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作为一个老牌右翼分子,他的每一次政治“噱头”都是为了迎合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
B.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像封建官老爷那样,扮官样、装官相、示官威,官气熏天,不可向迩;而应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勤务员,从内心深处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C.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此事也折射出国人漠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心态。
D.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答案:C
解析:C.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后面不能带宾语,一般说“对……漠不关心”。A.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B.不可向迩:不能接近。D.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了。
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东坡,他不是圣人。__________。
①就词人而言,前有李后主,冯延己;同有欧阳修,刘永;后有陆放翁,辛弃疾,也不曾认为他代表词的最高水准。
②历来文论称他是文豪,天才的诗人,词人。
③他一生从来未曾以完美道德或者伦理高彰而获得过任何朝廷给予他道德高地的嘉许。
④他也不曾获得过文学方面的最高评价。
⑤但在诗歌的最高评价上,历史上曾有过的“诗圣”、“诗神”之类,从不曾将其列入其中。
⑥虽然在他身后有“文忠公”的谥号,却并非彪炳他的道德力量。
A.③⑥④②⑤① B.②⑤①④③⑥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④⑥①②⑤
答案:A
解析:从所给的句子可看出,这段文字是评论苏东坡的,纵观六句话,唯有③句是一个总括句,应放在句首,然后按照政治、文学的逻辑思维顺序进行排序。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墙上的斑点》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看见壁炉里火红的炭块而思绪连篇,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
B.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石灰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遛走了。
C.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
D.车厢外面的香蕉林里笼罩着一片神秘的静谧,树阴下显得十分洁净。然而,凝滞在车厢里的空气却发出一股没有硝过的臭皮子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同音词、近音词、形近字的书写和用法,应在平时注意这些词语的区别。A项“连篇”应为“联翩”或“连翩”,B项“遛”应为“溜”,C项“摩”应为“摹”。
4.下列有关课文及作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B.《桥边的老人》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毁了他们的家园,使他们流离失所。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对善良的人性的揭示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C.《墙上的斑点》作者是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伍尔芙。《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D.《桥边的老人》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如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啊。
答案:A
解析:“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错。应是《老人与海》。
5.选出下列有关课文的文学常识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墙上的斑点》——美国——伍尔芙 B.《清兵卫与葫芦》——日本——川端康成
C.《牲畜林》——瑞士——斯特林堡 D.《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
答案:D
解析:A英国;B志贺直哉;C意大利,卡尔维诺
6.下列对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墙上的斑点》出自英国作家伍尔芙,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引领了意识流创作流派。
B.雨果是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九三年》,《炮兽》就出自这篇小说。
C.《丹柯》是高尔基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的自傲说,小说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娜塔莎是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B
解析: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国籍错误。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张贤亮的《绿化树》等作品,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我区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区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C.《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一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可以改为“靠的是艺术”或者“是用艺术来直接表达的”。C成分残缺,“文学”后面加“作品 D项末句简化为“秦俑成为当务之急”主谓搭配不当,应是“艳丽的秦俑彩绘如何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有个同学说,他的老师教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我自己”的程式来写,保准不会跑题。
B.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一枚钉子 一片玫瑰花瓣 还是木块上的裂纹
C.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
D.“勇气”号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在理想的情况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0米,它的观测预计持续90个火星日(相当于地球上92天)。
答案:D
解析:A项“责任”只是作文题目,而不是文章,宜用引号而不能用书名号。 B “是……还是……”是选择问,中间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 “即……这一天”是夹注,后面要再用破折号。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B.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一枚钉子 一片玫瑰花瓣 还是木块上的裂纹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老人中,也不乏充满希望的人。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
D.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答案:B
解析:选择问句中间不用问号,将“钉子”、“花瓣”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10.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
B.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地思想划开世界……
C.炎热的午后,母牛在树下挥动着尾巴;树木把小河点染得这样翠绿一片,让你觉得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红松鸡,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D.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
答案:D
解析:其他都是比喻句。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陆游的《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作者梦中拼杀场景的诗句是:
, 。
答案: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解析:本句要注意“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我们相信“ , ”,困难总会过去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请用刘禹锡的诗句作答)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本句要注意“畔”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杜牧的《赤壁》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 , 。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本句要注意“乔”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是: , 。
答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本句要注意“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 , 。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本句要注意“婵娟”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对劳动人民疾苦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 。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描写傍晚山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 ;反映作者志趣与爱好的句子是: , 。
答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本句要注意“篱”“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着自信的诗句是:
, 。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句要注意“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包含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同思想的句子是: , !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本句要注意“厦”“庇”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答案: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兄弟几人一道做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少、以、稍、迁。
2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答案:汉武帝赞许他的道义,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嘉、乃、因、厚赂。特殊句式:“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23.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答案: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陈列礼品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假吏、俱、既、置币、遗、益。特殊句式:“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第一句写孤舟、微月和枫林,交代了时令环境;②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解析:(1)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2)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 的一瞬。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 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燕兵②夜娖③银胡鞣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锦檐突骑渡江初:指作者率起义队伍投归南宋之事。②燕兵:即金兵。③娖:整备好,戒备森严。④银胡鞣:银色的箭囊。⑤金仆姑:箭名。
(1)试分析“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的意境,并说说它与全词的关系。
答案:枯衰的草木,春风一吹,可重新变绿,人的须发白了,无论春风怎样吹拂,都不能由白变黑。这为表达词人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英雄迟暮、功业难就、愁苦萦怀的落寞情绪作了很好的注脚。
(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这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法。词人将壮年时率军沙场征战的英勇及豪情与如今人老发衰对比,表现了词人抱负未尽,却不再受用的失意和愁闷。
解析:(1)下片中,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2)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