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金衢山五校联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适应性监测
语文 试题卷
温馨提示:
1.试题卷共8页,17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亲爱的同学们,人生多精彩,修心尤可贵,让我们在语言文字间来一趟“静心之旅”吧!
第一站:请你参与完成语言文字积累运用任务。(2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7分)岁月如涓涓 ( ) 细流,初中生活虽洋yì ( )着欢乐,但分别就在眼前。同学们在纪念册上为小金写下了留言:
小语 展望未来,我们敢拼搏不彷徨,对未来胸有成竹。
湛秋 对待学习,愿你像嗜( )学的宋濂一样,孜孜不倦,乐以忘忧。
文清 让我们继续徜徉在文学的海洋,每读一本书都觉得开卷有益!让我们今后多结识志同道合的
好友,收获友谊之花,有一群甘愿为你两肋插刀的朋友!
晓雨 愿聪yǐng ( ) 的你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和朋友共享天伦之乐。
致远 请记住,生活没有永远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无一不是没有通过朝夕积累和努力得来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涓涓( ) 洋yì ( ) 嗜学( ) 聪yǐng( )
(2)留言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胸有成竹 B.开卷有益 C.两肋插刀 D.天伦之乐
(3)致远同学的留言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2.根据相关任务,完成诗歌整理单。(13分)
青春类诗歌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探诗之美姿
古诗名句 配词解说
①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自强不息,是苏轼渴望为国御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自强不息,是诸葛亮在乱世中⑧ 、注重实际行动的人格魅力。
③ ④ 。《过零丁洋》 自强不息,是文天祥面对劝降敌军将领以死明志的坚定坦然。
第1页共8页
⑤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自强不息,是孟子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也要坚守礼义的君子之风。
⑥ 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自强不息,是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报国之心不减的老而弥坚。
【板块二】研诗之创作
A.小语:我们写诗时要注意押韵,比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中,“娇”“腰”两字就有押韵。
B.小城:余光中《乡愁》的每一小节结构不同,朗读时形成一种跳跃和富有变化的节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C.小文:写诗可运用意象传递情感,如《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这一意象就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背后蕴藏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D.小阳:写诗可运用“语言陌生化”的手法,如“季节燃起花朵又吹熄”中的“燃”和“熄”就是非常典型的陌生化用词。
【板块三】颂诗之妙音
第一小节 奋斗是青春的模样 我们用奋斗的姿态 让青春留下最出彩的自己 心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 第二小节 我喜欢钻进泳池 让蓝蓝的池水 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 第三小节 我喜欢······
请帮小文续写诗歌的第三小节,要求和第二小节风格保持一致。
(1)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姿态,同学们在解说诗句的过程中,感受着历代诗人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请你在【板块一】中将诗句和同学们要解说的内容填写完整。(8分)
(2)就诗歌创作,同学们纷纷献策,在【板块二】的建议中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3)阅读【板块三】,你们小组想要创作诗歌来赞美青春最美的姿态,这是小文还没完成的诗作《奋斗是青春的模样》,请阅读并完成相关题目。(3分)
第二站:请你参与班级戏剧排演活动,探究“矛盾冲突”的奥秘。(18分)
过客
鲁迅
时:或一日的黄昏。
地:或一处。第2页共8页
人:老翁-约七十岁,白须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底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
(女孩正要将坐在树根上的老翁搀起。)
翁:孩子。喂,孩子!怎么不动了呢?
孩:(向东望着)有谁走来了,看一看罢。
翁:不用看他。扶我进去罢。太阳要下去了。
(过客从东面的杂树间跄踉走出,暂时踌躇之后,慢慢地走近老翁去。)
客:老丈,你晚上好?
翁:阿,好!托福。你好?
客:老丈,我实在冒昧,我想在你那里讨一杯水喝。我走得渴极了。
翁:唔,可以可以。你请坐罢。(向女孩)孩子,你拿水来,杯子要洗干净。
(女孩默默地走进土屋去。)
翁:客官,你请坐。你是怎么称呼的。
客:称呼?-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我一路走,有时人们也随便称呼我,各式各样地,我也记不清楚了,况且相同的称呼也没有听到过第二回。
翁:阿阿。那么,你是从那里来的呢?
客:(略略迟疑)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
翁:对了。那么,我可以问你到那里去么?
客:自然可以。-但是,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西指)前面!
(女孩小心地捧出一个水杯来,递去。)
客:(接杯)多谢,姑娘。(将水两口喝尽,还杯)多谢,姑娘。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激!
翁: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好处。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些力气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
翁:前面?前面,是坟。
客:(诧异地)坟?
孩:不,不,不的。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
翁:走完之后?那我可不知道。我没有走过。
客:不知道?!
孩:我也不知道。第3页共8页
翁:我单知道南边;北边;东边,你的来路。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许倒是于你们最好的地方。你莫怪我多嘴,据我看来,你已经这么劳顿了,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
客:料不定可能走完?······(沉思,忽然惊起)那不行!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
翁:那也不然。你也会遇见心底的眼泪,为你的悲哀。
客:不。我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的悲哀!
翁:那么,你,(摇头)你只得走了。
客: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
翁:那也未必。太阳下去了,我想,还不如休息一会的好罢,像我似的。
客: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翁:我知道。
客:你知道?你知道那声音么?
翁:是的。他似乎曾经也叫过我。
客:那也就是现在叫我的声音么?
翁:那我可不知道。他也就是叫过几声,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我也就记不清楚了。
客:唉唉,不理他······(沉思,忽然吃惊,倾听着)不行!我还是走的好。我息不下。可恨我的脚早已经走破了。(准备走路)
孩:给你!(递给一片布)裹上你的伤去。
客:多谢,(接取)姑娘。这真是······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就断砖坐下,要将布缠在踝上)但是,不行!(竭力站起)姑娘,还了你罢,还是裹不下。
孩:(退后)我不要了!你带走!
客:(似笑)哦哦,······因为我拿过了?
孩:(点头,指口袋)你装在那里,去玩玩。
客:(颓唐地退后)但这背在身上,怎么走呢?······
翁:你总不愿意休息么?
客:我愿意休息。
翁:那么,你就休息一会罢。
客:但是,我不能······
翁:你总还是觉得走好么?
客:是的。还是走好。
翁:那么,你也还是走好罢。
客:(将腰一伸)好,我告别了。我很感谢你们。
翁:那么,再见了。祝你平安。(站起,向女孩)孩子,扶我进去罢。你看,太阳早已下去了。(转身向门)
客:多谢你们。祝你们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惊)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
(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
(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阖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第4页共8页
(选自《野草》,有删减)
【注】《过客》作于1925年3月2日,是《野草》中唯一一篇以诗剧形式创作而成的散文诗。五四运动后,革命队伍“同一战阵中的伙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坚持继续前进,进行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残酷的斗争面前,消极退隐。
【活动一:研读剧本】
3.阅读剧本内容,梳理矛盾冲突。(3分)
冲突类型 冲突对象 冲突表现
人物与人物 ① 老翁劝留--过客毅然前行。
人物内心 过客内心 过客想停下休息,徘徊,沉思-过客听见召唤,认为不能停下休息,奋然前行
人与环境 过客与环境 ②
结合剧本内容,分析矛盾冲突对塑造“过客”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
【活动二:舞台布置】
5.对于舞台上是否同时布置“坟”和“野百合”“野蔷薇”,小文和小江产生了分歧。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剧本阐述理由。(3分)
【活动三:指导排练】
6.仿照示例,为画线句子设计舞台说明,并阐述理由。(3分)
台词 人物的表情、动作 设计理由
客:你知道?你知道那声音么? 过客露出惊讶、疑惑的神情,身体微微前倾。 过客原以为劝他回头的老翁只是想让他停下来休息,没想到老翁也知道“那个声音”的存在,因此感到惊讶和疑惑。
翁:你总不愿意休息么?客:我愿意休息。 翁:那么,你就休息一会罢。 客:但是,我不能······ ① ②
【活动四:迁移运用】
7.根据以上探究,你觉得下列哪部作品适合改编成剧本?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分析。(5分)
A.《朝花夕拾》 B.《简·爱》 C.《儒林外史》 D.《经典常谈》
第三站:请你参与“成长中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践活动。(11分)
材料一
①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
②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
(选自360百科)
材料二: AI闯入寻常百姓家
“小艺小艺,给我们讲几个关于春节的故事。”
今年春节,大学生孟婷回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原上村老家,跟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团圆时,70岁的奶奶突然对着智能手机开口说道。
看到大家一脸惊奇的表情,奶奶笑着告诉大家,她从去年7月就开始用小艺(华为推出的面向终端用户的智慧语音助手)聊天了,“这小东西灵得很呢”。
无独有偶,家住南宁的尹女士今年春节去看5岁的表妹时,给她送了一个兵马俑主题的盲盒。盲盒开到一半,表妹就肯定地说这是个跪射俑。
这么专业的名词从5岁女孩儿口中蹦出,让尹女士大吃一惊。后来,孩子的父母告诉她,有时他们忙着干家务没时间陪女儿时,就打开手机让女儿跟“豆包”(字节跳动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聊天,AI不仅能陪女儿聊天、给女儿讲故事,还成了她的“十万个为什么”,教会了她很多知识。
春节前后,随着DeepSeek爆火出圈,人们意识到,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除了拥有强大的知识库和输出能力,还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人们跟AI聊天时,它不再是简单生硬地进行回应,而更像一个有温度的伙伴,不仅随时在线,有时还能给人提供情绪价值。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02-20)
材料三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特效生成与优化:AI技术被用于生成电影中的特效场景,如火焰特效、水波流动、粒子爆炸等。通过AI算法,电影中的特效更加逼真和生动,提升了影片的视觉效果1。
创作流程重构:AI技术优化了电影的制作流程。例如,AI可以分析观众情感曲线,建议高潮剧情节奏;生成低精度动画预览,减少试错成本;识别线稿并自动填充色彩,提高制作效率。
数据分析与市场预测:AI技术还能帮助电影制作团队分析观众喜好和市场趋势,提供创作建议,从而提高电影的票房和口碑。
文化内涵与产业发展: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电影的制作效率和质量,还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巨大潜力,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与AI技术的创新发展。
(百度AI生成)
材料四
近日,悉尼大学通过邮件通知称,澳大利亚内政部已决定禁止政府机构使用DeepSeek相关产品,同时其他组织也在评估或执行类似的限制措施。
这表明,DeepSeek可能因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而受到质疑,尤其是在涉及敏感数据处理时。
因此,悉尼大学在邮件中明确强调:任何人在使用学校网络或设备时,均不得浏览、下载或使用DeepSeek的任何产品。
多国相继出台禁令,禁止学生使用DeepSeek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对其安全性和伦理性的担忧。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已采取行动,限制或禁止DeepSeek在学校及政府部门的应用。
韩国教育部率先采取措施,全面禁止从幼儿园到大学范围内下载或访问DeepSeek,理由是其可能对高科技产业构成威胁,并存在信息与通信安全方面的隐患。
此外,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陆续传出类似禁令。国内一些高校如复旦大学,同样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使用AI工具。
总体而言,这一系列禁令旨在防范DeepSeek对学生学习效率、学术诚信以及信息安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央视网2025.2.19)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近三十年来发展迅速,在很多学科领域广泛应用且成果丰硕。
B.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不仅有强大知识库和输出能力,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也很强。
C.AI技术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制作中仅用于特效生成与优化,提升了影片视觉效果。
D.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止DeepSeek在学校及政府部门应用,主要出于对其安全性和伦理性的担忧。
9.材料二与材料三分别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哪些领域的应用?请举例说明。(4分)
10.材料四中提到多国对DeepSeek实行禁令。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四则材料和自己的理解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4分)
第四站:请你参与“传承优秀文化”古诗文品鉴活动。(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5分)
塞下曲③(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西汉时,傅介子受朝廷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抱”字独领风骚,请赏析。(2分)
12.本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情感丰富,请你概括诗歌中蕴含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13分)
张自新传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⑥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 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耶?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已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 :“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文/明朝·归有光,有删改)
【注】①屹屹:耸立的样子,这里指呆呆地站立看。②方简:方正诚实。③髫龀:指童年时代。龀,小孩子换牙齿。④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⑤催科:催租税。⑥搒掠:拷打。⑦吴纯甫:昆山人,举人,作者友人。⑧归子;作者自称。⑨语:谚语,俗话。
13.根据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词。(3分)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 解释加点词
联系语境法 (1)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 )
词类活用:天下缟素 (2)敝衣苹履 ( )
课内迁移法:扶苏以数谏故 (3)数召笞辱 ( )
第7页共8页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2分)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作者“为之叙列其事”,请结合材料分析张自新人物形象。(4分)
16.经常有人会问:“我们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请根据张自新的经历,说说我们应有怎样的读书观。(4分)
第五站:请你参与“书写青春,表达交流”活动。(5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电影《哪吒》
哪吒在电影中面对命运的不公和外界的偏见,依然选择逆风前行,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逆,只是哪吒的一程劫;立,才是天命的新乾坤。
面对“逆”与“立”,你有着怎样的联想与感受?请结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卷面书写:3分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