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章末闯关试题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章末闯关试题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27 16: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章末闯关试题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浣。”古人洗涤衣裳冠带,所用的就是草木灰浸泡的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洗涤利用了草木灰溶液的碱性
C.洗涤时加热可增强去油污能力 D.草木灰做肥料时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2.在以下各种情形下,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H2CO3的电离:H2CO32H++CO
B.熔融状态下的NaHSO4电离:NaHSO4=Na++H++SO
C.FeCl3的水解:Fe3++3H2OFe(OH)3+3H+
D.NaHS溶液水解:HS-+H2OS2-+H3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示仪器Ⅰ准确量取25.00mL酸性KMnO4溶液
B.装置Ⅱ可用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的实验
C.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待装液润洗2~3次
D.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4.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0.1mol/L氨水溶液 B.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C.氨水与盐反应生成 D.氨水的导电性比NaOH溶液弱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0.01mol·L-1醋酸溶液pH=2
B.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C.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溶液pH=4
D.常温下,将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溶液pH=1
6.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Ca(ClO)2、Na2SO3、FeCl3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质
B.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2+水解
C.室温下,向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CH3COOH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
D.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7.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约为1×10-12,将Va L pH=2的硫酸溶液与Vb 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的pH=10,体积是(Va+Vb) L,则Va∶Vb为
A.2∶11 B.2∶9 C.11∶2 D.9∶2
8.医院常用硫酸钡(俗称钡餐)作为内服造影剂。可溶性钡盐有毒,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常温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BaSO4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B.可以用0.36 mol/L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
C.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
D.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23.6
9.常温下,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溶液中
B.该混合液
C.图中X表示HA,Y表示,Z表示
D.HA是强酸
10.常温下,用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 1的KCl、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图所示(不考虑的水解)。Xn 表示Cl 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sp(Ag2C2O4)的数量级为10 7
B.N点表示AgCl的不饱和溶液
C.向c(Cl )=c()的混合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2C2O4沉淀
D.常温下,Ag2C2O4(s)+2Cl (aq) 2AgCl(s)+(aq)的平衡常数为109.04
11.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灯泡的亮度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与某浓度NaOH溶液反应至中性时
C.pH相等的两溶液中:
D.分别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两溶液,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醋酸更多
12.常温下,用浓度为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约为
B.点a:
C.点b:
D.水的电离程度:
13.如图是在温度分别为时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中浓度单位为温度为时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B.温度为时,P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均小于lnm
C.Q点的溶液中约为
D.时,向饱和澄清溶液中加水,溶液碱性减弱,Z点溶液可转化为Q点溶液
14.25℃时,将不同浓度的二元弱酸H2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设反应后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2A) c (NaOH)
① x 0.10 9
② 0.10 0.10 5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0.10
B.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C.实验②所得溶液:c(Na+)=c(A2—)+c(HA—)+c(H2A)
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后,c(A2—)/c(HA—)变大
15.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通过调节pH使和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和的浓度,单位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③为与的关系曲线
C. D.
二、填空题
16.盐湖卤水(主要含、和硼酸根等)是锂盐的重要来源。一种以高镁卤水为原料经两段除镁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相关化合物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精制Ⅰ后溶液中的浓度为,则常温下精制Ⅱ过程中浓度应控制在 以下。若脱硼后直接进行精制Ⅰ,除无法回收外,还将增加 的用量(填化学式)。
三、解答题
17.已知:



(1)以下能判断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钙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B.保持不变
C. D.
(2)增大有利于珊瑚的形成,请解释原因 。
(3)已知的,为 。当 时,开始产生沉淀。
(4)根据如图,写出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 。
(5)关于上述电化学反应过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该装置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极b是负极
C.电子从电极a经过负载到电极b再经过水体回到电极a
D.每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6)解释在溶液中氧气的浓度变大后,为何有利于的除去,但不利于硝酸根的除去。 。
18.是制备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夹持装置略)。
已知:高温时能与反应,其他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24 136.4 易水解生成白色沉淀,能溶于有机溶剂
-23 76.8 难溶于水
实验步骤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试剂后,先通,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管式炉并改通,……。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 。
(2)管式炉中除生成外,还生成一种常见气态不成盐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4)E装置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
(5)管式炉中还会发生副反应生成少量,则分离提纯C中所得粗品应采取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沸点高于的原因是 。
(6)利用如下图装置测定所得的纯度:取mg产品加入圆底烧瓶中,向安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待充分反应后,将烧瓶和漏斗中的液体一并转入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溶液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mL。
已知:常温下,,呈砖红色,。
①安全漏斗中水的作用为 。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③产品中的纯度为 。
参考答案
1.D
A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故A正确;
B项、K2CO3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的水解,则洗涤利用了草木灰溶液的碱性,故B正确;
C项、K2CO3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故C正确;
D项、铵态氮肥中铵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会促进水解,使肥效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铵态氮肥中铵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会促进水解,使肥效降低是解答关键。
2.C
A.H2CO3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分步电离,主要是第一步电离,每一步电离都存在电离平衡,其第一步的电离方程式应该为:H2CO3H++,A错误;
B.熔融状态下的NaHSO4电离时仅断裂离子键形成Na+、,电离方程式应该为:NaHSO4=Na++,B错误;
C.FeCl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Fe3+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形成Fe(OH)3,但盐水解程度十分微弱,存在水解平衡,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C正确;
D.题干方程式为HS-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方程式,其水解方程式应该为:HS-+H2OH2S+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C
A.图Ⅰ所示的滴定管是碱式滴定管,在主体部分和尖嘴之间有一段橡皮管,橡胶容易被强氧化剂氧化,因此,准确量取25.00mL酸性KMnO4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应该装碱式滴定管中,若氢氧化钠放在酸式滴定管中,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使活塞粘住,而图Ⅱ中氢氧化钠溶液装在了酸式滴定管中,故B错误;
C.中和滴定实验中,量取一定体积待测液的滴定管需先用待测液润洗2~3次,才能装入待测液,以保证待测液浓度的准确度,故C正确;
D.中和滴定实验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若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再放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会导致滴定结果偏大,故D错误;
答案选C。
4.A
A.0.1mol/L氨水溶液pH<13,说明一水合氨发生不完全电离,为弱碱,A符合题意;
B.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其显碱性,但不能证明为弱碱,B不符合题意;
C.无论强碱还是弱碱,都可以与Fe3+盐反应生成Fe(OH)3,C不符合题意;
D.选项未指明浓度,若等浓度的氨水的导电性比NaOH溶液弱,可以说明其为弱碱,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D
A.醋酸属于弱酸,常温下,0.01mol·L-1醋酸溶液pH>2,A错误;
B.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95℃虽然纯水的pH<7,但c(H+)=c(OH-),依然呈中性,B错误;
C.因为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溶液pH<4,C错误;
D.常温下,将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1,稀释后溶液的pH=1,D正确;
答案选D。
6.A
A.Ca(ClO)2在水中发生水解:Ca(ClO)2+2H2OCa(OH)2+2HClO,HClO不稳定,受热会分解:2HClO2HCl+O2↑,生成的HCl会和Ca(OH)2反应生成CaCl2和H2O,故加热蒸干Ca(ClO)2溶液得到的固体是CaCl2;加热Na2SO3溶液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Na2SO3+O2=2Na2SO4,蒸干会得到Na2SO4固体;FeCl3溶液蒸干过程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挥发性盐酸,最终生成的氢氧化铁受热分解为氧化铁,A正确;
B.铁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B错误;
C.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强碱弱酸盐CH3COONa,其水溶液显碱性,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CH3COO-浓度增大,会抑制CH3COOH的电离,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C错误;
D.CH3COONH4是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的盐,CH3COO-、NH的水解均会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但因溶液中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故溶液呈中性,而NaCl是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无影响,D错误;
故选A。
7.D
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2,即PH=6时,溶液呈中性,pH=2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10-2mol/L,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mol/L=0.1mol/L,混合溶液的pH=10,溶液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mol/L=0.01mol/L,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0.01mol/L,则Va:Vb=9:2,故答案为D。
8.C
A.溶解度常数是难溶性物质在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解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则BaSO4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A正确;
B.若Ba2+离子中毒时,服用0.36 mol/L的Na2SO4溶液时,Ba2+与服用的Na2SO4溶液电离产生的结合形成BaSO4沉淀,导致c(Ba2+)浓度降低,因而可降低Ba2+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B正确;
C.若服用碳酸钠溶液,与Ba2+形成的BaCO3能够与胃酸即HCl发生反应变为Ba2+及CO2、H2O,因此Ba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仍然不能排除,且碳酸钠溶液呈强碱性,也会对人造成一定刺激,C错误;
D.在常温下,的平衡常数K=。
9.A
浓度均为的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故所得为NaA溶液,所得溶液中浓度小于,说明溶液中存在,NaA水解,HA为弱酸,NaA溶液呈碱性,则;
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该混合溶液中,A正确;
B.据分析,该混合液,B错误;
C.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由于水也会电离出氢氧根,,又由于水的电离很微弱,,所以有,即X表示,Y表示HA,Z表示,故C错误;
D.据以上分析可知,NaA水解,HA为弱酸,D错误;
选A。
10.D
由图可知,氯离子浓度和草酸根离子浓度相等时,氯化银饱和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小于草酸银饱和溶液,则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草酸银,氯化银的溶度积Ksp(AgCl)= c(Cl ) c(Ag+)=10—5.75×10—4=10—9.75,草酸银的溶度积Ksp(Ag2C2O4)= c()c2(Ag+)=10—2.46×(10—4)2=10—10.46。
A.由分析可知,草酸银的溶度积Ksp(Ag2C2O4)= c()c2(Ag+)=10—2.46×(10—4)2=10—10.46,数量级为10 11,故A错误;
B.由图可知,N点溶液中浓度熵Qc>Ksp(AgCl),是氯化银的过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草酸银,则向氯离子浓度和草酸根离子浓度相等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时,先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9.04,故D正确;
故选D。
11.D
A.醋酸为弱酸,浓度相同时醋酸溶液中导电离子浓度较小,其导电性较弱,灯泡的亮度较暗,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与某浓度NaOH溶液反应至中性时:,结合电荷守恒可知:;由于醋酸为弱酸,反应后溶液中:醋酸<盐酸,则,故B错误;
C.pH相等的两溶液中相同,结合水的离子积可知也相同,由电荷守恒可知:,故C错误;
D.分别中和pH和体积均相等的两溶液,由于醋酸为弱酸,则醋酸的物质的量较大,中和时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醋酸>盐酸,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2.D
NaOH溶液和HCl、CH3COOH混酸反应时,先与强酸反应,然后再与弱酸反应,由滴定曲线可知,a点时NaOH溶液和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和水,CH3COOH未发生反应,溶质成分为NaCl和CH3COOH;b点时NaOH溶液反应掉一半的CH3COOH,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H和 CH3COONa;c点时NaOH溶液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d点时NaOH过量,溶质成分为NaCl、CH3COONa和NaOH,据此解答。
A.由分析可知,a点时溶质成分为NaCl和CH3COOH,c(CH3COOH)=0.0100mol/L,c(H+)=10-3.38mol/L,==10-4.76,故A正确;
B.a点溶液为等浓度的NaCl和CH3COOH混合溶液,存在物料守恒关系c(Na+)=c(Cl-)=c(CH3COOH)+c(CH3COO-),故B正确;
C.点b溶液中含有NaCl及等浓度的CH3COOH和 CH3COONa,由于pH<7,溶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则c(CH3COOH)D.c点溶液中CH3COO-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点碱过量,会抑制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c>d,故D错误;
答案选D。
13.C
A.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根据图像,温度为T1、T2横坐标相同时,如均为2amol/L时,T2的钙离子浓度更大,即图中T2时的溶度积常数大于T1时的溶度积常数,因此,A错误;
B.温度为T1时,P点分散系与同温度的饱和溶液相比,由图可知,c(OH-)相同、c(Ca2+)更大,即Qc>Ksp,有沉淀析出,则P点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B错误;
C.根据,解得,因此,C正确;
D.加水稀释,和都减小,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而Z转化为Q,增大 ,减小,且仍旧为饱和溶液,D错误;
故选C。
14.D
A.二元弱酸H2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示碱性,可以是碱剩余,还有可能是二者1: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正盐水解导致的,所以x<0.1,A正确;
B.根据②等浓度的二元弱酸H2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是NaHA,溶液显示酸性,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B正确;
C.等浓度的二元弱酸H2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是NaHA,溶液显示酸性,根据物料守恒:(Na+)=c(A2-)+c(HA-)+c(H2A),C正确;
D、实验①所得溶液可以是Na2A,或是Na2A和NaOH的混合物,加水稀释后,促进水解,c(A2 )变小,c(HA )变大,所以c(A2 ) /c(HA ) 变小,D错误;
答案选D。
15.D
已知H2S饱和溶液中随着pH的增大,H2S的浓度逐渐减小,HS-的浓度增大,S2-浓度逐渐增大,则有-lgc(HS-)和-lg(S2-)随着pH增大而减小,且相同pH相同时,HS-浓度大于S2-,即-lgc(HS-)小于-lg(S2-),则Ni2+和Cd2+浓度逐渐减小,且,即当c(S2-)相同时,c(Ni2+)>c(Cd2+),则-lgc(Ni2+)和-lg(Cd2+)随着pH增大而增大,且有-lgc(Ni2+)小于-lg(Cd2+),由此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②代表Ni2+、③代表S2-,④代表HS-,据此分析结合图像各点数据进行解题。
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③代表S2-,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c(Cd2+)=c(S2-)=10-13mol/L,则有,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③为与的关系曲线,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曲线④代表HS-,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此时c(H+)=10-1.6mol/L时,c(HS-)=10-6.5mol/L,或者当c(H+)=10-4.2mol/L时,c(HS-)=10-3.9mol/L,,C错误;
D.已知Ka1Ka2==,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c(H+)=10-4.9mol/L时,c(S2-)=10-13mol/L,或者当c(H+)=10-6.8mol/L时,c(S2-)=10-9.2mol/L,故有Ka1Ka2===10-21.8,结合C项分析可知Ka1=10-7.1,故有,D正确;
故答案为D。
16. 、Mg(OH)2 CaO
(1)由分析可知,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Mg(OH)2;精制I后溶液中的浓度为2.0,由可知,则常温下精制Ⅱ过程中浓度应控制在以下。若脱硼后直接进行精制Ⅰ,若不回收HCl,整个溶液将呈强酸性,因此为达到除Mg2+离子所需的碱性pH首先需要额外多消耗CaO,同时多引入的Ca2+离子需要更多的纯碱除去,因此,还将增加生石灰(CaO)和纯碱()的用量。
17.(1)AB
(2)pH越大,即c(H+)越小,促进的平衡正向移动,即增大,方程式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CaCO3;
(3) 4.2×10-3
(4)
(5)B
(6)氧气浓度增大后,O2也会在正极参与得到电子,总得到电子增加,(CH2O)n消耗更有效,但由于氧气的参与,当相同量的(CH2O)n参与反应时,得电子数量则下降,除去效应下降,不利于硝酸根的除去
(1)A.钙离子浓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A符合题意;
B.反应①中,即,K只与温度有关,保持不变,即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B符合题意;
C.CaCO3为固体,其浓度为常数,一般不用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且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pH越大,即c(H+)越小,促进的平衡正向移动,即增大,方程式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CaCO3;
(3),,H2CO3的,;,即,;
(4)电极a上得到电子变为N2,电极反应式为:;
(5)A.由图可知,电极与负载相连接,该装置为原电池,能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A错误;
B.电极b上失去电子变为CO2,电极b是负极,故B正确;
C.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电子从电极b经过负载到电极a,电子不会进入水体中,故C错误;
D.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每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6)氧气浓度增大后,O2也会在正极参与得到电子,总得到电子增加,(CH2O)n消耗更有效,但由于氧气的参与,当相同量的(CH2O)n参与反应时,得电子数量则下降,除去效应下降,不利于硝酸根的除去。
18.(1)球形干燥管
(2)
(3)吸收多余的,同时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C中导致水解而影响实验
(4)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保证CO被吸收完全
(5) 蒸馏 和均为分子晶体,且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故沸点较高
(6) 液封,吸收挥发的气体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A为浓硫酸,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管式炉生成氯化钛,B冷凝管进行冷凝,C收集产物,D中碱石灰可吸收多余的Cl2,同时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C中导致TiCl4水解而影响实验,E吸收CO,防止空气污染,据此回答。
(1)仪器D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
(2)由元素守恒可知不成盐氧化物是CO,故化学方程式为;
(3)D中碱石灰可吸收多余的,同时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C中导致水解而影响实验;
(4)多孔球泡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保证CO被吸收完全;
(5)①和是互溶液体,根据沸点差异可知,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
②和均为分子晶体,且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大,故沸点较高;
(6)①水解生成的有一部分挥发,可被安全漏斗内的水吸收,则安全漏斗中的水的作用是液封,吸收挥发的气体;
②滴定终点时,与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则判断方法是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③由发生的反应可建立如下关系式:,,则,的摩尔质量是,则产品的纯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