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习作《学会抒情》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熟练掌握借景抒情、间接抒情(比喻、排比、拟人等)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提升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能够准确、生动地运用抒情语言描绘校园生活。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梳理抒情方法,清晰分析景物、事物与情感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对情感表达的创新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敏锐捕捉校园中的美好元素,借助意象铺排、画面叠现等手法,构建富有感染力的文字画面,感受校园之美;在写作过程中,发挥审美创造力,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提升文学审美鉴赏水平。
文化传承与理解:自然融入革命精神、传统文化元素、校训内涵等,深刻理解并传承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通过抒情表达,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传承的意识和担当。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并在作文实践中予以运用。
教学难点:
感悟、体味家乡生活中美的事物,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篇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充满回忆感的校园生活视频,视频中展现校园的标志性场景,如海棠园的繁花、竹林的静谧、操场的热闹等。视频结束后,教师引入情境:“同学们,假如在 2045 年学校 120 周年校庆时,你作为嘉宾回到校园,学弟学妹们围坐身旁,满怀期待地追问:‘学长 / 学姐,提起母校,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分享校园记忆片段,如在海棠花下的嬉戏、在竹林中的漫步、在操场的拼搏、在食堂的欢乐时光等。教师认真倾听,适时引导学生聚焦 “如何用文字唤醒共同记忆”,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些场景,初步感受抒情的氛围。
(二)任务驱动篇
任务一:解码抒情密码
目标:深入分析《土地的誓言》《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经典作品的抒情手法,系统提炼实用的抒情方法。
活动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结合上述作品中的具体语句,共同归纳抒情方法。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仿写练习:每个小组任选校园一景,如 “行知湖的涟漪”“孔子像的晨光” 等,运用两种以上所学的抒情手法写一段话。小组内成员先独立思考创作,再相互交流分享,共同完善段落内容。
任务二:搭建情感支架
目标:熟练运用 “画面叠现法”,巧妙串联校园生活片段,构建富有情感层次的校园画面。
活动设计:
模板引路:教师展示 “画面叠现法” 的模板:在______(季节 / 场景),__________(景物特征),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并以 “在春天,海棠园里粉霞漫天,我们踮脚摘花,编织春天的冠冕” 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模板的运用方法。
限时写作:学生按照 “春、夏、秋、冬” 四季或 “教室、操场、食堂” 等空间顺序,运用模板完成 3 - 4 个场景的片段描写。写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景物特征的描绘和活动的细节刻画,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任务三:融合精神内核
目标:为校园生活的描写注入精神内涵,升华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活动设计:
案例对比分析:教师展示原句 “我想起食堂的饭菜香,同学们笑着排队” 和升华句 “我想起食堂窗口升腾的热气,像井冈山上的星火,照亮了每个平凡日子里的坚守与期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体会升华句如何通过融入精神元素使情感更深厚、更具内涵。
关键词提炼运用:教师给出 “奉献”“传承”“家国” 等关键词,学生从这些角度出发,为自己在任务二中所写的校园场景添加精神内核。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任务四:撰写抒情美文
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抒情手法,结合校园特色景物与个人成长故事,撰写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抒情文章。
活动设计:
命题写作:学生从《致母校的一封信》或《校园记忆录》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进行写作。写作要求至少运用 3 种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 + 排比 + 拟人),融入校园特色景物(如日晷、孔子像)与个人成长故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合理安排内容。
同伴互助互评:学生完成写作后,同桌交换习作,用 “▲” 标注打动自己的抒情句,用 “?” 标出不清晰的表达,并简要写出修改建议。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评价反馈篇
评价维度
评价项目 优秀( ) 待改进( )
情感真挚度 情感真挚,能引发强烈共鸣,细节丰富,情感表达细腻入微 情感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细节描写匮乏
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运用巧妙,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强烈,句式灵活多变 句式单一,语言平淡,描写简单粗糙,修辞手法运用生硬
文化 / 精神渗透 自然、巧妙地融入校训、革命精神或传统文化元素,与文章主题紧密结合,升华文章主旨 生硬拼凑文化或精神元素,与主题脱节,无法有效升华情感
活动设计:
佳作展评:每个小组推荐 1 - 2 篇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展示。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从评价维度的各个方面进行赏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教师总结亮点,强调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次修改:学生根据同伴的评价意见和教师的总结指导,用红笔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二次修改,重点修订关键段落,提升文章质量。
(四)拓展延伸
活动设计:学生课后拍摄校园 “最美瞬间” 照片,为照片配上抒情文字,发布在班级公众号上。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抒情写作水平,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注意事项:教师提醒学生在拍摄照片时,要突出校园的特色和美好;撰写抒情文字时,要运用所学的抒情手法,使文字与照片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情满校园:学用抒情写心声
直接抒情:比喻、反问、排比、拟人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画面叠现、意象铺排
精神升华:校训、革命文化、传统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