(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康德与卢梭思想的联系,分两问来回答。
25.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答案:(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社会契约论。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时代背景: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或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
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3)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和同时期欧洲启蒙运动的对比。第(1)问考查黄宗羲、卢梭思想的对比,把握其思想核心即可,时代背景从政治(封建制度)、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方面解答。第(2)问把握启蒙运动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伏尔泰代表阶级的利益即可,其局限性在于未了解中国国情,未区分两种思想的本质。第(3)问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