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1 盐类的水解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 B. C. D.
2.下列表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3.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温度为时有以下数据:是盐的水解平衡常数,在溶液中存在,则。有关上述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比较上述常数,可得溶液显碱性
B.所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和难溶电解质的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温下,在水中的大于在饱和溶液中的
D.一定温度下,在溶液中,
4.室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10.00mLHClO溶液,水的电离程度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室温下HClO电离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滴入5.0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
B.M点对应的水溶液
C.M点为滴定终点
D.N点溶液中,
5.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 = 8.3的NaHCO3 溶液:
B.少量Cl2通入过量冷的 0.1 mol·L-1 NaOH 溶液中:
C.0.1 mol·L-1 CH3COONa 溶液与 0.1 mol·L-1 HCl 溶液混合到 pH=7:
D.0.1 mol·L-1 Na2CO3 溶液与0.1 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的水解:
B.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
C.醋酸铵的电离:
D.的燃烧热为,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7.下列事实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需用盐酸溶解FeCl3固体
B.纯碱溶液可以去油污
C.加热蒸干CuCl2溶液得到Cu(OH)2固体
D.要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可通入适量氧化剂Cl2
8.V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催化氧化生成,继续被氧化为,将通入水中制取。工业上用白磷()与反应生成和一种盐,该盐可与反应制备一元弱酸。雌黄()和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雄黄()和(沸点114℃)并放出气体。砷化镓()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熔点高,硬度大。下列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难溶于水,可用作瓜果保护气 B.溶液呈酸性,可用于除铁锈
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D.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制硝酸铵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SO2和乙醇均属共价化合物,在水中都不能电离,均属非电解质
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
10.叠氮酸与溶液反应生成,已知溶液呈碱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的 B.溶液的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的电离方程式: D.溶液中:
11.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B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乙醇中含有水
C 比较室温下和的水解平衡常数 室温下,分别测浓度均为的和溶液的,后者大于前者
D 探究c(H+)对、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A.A B.B C.C D.D
12.常温下,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盐酸,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随盐酸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所有阴离子为、、
B.B点
C.C点满足关系:
D.从A点至D点,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13.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与可制作冰敷袋 熵增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铵肥不宜与草木灰混施 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 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 升温能增大K
D 等浓度溶液pH: 是强碱弱酸盐
A.A B.B C.C D.D
14.在室温下,向10mL 0.1mol/L的有机酸R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K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COOH的电离常数Ka约为:
B.a点混合溶液中:
C.,且b点溶液中
D.随KOH溶液的加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15.常温下,向含有物质的量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溶液的与或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离子浓度大小: B.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C.c点的pH可能是7 D.过程中变大
二、填空题
16.在25℃时,对于0.1mol L-1的氨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 。
(2)若向此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 (填“正向”、 “逆向”或“不”)移动,此时溶液中 将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3)若向此氨水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1,此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SO]-[NH]= (用两种微粒浓度表示)。
(4)浓度均为0.1mol L-1的①氨水溶液、②NH4Cl溶液、③(NH4)2SO4溶液、④NH4HSO4溶液、⑤NH4HCO3溶液中,[N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7.用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浓度均约为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溶液随加入溶液体积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1)配制标准溶液,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容量瓶 B.烧杯 C.圆底烧瓶 D.分液漏斗
(2)滴定管在使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滴定开始前,、盐酸和醋酸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4)溶液滴定醋酸的曲线是 (填“I”或“Ⅱ”),该过程中应选用 作为指示剂。
(5)滴定接近终点时,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测得待测液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6)结合滴定曲线判断,加入溶液时,混合液中 (填“>”、“<”或“=”)。
参考答案
1.A
A.铵根离子水解,使水电离平衡向右移动,A正确;
B.硫酸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 ,B错误;
C.醋酸根离子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但钠离子不水解,C错误;
D.硫酸钠电离出的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不能水解,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D错误;
故选A。
2.D
A.因H2CO3是二元弱酸,的水解分两步进行,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Fe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因水解程度很小,不会产生Fe(OH)3沉淀,B错误;
C.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3.D
A.根据谁强显谁性可知,可得溶液水解显酸性,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如果化学平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B错误;
C.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电离平衡常数相同,C错误;
D.一定温度下,在溶液中水解常数为,则,D正确;
故选D。
4.B
次氯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次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由图可知,M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则M点10.00mL0.10mol/L次氯酸溶液与10.00mL0.10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得到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N点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得到的是等浓度的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A.滴入5.0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与次氯酸溶液反应得到等浓度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的混合溶液,由电离常数可知,次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常数Kh===2.5×10—7>Ka,则次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次氯酸的电离程度,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浓度小于次氯酸浓度,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M点10.00mL0.10mol/L次氯酸溶液与10.00mL0.10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得到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M点10.00mL0.10mol/L次氯酸溶液与10.00mL0.10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得到次氯酸钠溶液,所以M点为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N点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得到的是等浓度的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故D正确;
故选B。
5.A
A.NaHCO3溶液pH=8.3,溶液呈碱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但其电离和水解程度都较小,Na+不水解,则溶液中存在,故A正确;
B.如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符合c(Na+)=c(HClO)+c(ClO-)+c(Cl-),而氢氧化钠过量,所以c(Na+ )> c(HClO)+ c(ClO-)+c(Cl-),故B错误;
C.0.1 mol·L-1CH3COONa溶液与0.1mol·L-1 HCl液混合,溶液的pH=7,则c(H+)=c(OH-),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钠、醋酸和NaC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 c(Cl-)+c(CH3COO- ),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 c(CH3COOH)+c(CH3COO- ),则c(CH3COOH)= c(Cl-),所以c(Na+)>c(Cl-)=c(CH3COOH),故C错误;
D.0.1 mol·L-1 Na2CO3溶液与 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等浓度的NaHCO3和NaCl:电荷守恒c(Na+)+c(H+)=c()+c(Cl-)+c(OH-)+2c(),故D错误;
答案选A。
6.B
A.N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实质是Al3+与发生双水解生成Al(OH)3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发生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则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对应产物为,不是,D错误;
故选B。
7.D
A.加盐酸是为了抑制三价铁离子的水解,A不符合题意;
B.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可以去油污,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热蒸干CuCl2溶液促进铜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铜,且会使HCl挥发,得到Cu(OH) 2固体,C不符合题意;
D.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时通入氧化剂Cl2,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与水解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A.氮气可用作瓜果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A错误;
B.铵根离子水解使NH4Cl 溶液呈酸性,可用于除铁锈,B正确;
C.氨气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C错误;
D.HNO3能与氨水反应,可用于制硝酸铵,D错误;
故选B。
9.B
A.正反应熵减小,△S<0,反应自发进行,说明△H-T△S<0,必须△H<0,A错误;
B.SO2和乙醇均属共价化合物,在水中都不能电离,故均属非电解质,B正确;
C.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醋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增加,但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错误;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水解程度减小,但碱性增强,故pH增大,D错误;
答案选B。
10.B
A.由题意,溶液呈碱性,则叠氮酸根会发生水解,说明为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溶液的,A错误;
B.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的电离,增大,减小,B正确;
C.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溶液中:由元素守恒可知,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D
A.浓盐酸也能与KMnO4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A错误;
B.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B错误;
C.中水解,,会消耗水解生成的OH-,测定相同浓度的和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h()D.K2CrO4中存在平衡,缓慢滴加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D正确;
故选D。
12.C
向100mL0.1mol L-1K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0.1mol L-1盐酸,先发生K2CO3+HCl=KCl+KHCO3,后发生KHCO3+HCl=KCl+H2O+CO2↑,溶液中n(K+)=0.02mol,且始终不变,n()逐渐减小,n(Cl-)逐渐增大,n()先增大后减小;
A.滴入盐酸后,溶液中存在Cl-,溶液中所有阴离子为、、OH-、Cl-,故A错误;
B.B点时,c()=c(),5.60×10-11,故B错误;
C.C点时滴入10mL盐酸,n(K2CO3)=0.1L×0.1mol/L=0.01mol,n(HCl)=0.01mol,即C点发生反应:K2CO3+HCl=KCl+KHCO3,溶液中溶质为KHCO3和KCl,且二者之比为1:1,根据物料守恒,c(Cl-)=c()+c()+c(H2CO3),故C正确;
D.向K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盐酸,K2CO3为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盐酸能抑制水的电离,故随着盐酸的滴入,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3.B
A.与是吸热反应,因此可制作冰敷袋,但熵增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铵肥中与草木灰中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则草木灰不能与铵肥混合使用,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提供了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则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反应速率加快,对于放热反应,升温反应速率也加快,但平衡常数K减小,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浓度碳酸根离子水解能力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因此等浓度溶液的pH:NaHCO3<Na2CO3,故D错误;
故选:B。
14.B
A.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未加入KOH溶液时,0.1mol/LRCOOH溶液的pH=3.5,则有c(H+)=c(RCOO-),则RCOOH的电离常数Ka=,则约为:,A正确;
B.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a点即加入KOH溶液5mL,此时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RCOO-和RCOOH,溶液显酸性即RCOOH的电离大于RCCO-的水解,故混合溶液中有:,B错误;
C.若V1=10mL,即RCOOH和KOH完全反应生成RCOOK,此时溶液显碱性,故,且b点溶液pH=7,根据电荷守恒有:,即有,C正确;
D.随KOH溶液的加入,生成RCOOK的量越来越多,即RCOO-水解程度越来越大,即促进水的电离,当KOH过量时,则开始抑制水的电离,故随KOH溶液的加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
故答案为:B。
15.B
过程中pH增大,可知加入氢氧化钠,a点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溶质为氨水和氯化钠;过程中pH减小,可知过程中通入HCl,c点和HCl恰好反应生成,c点溶质为。
A.点为等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溶液呈碱性,说明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所以离子浓度大小:,故A错误;
B.过程中,浓度增大,浓度减小,抑制水电离,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故B正确;
C.点溶质为,水解使溶液呈酸性,c点的pH<7,故C错误;
D.过程中不变,和HCl反应生成,增大,所以减小,故D错误;
选B。
16.(1)NH3·H2O+OH-
(2) 逆向 增大
(3) 小于 NH3·H2O+H+=+H2O c(H+)- c(OH-)
(4)③④②⑤①
(1)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为NH3·H2O+OH-。
(2)向此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导致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此时虽然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但是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增大。
(3)0.1mol/L的氨水中加入等体积pH=1的硫酸,硫酸的浓度为0.05mol/L,氨水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铵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溶液呈酸性,pH<7,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H2O。反应后的溶液为(NH4)2SO4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2c()+c(OH-),则有2c()-c()=c(H+)- c(OH-)。
(4)等浓度的五种溶液①氨水中主要成分为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程度有限,铵根离子浓度较小,②NH4Cl中铵根离子水解,铵根离子浓度略微减小,③(NH4)2SO4中,铵根离子浓度约为其他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的两倍,铵根离子浓度最大,④NH4HSO4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能抑制铵根离子水解,因此其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略大于NH4Cl中铵根离子浓度,⑤NH4HCO3溶液中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小于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因此铵根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④②⑤①。
17.(1)AB
(2)检漏
(3)醋酸溶液
(4) I 酚酞
(5)准确
(6)>
用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浓度均约为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小,pH更大,所以曲线I代表醋酸滴定曲线,曲线II代表盐酸滴定曲线;图像显示,滴定盐酸时,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mL pH突变,所以c(NaOH)=。
(1)配制标准溶液,需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即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烧杯,故答案为:AB;
(2)滴定管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即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漏;
(3)滴定开始前,、盐酸和醋酸三种溶液浓度相等,均为,等浓度的和盐酸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盐酸电离程度更大、氢离子浓度更大、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更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醋酸溶液;
(4)由分析可知,溶液滴定醋酸的曲线是曲线I;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恰好完全反应时由于醋酸钠水解,溶液呈碱性,该过程中应选用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即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5)滴定接近终点时,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不会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因此对所测的溶液浓度无影响,即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准确;
(6)结合滴定曲线判断,加入溶液时,此时溶液pH小于6,呈酸性,混合液中电荷守恒+c(OH-)=c(H+)+,又c(OH-)<c(H+),所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