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 )
A.催生了洋务运动 B.促成了戊戌变法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D.指导了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思想,与新文化运动诋毁传统文化、提倡西化一致。
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答案:B
解析: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新文化运动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从材料“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不是为了批评时事政治,而是想通过思想文化运动来拯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文化运动,故A项是错误的;新文化运动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运动,不可能推翻共和政体,排除C项;D项是陈独秀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错误,而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3.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
A. 传统儒家思想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革命思想 D. 民主科学思想
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上的“胡适和陈独秀”,知道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杂志”应是指《新青年》。
4.“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此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胡适
答案:B
解析:陈独秀,字仲甫,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
5.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对中国人有罪的。”这段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这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社会思潮。
6.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
A.非理性的 B.完全错误的
C.片面的 D.中肯的
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希望用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挽救中国,具有爱国性质。但其局限性在于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因此材料对新文化运动的评论是客观的。
7.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欧州启蒙运动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引发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②。
8.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答案:C
解析:从李大钊的整段话来看,他指出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但更多的指出了东方文明的缺陷。很显然,这是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观点。
9.“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两个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即“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二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各种学说并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10.《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倡导“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与“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因此会被先进知识分子所倡导,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已不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B项错误;“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主要取决于中国的状况,C项错误;文学革命主要是形式和内容上的改革,与这两大口号没有直接联系,D项错误。
11.1919年6月20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答案:B
解析:注意时间“1919年”,这年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了五四运动,文中“这一现象”即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原因之一是“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其他三项明显错误。
12.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政治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则主要是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新思想。另外,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传播新思想,对旧制度的批判不彻底,它的这个缺失由新文化运动来弥补。
13.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其宣传主体是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1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这个潮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民主、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解析: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是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时代。
15.王麓水(1913——1945年)曾为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近代的革命前辈作挽联:“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这位前辈是( )
A.宋教仁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答案:B
解析:挽联反映了“这位前辈”对中国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发展的贡献,“造成全球大光明”指其宣传的思想代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实际指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16.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主要关注西方习俗礼仪
答案:B
解析:从图例所示可以看出介绍马克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的文章最多,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一种潮流。A项中的“唯一途径”不符合史实;图例反映当时也有很多非马克思主义文章,因此C项错误;介绍西方习俗礼仪的文章只占少数,D项错误。1c
17.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最早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克思其人是在1899年,是作为“工人领袖”的身份被介绍到中国,但被说成是英国人(马克思是德国人),②④符合对材料的解读。马克思是“百工领袖”不一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排除①;马克思本人与马克思主义不是同一概念,排除③。1*c
1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而成为主流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④错误。
19.《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到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们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之中有人这样做了……”这里的“激进分子”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 B.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无产阶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发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大转变,即由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出现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到劳动人民中去,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民众运动相结合。
20.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
A.工人的组织性纪律性更强 B.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C.深入工人阶级,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改变了前期新文化运动脱离群众的弊病。
21.1923年《晨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这一时期大部分人赞成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实际与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民众对军阀专制的不满和对公平社会制度建立的渴望。国民军北伐始于1926年,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矛盾,排除;斯大林模式建成于1936年,D项不符合材料时间。21
2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革命的手段”和“劳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的国家”可判断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根据“1920年”的信息,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得到广泛传播,因此,陈独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 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 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 五四以后,“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
(2)民国时期,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答案:(1)1918年;刘半农。因为英文当中有“She”字,而中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
(2)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侮辱;另一方认为“她”字只是使中国文字更严谨,并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
(3)“她”字的发明原本是为了解决中英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译的问题,说明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个字的存废,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辩论,说明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提高
解析:“她”字在中国的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既说明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曲折和艰难。本题运用大量材料构建了一个新的答题平台,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要盲目照搬课本。
点评: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3)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4.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前后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位应该排在首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什么特点?
答案:(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和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中起了领袖作用;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科学;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参与领导五四运动;与陈独秀等酝酿成立工人阶级政党。
(如选蔡元培或胡适,可按相同思路组织回答)
(2)现象: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早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通过创办通俗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特点:中国近代主流思想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期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主流社会思潮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人们新的觉醒。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站在时代潮头的领袖人物,他们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被人们所认知。回答本题,一要注意结合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二要结合上述人物的事迹进行探究性总结。
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1)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3)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习
25.下列图表展示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学校教育,反映了近代教育和思想的发展。
近代学校 教学内容 地位(作用)
(1)结合所示信息补充表中缺漏的项目。
(2)根据表格所示历史信息给本研究性课题命名。
(3)谈谈你对近代教育的认识。
答案:
(1)
教学内容 地位(作用)
外语、军事、科技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学习西方科技、宣传维新思想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民主和科学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马克思主义 为中共的诞生奠定基础
(2)与时俱进的中国近代教育。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与时俱进,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在创新中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概括作答。第(2)问比较灵活,突出教育的主题即可。第(3)问要从社会发展与教育等角度入手。
点评: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四个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