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期中模拟测试05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主题情境筹备“感受爱国情怀”舞台剧
学校将开展以“感受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舞台剧汇演活动,请你参与筹备工作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制作宣传视频】
1.宣传部要根据名人事迹制作一段宣传视频,在舞台剧汇演之前播放,小语同学负责为宣传视频撰写文案,请你帮她完善下面的内容。(6分)
张自忠 他曾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仍顽强战斗,最终为国捐躯。他视死如归的和坚rèn不拔的信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钱学森 他历尽曲折回到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带领中国航天人白手起家,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挺起了胸tánɡ。他始终以祖国为根系,以报国为使命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焦裕禄 他强忍病痛折磨,在民风的兰考县的田垄和山间,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 刻。他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小语有几个字的读音和字形不确定,请你帮她在下面的括号中写出来。(4分)
哺(bǔ)育田垄(lǒnɡ)
坚rèn(韧)不拔胸tánɡ(膛)
(2)下列依次填入文案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气魄 淳朴 B.气势 简朴
C.气魄 简朴 D.气势 淳朴
【答案】A
2.小米准备在视频最后放上“国”字的演变过程,下面是她整理的资料,请你帮她将资料补充完整。(4分)
寸 甲骨文 “国”原作“或”。按照古人的理解,国家应该是由 “口”(人口),“一”(疆土)和“戈”(军队)组成,这三个组合起来就是“或”,意为(1)有军队保护的城邦。
小篆(2)隶书(3)草书楷书(4)行书
【任务二:搜集剧本素材】
3.小文搜集了以下人物故事作为舞台剧的改编素材,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7分)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身为军长,却与普通战士一起挑粮。为了照顾年过四十的朱德,大家把他挑粮用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找不到自己扁担的朱德又做了一根,并在上边写了“朱德记”三个大字,以防别人不要再拿走。有人编了这样一首歌: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每当挑米爬山累了的时候,大家就用这歌互相鼓励。
朱德,他的智慧犹如明灯高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的勇气犹如巨轮起航,引领着革命的航
向;。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佳话。
(1)请你在语段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答案】(2分)“。”
(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答案】(2分)删去“不要”
(3)请你在语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两个分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答案】(3分)示例一:他的事迹犹如旗帜飘扬,激励着战士的斗志示例二:他的毅力犹如磐石巍然,坚定了战士的信念
【任务三:布置表演会场】
4.表演会场需要张贴一副与活动同主题的对联,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下面这副对联。(4分)
倚天立仰先贤宏图万世兴邦裕民
上联:①仰先贤,赴汤蹈火,丰碑百尺②倚天立
下联:承先志,③兴邦裕民,④宏图万世展翼翔
【任务四:设计纪念礼品】
5.(中考新考法·提供示例支架)学校想为本次活动设计几款纪念礼品,正在征集同学们的意见。请你参考示例,从备选产品和备选配文类型中各选择一个,设计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理由。(4分)
示例:
【方案简述】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印在扇子上,配以古朴写意的中国山河背景图。 【设计理由】陆游的爱国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年既老而不衰”的爱国精神,展现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将爱国古诗印在扇子上,配以古朴写意的中国山河背景图,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
备选产品:马克杯抱枕挂画
备选配文类型:爱国名言现代爱国诗歌
【主题产品】+【方案简述】
【设计理由】
【答案】(4分)示例一:【主题产品】马克杯+爱国名言
【方案简述】在马克杯上印上鲁迅先生的爱国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设计理由】鲁迅先生这句名言体现出他甘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将这句爱国名言印在马克杯这样日常使用的物品上,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使用者的行为,加深其爱国情怀。
示例二:【主题产品】挂画+现代爱国诗歌
【方案简述】在挂画上印上《黄河颂》,并配上黄河汹涌奔腾的背景图。【设计理由】这首诗歌雄浑大气,展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博大胸襟、宏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将其印在挂画上,同学们可以在欣赏挂画时,激发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加深爱国之情。
二、名著阅读(7分)
6.从《骆驼祥子》中,我们能以小观大,洞见社会百态。请你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7分)
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拳头。
“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看面子,你别不知好歹!”A的眼神非常的难看了。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A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关注人物】(1)对话中的A是孙侦探。(2分)
【关注情节】(2)语段中的情节对应的是祥子“三起三落”的哪个阶段?这件事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答案】(2分)语段中的情节是孙侦探敲诈祥子,对应的是祥子的“第二落”。这件事使得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梦想破灭,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也让祥子更加见识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关注作者】(3)(中考新考法·链接材料)请结合语段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祥子代表哪一类市民形象,以及老舍通过刻画祥子这一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链接材料】①老派市民形象:因循守旧、诚实忠厚。②新派市民形象:追逐新潮、苟且怯懦。③理想市民形象:质朴善良、富有民族气节。④底层市民形象:生活悲惨,发人深省。
【答案】(3分)祥子代表的是底层市民形象。他一心要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被孙侦探敲诈勒索了几乎所有的钱,生活悲惨。老舍通过对祥子的刻画,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国民性格中软弱、妥协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7~10题。(14分)
眼睛
余清平
①你很大,黑漆漆的瞳仁,射出光芒,像无数匕首。
②红色的液体向外漫延,那是主人的血,一滴一滴从主人的伤口滚落,渗入土壤里。大地,感受到那战栗的温暖。
③主人身上已经有好几处伤口了,大腿、后背、手臂……肚子上最为严重。罪恶的子弹射进去,卡在里面,留下比铜钱还大的伤口,让主人直不起腰来。
④有几个红军战士扑过来,说什么也要抬着主人一起走。主人命令说:“别管我,快占领有利地形,冲出馒头岭,进入湘南游击区。”
⑤两个伤员坚决不走,陪在主人身旁,说要一起断后。
⑥主人强忍住疼痛,褪下缚住伤口的皮带,挽起衣角,塞进伤口,再用皮带重新缚住。血依旧往外渗。
⑦主人是红军师长,你是他的眼睛。
⑧二十几天前,主人接受首长下达的任务,阻击湘江南岸的十几万追敌,确保中央主力红军渡过湘江。
⑨主人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但率领的闽西子弟尚不足千人。
⑩主人收到首长发来的电报,指示若无法渡江,可转入湘南打游击。
⑩主人率领的这个师是红军的攻坚师。红军渡湘江前,你看着主人
接受首长安排的任务。这是一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阻击战。首长知道主人的机智勇敢和作战能力。
⑩主人让你望着首长,并敬礼说:“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④首长看到主人的坚毅和信心,便把几个装满子弹的弹匣掏出来放在主人的手掌中,然后转身闯进硝烟里。
⑩风骤然吹起,湘江水波浪滔滔,卷起阵阵呐喊。
⑩主力红军开始渡江,敌机扔下一串串炸弹,像讨人嫌的老鸦屙屎。
⑩主人和留下的红军战士,还有军旗,一起在阵地上生了根。炸弹撕裂土地、树木、石头,但无法撕裂战士们的顽强斗志。
阻击战打了四天五夜,主力红军北渡完毕。主人不敢松那口整住的气,他与钢铁一般的闽西子弟屹立不倒。
大批敌人围了上来,战斗惨烈无比。为了保存实力,主人决定兵分两路突围。一路由主人带领,另一路由团长韩伟带领。韩伟不负重托,带领部分战士突围而出。
⑩主人与参谋长王光道带领的这一路,为了拖住敌人,打得极其艰辛。
敌人像野狗一样凶残,无法摆脱。主人率领战士们突围至桥头铺。
主人仔细观察地形,最终决定抢渡牯(ɡi)子江,进入湘南。
主人找到两条木船,指挥战士们渡江。狡猾的敌人在对岸布下重兵,木船行至江心时,突遭伏击,枪林弹雨中,主人腹部中弹。
主人顾不得包扎,忍痛将皮带往上捋捋,压着伤口。
战士们怒了,奋力划船,木船像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向对岸。敌人被击溃。
主人忍住剧痛指挥战士们赶到富竹湾。主人清楚,必须占领前方的馒头岭,才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主人的体力不够,与两个伤员留下断后。主人一枪一个,撂倒近前的敌人。
⑦看到参谋长带领战士们冲过馒头岭,主人松了一口气,边向敌人开枪,边让两个战士搀扶着撤退到路边的那座破庙里。三个人进去后,借破庙掩护继续御敌。
困主人的子弹打没了,敌人却像蝗虫一样黑压压涌来。主人与两个战士相互搀扶着,威严地屹立在庙门前。
四主人喝道:“我是陈树湘,你们不就是想捉拿我邀功吗?”
⑩你懂得主人的心思。他这一声吼,把追敌全部吸引过来,为突围出去的战士争取更多时间。
⑩敌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劝降。主人一口拒绝,誓不投降。敌酋无奈,只好用担架抬着主人去邀功领赏。
主人知道突围出去的战士进入了湘南,主人暗说,誓死不做俘虏。他一咬牙,决定断肠明志,壮烈牺牲……
你圆睁着,看着主人的最后一滴血,凝固。
(刊载于2024年07月,有删改)
7.请你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小说内容,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陈树湘接受掩护主力红军渡江的任务,带领闽西子弟开展阻击战
→(1)主力红军北渡完毕,陈树湘决定兵分两路,敌人对陈树湘带领的这路士兵穷追不舍
→(2)陈树湘决定抢渡牯子江,在渡江时遭到伏击,腹部中弹
→(3)陈树湘与两名伤员留下断后,弹药耗尽,不愿投降,英勇就义
8.(中考新考法·作批注)作批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批注角度,补全批注内容。(4分)
句子 批注角度 批注内容
风骤然吹 起,湘江水波浪滔滔,卷起阵阵呐喊。 描写角度 (1)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战场氛围,为后文描写战斗的激烈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出战
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
句子 批注角度 批注内容
战士们怒 了,奋力划船,木船像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向对岸。 修辞手 法 角度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木船行驶的速度之快,表现出战士们划船的用力,侧面
体现出重燃斗志的战士们想要歼灭敌人的急迫心情。
9.作者以“眼睛”的视角叙述整个事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3分)①通过陈树湘的眼睛的视角叙述故事,叙述角度新颖独
特,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读者的想象力。②以“眼睛”的视角进行讲述,能够让读者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仿佛亲身经历了陈树湘所经历的一切,更容易与陈树湘产生情感联系,也更能凸显出陈树湘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
10.(中考新考法·链接材料)本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请你结合链接材料,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一段话表达对陈树湘的赞美。(100字左右)(4分)
【链接材料】1934年11月,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总后卫,掩护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被俘后,他毅然断肠明志。陈树湘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牺牲,是践行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
【答案】(4分)示例:陈树湘师长,您英勇无畏,以生命捍卫信仰,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您忠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勇敢前进。您的精神永存,我们将永远铭记您!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1~14题。(10分)
林冲之,字和叔,元符三年进士。靖康初,召为主客郎中。金人再来侵,诏副①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同被拘执。初犹给乳酪,迨宇文虚中②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冲之奋厉见词色,金人怒,徙之奉圣州。既二年,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徙上京,又不屈;置显州极北冱寒③之地,幽佛寺十余年。以义命自安,髭发还黑。病亟,语同难者曰:“某年七十二,持忠入地④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南向一恸而绝。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释】①副:指辅助的职务,担任辅助职位的人。此处指副官。②宇文虚中:人名。宋朝大臣、赴金使节。③冱(hù)寒:天气严寒。④入地:指死亡。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诏副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使:派遣
B.冲之奋厉见词色见:表现
C.置显州极北冱寒之地置:弃置
D.语同难者曰语:告诉
12.请用“/”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
【答案】(2分)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迨宇文虚中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
等到宇文虚中接受金人的差遣(在金国做官),金人也以此来邀请林冲之。
(2)某年七十二,持忠入地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
我七十二岁了,(为)坚持忠诚而死没有遗憾,遗憾的是国仇还没有报啊。
14.林冲之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2分)不慕权势,坚贞不屈;始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忠诚爱国。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15~16题。(4分)
夏夜饯裴行军①赴朝命
[唐]武元衡
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宵照绮霞。
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②不用重咨嗟。
【注释】①裴行军:即裴度,诗人好友。行军是官职名。②临岐:在岔路口分别。
15.诗中“”处应填入下面的哪个字?请你选择并简要分析。(2分)
A.良B.连C.一
【答案】(2分)选B。“连”字,有连续之意,强调从天黑到天明,写出昔日诗人整夜与好友裴度谈论持续时间之长,关系之密切。
16.本诗虽为送别诗,却一扫传统的离别悲情。试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2分)诗人劝勉友人要以报国为先,分别时不必叹息,要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体现了诗人的报国热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关切之情。
五、作文(40分)
17.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的青春昂扬向上。我们要纵情歌唱,歌唱青春的风采,歌唱人间的真情,歌唱崇高的精神……请以“歌唱”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4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相关信息。
【佳作赏析】
歌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大声唱起国歌,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在声声国歌中,我的思绪飘向了异国他乡的那次歌唱。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走出国门,来到俄罗斯,领略异国他乡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我们正要穿过俄罗斯的地下通道,突然发现前面的人们一致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拍摄。我和妈妈向前望去,只见通道尽头有四位中国留学生模样的乐手,分别用大号、小号、长笛、萨克斯演奏着我最熟悉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熟悉的旋律昂扬奏起,我无比激动,在异国他乡,我竟然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时,我发现这几位乐手周围有好几位中国人驻足,他们自觉地围成一个圈。
演奏的国歌仿佛磁铁一般,吸引着无数颗中国心,在场的中国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歌唱。我和妈妈也加入了歌唱的队伍。高昂的歌声顿时淹没了通道里嘈杂的声音。“他乡遇故知”的情感,我第一次体会得这样深刻。
一曲唱完,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心情无比澎湃。抬起头,我发现有几位中国留学生的眼里泛着晶莹的泪光。我不由得想起课文里描写的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看到中国留学生麻木不仁的样子而感到痛心,与之相反,今天,中国留学生在异国街头唱国歌的行为则展现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
是啊!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自信的源泉。而今,以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以及“蓝鲸2号”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无不彰显着我们国家雄厚的实
力。国家的强大让我深感自豪,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时此刻,望着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唱着激动人心的国歌,我更加坚定了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信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期中模拟测试05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主题情境筹备“感受爱国情怀”舞台剧
学校将开展以“感受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舞台剧汇演活动,请你参与筹备工作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制作宣传视频】
1.宣传部要根据名人事迹制作一段宣传视频,在舞台剧汇演之前播放,小语同学负责为宣传视频撰写文案,请你帮她完善下面的内容。(6分)
张自忠 他曾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仍顽强战斗,最终为国捐躯。他视死如归的和坚rèn不拔的信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钱学森 他历尽曲折回到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带领中国航天人白手起家,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挺起了胸tánɡ。他始终以祖国为根系,以报国为使命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焦裕禄 他强忍病痛折磨,在民风的兰考县的田垄和山间,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 刻。他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小语有几个字的读音和字形不确定,请你帮她在下面的括号中写出来。(4分)
哺(bǔ)育田垄(lǒnɡ)
坚rèn(韧)不拔胸tánɡ(膛)
(2)下列依次填入文案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气魄 淳朴 B.气势 简朴
C.气魄 简朴 D.气势 淳朴
【解析】“气魄”指魄力,气势;“气势”指(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气魄”着重指气量,敢作敢为的魄力,而“气势”则更侧重于外在的表现,强调威势和震撼力。第一个横线处的句子形容张自忠视死如归的魄力,故第一个横线处应填“气魄”。“淳
朴”指诚实朴素;“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淳朴”多形容人朴实的性格或真诚相待、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简朴”更多地强调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第二个横线处的句子形容的是兰考县整体的社会风气,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应填“淳朴”。故选A项。
【答案】A
2.小米准备在视频最后放上“国”字的演变过程,下面是她整理的资料,请你帮她将资料补充完整。(4分)
寸 甲骨文 “国”原作“或”。按照古人的理解,国家应该是由 “口”(人口),“一”(疆土)和“戈”(军队)组成,这三个组合起来就是“或”,意为(1)有军队保护的城邦。
小篆(2)隶书(3)草书楷书(4)行书
【任务二:搜集剧本素材】
3.小文搜集了以下人物故事作为舞台剧的改编素材,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7分)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身为军长,却与普通战士一起挑粮。为了照顾年过四十的朱德,大家把他挑粮用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找不到自己扁担的朱德又做了一根,并在上边写了“朱德记”三个大字,以防别人不要再拿走。有人编了这样一首歌: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每当挑米爬山累了的时候,大家就用这歌互相鼓励。
朱德,他的智慧犹如明灯高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的勇气犹如巨轮起航,引领着革命的航
向;。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佳话。
(1)请你在语段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解析】两处方框之间的内容是引用的歌词,因此应放在双引号内;歌词引用完整且本句话句意完整,因此句末应加句号并放在双引号之内。
【答案】(2分)“。”
(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解析】语段画线句子否定不当,根据句意,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应为防止别人拿走,故应删去“不要”。
【答案】(2分)删去“不要”
(3)请你在语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两个分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答案】(3分)示例一:他的事迹犹如旗帜飘扬,激励着战士的斗志示例二:他的毅力犹如磐石巍然,坚定了战士的信念
【任务三:布置表演会场】
4.表演会场需要张贴一副与活动同主题的对联,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下面这副对联。(4分)
倚天立仰先贤宏图万世兴邦裕民
上联:①仰先贤,赴汤蹈火,丰碑百尺②倚天立
下联:承先志,③兴邦裕民,④宏图万世展翼翔
【任务四:设计纪念礼品】
5.(中考新考法·提供示例支架)学校想为本次活动设计几款纪念礼品,正在征集同学们的意见。请你参考示例,从备选产品和备选配文类型中各选择一个,设计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理由。(4分)
示例:
【方案简述】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印在扇子上,配以古朴写意的中国山河背景图。 【设计理由】陆游的爱国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年既老而不衰”的爱国精神,展现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将爱国古诗印在扇子上,配以古朴写意的中国山河背景图,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
备选产品:马克杯抱枕挂画
备选配文类型:爱国名言现代爱国诗歌
【主题产品】+【方案简述】
【设计理由】
【答案】(4分)示例一:【主题产品】马克杯+爱国名言
【方案简述】在马克杯上印上鲁迅先生的爱国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设计理由】鲁迅先生这句名言体现出他甘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将这句爱国名言印在马克杯这样日常使用的物品上,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使用者的行为,加深其爱国情怀。
示例二:【主题产品】挂画+现代爱国诗歌
【方案简述】在挂画上印上《黄河颂》,并配上黄河汹涌奔腾的背景图。【设计理由】这首诗歌雄浑大气,展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博大胸襟、宏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将其印在挂画上,同学们可以在欣赏挂画时,激发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加深爱国之情。
二、名著阅读(7分)
6.从《骆驼祥子》中,我们能以小观大,洞见社会百态。请你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7分)
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拳头。
“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看面子,你别不知好歹!”A的眼神非常的难看了。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A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关注人物】(1)对话中的A是孙侦探。(2分)
【关注情节】(2)语段中的情节对应的是祥子“三起三落”的哪个阶段?这件事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答案】(2分)语段中的情节是孙侦探敲诈祥子,对应的是祥子的“第二落”。这件事使得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梦想破灭,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也让祥子更加见识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关注作者】(3)(中考新考法·链接材料)请结合语段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祥子代表哪一类市民形象,以及老舍通过刻画祥子这一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链接材料】①老派市民形象:因循守旧、诚实忠厚。②新派市民形象:追逐新潮、苟且怯懦。③理想市民形象:质朴善良、富有民族气节。④底层市民形象:生活悲惨,发人深省。
【答案】(3分)祥子代表的是底层市民形象。他一心要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被孙侦探敲诈勒索了几乎所有的钱,生活悲惨。老舍通过对祥子的刻画,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国民性格中软弱、妥协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7~10题。(14分)
眼睛
余清平
①你很大,黑漆漆的瞳仁,射出光芒,像无数匕首。
②红色的液体向外漫延,那是主人的血,一滴一滴从主人的伤口滚落,渗入土壤里。大地,感受到那战栗的温暖。
③主人身上已经有好几处伤口了,大腿、后背、手臂……肚子上最为严重。罪恶的子弹射进去,卡在里面,留下比铜钱还大的伤口,让主人直不起腰来。
④有几个红军战士扑过来,说什么也要抬着主人一起走。主人命令说:“别管我,快占领有利地形,冲出馒头岭,进入湘南游击区。”
⑤两个伤员坚决不走,陪在主人身旁,说要一起断后。
⑥主人强忍住疼痛,褪下缚住伤口的皮带,挽起衣角,塞进伤口,再用皮带重新缚住。血依旧往外渗。
⑦主人是红军师长,你是他的眼睛。
⑧二十几天前,主人接受首长下达的任务,阻击湘江南岸的十几万追敌,确保中央主力红军渡过湘江。
⑨主人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但率领的闽西子弟尚不足千人。
⑩主人收到首长发来的电报,指示若无法渡江,可转入湘南打游击。
⑩主人率领的这个师是红军的攻坚师。红军渡湘江前,你看着主人
接受首长安排的任务。这是一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阻击战。首长知道主人的机智勇敢和作战能力。
⑩主人让你望着首长,并敬礼说:“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④首长看到主人的坚毅和信心,便把几个装满子弹的弹匣掏出来放在主人的手掌中,然后转身闯进硝烟里。
⑩风骤然吹起,湘江水波浪滔滔,卷起阵阵呐喊。
⑩主力红军开始渡江,敌机扔下一串串炸弹,像讨人嫌的老鸦屙屎。
⑩主人和留下的红军战士,还有军旗,一起在阵地上生了根。炸弹撕裂土地、树木、石头,但无法撕裂战士们的顽强斗志。
阻击战打了四天五夜,主力红军北渡完毕。主人不敢松那口整住的气,他与钢铁一般的闽西子弟屹立不倒。
大批敌人围了上来,战斗惨烈无比。为了保存实力,主人决定兵分两路突围。一路由主人带领,另一路由团长韩伟带领。韩伟不负重托,带领部分战士突围而出。
⑩主人与参谋长王光道带领的这一路,为了拖住敌人,打得极其艰辛。
敌人像野狗一样凶残,无法摆脱。主人率领战士们突围至桥头铺。
主人仔细观察地形,最终决定抢渡牯(ɡi)子江,进入湘南。
主人找到两条木船,指挥战士们渡江。狡猾的敌人在对岸布下重兵,木船行至江心时,突遭伏击,枪林弹雨中,主人腹部中弹。
主人顾不得包扎,忍痛将皮带往上捋捋,压着伤口。
战士们怒了,奋力划船,木船像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向对岸。敌人被击溃。
主人忍住剧痛指挥战士们赶到富竹湾。主人清楚,必须占领前方的馒头岭,才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主人的体力不够,与两个伤员留下断后。主人一枪一个,撂倒近前的敌人。
⑦看到参谋长带领战士们冲过馒头岭,主人松了一口气,边向敌人开枪,边让两个战士搀扶着撤退到路边的那座破庙里。三个人进去后,借破庙掩护继续御敌。
困主人的子弹打没了,敌人却像蝗虫一样黑压压涌来。主人与两个战士相互搀扶着,威严地屹立在庙门前。
四主人喝道:“我是陈树湘,你们不就是想捉拿我邀功吗?”
⑩你懂得主人的心思。他这一声吼,把追敌全部吸引过来,为突围出去的战士争取更多时间。
⑩敌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劝降。主人一口拒绝,誓不投降。敌酋无奈,只好用担架抬着主人去邀功领赏。
主人知道突围出去的战士进入了湘南,主人暗说,誓死不做俘虏。他一咬牙,决定断肠明志,壮烈牺牲……
你圆睁着,看着主人的最后一滴血,凝固。
(刊载于2024年07月,有删改)
7.请你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小说内容,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陈树湘接受掩护主力红军渡江的任务,带领闽西子弟开展阻击战
→(1)主力红军北渡完毕,陈树湘决定兵分两路,敌人对陈树湘带领的这路士兵穷追不舍
→(2)陈树湘决定抢渡牯子江,在渡江时遭到伏击,腹部中弹
→(3)陈树湘与两名伤员留下断后,弹药耗尽,不愿投降,英勇就义
8.(中考新考法·作批注)作批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批注角度,补全批注内容。(4分)
句子 批注角度 批注内容
风骤然吹 起,湘江水波浪滔滔,卷起阵阵呐喊。 描写角度 (1)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战场氛围,为后文描写战斗的激烈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出战
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
句子 批注角度 批注内容
战士们怒 了,奋力划船,木船像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向对岸。 修辞手 法 角度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木船行驶的速度之快,表现出战士们划船的用力,侧面
体现出重燃斗志的战士们想要歼灭敌人的急迫心情。
9.作者以“眼睛”的视角叙述整个事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3分)①通过陈树湘的眼睛的视角叙述故事,叙述角度新颖独
特,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读者的想象力。②以“眼睛”的视角进行讲述,能够让读者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仿佛亲身经历了陈树湘所经历的一切,更容易与陈树湘产生情感联系,也更能凸显出陈树湘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
10.(中考新考法·链接材料)本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请你结合链接材料,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一段话表达对陈树湘的赞美。(100字左右)(4分)
【链接材料】1934年11月,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总后卫,掩护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被俘后,他毅然断肠明志。陈树湘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牺牲,是践行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
【答案】(4分)示例:陈树湘师长,您英勇无畏,以生命捍卫信仰,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您忠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勇敢前进。您的精神永存,我们将永远铭记您!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1~14题。(10分)
林冲之,字和叔,元符三年进士。靖康初,召为主客郎中。金人再来侵,诏副①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同被拘执。初犹给乳酪,迨宇文虚中②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冲之奋厉见词色,金人怒,徙之奉圣州。既二年,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徙上京,又不屈;置显州极北冱寒③之地,幽佛寺十余年。以义命自安,髭发还黑。病亟,语同难者曰:“某年七十二,持忠入地④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南向一恸而绝。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释】①副:指辅助的职务,担任辅助职位的人。此处指副官。②宇文虚中:人名。宋朝大臣、赴金使节。③冱(hù)寒:天气严寒。④入地:指死亡。
【参考译文】林冲之,字和叔,哲宗元符三年(考中)进士。靖康初年,(他被)召入朝(担任)主客郎中。金人再次来侵犯,(皇帝)诏令(他作为)中书侍郎陈过庭的副官出使金国,(结果两人)一同被(金人)拘禁捉拿。起初(金人)还供给(他们)乳酪,等到宇文虚中接受金人的差遣(在金国做官),金人也以此来邀请林冲之,林冲之的愤激严肃表现在言辞神色上,(于是)金人发怒,将他流放到奉圣州。过了两年,陈过庭去世,金人强迫林冲之在伪齐做官,(林冲之)不屈服;(又被)流放到上京,还是不屈服;(最后将他)弃置在显州最北边天气严寒的地方,在佛寺里囚禁了十多年。(林冲之)用道义使命来自我安慰,胡须和头发仍然是黑的。病情加重(生命)危急时,(他)告诉一同遭难的人:“我七十二岁了,(为)坚持忠诚而死没有遗憾,遗憾的是国仇还没有报啊。”(他)朝着南方痛哭了一场后就去世了。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诏副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使:派遣
B.冲之奋厉见词色见:表现
C.置显州极北冱寒之地置:弃置
D.语同难者曰语:告诉
【解析】“使”在这里是“出使”的意思。故选A项。
12.请用“/”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
【解析】“过庭卒”为主谓结构,“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为主谓宾结构,因此应在“金人逼冲之仕伪齐”前后各断一处,结合句意可知,“不屈”的主语为“林冲之”,此处被省略,“不屈”前应断开。
【答案】(2分)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迨宇文虚中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
等到宇文虚中接受金人的差遣(在金国做官),金人也以此来邀请林冲之。
(2)某年七十二,持忠入地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
我七十二岁了,(为)坚持忠诚而死没有遗憾,遗憾的是国仇还没有报啊。
14.林冲之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2分)不慕权势,坚贞不屈;始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忠诚爱国。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15~16题。(4分)
夏夜饯裴行军①赴朝命
[唐]武元衡
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宵照绮霞。
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②不用重咨嗟。
【注释】①裴行军:即裴度,诗人好友。行军是官职名。②临岐:在岔路口分别。
15.诗中“”处应填入下面的哪个字?请你选择并简要分析。(2分)
A.良B.连C.一
【答案】(2分)选B。“连”字,有连续之意,强调从天黑到天明,写出昔日诗人整夜与好友裴度谈论持续时间之长,关系之密切。
16.本诗虽为送别诗,却一扫传统的离别悲情。试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2分)诗人劝勉友人要以报国为先,分别时不必叹息,要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体现了诗人的报国热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关切之情。
五、作文(40分)
17.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的青春昂扬向上。我们要纵情歌唱,歌唱青春的风采,歌唱人间的真情,歌唱崇高的精神……请以“歌唱”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4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相关信息。
【佳作赏析】
歌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大声唱起国歌,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在声声国歌中,我的思绪飘向了异国他乡的那次歌唱。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走出国门,来到俄罗斯,领略异国他乡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我们正要穿过俄罗斯的地下通道,突然发现前面的人们一致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拍摄。我和妈妈向前望去,只见通道尽头有四位中国留学生模样的乐手,分别用大号、小号、长笛、萨克斯演奏着我最熟悉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熟悉的旋律昂扬奏起,我无比激动,在异国他乡,我竟然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时,我发现这几位乐手周围有好几位中国人驻足,他们自觉地围成一个圈。
演奏的国歌仿佛磁铁一般,吸引着无数颗中国心,在场的中国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歌唱。我和妈妈也加入了歌唱的队伍。高昂的歌声顿时淹没了通道里嘈杂的声音。“他乡遇故知”的情感,我第一次体会得这样深刻。
一曲唱完,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心情无比澎湃。抬起头,我发现有几位中国留学生的眼里泛着晶莹的泪光。我不由得想起课文里描写的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看到中国留学生麻木不仁的样子而感到痛心,与之相反,今天,中国留学生在异国街头唱国歌的行为则展现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
是啊!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自信的源泉。而今,以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以及“蓝鲸2号”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无不彰显着我们国家雄厚的实
力。国家的强大让我深感自豪,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时此刻,望着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唱着激动人心的国歌,我更加坚定了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信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2024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语文期中模拟测试05
(建议用时: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学校将开展以“感受爱国情
怀”为主题的舞台剧汇演活动,请你参与筹备工作并完成以下任务。
主题情境
筹备“感受爱国情怀”舞台剧
【任务一:制作宣传视频】
1. 宣传部要根据名人事迹制作一段宣传视频,在舞台剧汇演之前播放,
小语同学负责为宣传视频撰写文案,请你帮她完善下面的内容。(6分)
张
自
忠 他曾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
不烂,绝不半点改变!”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仍顽强战斗,最终为
国捐躯。他视死如归的 和坚rèn不拔的信念,值得我们永远铭
记!
钱
学
森 他历尽曲折回到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带领中国航天人白手起
家,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挺起了胸tánɡ。
他始终以祖国为根系,以报国为使命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
焦
裕
禄 他强忍病痛折磨,在民风 的兰考县的田垄和山间,带领
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
刻。他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小语有几个字的读音和字形不确定,请你帮她在下面的括号中写出
来。(4分)
哺( bǔ )育 田垄( lǒnɡ )
坚rèn( 韧 )不拔 胸tánɡ( 膛 )
(2)下列依次填入文案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气魄 淳朴 B. 气势 简朴
C. 气魄 简朴 D. 气势 淳朴
bǔ
lǒnɡ
韧
膛
【解析】“气魄”指魄力,气势;“气势”指(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
量和形势。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气魄”着重指气量,敢作敢为的魄力,
而“气势”则更侧重于外在的表现,强调威势和震撼力。第一个横线处的
句子形容张自忠视死如归的魄力,故第一个横线处应填“气魄”。“淳
朴”指诚实朴素;“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二者
的侧重点不同:“淳朴”多形容人朴实的性格或真诚相待、和谐共处的社
会氛围。“简朴”更多地强调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第二个横线处的句子
形容的是兰考县整体的社会风气,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应填“淳朴”。故选
A项。
【答案】A
2. 小米准备在视频最后放上“国”字的演变过程,下面是她整理的资
料,请你帮她将资料补充完整。(4分)
甲骨
文 “国”原作“或”。按照古人的理解,国家应该是由“口”(人口),“一”(疆土)和“戈”(军队)组成,这三个组合起来就是“或”,意为(1) 。
小篆 (2) (3) 楷书 (4) 有军队保护的城邦
隶书
草书
行书
【任务二:搜集剧本素材】
3. 小文搜集了以下人物故事作为舞台剧的改编素材,请你阅读并回答问
题。(7分)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身为军长,却与普通战士一起挑粮。为了
照顾年过四十的朱德,大家把他挑粮用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找不到自己
扁担的朱德又做了一根,并在上边写了“朱德记”三个大字,以防别人不
要再拿走。有人编了这样一首歌: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
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 每当挑米爬山累了的时候,大家就用这歌互
相鼓励。
朱德,他的智慧犹如明灯高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的勇气犹如巨
轮起航,引领着革命的航
向; 。他的
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佳话。
(1)请你在语段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解析】两处方框之间的内容是引用的歌词,因此应放在双引号内;歌词
引用完整且本句话句意完整,因此句末应加句号并放在双引号之内。
【答案】 (2分)“。”
(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解析】语段画线句子否定不当,根据句意,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应为防止
别人拿走,故应删去“不要”。
【答案】(2分)删去“不要”
(3)请你在语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两个分句构成语意连贯
的排比句。(3分)
【答案】(3分)示例一:他的事迹犹如旗帜飘扬,激励着战士的斗志
示例二:他的毅力犹如磐石巍然,坚定了战士的信念
【任务三:布置表演会场】
4. 表演会场需要张贴一副与活动同主题的对联,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补
全下面这副对联。(4分)
倚天立 仰先贤 宏图万世 兴邦裕民
上联:① ,赴汤蹈火,丰碑百尺②
下联:承先志,③ ,④ 展翼翔
仰先贤
倚天立
兴邦裕民
宏图万世
【任务四:设计纪念礼品】
5. (中考新考法·提供示例支架)学校想为本次活动设计几款纪念礼品,正
在征集同学们的意见。请你参考示例,从备选产品和备选配文类型中各选
择一个,设计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理由。(4分)
示例:
【方案简述】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印在扇子上,配
以古朴写意的中国山河背景图。
【设计理由】陆游的爱国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
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年既老而不衰”的爱国精神,展现了
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将爱国古诗印在扇子上,配以古朴写意的中国山
河背景图,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
备选产品:马克杯 抱枕 挂画
备选配文类型:爱国名言 现代爱国诗歌
【主题产品】 +
【方案简述】
【设计理由】
【答案】(4分)示例一:【主题产品】马克杯+爱国名言
【方案简述】在马克杯上印上鲁迅先生的爱国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首甘为孺子牛。”
【设计理由】鲁迅先生这句名言体现出他甘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
将这句爱国名言印在马克杯这样日常使用的物品上,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
使用者的行为,加深其爱国情怀。
示例二:【主题产品】挂画+现代爱国诗歌
【方案简述】在挂画上印上《黄河颂》,并配上黄河汹涌奔腾的背景图。
【设计理由】这首诗歌雄浑大气,展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博大胸襟、宏
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将其印在挂画上,同学们可以在欣赏挂画
时,激发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加深爱国之情。
二、名著阅读(7分)
6. 从《骆驼祥子》中,我们能以小观大,洞见社会百态。请你阅读下面
的语段,回答问题。(7分)
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拳头。
“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
看面子,你别不知好歹!”A的眼神非常的难看了。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
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A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
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
了出来。
【关注人物】(1)对话中的A是 。(2分)
【关注情节】(2)语段中的情节对应的是祥子“三起三落”的哪个阶段?
这件事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孙侦探
【答案】(2分)语段中的情节是孙侦探敲诈祥子,对应的是祥子的“第二
落”。这件事使得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梦想破灭,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也
让祥子更加见识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关注作者】(3)(中考新考法·链接材料)请结合语段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
料,说说祥子代表哪一类市民形象,以及老舍通过刻画祥子这一形象表达
了什么情感。(3分)
【链接材料】①老派市民形象:因循守旧、诚实忠厚。②新派市民形象:
追逐新潮、苟且怯懦。③理想市民形象:质朴善良、富有民族气节。④底
层市民形象:生活悲惨,发人深省。
【答案】(3分)祥子代表的是底层市民形象。他一心要攒钱买一辆属于自
己的车,却被孙侦探敲诈勒索了几乎所有的钱,生活悲惨。老舍通过对祥
子的刻画,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批
判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国民性格中软弱、妥协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7~10题。(14分)
眼睛
余清平
①你很大,黑漆漆的瞳仁,射出光芒,像无数匕首。
②红色的液体向外漫延,那是主人的血,一滴一滴从主人的伤口滚
落,渗入土壤里。大地,感受到那战栗的温暖。
③主人身上已经有好几处伤口了,大腿、后背、手臂……肚子上最为
严重。罪恶的子弹射进去,卡在里面,留下比铜钱还大的伤口,让主人直
不起腰来。
④有几个红军战士扑过来,说什么也要抬着主人一起走。主人命令
说:“别管我,快占领有利地形,冲出馒头岭,进入湘南游击区。”
⑤两个伤员坚决不走,陪在主人身旁,说要一起断后。
⑥主人强忍住疼痛,褪下缚住伤口的皮带,挽起衣角,塞进伤口,再
用皮带重新缚住。血依旧往外渗。
⑦主人是红军师长,你是他的眼睛。
⑧二十几天前,主人接受首长下达的任务,阻击湘江南岸的十几万追
敌,确保中央主力红军渡过湘江。
⑨主人已经圆满完成任务,但率领的闽西子弟尚不足千人。
⑩主人收到首长发来的电报,指示若无法渡江,可转入湘南打游击。
主人率领的这个师是红军的攻坚师。红军渡湘江前,你看着主人
接受首长安排的任务。这是一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阻击战。首长知道主人
的机智勇敢和作战能力。
主人让你望着首长,并敬礼说:“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
务!”
首长看到主人的坚毅和信心,便把几个装满子弹的弹匣掏出来放
在主人的手掌中,然后转身闯进硝烟里。
风骤然吹起,湘江水波浪滔滔,卷起阵阵呐喊。
主力红军开始渡江,敌机扔下一串串炸弹,像讨人嫌的老鸦屙
屎。
主人和留下的红军战士,还有军旗,一起在阵地上生了根。炸弹
撕裂土地、树木、石头,但无法撕裂战士们的顽强斗志。
阻击战打了四天五夜,主力红军北渡完毕。主人不敢松那口整住
的气,他与钢铁一般的闽西子弟屹立不倒。
大批敌人围了上来,战斗惨烈无比。为了保存实力,主人决定兵
分两路突围。一路由主人带领,另一路由团长韩伟带领。韩伟不负重托,
带领部分战士突围而出。
主人与参谋长王光道带领的这一路,为了拖住敌人,打得极其
艰辛。
敌人像野狗一样凶残,无法摆脱。主人率领战士们突围至桥头
铺。
主人仔细观察地形,最终决定抢渡牯(ɡǔ)子江,进入湘南。
主人找到两条木船,指挥战士们渡江。狡猾的敌人在对岸布下重
兵,木船行至江心时,突遭伏击,枪林弹雨中,主人腹部中弹。
主人顾不得包扎,忍痛将皮带往上捋捋,压着伤口。
战士们怒了,奋力划船,木船像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向对岸。敌人被
击溃。
主人忍住剧痛指挥战士们赶到富竹湾。主人清楚,必须占领前方的
馒头岭,才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主人的体力不够,与两个伤员留下断后。主人一枪一个,撂倒近前
的敌人。
看到参谋长带领战士们冲过馒头岭,主人松了一口气,边向敌人开
枪,边让两个战士搀扶着撤退到路边的那座破庙里。三个人进去后,借破
庙掩护继续御敌。
主人的子弹打没了,敌人却像蝗虫一样黑压压涌来。主人与两个战
士相互搀扶着,威严地屹立在庙门前。
主人喝道:“我是陈树湘,你们不就是想捉拿我邀功吗?”
你懂得主人的心思。他这一声吼,把追敌全部吸引过来,为突围出
去的战士争取更多时间。
敌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劝降。主人一口拒绝,誓不投降。敌酋无
奈,只好用担架抬着主人去邀功领赏。
主人知道突围出去的战士进入了湘南,主人暗说,誓死不做俘虏。
他一咬牙,决定断肠明志,壮烈牺牲……
你圆睁着,看着主人的最后一滴血,凝固。
(刊载于2024年07月,有删改)
7. 请你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小说内容,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
陈树湘接受掩护主力红军渡江的任务,带领闽西子弟开展阻击战
→(1)
→(2)
→(3)
主力红军北渡完毕,陈树湘决定兵分两路,敌人对陈树湘带领的
这路士兵穷追不舍
陈树湘决定抢渡牯子江,在渡江时遭到伏击,腹部中弹
陈树湘与两名伤员留下断后,弹药耗尽,不愿投降,英勇就义
8. (中考新考法·作批注)作批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请根
据下面表格中的批注角度,补全批注内容。(4分)
句子 批注角
度 批注内容
风骤然吹
起,湘江水
波浪滔滔,
卷起阵阵呐
喊。 描写角
度 (1)
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战场氛围,为
后文描写战斗的激烈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出战
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
句子 批注角
度 批注内容
战士们怒
了,奋力划
船,木船像
出膛的子弹
一样飞向对
岸。 修辞手
法 角度 (2)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木船
行驶的速度之快,表现出战士们划船的用力,侧面
体现出重燃斗志的战士们想要歼灭敌人的急迫心
情。
9. 作者以“眼睛”的视角叙述整个事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析。(3分)
【答案】(3分)①通过陈树湘的眼睛的视角叙述故事,叙述角度新颖独
特,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读者的想象力。②以“眼睛”的视角
进行讲述,能够让读者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仿佛亲身经历了陈树湘所经
历的一切,更容易与陈树湘产生情感联系,也更能凸显出陈树湘英勇无畏
的人物形象。
10. (中考新考法·链接材料)本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请你结合链
接材料,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一段话表达对陈树湘的赞美。(100
字左右)(4分)
【链接材料】1934年11月,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总后卫,
掩护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被俘后,他毅然断肠
明志。陈树湘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牺牲,是践行革命
精神的典型代表。
【答案】(4分)示例:陈树湘师长,您英勇无畏,以生命捍卫信仰,深深
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您忠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
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勇敢前进。您的精神永存,我们将
永远铭记您!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1~14题。(10分)
林冲之,字和叔,元符三年进士。靖康初,召为主客郎中。金人再来
侵,诏副①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同被拘执。初犹给乳酪,迨宇文虚中②
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冲之奋厉见词色,金人怒,徙之奉圣州。既二
年,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徙上京,又不屈;置显州极北冱寒③
之地,幽佛寺十余年。以义命自安,髭发还黑。病亟,语同难者曰:“某
年七十二,持忠入地④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南向一恸而绝。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释】①副:指辅助的职务,担任辅助职位的人。此处指副官。②宇文
虚中:人名。宋朝大臣、赴金使节。③冱(hù)寒:天气严寒。④入地:指
死亡。
【参考译文】林冲之,字和叔,哲宗元符三年(考中)进士。靖康初年,(他
被)召入朝(担任)主客郎中。金人再次来侵犯,(皇帝)诏令(他作为)中书侍
郎陈过庭的副官出使金国,(结果两人)一同被(金人)拘禁捉拿。起初(金人)
还供给(他们)乳酪,等到宇文虚中接受金人的差遣(在金国做官),金人也
以此来邀请林冲之,林冲之的愤激严肃表现在言辞神色上,(于是)金人发
怒,将他流放到奉圣州。过了两年,陈过庭去世,金人强迫林冲之在伪齐
做官,(林冲之)不屈服;(又被)流放到上京,还是不屈服;(最后将他)弃置
在显州最北边天气严寒的地方,在佛寺里囚禁了十多年。(林冲之)用道义
使命来自我安慰,胡须和头发仍然是黑的。病情加重(生命)危急时,(他)
告诉一同遭难的人:“我七十二岁了,(为)坚持忠诚而死没有遗憾,遗憾
的是国仇还没有报啊。”(他)朝着南方痛哭了一场后就去世了。
1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 诏副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 使:派遣
B. 冲之奋厉见词色 见:表现
C. 置显州极北冱寒之地 置:弃置
D. 语同难者曰 语:告诉
【解析】“使”在这里是“出使”的意思。故选A项。
A
12. 请用“/”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过 庭 卒 金 人 逼 冲 之 仕 伪 齐 不 屈
【解析】“过庭卒”为主谓结构,“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为主谓宾结构,
因此应在“金人逼冲之仕伪齐”前后各断一处,结合句意可知,“不屈”
的主语为“林冲之”,此处被省略,“不屈”前应断开。
【答案】(2分)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
1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迨宇文虚中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
等到宇文虚中接受金人的差遣(在金国做官),金人也以此来邀请林冲之。
(2)某年七十二,持忠入地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
我七十二岁了,(为)坚持忠诚而死没有遗憾,遗憾的是国仇还没有报啊。
14. 林冲之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2分)不慕权势,坚贞不屈;始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忠诚
爱国。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15~16题。(4分)
夏夜饯裴行军①赴朝命
[唐]武元衡
三年同看锦城花,银烛 宵照绮霞。
报国从来先意气,临岐②不用重咨嗟。
【注释】①裴行军:即裴度,诗人好友。行军是官职名。②临岐:在岔路
口分别。
15. 诗中“ ”处应填入下面的哪个字?请你选择并简要分析。(2分)
A. 良 B. 连 C. 一
【答案】(2分)选B。“连”字,有连续之意,强调从天黑到天明,写出昔
日诗人整夜与好友裴度谈论持续时间之长,关系之密切。
16. 本诗虽为送别诗,却一扫传统的离别悲情。试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2分)
【答案】(2分)诗人劝勉友人要以报国为先,分别时不必叹息,要以乐观
豁达的心态面对。体现了诗人的报国热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关
切之情。
五、作文(40分)
17.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的青春昂扬
向上。我们要纵情歌唱,歌唱青春的风采,歌唱人间的真情,歌唱崇高的
精神……请以“歌唱”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4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相关信息。
【佳作赏析】
歌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大声唱起国歌,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在声声国歌中,我的思绪飘向了异国他乡的那次歌唱。
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走出国门,来到俄罗斯,领略异国他乡的地域
风情和人文特色。我们正要穿过俄罗斯的地下通道,突然发现前面的人们
一致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拍摄。我和妈妈向前望去,只见通道尽头有四位
中国留学生模样的乐手,分别用大号、小号、长笛、萨克斯演奏着我最熟
悉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熟悉的旋律昂扬奏起,我无比激动,在
异国他乡,我竟然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时,我发现这几位乐手
周围有好几位中国人驻足,他们自觉地围成一个圈。
演奏的国歌仿佛磁铁一般,吸引着无数颗中国心,在场的中国人都情
不自禁地跟着旋律歌唱。我和妈妈也加入了歌唱的队伍。高昂的歌声顿时
淹没了通道里嘈杂的声音。“他乡遇故知”的情感,我第一次体会得这样
深刻。
一曲唱完,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心情无比澎湃。抬起头,我
发现有几位中国留学生的眼里泛着晶莹的泪光。我不由得想起课文里描写
的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看到中国留学生麻木不仁的样子而感到痛
心,与之相反,今天,中国留学生在异国街头唱国歌的行为则展现出新一
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
是啊!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自信的源泉。而今,以港珠澳大桥、中国天
眼以及“蓝鲸2号”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无不彰显着我们国家雄厚的实
力。国家的强大让我深感自豪,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愿意为国家的发
展贡献力量。
此时此刻,望着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唱着激动人心的国歌,我
更加坚定了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信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