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素芭》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宋代
B.《范迸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社戏》——《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D.《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一—印度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常识,能够牢记,在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社戏》小说,收录在其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亲情。
B.《陋室铭》《马说》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刘禹锡和韩愈。
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D.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答案:C
解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正误即可。C错,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著名的喜剧代表作之一。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肝脑涂地。
B.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却不断地变为现实。
C.这里古民居鳞次栉比,虽经历风雨,渐显颓唐,却仍让游者深感其往日的辉煌。
D.这个白天看上去很一般的城市,一到晚上就流光溢彩,几乎可以与上海南京路媲美。
答案:A
解析:A句中“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用来指人,不指动物。
4.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答案:B
解析:根据各项提示信息,了解有关作品内容。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作品内容,比较判断正误。B错,“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指听到的含有折柳内容的离别之曲,而不是说看到人们折柳相送。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郦道元——北魏
B.《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
C.《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
D.《藤野先生》——鲁迅——小说
答案:D
解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D项错,《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zhù)蓄 汲(jí)取 愧怍(zuò) 亘(ɡènɡ)古未有
B.两栖(qī) 骊(lì)歌 臆(yì)测 断壁残垣(yuán)
C.苋(jiè)菜 睿(ruì)智 哺(bǔ)育 广袤(mào)无垠
D.荣膺(yīnɡ) 归省(xǐnɡ) 毋(wú)宁 慧心未泯(mǐn)
答案:D
解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亘(ɡèn)古未有;B.骊(lí)歌;C.苋(xiàn)菜。故答案为D。
7.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傍晚时分,橘子洲上长1200多米的彩灯如出水巨龙腾跃江面,点亮了长沙的璀璨夜空。
B、湖南卫视着力打造的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寓教于乐,让观众获益匪浅。
C、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了校园文化的魅力。
答案:C
解析: C项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不能用来写自然景观。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韩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进入中国,吸引了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
B.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以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为主。
C.南昌十中高考替考事件曝光,教育部表示坚决打击高考替考等各类违法行为。
D.两个中学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教学基本功竞赛。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要求学生掌握。A: 搭配不当,把“吸引”改为“引起”。B:重复,把“主要”或“为主”去掉一个。 D:有歧义。“两个”可以修饰“中学”,也可以修饰“老师”。可以改为:“中学的两个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教学基本功竞赛。”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肖像(xiào) 脸颊(jiá) 诅咒(zǔ) 鲜为人知(xiān)
B.潜伏(qián) 暴露(lù) 辅导(fǔ) 通幽曲径(qū)
C.缩小(suō) 上溯(sù) 歼灭(qiān) 酣然入梦(hān)
D.臆断(yì) 荒芜(wǘ) 苍劲(jìng) 鳞次栉比(jié)
答案:B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鲜为人知(xiǎn)C.歼灭(jiān)D.鳞次栉比(zhì)
10.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被贬谪到龙场(今修文县)。在龙场的三年期间,他潜心悟道, 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并萌发了“致良知”思想。这些学说和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 对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为修文是王阳明学说 并传播的始发地,所以人们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
A.创作 因为 所以 诞辰 B.创立 不仅 而且 诞生
C.创作 不仅 而且 诞辰 D.创立 因为 所以 诞生
答案:B
解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创立:建立;建造。创作:特指文艺创作或文艺作品。“学说”应用“创立”,排除A、C两项。根据“中国”和“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可知,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排除D项。“诞辰”是名词,“诞生”是动词,此处应用“诞生”,与“传播”并列。故选B项。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雄姿的句子是: , 。
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本句要注意“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写木兰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句子是: , 。
答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本句要注意“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木兰诗》中写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 , 。
答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王勃劝友人不要在离别时悲情伤感,作儿女之态是句子是: , 。
答案: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解析:本句要注意“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 。
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本句要注意“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 。
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本句要注意“悬”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 。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本句要注意“残夜”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西江月》描写山乡夜晚骤雨将至的诗句是: , 。
答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西江月》描写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的句子是: , 。
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解析:本句要注意“鹊”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天净沙·秋思》中点明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答案: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负、幸、弥。
22.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野,谁复知之!
答案: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复然、空、膏、复。
23.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答案: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因、计、虽。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词的上片写午梦西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描绘了一幅急雨惊梦图。
(2)从词的下片看,诗人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词的上片写午梦西湖,诗人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2分)它虽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
(3)“却是池荷跳雨”中的“跳”使用得生动别致,请分析说明。
答案:“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情类题目
解析:(1)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2)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分析可知,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3)“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跳”、与下文“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跳”这个词写出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诗的前三联写了何时何地的图景?具体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答案:前三联描绘了一个春末夏初的中午时分的山村景色。具体写景:首联:天气晴好,温暖和煦,小径上绿草如茵,山花繁茂。;颔联:一条河水从村里曲曲折折的流动,村里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颈联:鸡在正午休憩的时候打鸣,狗在荒野寻物时对着昏暗处吠叫。描绘了一幅和谐静谧的画面。
(2)尾联写诗人的感受时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世外桃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村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题目
解析:(1)首联“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景象,正因为阳光朗照,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这两个字分别与“径”和“山”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2)从尾联“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能够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内容,自然也就想到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了,再联系全诗,通过诗中的景物,特别是首联“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所要表现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总之,诗意的理解和形象的把握,要透过诗句揣摩分析,这一点很重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