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15: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
归纳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说明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生态破坏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危害。
3.人地协调观:运用资料,说明环境及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分类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
4.地理实践力:调查身边实际生态破坏问题(如水土流失),综合分析并说明生态破坏对区域或全球产生的影响和原因,试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评价案例中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实例,综合分析说明环境污染对区域产生的影响和原因,试提出针对性措施。(重难点)
2.综合分析并说明生态破坏对区域产生的影响和原因,试提出针对性措施。(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距离南美大陆 3 700 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 165 平方千米。2012 年,岛上居民 5 761 人。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自主学习】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当以人类为中心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从而引起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环境问题按成因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3.次生环境问题的分类
(1)资源枯竭。
(2)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3)生态破坏: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
4.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
【思考交流】
探究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距离南美大陆 3 700 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 165 平方千米。2012 年,岛上居民 5 761 人。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综合思维)
提示:
该岛由三座火山组成,地理环境封闭;亚热带气候,受信风影响显著;土壤以砂砾、岩石为主;动植物较为匮乏,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海洋资源丰富。
2.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地理实践力)
提示:公元4世纪,岛上居民可以利用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3.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
提示:人类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加上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随着人口增长,必定会产生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认识和技术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可利用资源变得更有限。若超过了资源本身再生速度,会产生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必须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要转变发展模式:①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通信; ③发展科技,推动对外开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协调区域发展,对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商品流通;
转变消费模式,提倡文明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开展国际合作。
【针对性训练】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水环境总体良好,但是水污染问题仍不容乐观。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农业污水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4.水污染不会带来的后果有(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