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0 11: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A
解析:分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答案:C
解析:分析: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提出了新的思想主张,使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如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等,故选C项。
3.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是(  )
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分析:韩非子生活在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强化君主专制。黄宗羲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分析:从题干材料看,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为了将儒学发扬光大。
5.王夫之提出“天理”存在“人欲”之中,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A.反映了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反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有所动摇
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阶层的一些要求
答案:D
解析:分析:王夫之的反封建思想适应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需要。
6.为纪念某历史人物,某报曾发表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主张的理解。从材料中的“批判君主专制”和“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判断是黄宗羲的思想。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观点是批驳明末知识分子不切实际的学风,即“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明心见性”是宋明理学的主张。
8.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B
解析: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这句话的高度概括,这是民族责任感的体现。
9.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由此形成了(  )
A.经世致用思想 B.工商皆本思想
C.格物致知思想 D.民主革命思想
答案:A
解析:分析: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些士大夫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10.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C
解析:分析:甲体现了理学注重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思想;乙体现了黄宗羲“工商
皆本”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1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福建人”、“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反礼教、抨击道学”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12.《焚书·何心隐论》说到:“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
A.遵循学以致用 B.倡导婚姻自主
C.挑战正统思想 D.鼓吹专制集权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了明朝思想家李贽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1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分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出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14.江苏昆山的亭林公园有一位思想家的塑像,从远处看不清塑像下的名字,但是可以看出他背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彰显着他的思想火花烛照后世。由此可以推断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可直接判断这位思想家是顾炎武。
15.“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君子的学习是为“救世”,因此体现此观念的是经世致用。故答案为D。
16.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D
解析:分析:王夫之提出了“气”的概念,认为“理在气中”,是我国唯物主义思想家。
1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扩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18.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  )
A.李贽《藏书》
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D.王夫之《读通鉴论》
答案:B
解析:分析: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这一思想对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民主思想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
19.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B.“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C.“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D .“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答案:D
解析:分析:李贽大胆地向封建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主张男女平等,是非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故A、B、C符合李贽的观点,D倡导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
20.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答案:D
解析:分析:首先搞清楚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而黄宗羲对专制制度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就是说在反对专制制度这点上,两人思想产生了共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材料二 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是什么?(8分)
(2)综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8分)
答案:(1)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
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和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冲击了程朱理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人文精神,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解析:分析:(1)问涉及的两则材料反映了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问考查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
22.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8分)
答案:(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解析:分析:(1)问材料一本身就是三个层次的内容:对于孔子学说的态度、童心和女子地位问题,对其加以概括,即可回答李贽的基本主张;回答历史背景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尤其突出经济基础对于思想意识的影响。(2)问解答的关键在于要理解“异端”的本质,即站在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对立面。(3)问先要理解“新路”的含义所在,然后结合李贽的思想内容加以说明。
23.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问题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理学家极力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的“反叛”思想产生。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2)主题: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3)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大的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
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任选一种说法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回答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第(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第(1)问答题时一定注意材料和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阅读材料寻找三者的共同点;第(2)问注意把它们的思想主张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第(3)问注意“经济思想”的题眼。
点评:本题考查明末清初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依据这个理论答题就不会偏颇。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夕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黄宗羲把批判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
(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秦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
(3)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解析:分析:第(1)问通读材料,注意材料中的“君”和“法”可以判断出材料的反对对象,进而宏观上指出其思想的本质。第(2)问依据材料二,回忆政治制度史中秦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回答。第(3)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归纳出时代特征,总体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