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骑桶者》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骑桶者》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
第八单元《骑桶者》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B.建设时期看党员干部是否先进,重要的是看他生产、工作上的成绩。
C.你给我评评这个理,我的车他随便骑,他的车我一次也不让骑。
D.桂林确实很美,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答案:A
解析: B两面对一面不照应。 C“我”调到“让”后。 D不合逻辑,“民俗风情”不能“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
2.选出“乃”字作代词的一项( )
A.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 B.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答案:C
解析:意为“你的”。A是B就D才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C.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D.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答案:A
解析: A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C是介宾短语后置;D是被动句。古代汉语中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
B.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丹不忍心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答案:B
解析: B项:通过;A:向西进军,向西;C:如果,立即;D:率领,因为
5.与“汉骑追者数千人”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A
解析:例句定语后置,只有A项不是。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娜塔莎是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里的一个经典人物,是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孩。
B. 雨果,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九三年》《笑面人》等,其中《炮兽》就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C. 大多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这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的创作特点,入选课文的《骑桶者》就是明证。
D. 感动是衡最小说的重要标准,作家根据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很长,十年也可以很短;而虚构是天然存在于小说中的,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答案:B
解析:选自《九三年》。
7.根据本义的提示,选出加点词用的是本义的一项( )
“亡”本义:逃亡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曲突徙薪亡恩泽
答案:A
解析: B损失;C灭亡;D没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是何楚人之多也!
B.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此马)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C.项王瞋目而叱之 乃自刎而死
D.乃谓其骑曰:“何如?” 于是项羽乃欲东渡乌江
答案:B
解析: A“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第一句是“率领”,第二句是“把”。C“而”表修饰关系。D“乃”意思“于是,就”。
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
B.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霸,称王)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 )
D.沛公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动词活用为名词,骑马的人 )
答案:D
解析: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0.下面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人都背叛他。
C.不者,若属皆且为掳—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刘邦安置好随从的车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
答案:D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D项,翻译不正确,“置”,放弃。所以选D。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答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
答案: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 。
答案: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本句要注意“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 《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
答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解析:本句要注意“麋”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答案: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本句要注意“匏”“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本句要注意“蜉”“蝣”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赤壁赋》中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 。
答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解析:本句要注意“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 《赤壁赋》中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
答案: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解析:本句要注意“窕”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
答案: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析:本句要注意“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
答案: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本句要注意“惩”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生活的视角
李林荣
①在课堂上常教训学生,立论作文一定要有一个特定的视角。其实何止纸上谈兵写论文、发议论,需要视角,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一定的出发点和观察位置。别的不说,就以这几年我外出上班从骑车到挤公共汽车的交通形式变化而论,同一个北京城就因此而在我的感觉里有了很多改观。
②住在北四环外龙王堂时,因为多次经受自北太平庄坐公共汽车回家几乎被别人的前胸、后背和膀子、胳膊肘挤成薄片的苦难,所以下定决心骑车出门。到了东三环麦子店安家之后,我的骑车生涯达到了一个小小的巅峰状态。最辉煌的一次纪录是在2002年冬的一天,从早到晚马不停蹄跑了一大圈,将大半个北京城区尽收眼底。
③直到近一年前突然调到二外,把家搬到远郊通州,在大货柜车和小汽车密集交织的车流和它们吐出的浓烈尾气、卷起的阵阵尘土合力的排斥、包围中,我的亲爱的自行车,实在是有点黔驴技穷,再也无从施展它的身手了。
④于是,我不得不改以坐公共汽车为主要的外出方式。也许正因为换了交通方式,先前骑自行车上下班的那种生活所特有的感触,现在倒越发清晰、明确起来。骑车人的视角,比挤在公共汽车上的人,要开阔得多,也自由得多。跨在小小的自行车上,每一步行程都得自己出力气,这是真实的;每一处眼前的人、物、景观,也都是行迹所至,自然扑近的,这也是真实的;路面上每一个坑坑洼洼的细节,也都是必须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及时小心予以应对的,这同样是真实的。自行车使我们获得了一种与一个城市近距离接触、甚至水乳相融的真实感和细腻感。
⑤骑在自行车上,大概是一座城市里只比坐着、躺着和随便走着的时候高一点的一种生活姿态。骑在车座上,一个人看不到比自己站着时更远的一片视野。但是感谢会旋转的车蹬和车轮吧,它会把一个人原本很平常、很狭小的这片随意往那儿一站就可以得到的视野无限放大、无限铺展,最终,使一个经常骑自行车的人赢得远胜过一个只满足于步行和原地彷徨的人的丰富见识和宽广心胸。当然,这判断仅限于城市生活,要是有人像徒步探险家那样勇于迈步走出城市,双脚走路也是完全可能走出一片无边的天地的。
⑥这么一想,挤在沙丁鱼罐头甚至压缩饼干桶一样的公共汽车里,就成了一种最没出息、最没诗意的生活状态。靠着这么一种状态,自然也可以在一个城市里四处出没、东游西荡,但对于公共汽车上的常客,就算他有永不消退的热衷于挤车的饱满激情,他所得到的,至多是一些困在车窗框里的一掠而过的风景片断,一连串似是而非、指鹿为马、南辕北辙的车站名称和行车线路,还有那种成分极其复杂、味道永远可疑的公共汽车车厢里专有的气息。
⑦而在自行车车座上和公共汽车车厢里,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不知道是入乡随俗呢,还是象由心生呢,反正总是会有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表情。骑自行车的人,有悠然自得的逍遥派,有越蹬越来劲的自我陶醉派,也有自言自语的思索者,还有横冲直撞外带呼啸的野蛮豪放派。愁眉苦脸面露狰狞的骑车人,大概也是有的,但一般总是难得一见。可在公共汽车上,情形就大为不同。失去了审美必要的距离感,又缺乏流通的空气、敞亮的环境,大家一律油汗涔涔,倦容满面,最低限度也总有一种坐着和站着两种乘客间暗自较劲的心理失衡挂在嘴角眉梢,至于丑恶的抢座和该让座不让座,以及因为挤手踏脚怒颜相向、恶语相加等现象,更是令车厢生态进一步逼近了畜道而远离了人道。
⑧我唯一的奢求是,下一回挤在公共汽车的人缝里,自己的嘴脸能够尽可能地慈祥一点。
(1)作者骑自行车有哪些“独有的感触”?请概括作答。
答案:①骑车人的视角开阔、自由; ②骑自行车的所见、所感真实、细腻(有一种与城市近距离接触、甚至水乳相融的真实感和细腻感); ③骑自行车是一种拥有丰富见识和宽广心胸的生活姿态(在城市生活中,可以赢得丰富见识和宽广心胸); ④骑自行车与坐公交车,会因处境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心情、表情。(答出三点即可)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内容。
①我的亲爱的自行车,实在是有点黔驴技穷,再也无从施展它的身手了。
②更是令车厢生态进一步逼近了畜道而远离了人道。
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表明“我”对骑车生活的喜爱和不能骑车的无奈,幽默风趣,生动亲切。
②将争抢座位、恶语相加斥为“畜道”,提倡尊重别人、互相礼让的文明之风,对比鲜明。
解析:(1)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叙述作者骑自行车“独有的感触”的语段,如答题区间在第4、第5段,可根据文中的提示性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即可。如“骑车人的视角,比挤在公共汽车上的人,要开阔得多,也自由得多”,可直接提取“要开阔得多,也自由得多”进行概括。以此类推。(2)解答此类题,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表现手法及作用的角度分析即可。第一题,“有点黔驴技穷”“施展它的身手”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有点黔驴技穷”,语言幽默,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上文作者对自行车的描述,可得出这句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对自行车的喜爱和无奈;第二题,“车厢生态”指车厢的气氛;“畜道”指言语的恶劣丑陋,不文明行为;联系上文争抢座位现象来看,该句该从文明风气的角度组织答案。
四、古诗文阅读。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京口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
答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夕阳斜挂,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抒发了惜别、怅惘之情。
(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
答案: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答“借景抒情”且言之成理者)
类题目
解析:(1)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2)这是一道分析形象题,其解题思路是先描述景象,再分析意境特点。(3)赏析诗句要抓住其表现手法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分析。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明丽景象。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类题目
解析:(1)这道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诗歌的意境。从手法上看,“新水乱侵”“残烟犹傍”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意境来看,颔联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在草原上,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正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不去,显得依恋不舍。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2)塞路初晴是一首边塞诗。它以满腔热情,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最后两句:“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于是,那明丽清爽的画图,愈益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那悠然绵邈的韵味情致,也令人回味无穷。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阅读下列故事,请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话并概括寓意。
父子俩牵着一头驴子赶路,路人讥笑他们说:“瞧这两个傻子,放着现成的牲口却不用它来代步!”
于是父亲骑驴。行人又议论他们说:“这个老头不知道慈幼,自己骑驴子,倒让儿子赶路!”
于是父亲让儿子骑驴,但又有人批评他们:“ (1) !”
父子俩一起骑上驴背,行人又非常惊讶地说:“(2) !”
父子俩下来检讨一番,做了一个新的决定,他们把驴子捆好,爷儿两个抬着走……
答案:(1)这孩子不知道敬老(2)他们虐待动物
寓意:接受别人的建议但更要有自己的主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得体的能力,共有两问,第一问是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第二问概括寓意。第一问在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来判断确定所填内容。(1)处上文是父亲让儿子骑驴,人们批评他们,要求写出批评的话,由此可判断出,批评的话应是针对儿子的,所以可填“儿子不孝”“不敬老人”之类的内容;第(2)处上文写父子一起骑驴,人们惊讶,要求写出人们的话,由此可判断出,此处应是对二人骑驴行为的否定,人们同情的对象应是驴,所以可填“不爱护动物”之类的内容。第二问概括寓意,可通过分析材料中父子的一系列表现的原因得出。从材料看,父子二人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都会影响他们的决定,这显然是应该否定的,由此可得出本则材料的寓意,即接受别的人建议也要有自己主见。
25.阅读以下材料,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16个字)
近年来不少农民工选择骑摩托车回家过年;骑摩托车返乡虽然方便、省钱,但受天气、交通环境等方面影响,骑摩托返乡人员的安全隐患多,回程之路异常艰辛。为确保2013年春运骑摩托返乡的农民工安全,某市公安局提供警车开路疏导、热粥和开水、暖炉取暖、摩托车维修、简便医疗救治等服务;也有不少青年志愿者利用寒假到服务点协助各部门工作。
答案:铁骑大军返乡,暖流行动护卫
解析:这是一道压缩一段的题目,题目的类型是拟标题,首先应该明确文段的内容,然后概括为较形象鲜明的标题,此题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农民工骑摩托返乡,公安局和志愿者提供帮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