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安东诺夫卡苹果》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细节描写可谓密密匝匝,仿佛一地碎银被一个大的情感场凝聚。
B.中国古代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十分佩服。
C.鲁迅先生对阿Q的描写穷形尽相,得力于写作的技巧,和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美国MBA火箭队取得了联赛中连胜22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队只能望其项背。
答案:D
解析: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
B.虽然小说对“戏剧性”的要求没有戏剧高,但戏剧性往往也是使小说特别出采的因素。
C.想起故乡,忆起童年,念着母亲,一种美好的感觉慢慢升腾起来,蓦然发现,我们失落已久的那份静谧、安祥与哲思,找到了。
D.《安东诺夫卡苹果》这篇小说,以清新朴实、富有韵味的语言,描写了俄罗斯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抒发甜蜜而忧伤的情怀,表达对已逝的贵族庄园生活的愐怀之情。
答案:A
解析:B.出采——出彩C.安祥——安详D. 愐怀——缅怀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主张创作要遵循“美丑对照原则”,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代表作有英国作家伍尔芙《墙上的斑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C.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和蒲宁都是俄国作家,他们写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海燕》《安东诺夫卡苹果》等。
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纪传体文学的先河,它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答案:C
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C项,高尔基是苏联作家。故选C。
4.填入下面划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要快乐,孩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                。
②              , 。月光照在苹果树上,就是美与美的相遇,就是世界上大美之物的诞生。
A.①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
②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
B.①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
②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
C.①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
②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
D.①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
②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
答案:D
解析:①从逻辑来看,应该先“倾听”后“交谈”。②从表达来看,先短句后长句,表达更顺畅;语序要与下文相照应。
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十几年前,人们对韩国文化还仅仅停留在对泡菜的了解。而现在,一部《来自星星的你》让中国观众痴迷,一首《江南Style》让全球乐界追捧,一辆现代汽车让世界车坛青睐,一部三星手机让科技大佬美国苹果甘拜下风。能让全球消费者趋之若鹜,当然少不了奇思妙想、精益求精乃至吹毛求疵的品牌工程师、设计师,同样离不开整个国家对创新环境的建设。
A. 痴迷 B. 甘拜下风 C. 趋之若鹜 D. 乃至
答案:C
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词语的解释来判断。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
6.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恰逢吉时,月亮最圆时刻出现在9 月19 日19 时13 分,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而且我国各地都可以观赏到最圆的中秋月,机会十分难得,大街小巷,游人如织,形影相吊。
B.美国、日本与澳大利亚三国海军移师文莱附近海域举行联合军演,当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针对的目标是诡谲多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以乎是在“共同牵制”中国。
C.“苹果”现任CEO 蒂姆库克,在最近几周开始对“苹果”的运营方式羞行大幅度调整,这显示着“苹果”将会改头换面,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D.在黄岩岛事件中,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迅速而有力地打击了菲律宾在南海的嚣张气焰,有效地保护了中国渔民和渔船,让世人对中国的海监能力侧目而视。
答案:B
解析: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A顶.“形形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C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和实质不变。D项,“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所以选B。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把正确的工作态度不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搞好。
B.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把苹果树在南方也能生长了。
C.作为企业家既要有市场意识,也要有文化意识。把顾客的心理不把握准,就很难谈得上驾驭市场。
D.如果用对待成年人的方法对待儿童,就违背了教育规律。
答案:D
解析:A.“不”置于“把”之前;B.“把”改为“使”;C.“不”置于“把”之前。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世界各国交往逐年增多,各国输出劳工、侨民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从而使侨汇金额猛增。
B.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听之任之,甚至怂恿他们,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C.有人说一切都是命运,即使是命运,也应像贝多芬所说的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主人。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答案:C
解析:A“各国输出劳工、侨民的人数”加介词“向”;B“过于溺爱”重复;D“和”改为“还是”。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B.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
C.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答案:B
解析:A.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的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望文生义。B.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在薄冰上行走一般,如同处在深渊边缘一样。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C.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行动便完成应分几步做的全部事情,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这个词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其意思与所在句子表意相矛盾。D. 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望文生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B.“两县”期间,就百姓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采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经典之作。
答案:C
解析:“坐冷板凳”:①比喻长期受冷遇或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②比喻长期做寂寞清苦的工作。此句中用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B.“心劳日拙”指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D.“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
是: , 。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本句要注意“畔”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有一首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答案: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游山西村》中蕴涵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 。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本句要注意“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
句是: , 。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本句要注意“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初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 , 。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解析:本句要注意“莺”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愿作高官只想还乡的醇厚、质朴的句子
是: , , 。
答案: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解析:本句要注意“驰”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概括写战争的频繁和残忍的句子是: , 。
答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木兰诗》.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本句要注意“戎”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 。
答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析:本句要注意“雌”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木兰诗》描写军中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 。
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本句要注意“朔”“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答案: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俱、没。特殊句式:“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22.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答案: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许、货物、出猎、独。
23.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答案: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发、夜亡、生得。特殊句式:“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无名氏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①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1)“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2)“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寒”字十分传神。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
解析:(1)“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诗人寻声望去:惨淡的月光下,萧瑟的冷风中,楼阁台榭空荡荡的,殿堂屋宇残败破落,一派萧条。姜白石亦曾道“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波心荡,冷月无声”,不同时代的诗人道出了相同的感受!心中的维扬古城,梦中的秦淮河畔,诗人不禁伤今怀古“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一度繁华”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扬州路,娉娉袅袅,豆蔻梢头,画船箫鼓,青楼梦好:好一派歌舞升平、繁华锦绣;却而今,满耳涛声依旧,暮茄凄凄,玉人箫声何处在,再不能驻马桥边,赏红药看画船!梦中的扬州,眼前的维扬,虚虚实实,相互掩映,诗人心中更添无限酸楚,昔盛今衰,万千感慨! 这首小令采用对比的手法,着重表现维扬今昔的不同,今日的维扬萧条破败,冷冷清清;昔日的维扬箫鼓歌吹,兴盛繁华。全曲抒发了作者对沧桑兴替、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2)“寒”字用得十分传神,运用通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到箫声后的悲凉心情。这支小令着重表现维扬的今昔不同。昔日的维扬歌舞升平,兴盛繁华;今日的维扬一片破败景象,耳边充斥悲笳。全曲抒发了作者对昔盛今衰(沧桑之感、兴亡之感、江山易主)的伤感。
2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时要注意诗歌的标题“秦国怀古”和注释①周朴是唐朝末年诗人,以及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不堪回首思秦原”,这些信息表明晚唐诗人看到现在荒凉破败的景色想起秦代大年的强盛,借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表达对唐末国势的担忧。(2)景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景情关系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景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然后选择恰当的术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泾水萦纡傍远村的荒郊”令作者“一望欲消魂”,属于触景生情,“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是寓情于景,整体来说本诗写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