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西樵山佛手瓜优质的土壤之密
——第五章第二节 土壤
课堂导入:西樵山的特产
西樵大饼
山水豆腐花
佛手瓜
西樵山 佛手瓜
佛手瓜原本产于墨西哥,传入中国后,广东岭南西樵山凭借肥沃的水土,加之岭南独有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佛手瓜品相绝佳,名噪一时。
其中由于西樵山独特的土壤条件,所种出来的佛手瓜与外地产的大不一样,个大肥美,青翠欲滴,味道甜美,深受消费者喜欢,海内外闻名遐迩。
西樵山究竟是有怎样的土壤才能养育出优质的佛手瓜呢?
西樵山土壤小组观察表 调查日期: 调查小组: 小组成员: 采样地点: 土壤深度: 天气: 环境 海拔 植被情况 人类活动 地形 其他
土样 情况 颜色 水分状况 质地 松紧度 根系
剖面 活动一、观土壤 绘剖面
土壤剖面
绘制土壤剖面示意图
活动一、观土壤 绘剖面
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岩层
活动一、观土壤 绘剖面
生物风化
化学风化
补充: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三种风化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岩石风化速度、程度除受三种作用影响,还受制于岩石自身性质(如岩石颜色、矿物组成等)。
物理风化
岩石中含铁的矿物受到水和空气作用,氧化成红褐色的氧化铁。
⑴各小组观察土壤的颜色,观察一下现在与采样时是否存在颜色差异?组与组之间的土壤是否有颜色差别?
黄土
红土
黑土
紫土
西樵山:网纹红土
活动二:看颜色 思成因
西樵山:网纹红土
活动二:看颜色 思成因
⑵结合佛山气候图,思考西樵山红壤的形成过程。
佛山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高
降水多
微生物分解
速度快
土壤肥力下降
淋溶作用强
矿物质流失
土壤富含氧化铁、氧化铝
(红色、酸性)
理论红壤的特点:土质黏重、酸性强、有机质少(瘦)
小组讨论
成土母质 含有Fe+
气温(℃)
活动二:看颜色 思成因
采样点2
采样点1
采样点3
佛手瓜田
采样点4
裸地
活动三:摸质地 探肥力
西樵山土壤不肥沃吗?
⑴用手研磨土壤样本感受土壤颗粒物大小,感受一下与其他小组的土壤是否有差异,判断本组的土壤质地。
⑵不同质地的土壤对农业耕作有何影响?
⑶思考,不同质地的的土壤所在地,其表层土壤厚度、土壤肥力有何差异?和什么因素有关?
⑷西樵山土壤主要由粗面岩(一种火山喷出岩)、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发育,与西樵山土壤肥力有何关系?
活动三:摸质地 探肥力
采样点2
采样点1
采样点3
佛手瓜田
采样点4
裸地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你手边的西樵山土壤属于什么质地?
土壤质地与农业耕作有何关系?
活动三:摸质地 探肥力
山顶
活动三:摸质地 探肥力
土壤颗粒较粗
山麓
土壤颗粒较细
土层薄、肥力较差
土层厚、肥力好
1、地形:
风化作用强弱
山坡土壤发育程度分布示意图
侵蚀作用为主
堆积作用为主
土壤质地与农业耕作的关系
项目 砂土 壤土 黏土
形态
成分
通气透水性
蓄水保肥能力
对农业的影响
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黏粒占优势
强
良好
差
弱
强
强
易耕作
理想的土壤质地
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透水性:砂土>壤土>黏土
●土粒越细,通气性、透水性越弱,而黏结性、蓄水性、保肥性强。
活动三:摸质地 探肥力
采样点3
佛手瓜田
采样点4
裸地
佛手瓜田与裸地: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腐殖质
被植物吸收存储在体内,进而被动物吸收
提供有机质
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3、西樵山特殊条件:酸性火山土(成土母质)
4、人类活动:人为改造土壤,如疏松土壤、施肥等。
2、生物
实验探究
(1)用干爽纸巾捏住土壤,观察纸巾潮湿情况。
①纸巾湿润,土壤含有一定量水分。
(采样的近三天皆为晴天排除天气因素。)
活动四:验土壤 推组成
②空气
观察土壤有无孔隙。取块状土壤放入干净的杯子中,加入清水沒过土壤,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有气泡
实验探究
活动四:验土壤 推组成
③矿物质、有机质
用玻璃棒搅拌,放在一边静置沉降,观察杯中情况。
有溶于水的部分
有机质
有不溶于水的部分
矿物质
实验探究
活动四:验土壤 推组成
矿物质
45%
水分20%~30%
空气20%~30%
有机质
5%
土壤固体
孔隙
理想的物质体积组成
活动四:验土壤 推组成
知识迁移:西樵山拥有怎样独特的土壤条件?
红壤并不肥沃,但是西樵山独特的红壤却可以种出优质的佛手瓜,所以西樵山红壤拥有怎样的土壤条件?
看待地理事物要用综合性的眼光。
1、气候→生物: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多枯枝落叶,土壤腐殖质层厚,肥力条件好。
2、气候→成土:湿热气候有利于增强风化作用与有机物活性,促进土壤的形成与养分释放。
3、成土母质: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矿物质丰富。
4、地形:山体坡度较小,农业活动主要在山前平原,地形平坦以沉积作用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5、人类活动:西樵山开发时间长,人类的农业与土地利用方式增强了土壤的肥力(如桑基鱼塘)。
6、特殊条件:西樵山为死火山,拥有肥沃的火山灰。
土壤
物质组成
功能
剖面
形态
认识土壤
分析土壤的形成
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的形成
时间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成土母质
地形
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
物质、能量
再分配
形成肥力、
有机质
水热状况
物理化学过程
影响 进程
不可 忽视
活跃
稳定
土壤
课堂总结
课后学习1
红土大作战
思考: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点,如何改良红壤,大大提高西樵山的农产品产量?
红壤
酸
瘦
黏
用熟石灰中和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
掺砂
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91%。这里旱涝频繁。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因此,这里的土壤具有春秋季反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自199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粮食高产。
概念: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课后学习2
思考: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灌溉
土壤中的盐分
降水
降水
盐分积聚于地表
自然原因:
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地形和气候因素导致的地 下水位变化);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灌溉
土壤中的盐分
降水
降水
盐分积聚于地表
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
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思考: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季节 水盐 运动 气候变化及形成原因
春季(旱季) 返盐 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
夏季(雨季) 淋盐 降水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秋季(旱季) 返盐 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
冬季(旱季) 盐分 稳定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
思考:土壤盐碱地形成的季节
思考:土壤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观看课本P92-P93
土壤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课后学习3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如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东北黑土相比南方红壤(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
2.土壤颜色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
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
课后演练
√
√
课程结束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