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2张PPT)
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能够说出海洋资源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综合思维)
2.通过阅读“世界主要海洋运输航线示意”,说出海面和水体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区域认知)
3.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人地协调观)
4.通过阅读“双鱼岛”“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模型”,说出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主要类型,提出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可行性对策。(地理实践力)
课标定向
素养导引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01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02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目录
CONTENTS
气候
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日益严峻,许多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发展空间,而且对沿海国家的安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是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岛上建有学校、银行、邮局、医院、宾馆、图书馆、机场、港口、军事基地等,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永兴岛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交通枢纽,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以永兴岛为中心的海上交通线。目前,除了庞大的渔业船队外,新兴的大型海上航运、空中航运等都以该岛为中心,联结各岛礁及海上交通。永兴岛在扩建时,遵循对海岛自然形态和海洋环境损坏最小化原则,经过多年填海造陆,目前陆地面积达 2.6 平方千米,不仅扩展了海岛空间的资源利用,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南沙、西沙的防务能力。
1. 描述永兴岛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
2. 我国是如何充分利用永兴岛的空间资源的?举例说明。
1. 描述永兴岛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
2. 我国是如何充分利用永兴岛的空间资源的?举例说明。
(1)永兴岛位于南海北部的热带洋面,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交通枢纽。它是由岛礁扩建而成,海拔低;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多台风等灾害;岛上水资源短缺,自然植被稀少,主要是人工森林。
(2)以永兴岛为中心,建设联络各岛礁的海上交通线;建设永兴港口、机场等设施;充分利用海岛建设许多配套服务设施;填海造陆等。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6-P82,回答以下问题:
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有哪些优点?利用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回答)
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如何?(从空间及其利用方式两方面回答)
你还能列举出更多的海洋开发利用方式吗?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矿产资源?
②耕地如何分类?
③说出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Development of marine space resources
01
空间饱和
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
人口爆炸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原因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特点quiry
(1)海面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特点quiry
(2)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
黑暗
缺氧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特点quiry
(3)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海冰
复杂的海水运动
海洋空间特点
缺点:
① 海上:
② 深海:
多变的海洋天气和海水运动
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海洋开发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优点:
海洋空间广阔,立体利用
节约土地资源,无须移民搬迁,交通运输便利
③ 海水腐蚀性强、海洋生物具有附着
性、海冰破坏性大
水下自然环境相对稳定、安全、隐蔽
与陆地空间资源相比,海洋空间资源在利用方面有很多优势:
空间范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
不与农争地,无须移民搬迁;
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适于仓储食品和危险品等;
海底隐蔽性强,适于建设发射基地等军事设施。
海洋空间资源利用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海上活动要适应多变的海水运动和海洋气象状况;
深海活动要应对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等问题。
海水的腐蚀性、海洋生物的附着性、海冰的破坏性等,对工程设施结构和材料提出严格要求,并导致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技术复杂、造价高、风险大。
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优势与难度
(1)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
(3)扩展人类生存空间
(2)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意义
浅海养殖——缓解人地矛盾
海洋空间站——扩展生存空间
海洋空间资源
是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
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
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多限于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
俄罗斯人工岛
澳门国际机场人工岛
香港国际机场人工岛
迪拜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
现代海洋空间利用方式
海域上空的利用:航空航线等。
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
海底资源利用: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
海面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填海造陆的意义、价值和潜在的风险。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新增了一块土地资源;
缓解用地紧张的状况
填海造陆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沿海滩涂、浅海等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丧失;
红树林逐渐消失,抵御风暴潮和固堤作用减弱,海岸侵蚀加剧;
填海造陆发展农业的地区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退化严重;
堵塞河流入海口,排水不畅,洪涝风险增加;
港口和重化工业的发展,加重沿海水体污染(赤潮);
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是由人工建造的岛屿,通过在海中填砂石、泥土、废料等建成,将岛屿与海岸用堤坝或栈桥相连。
人工岛
海岸 海洋开发中心、海水淡化工厂
海面 海运轮船、渔船、海底锰矿采集船、海底石油钻井平台、
波浪能发电站、人工岛城、海上飞机场、网箱养殖、海藻田
水体 海洋调查潜艇、拖网渔船的网
海底 石油储存罐、海底作业基地、海底村庄
广泛采用 海洋开发中心、海水淡化工厂、海运轮船、拖网渔船、海底锰矿采集船、海底石油钻井平台、波浪能发电站、海上飞机场、网箱养殖、海藻田、海洋调查潜艇
设想之中 石油储存罐、海底作业基地、海底村庄、人工岛城
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
利用方式 要素或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发展趋势 意义
交通与通讯
军事基地
围海填海造陆
海底储藏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海底电缆等
海上
海中
海底
连续性、广阔性、量大费低
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强续航
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海底的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反潜基地、水下武器实验场等
海上
海中
海底
隐蔽性好
多样化
智能化
围海造陆、
填海造陆
浅海
人工岛、人工码头 工厂、作业和海上城市
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
废弃物处理场
海底
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
海底仓库
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和储存形式
列表对比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特点
1. 说一说,人类开发海洋空间资源有哪些有利与不利条件?
2. 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主要有哪些形式?
3. 收集资料,制作板报,展示我国海洋空间开发的成果。
(1)有利条件:类型多;科技不断进步,对海洋空间资源的认识不断加深;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条件:风浪大;天气多变;易腐蚀;海底高压、黑暗;距陆地远、补给困难。
(2)海运、海港、围海造陆、海上航空线、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海底隧道、海底城市、海洋旅游、海水淡化、网箱养殖等。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空间、海岸带四个部分。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Marine space resources and national security
02
中国海洋国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
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示意图
中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大陆岸线总长约1.8万千米
海岛岸线总长约1.4万千米
海岛11000多个
海域、海岸线和岛屿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国情
经济空
间辽阔
气候类
型多样
自然资
源丰富
生态系
统多样
海洋灾难种类多
环境状
况不佳
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海洋国土面积大
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油气资源和金属矿产储备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潮汐能、波浪能开发前景广阔
拥有世界海洋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海域广阔,海况复杂,海洋灾害多发,包括海啸、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
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河口、海湾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海域上空
陆地领土
领
海
基
线
内水
领海
(≤12海里)
毗连区
(≤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
大陆架
公
海
(200海里 可延伸到350海里)
(≤12海里)
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
水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
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
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
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
线量起,最宽不超过 12
海里。
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我国海洋权益范围
海域名称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内水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主权权利
领海 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不超过12海里 主权权利
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不超过12海里 部分主权权利与其他管辖权
海域名称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大陆架 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超过350海里 部分主权权利与其他管辖权
专属经济区 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部分主权权利与其他管辖权
公海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对所有国家开放
防空识别区
2013年11月23日,我国根据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5年10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2001年7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指一国基于空防的需要,单方面所划定的空域。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属性不明的飞机或航空器侵犯主权国的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航空器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的领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首先提出了防空识别区的概念。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划定了防空识别区。从防空识别区的设立区域来看,通常以一国领海基线、国境线、实际控制线为基准,达到雷达探测的最大距离,一般要超出专属经济区、国境线、实际控制线范围。需明确的是,防空识别区是位于领空之外的空间,不属于国家主权范围。
阅读
防空识别区
我们能不能击落没有经过报备的相关飞行器?
我们可不可以警告驱离接近东海防空识别区的飞行器?
卫星飞越需要向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报备吗?
可以识别查证,监视,伴飞
没有经过报备的相关飞行器
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以在海洋中自由移动。它可以移动到海岸附近没有电网、人迹罕至的地方,为这些地区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大型船舶供电。也可用于海水淡化,为偏远岛屿提供淡水。海上浮动核电站还可以利用海水为自身散热。海上浮动核电站体积小,受地震和海啸影响较小。一旦出现故障,可被牵引到专门的场所维护和修理。
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从渔业捕捞和养殖、港口航运、填海造陆,到海岛开发、海上城市,人类不断从海洋获取生存空间。其中,海上通道和海岛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尤为突出。
二、海面及水体
(1)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隧 道、桥 梁
跨海(江)大桥
造价较高,施工有难度,工程风险较小;
交通量大,运行费用较低;
通车受大风、暴雨、浓雾限制;
占有海、江面和空间,限制港口和航运发展(桥墩与航船有碰撞隐患);
海水腐蚀性强。
海(江)底隧道
造价较低,施工难度大,工程风险较大;
交通量小;
运行费用较高;
全天候通行,对海、江面和空间没有影响,不影响航运;
需完善通风措施。
北大西洋航线
北太平洋航线
苏伊士运河航线
好望角航线
巴拿马运河航线
北冰洋航道
世界主要航线之六大航线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亚欧之间的航程。苏伊士运河几经改造,通航能力逐步增强,现每年都要过往大量国际船只,实属世界海运咽喉所在。
(1)苏伊士运河能否正常通航,历来受到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历史上,运河曾 5 次关闭。1967—1975 年,因第三次中东战争,运河停航 8 年。议一议,若苏伊士运河停运,会给国际航运带来哪些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发展和开放有何重要意义?
(1)欧洲与印度洋沿岸、东亚的海路贸易只能取道好望角绕行整个非洲大陆,耗费时间和运费将大大增长,同时运输的风险也大大增强;另外如果停用会像20世纪50年代一样,刺激航运界为降低成本而订购超级巨轮;会促使相关国家开辟新的陆上国际运输线路,从而削弱国际海洋航运的地位。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亚欧之间的航程。苏伊士运河几经改造,通航能力逐步增强,现每年都要过往大量国际船只,实属世界海运咽喉所在。
(1)苏伊士运河能否正常通航,历来受到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历史上,运河曾 5 次关闭。1967—1975 年,因第三次中东战争,运河停航 8 年。议一议,若苏伊士运河停运,会给国际航运带来哪些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发展和开放有何重要意义?
苏伊士运河提供了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
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
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苏伊士运河每年为埃及提供50亿美元的船只通行费等,它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是埃及经济的四大支柱之一。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促进埃及的对外开放,可以发展转口贸易、加工制造业等,形成一个沿苏伊士运河的经济走廊,从而促进埃及经济发展。
3. 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通常位于两个大陆之间,或大陆与近岸岛屿之间,或岛屿与岛屿之间。世界上有上千个海峡,其中著名的约有 50 个。
(1)标出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和土耳其海峡。
(2)对照图 2-66,挑选其中 2 ~ 3 个海峡,说明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⑨
⑩
④
①
②
⑤
③
⑦
⑧
⑥
马六甲海峡
白令海峡
德雷克海峡
麦哲伦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曼德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图2-68 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
“海上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航运地位
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西北连安达曼海,东南经新加坡海峡通南海。
区位优势:马六甲海峡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宽37千米,最窄处5.4千米,一般水深25-27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增,最深200米。海峡中有珊瑚礁和小岛,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力微弱,风平浪静的日子居多,海峡底质较为平坦,多泥沙质,水流平缓,便于通航。
航运地位: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历史悠久,是亚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国家从海外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由于繁忙的海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有海上“十字路口”之称,中国与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货物贸易大多经过这一海峡,我国所需的油气资源也大多通过这一通道。因此。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曼德海峡位于苏伊士运河南端,它是我国与欧洲、北非等地区各国经济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可以减少因绕道好望角而出现的运输费用多、运输时间长、运输安全性差等问题,因此,推护该海峡的安全对于我国与欧洲、北非等国的正常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照图 2-66,挑选其中 2 ~ 3 个海峡,说明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2)海岛是指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潜艇和其他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
海水中观光旅游
潜水等体育项目
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海底光缆则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管辖的外海底及其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深海采矿及其规则制定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三、海底空间
海底光缆,又称海底通信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铺设在海底的导线,是国际间、洲际间输送信息、保持联系的重要通道。海底光缆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困难的大型工程。在浅海如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域,缆线采用埋设,而在深海则靠海缆自重敷设在海底表面。海底光缆是国际互联网的骨架,全球 99% 的越洋互联网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的。但是,海底光缆经常遭到窃听或者破坏,一旦被破坏了就难以修复。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非常重视海底光缆的安全,着手开发可快速修复的海底光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海底矿产资源
海底光缆
海底光缆,又称海底通信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铺设在海底的导线,是国际间、洲际间输送信息、保持联系的重要通道。
海底居住和观光
中国武船集团创造的世界最大的人工渔场
潜水员正在查看海中养殖的牡蛎
从2014年开始,一些科技公司尝试把数据中心搬到海底,希望利用海水冷却服务器,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2018年6月1日,一家科技公司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近3米的胶囊状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水域36米深的海底。数据中心沉入水底后,科技公司一直关注该数据中心的能耗、声音和温度以及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同时也着手研究利用波浪、潮汐涡轮机组以及沿海风力发电场等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供电。
海底适合储藏什么样的物品?为什么?
储藏物品特点 原因 举例 优势
易燃易爆的危险品
易变质的食品
海底空间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且远离居民区
海底环境
低温缺氧
石油、天然气、炸药等
大米、酒水、小麦等
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
农业
工业
运输
旅游
城镇
早期开发利用——海岸及近海浅海区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人类开发利用强度较大。
四、海岸带
中国的海岸类型及其分布
基岩海岸
珊瑚礁海岸
沙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我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沿岸。
我国沙砾质海岸分布较少,以台湾岛西部最为典型。
淤泥质海岸是我国大陆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长4 000多千米,约占我国大陆海岸的22%,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海岸类型及特点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用
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海岸
海浪侵蚀和
岩石崩塌
地势险峻、海岸曲折,水深湾大,多天然港湾
建港口、旅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
河流的堆积和海水的冲刷和搬运
南沙群岛、海南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沿岸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平原河流携带的细颗粒泥沙沉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岸线平直,地势平坦
滩涂
养殖
杭州湾以北,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与沼泽相伴组合的海岸
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
抵抗风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
热带、亚热带南部沿岸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
热带基岩
海岸边缘
保护海岸。抵抗海浪
侵袭
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多海滩沙嘴
基岩海岸
沙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典型
主要组
成物质
坚硬的
岩石
沙和
砾石
黏土、
粉沙
红树林植物与淤泥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
海岸类型及特点
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
包括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海岸带的组成(沙砾质海岸)
海岸:海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指平均高潮位以上至波浪作用所达的上限。
潮间带:介于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之间的地带。
它在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出露于水面之上。
水下岸坡:平均低潮位以下至波浪对海底有效作用的下限地带,坡度较大。
高潮线
低潮线
滩涂
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指海洋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陆亦海的特殊地带。
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滩涂。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
中国沿海滩涂分布
长芦盐场:天津、河北境内,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
布袋盐场: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莺歌海盐场:热带、气温高;地势平坦、背风坡,降水少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气象条件:气温高,降水少, 晴天多、光照强烈、风力
大,蒸发旺盛、有利于海水浓缩。
地形条件:海滩广阔平坦、利于海盐晒制;
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
有利于海水蒸发;
海水条件(海水盐度高低)→海水盐度高、含盐量大
④ 海岸类型:淤泥质海岸,利于提高产量
①筑港条件:陆地地形平坦、开阔(观察:等高线),便于修建码头、仓库、道路工厂等,填海造陆是为了扩建海港的陆域面积。
②航行条件:水流平缓、水面开阔、水位深,利于航行(观察:等深线)、冬季气温决定河水有无结冰期和通航时间。
③停泊条件:水深、水面开阔、避风、避浪,(海港:天然港湾内部,河港:河道侵蚀岸)。
④经济腹地条件(决定港口前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各类交通便利,港口经济腹地广,港口前景广阔。
⑤ 城市(与港口互为依托):靠近经济发达城市。
⑥政策: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
不利区位:泥沙淤积,结冰封冻,气象、海况条件差,经济腹地狭小,水域浅、交通区位下降。
拓展:港口
开发类型 选址要求(海岸带环境特征)
海水制盐 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
砂矿开采 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水深较小或矿床埋藏深度浅,开发限制条件少,距离后方基地近
海水养殖 水质好,含沙量小,营养盐丰富;水体交换畅通且波浪较小
滨海工业 适宜发展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用水量大的滨海电力和钢铁工业等
海港 地质构造稳定,底质坚硬;潮差较小,含沙量小;水深适宜,能满足港池及航道需要;风小或避风条件好;雾少;冬季结冰期短;陆域较宽阔,交通便利
海洋油气田 区位条件好,陆域面积大;水深适宜,距离开采区近
旅游区 区位条件好,交通方便,客源丰富,环境容量大;地质地貌类型齐全,自然景观奇异多姿;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源组合优良
港口城 市建设 有深水港;淡水资源丰富;尽可能靠近大型矿区;拥有发达的沿海工业、旅游业和便利的交通
不同海洋开发类型的选址要求
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广阔的海岸带,这里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然而,随着开发强度的加大,海岸带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缺乏统一规则、陆海统筹,开发过度,生态破坏等。
【总结】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洋空间资源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海域上空 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海面及 水体 海上 通道 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 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 空间 海底 隧道 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海底 光缆 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底矿产资源 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海岸带 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
1. 我国海岸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却集中了全国 70% 以上的大城市、50% 左右的人口和 60% 的地区生产总值,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与内陆城市相比,我国沿海城市拥有哪些发展优势?
(2)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会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1)海岸线长,可发展海陆联运;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达;与外界联系便捷,对外开放程度高;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沛,水资源充足;农业发达,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保障生活所需。
(2)会造成生态破坏,如红树林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破坏、海洋滩涂面积减小等,以致海岸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排污会造成海水污染,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岸环境退化等。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