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2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有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三种酸、、中以酸性相对最弱
B.中和三种酸,需要的均为
C.在、、三者中,结合的能力最强
D.、、三者均为弱酸
2.某实验测得0.1mol·L-1NaHCO3溶液在升温过程中(不考虑水挥发)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Ka2(H2CO3)
B.b点溶液中,c(Na+)=c(HCO)+c(CO)
C.a点与c点溶液中的c(OH-)相等
D.ab段,升温,pH减小,说明抑制了HCO的水解
3.常温下稀FeCl3溶液中:Fe3++3H2O Fe(OH)3+3H+,下列操作能使c(Fe3+)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 B.加水稀释
C.加热 D.加入少量NaOH溶液
4.兴趣小组为探究FeCl3在溶液中显黄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操作 试剂a 试剂b 现象
① 0.2mol/L FeCl3 蒸馏水 溶液为黄色
② 0.2mol/L FeCl3 2mol/L盐酸 溶液为浅黄色
③ 0.2mol/L Fe(NO3)3 蒸馏水 溶液为浅黄色
④ 0.2mol/L Fe(NO3)3 2mol/L硝酸 溶液接近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的溶液颜色比①中的浅,主要是因为Fe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B.由③④可知,Fe(NO3)3溶液显浅黄色与Fe3+水解有关
C.由以上实验可推知,FeCl3溶液显黄色与Fe3+水解、Cl-存在均有关
D.由以上实验可推知,导致②③溶液均为浅黄色的原因相同
5.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作出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制备Fe(OH)3胶体,说明含Fe3+的盐水解是吸热的
C.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说明碳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D.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6.在一定条件下,Na2S溶液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平衡正移,HS-浓度增大 B.升高温度,减少
C.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不变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7.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加热到,溶液几乎不变的是
A.氢氧化钾 B.硫酸铵 C.盐酸 D.硫酸
8.常温下,某溶液的。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显酸性 B.
C. D.加热,pH变大
9.常温下,0.1mol/L醋酸钠溶液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
B.常温下,醋酸钠溶液中:
C.向10mL上述溶液中滴加5滴饱和溶液,逐渐增大
D.在pH均为9的醋酸钠溶液和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醋酸钠溶液>氨水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取室温下少量溶液,加热至60℃,并测定溶液的 增大 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B 用试纸测84消毒液的 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C 向溶液中滴入稀 溶液橙色变浅 (橙色)转化为(黄色)
D 测某浓度溶液和某浓度溶液的 溶液大 电离出的能力比的强
A.A B.B C.C D.D
11.将浓度均为0.1mol/L的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下列做法能使混合后溶液与比值变大的是
A.加入固体硫酸钾 B.通入少量氯化氢
C.降低溶液温度 D.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稀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
B.稀溶液中,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酸性(或碱性)也越强
C.在滴有酚酞的溶液中慢慢滴入溶液,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D.pH相等的① ② ③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①>②>③
13.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H2OH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增大 B.加入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增大 D.稀释溶液,促进Na2CO3水解,Kw增大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pH试纸分别测量NaNO2和CH3COONa溶液的pH NaNO2溶液的pH约为8,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 Ka(HNO2)>Ka(CH3COOH)
B 用pH试纸测量0.1mol·L-1NaHSO3溶液的pH pH约为5 溶液中HSO的电离>水解
C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体 溶液的红色变浅 CH3COONH4溶液呈酸性
D 室温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NO2,达平衡后,再慢慢扩大容器体积 最终容器中气体颜色比初次平衡时浅 2NO2(g)N2O4(g)(无色)该平衡正向移动
A.A B.B C.C D.D
15.某溶液中AlCl3的水解反应已达平衡:AlCl3+3H2OAl(OH)3+3HCl ,若要使AlCl3的水解程度增大,应采取的方法是
A.加入NaHCO3 B.加入NaHSO4 C.加AlCl3固体 D.降温
二、填空题
16.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高效,且腐蚀性小。
(1)实验室检验的方法为 。溶液对钢铁设备的腐蚀,除的腐蚀作用外,另一离子的腐蚀主要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可用NaClO氧化酸性废液得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要制取1000mL2mol/L,则需要NaClO的质量为 g。
(3)通过控制条件,溶液的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降温 B.加水稀释 C.加入 D.加入
(4)工业上可用废铁屑来制备,流程如下:
废铁屑晶体无水
①在HCl气流中加热的原因是 。
②若某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4%,用1000g废铁屑反应,最后制取的质量为1625g,则该制取过程中的产率为 (精确到0.1%)
17.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
弱酸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常数(25℃) Ka=1.8×10-5 Ka=4.3×10-10 Ka1=5.0×10-7 Ka2=5.6×10-11
①0.1mol·L-1NaCN溶液和0.1mol·L-1NaHCO3溶液中,c(CN-) c(HCO)(填“>”“<”或“=”)。
②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A.CH3COONa B. NaCN C.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编号)。
③室温下,一定浓度的CH3COONa溶液pH=9,溶液中= 。
④将少量CO2通入Na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室温下,SO2通入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c(HSO):c(SO)=10:1,溶液的pH= 。(室温下,H2SO3的Ka1=1.54×10-2;Ka2=1.0×10-7)
参考答案
1.C
A.酸越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 NaA 、 NaB 、 NaC ,其pH 分别为8、9、10,则说明NaC溶液的碱性最强,即C-水解程度最大,所以HC酸性相对最弱,故A正确;
B.三种酸都是一元酸,和一元碱NaOH反应时,酸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中和1 mol 三种酸,需要的 NaOH 均为 1 mol,故B正确;
C.三种酸中,HA的酸性相对最强,所以A-结合H+的能力最弱,故C错误;
D.NaA 、 NaB 、 NaC三种溶液pH 分别为8、9、10,均为碱性,说明HA 、HB、HC三者均为弱酸 ,故D正确;
故选C。
2.A
A.NaHCO3溶液显碱性,则HCO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即Kh > Ka2, 即Kh=>Ka2所以a点时,>Ka2(H2CO3),A正确;
B.b点溶液显碱性,则c(H+) < c(OH-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 + c(H+)=c(HCO)+ 2c(CO) + c(OH-),所以c(Na+)> c(HCO)+ 2c(CO),B错误;
C.随着温度升高,Kw增大,a点溶液的pH与c点溶液的pH相同,即c(H+ )相同,由于c点溶液中的Kw大,则a点溶液的c(OH- )比c点溶液的小,C错误;
D.NaHCO3溶液中存在HCO的水解和电离两个过程,两个过程均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HCO的水解和电离,D错误;
故选A。
3.A
在氯化铁溶液中,存在铁离子的水解,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水解的过程是吸热反应;
A.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会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铁离子浓度增大,故A正确;
B.加水稀释,会使水解平衡右移,但溶液的体积变大,铁离子浓度减小,故B错误;
C.加热,水解平衡右移,铁离子浓度减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NaOH溶液,会使水解平衡右移,铁离子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4.D
A.已知Fe3+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2mol/L盐酸后溶液中H+浓度增大,导致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②中的溶液颜色比①中的浅,主要是因为Fe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A正确;
B.已知Fe3+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2mol/L硝酸后溶液中H+浓度增大,导致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故由③④可知,Fe(NO3)3溶液显浅黄色与Fe3+水解有关,B正确;
C.对比实验①③和实验②④实验现象可知,FeCl3溶液显黄色与Fe3+水解、Cl-存在均有关,C正确;
D.由以上实验可推知,导致②溶液为浅黄色的原因是Fe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而导致③溶液为浅黄色的原因是Fe3+浓度和水解生成的离子浓度减小,故不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D。
5.A
A.NH4NO3晶体溶于水,水温下降,可能是硝酸铵溶溶解吸热引起的,不能证明NH水解过程吸热, 故选A;
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制备Fe(OH)3胶体,说明升高温度Fe3++3H2OFe(OH)3+3H+平衡正向移动,则证明水解吸热,故不选B;
C.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说明升高温度CO+H2OHCO+OH-平衡正向移动,则证明水解吸热,故不选C;
D.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升高温度CH3COO-+H2OCH3COOH+OH-平衡正向移动,则证明水解吸热,故不选D;
选A。
6.C
A.加水稀释,平衡正移,但是HS-浓度减小,故A错误;
B.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硫氢根离子浓度增大,硫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增大,故B错误;
C.水解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C正确;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增强,溶液pH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7.D
A.KOH是强碱,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溶液中NaOH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远远大于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A不选;
B.硫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而使其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促进铵根离子水解,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故B不选;
C.盐酸易挥发,升高温度会使HCl挥发,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的pH增大,故C不选;
D.硫酸是强酸,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但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远远大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溶液的pH几乎不变,故D选;
答案选D。
8.D
A.铜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A正确;
B.常温下,某溶液的,则溶液中,B正确;
C.溶液中,因此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C正确;
D.加热促进铜离子水解,氢离子浓度增大,pH变小,D错误;
答案选D。
9.B
A.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CH3COO-部分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变为CH3COOH,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溶液显碱性,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题中已知在常温下,该醋酸钠溶液的,可知,醋酸钠溶液中由于醋酸根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此可得,B错误;
C.,加入消耗氢氧根则氢离子的浓度在增加,可知逐渐增大,C正确;
D.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促进水的电离,根据上述计算可知时,而氨水中的NH3 H2O是弱酸,电离产生氢氧根,对水的电离平衡其抑制作用,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计算可知时,因此当二者的pH=9相同时,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D正确;
故答案选:B。
10.A
A.取室温下少量0.5mol L-1CH3COONa溶液,加热至60℃,并测定溶液的pH,溶液的pH值增大,说明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则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应该用pH计测定NaClO溶液的pH值,故B错误;
C.加硫酸使(橙色)+H2O 2H++2(黄色)逆向移动,溶液橙色变深,故C错误;
D.两种钠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所以不能根据测定值判断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则不能判断弱酸电离程度,故D错误。
答案选A。
11.C
氨水与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溶液中存在。
A.加入固体硫酸钾,不影响溶液中和,该比值不变,A项错误;
B.通入HCl,增大,抑制的水解,但溶液中增加的物质的量大于增加的物质的量,该比值减小,B项错误;
C.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降低温度,抑制水解,增大,比值增大,C项正确;
D.加入固体NaOH,促进水解,降低,比值减小,D项错误;
故为C。
12.B
A.稀溶液因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呈碱性,加水稀释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碱性减弱,故A正确;
B.根据水解反应的规律‘越稀越水解’,稀溶液中,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但由于浓度减小,其溶液酸性(或碱性)也越弱,故B错误;
C.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溶液中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碱性减弱,酚酞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故C正确;
D.常温下,pH相等的①NaHCO3、②Na2CO3、③NaOH溶液,碱性③>②>①,碱性越强需要的浓度越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为①>②>③,故D正确;
故选B。
13.D
A.加入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故A正确;
B.加入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CO+H2OHCO+OH-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故B正确;
C.水解吸热,升高温度,CO+H2OHCO+OH-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增大、减小,增大,故C正确;
D.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稀释溶液,Kw不变,故D错误;
选D。
14.B
A.NaNO2和CH3COONa溶液的浓度未知,应测定等浓度盐溶液的pH来比较对应酸的Ka,故A错误;
B.电离导致溶液呈酸性,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B正确;
C.CH3COONH4为中性,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后,溶液中c()增大而使一水合氨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碱性降低,则溶液的红色变浅,故C错误;
D.慢慢扩大容器体积,无论是否发生平衡移动,浓度均比原来的小,则由现象不能判定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5.A
A.加入NaHCO3,AlCl3、NaHCO3水解相互促进,AlCl3的水解程度增大,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
B.加入NaHSO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AlCl3水解,AlCl3的水解程度降低,故不选B;
C.“盐越稀越水解”,加AlCl3固体,氯化铝浓度增大,AlCl3的水解程度降低,故不选C;
D.水解吸热,降温,AlCl3+3H2OAl(OH)3+3HCl平衡逆向移动,AlCl3的水解程度降低,故不选D;
选A。
16.(1) 向待测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
(2) 74.5
(3)BD
(4) 防止水解 66.7%
(1)实验室中,铁离子的检验用KSCN检验,会变红色;钢铁设备中的Fe会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
(2)NaClO氧化酸性FeCl2,则反应物中有氢离子参加,则生成物中有水生成,Cl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得到2个电子,而Fe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失去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ClO-的系数为1,Fe2+的系数为2,根据电荷守恒,则氢离子的系数是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H2O;1000mL2mol/LFeCl3的物质的量为n=cV=2mol/L×1L=2mol,n(NaClO)=n(FeCl3)=1mol,则需要NaClO的质量为m=nM=1mol×74.5g/mol=74.5g;
(3)控制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使平衡正向移动,因为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也正向移动;加入氯化铵,氯化铵溶液为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碳酸氢钠,则消耗氢离子,所以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选BD;
(4)①防止水解,在HCl气流中加热;
②热碱液能除去废铁表面的油污;1625gFeCl3的物质的量为n==10mol,含有铁元素质量为m=nM=10mol×56g/mol=560g,废铁屑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000g×84%=840g,则产率为×100%=66.7%。
17. < A>B>C 1.8×10-4 6
(1)①根据“越弱越水解”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的酸性越弱,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根据表中数据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N<H2CO3,则水解程度:CN->HCO,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水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越小,所以存在c(CN-)<c(HCO);
②根据“越弱越水解”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的酸性越弱,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对应的等浓度强碱弱酸盐的碱性越强,根据表中数据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CN>HCO,则浓度相同时水解程度:>CN->CH3COO-,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则p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③室温下,一定浓度的CH3COONa溶液pH=9,溶液中;
④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酸性:H2CO3>HCN>HCO,则将少量CO2通入NaCN溶液中,只能生成碳酸氢钠,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室温下,SO2通入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c(HSO):c(SO)=10:1,又有,c(H+)=1.0×10-6mol/L,溶液的pH=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