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沙之书》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沙之书》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1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沙之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咎言(jiù)  袅娜(niǎo)  潭柘寺(tuo )  脉脉含情(mài)
B.处理(chù) 颤栗(zhàn) 霎时(shà) 蓊蓊郁郁(wěnɡ)
C.混沌(dùn) 椽子(chua n) 房檩(lǐn) 揠苗助长(yà)
D.歧韵(qí) 茎叶(jìnɡ) 譬如(pì) 纤尘不染(xiān)
答案:C
解析: A.“柘”应读作zhè “脉” 应读作“mò” B.“处”应读作“chǔ” D.“茎”应读作“jǐ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清澈/掣肘 伺候/整饬 刨根问底/菠萝刨冰
B.囹圄/蹂躏 屏障/屏除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C.秕谷/毗邻 扮演/搅拌 度德量力/难以估量
D.庇护/裨益 逡巡/疏浚 浑身解数/数罪并罚
答案:B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B项,分别读líng∕lìn,ping/bǐng,ài/yì; A项,“澈/掣”均读chè,其余分别读cì/chì,páo∕bào,;C项,“扮演/搅拌”均读bàn,其余分别读bǐ/pí,,liàng/liang;D 项,“庇/裨”均读bì,“数”均读shù,其余读qūn/jùn。所以选B。
3.下列句子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尔赫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只要继续研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他在“说谎”,因为“沙之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B.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只要你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C.讽刺假药代言人,是他锱铢必较的第一枪,此后常常在他的相声里拿这个说事儿;甚至,他连宋祖德老师都不放过,在博客里跟他对骂。
D.“达芬奇”之所以敢于以攻为守,主要是中国消费者无人撑腰。当正义得不到伸张、法治得不到落实,消费者就必然投诉无门,造假者就一定会颐指气使。
答案:A
解析: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安之若素:指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出自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处之,像往常一样。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锱铢必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人指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别人的傲慢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态度。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尚书》并称为“四书”。
B.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其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其实是在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弹来规讽为政者不可扰民。
C.长篇小说《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的艺术结构类似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中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线索,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D.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沙之书》中的神秘“沙之书”,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它所表达的正是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深度。《沙之书》证实了虚构作为一种写作方式的有效性。
答案:A
解析: 《尚书》不是“四书”,而是“五经”,“四书”的另一个是《孟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B.博尔赫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只要继续研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他在“说谎”,因为“沙之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 故宫是中华历史的遗迹,也是文化的标志。然而,在这国宝荟萃之地,人文氤氲之所,竟然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
D.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励志故事:一个纨绔子弟整天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经历种种挫折后,最终成为一个勇于担当、善于开拓的企业负责人。
答案:D
解析: D项的“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能用“整天、整月”等词修饰。A项的“万马齐喑”与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B项的“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C项的“斯文扫地”之文化或文化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卡夫卡是奥地利作家,主要作品为《城堡》《变形记》《判决》《饥饿的艺术家》等。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B.《山羊兹拉特》作者辛格是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他有着“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根植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他于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C.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礼拜二午睡时刻》充分显示其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笔调,而《百年孤独》则更多地显示其内敛(情感的节制)的功夫。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作品《沙之书》充分显示虚构的特点,主人公面对无限之物时的心理变化让我们觉得真实可感。
答案:B
解析:作品《百年孤独》充分显示其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笔调,而《礼拜二午睡时刻》则更多地显示其内敛(情感的节制)的功夫。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答案:C
解析: A割断:动词,截断;切断。例如:割断绳索;历史无法割断。B淹没:动词(大水)漫过;盖过。例如:河里涨水,小桥都淹没了。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C惠赠:动词,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是敬辞,多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例如:惠临惠顾 惠存。D启用:动词,开始使用。例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 铁路已建成启用。
8.依次填入括号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这是一本大气磅礴、正气凛然的书。作者把大沙湖放在整个中国历史大背景上来写,从50年代的“三面红旗”,到60年代的三年饥饿,到十年动乱。作者写这几十年沉痛荒唐史,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闪耀着哲理思辨光彩的议论,鞭辟入里,犀利深刻,广征博引,证古论今,成为本书一大特色。
A.犹嫌不足,索性常常中断叙述,慷慨议论,激愤之情使语言变成滚烫的,如托尔斯泰,如蒲松龄的“异史氏日”。
B.如托尔斯泰,如蒲松龄的“异史氏日”,激愤之情使语言变成滚烫的,犹嫌不足,索性常常中断叙述,慷慨议论。
C.激愤之情使语言变成滚烫的,犹嫌不足,索性常常中断叙述,慷慨议论,如托尔斯泰,如蒲松龄的“异史氏日”。
D.慷慨议论,犹嫌不足,索性常常中断叙述如托尔斯泰,如蒲松龄的“异史氏日”,激愤之情使语言变成滚烫的。
答案:C
解析:思路为:激情语言不足,插入议论,就象蒲松龄的“异史氏日”一样,因为在其小说结尾加“异史氏日”,就是为了议论。
9.下列各句中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着比喻手法的知识分析,B项,虽有 “像”字,但无比喻手法。故选B。
10.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大脑健身房”生意红火,但一些神经科学家则认为某种大脑锻炼形式是否能带来长期好处或减少老年痴呆的并发症,现在判断仍言之过早。
B.由于受到右肩伤病的折磨,俄罗斯网球名将沙拉波娃,曾经排名世界第一,已经缺阵单打赛事10个月之久。
C.享特新著《恩格斯传》在书的最后断言,恩格斯到了今天,看到资本主义的危机,会再次预言“马克思当年的高瞻远瞩得以实现。”
D.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益扩大,任天堂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有大幅度提升,这在日本企业中是为数不多的,而对人任天堂来说却并不是第一次。
答案:A
解析: B.语序不当。应将“曾经排名世界第一”作为“俄罗斯网球名 将”的定语。C.不合逻辑。“预言”和“,得以实现”自相矛盾。D。成分残缺。应在“扩大”后加上“的形势下”。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答案: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解析:本句要注意“衰”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在《逍遥游(节选)》)
答案: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本句要注意“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春江潮水连海平, 。 ,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解析:本句要注意“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答案: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解析:本句要注意“樽”“材”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解析:本句要注意“垂”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今逢四海为家日,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答案:故垒萧萧芦荻秋
解析:本句要注意“萧”“荻”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春蚕到死丝方尽,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
解析:本句要注意“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流水落花春去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 。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
答案:黯乡魂| 追旅思
解析:本句要注意“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休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已。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 “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
(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1)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2)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3)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①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②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③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
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区间在第一段,从第一段“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的叙述中进行分层概括即可得出,概括要简明,不要照抄原文。(2)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鉴赏能力。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选择性的提取或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如“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可提炼性的概括为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以此类推即可。(3)此题可结合着文本最后一段关于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结合着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如“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体现出了“诚恳”的原则。
四、古诗文阅读。
2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1)作者通过那些景象写出了春之早? 本诗前三联与最后一联在思想感情上有何联系?
答案:①诗歌第二句写了绿意朦胧的新柳,第三句中“含鸡舌”的梅是早梅,说的是梅含苞。第五句写褐绿色的小山莺在林间嬉飞,乳莺恰是早春的产物。第六句芦笋刚破土而出,才长出两三片嫩叶,更是早春了。作者选取多种早春的特有事物写出了春之早。②前三联写景,景中所含是喜悦之情。后一联解释喜悦的原因——“寻李校书”。诗人一想到要和友人见面,心情十分畅快,所以感觉一路景物也那么宜人。(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采用了多种手法写景,使景物形象生动,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体,生动形象。②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③用多种感觉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④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层次感。⑤写景用词精妙。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活力,破土而出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
类题目
解析:(1)解答第一问,可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早春的特有事物,例如“柳枝” “含鸡舌”“莺”“芦笋”,然后稍作解释即可。第二问,读后可知,前三联写早春之景,渲染出愉悦的氛围;最后一联,可结合着标题可知,诗人在寻找友人,自然心情是愉快的,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内心的喜悦之情融于景物的描写之中。(2)此题考查写景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对常见的表现手法的掌握,结合着前三联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诗人以“翠笼裙”“鸡舌”“琼花”分别来形容“柳枝”“梅花”“江水”,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所描写的景物来看,春风、江流、山莺、柳枝、梅、芦笋等有动有静,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从写景的角度来看,颜色各异,有声音有味道,故采用的是视觉、听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以此类推,其它可分别从景物的远近、炼字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
【示例】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宝贵的金子就在它的里面。
答案:空气:世上好像只有空气最廉价,然而,人们赖以生存的氧就在它的里面。
苦难:世上好像只有苦难最烦心,然而,坚韧的品质就是由它磨砺而出。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24.自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示例: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
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答案:答案示例: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
序)
解析:仿写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包括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本题中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作答时必须与此吻合。同时要紧扣人物的特点,表述有条理。
2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凤山妈祖石像的特点(不超过30字)。
凤山妈祖石像位于汕尾市区东面品清湖畔的凤山顶上,高16.83 m,重1000 t,由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圣母”4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所题。凤山妈祖石像建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由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李维祀设计,它于端庄肃穆中流淌着秀慧妩媚。它的落成,犹如在红海湾畔缀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成为粤东明珠汕尾市的新标志。登临凤仪台,妈祖石像以晴空祥云为背景,远眺大海,庇佑着渔民的平安归航,给人以自信和安慰。
答案:石料非凡;被人崇敬;最大型;端庄肃穆;汕尾新标志;庇佑渔民。
解析:概括信息题,首先要剖析所给语段的内在层次,明确陈述话题,以免有所遗漏。答题时一般用四字短语概括,条理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