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840年10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密折中指出:“自道光元年(1821 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由此可见他( )
①批评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②主张利用海关税收加强海防建设
③视“制炮造船”为“制夷”的重要手段 ④希望扭转鸦片战争的被动局面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提及闭关锁国政策。
2.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认为是( )
A. 军事技术落后 B. 社会制度滞后
C. 政治腐败 D. 思想观念陈旧
答案:A
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都属于军事技术。
3.“《海国图志》是倾注着魏源多年心血、承载着他无限希望的时代巨著,刊行后却问津者寥寥。而且一些顽固守旧官僚对之肆加攻击,甚至主张将之付之一炬。”《海国图志》遭到顽固势力攻击的主要原因是它( )
A. 重视儒家学说 B. 主张经世致用
C. 倡导学习西方 D. 介绍西方史地
答案:C
解析:当时只有个别知识分子被鸦片战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败所震惊,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而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沉睡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说,冲破了传统“华夷观”的羁绊,在当时为封建顽固守旧势力所不容。
4.《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重刻、翻译、各取所需的版本很多。此书未能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士大夫们不重视 B. 相同的著作很多
C. 缺乏社会环境 D. 缺乏物质基础
答案:C
解析:《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此时的中国虽然经历了鸦片战争,但是天朝上国的迷梦还存在于大部分人心中。
5.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判断,魏源描述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的总统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及其主张在当时只是为少数知识分子所知,在封建专制下,谈及总统制肯定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6.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中,他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是( )
A. 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 B. 把主观的设想作为历史证据
C. 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D. 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史学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7.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来实现的是( )
A. 机器生产 B. 议会制度 C. 军事技术 D. 科技教育
答案:B
解析: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包括变革清朝的政治制度。
8.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正确的句读是:“夫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B项符合题意。
9.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答案:A
解析:“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劝学篇》在当时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化并不是中国未来之路,排除C项。
10.“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A. 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 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 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 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模仿……西方器物”、“以新卫旧”、“难以挣脱传统”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口号。
11.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以下对早期维新派所引发的社会思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
②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学说的具体运用
③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④维新派对此社会思潮进行了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不足,进而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并在戊戌变法中得以实践。
12.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新思潮内容的对比。新思潮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学习外国军事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而早期维新思想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主要不同
1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民主共和思想 B. 三权分立学说
C. 君主立宪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康有为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利益,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14.康有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秋董氏学》中说:“无教者,谓之禽兽;无道者,谓之野人。道、教何从?从圣人。圣人何从?从孔子。”康有为的真实意图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对孔子要绝对服从 B. 弘扬儒家思想文化
C. 借助儒学宣扬西学 D. 维护封建王朝统治
答案:C
解析: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儒学影响根深蒂固,改革阻力很大,决定了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c
15.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
A. 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 B. 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 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 D. 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答案:B
解析:康有为是维新派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其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结合。
16.“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 )
A. 魏源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胡适
答案:B
解析:材料观点认为“君为主”必须是“尧 ( http: / / www.21cnjy.com )舜之君”方可,而“民为主”则会产生纷繁复杂的问题,只有“君民共治”才可以“上下相通”,两全其美。据此可以判断此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应该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1c
17.19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时的报刊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以表示信奉进化论。以下人物中最早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C
解析:“天演”、“淘汰”、“物竞”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择”等术语均源自于生物进化论,最早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是严复。1*c
18.戊戌变法期间,湖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解析:中国并不在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是中央谁四旁”,否定了中国是天下中心的传统观念,强调中国和西方在地理上的平等关系,以此劝导国人放弃妄自尊大的天朝观念,D项正确。A、B两项是维新派的主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科学救国”指新文化运动。
19.西方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
A.抨击封建专制 B.弘扬传统文化
C.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D.主张政治变革
答案:C
解析:西方以“人文主义”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实质也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艺复兴并不主张政治变革,排除D项。
20.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中可以得出维新派( )
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 B.变法得到清军支持
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解析:康有为认为只要皇帝下诏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就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这显然是对变法形势的盲目乐观,没有考虑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及顽固势力的阻挠等复杂局面。
2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 )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进一步发展”即二者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可知②是两者的共同点,④不符合维新派的思想。21
22.洋务派与顽固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
A. 政治的民主化 B. 救亡图存
C. 经济的工业化 D. 思想的自由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借鉴外国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等;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基本上是围绕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其共同话题只能是救亡图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材料三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命题?
(2)根据材料二,魏源认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魏源认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方法(途径)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4)从材料看,魏源对外国人的认识尚存在什么偏见?原因何在?
答案:(1)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内容:坚船利炮、养兵练兵之法(或先进的军事技术)。
(3)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了解外国情况。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海国图志》一书。
(4)偏见: 仍将外国人称为“夷”。原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固守传统的华夷观);闭关自守状态下的虚骄自大心态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魏源思想这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点。第(1)(2)问难度不大,均可以用材料原文或课本基础知识直接回答;答第(3)问前半题要从材料三中找答案,后半题回顾课本知识答魏源的事迹,也不难;难在答第(4)问,由于课本上没有具体表述,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也鲜有提及,学生没有印象或根本想不到魏源有什么“偏见”,解题时完全要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魏源把外国人称为“夷”,说明他尽管认识到“外夷”军事技术的先进并破天荒地提出了“师夷”之说,但他还没有彻底摆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闭关锁国状态下的虚骄自大心态,没有彻底摈弃“天朝上国”、鄙视外夷的传统华夷观念。
点评:林则徐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他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24.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某中学最近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展览一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面几位人物:①梁启超 ②林则徐 ③魏源 ④康有为。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类。
展览二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对西学的争论。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我们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要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2)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3)某中学准备就丙的观点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一个课题。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近年来颇为鼓舞人心的预告。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4)请根据结束语和以上材料,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④是一类,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②③是一类,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2)甲:反对学习西学。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但不学其制度。丙: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或主张从更广泛的层面学习西方)。
(3)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中源说”的危害分析。(只要符合题意,其他课题也可)
(4)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开拓创新。
解析:第(1)问根据提示及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甲、乙、丙三人的观点,注意概括提炼。第(3)问属开放性问题,课题的确定要依据本题展览一、二的中心内容。第(4)问要注意结束语的一些关键信息“东方文化的时代”“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等。
点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1)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2)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海国图志》
材料二 “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已”。“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梁启超及其《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以上材料和图片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及图片,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答案:(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学习西方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生产方式和技术;材料三是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通过分析三段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可判断其所属派别及主张。第(2)问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派别的不同主张,可以看出这三个派别正好反映了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历程,其突出特点就是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点评: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1)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3)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
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