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有关课文及作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B.《桥边的老人》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毁了他们的家园,使他们流离失所。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对善良的人性的揭示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C.《墙上的斑点》作者是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伍尔芙。《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D.《桥边的老人》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如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啊。
答案:A
解析:“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错。应是《老人与海》。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B.加西亚·马尔克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C.《桥边的老人》《在桥边》分别是[德国]伯尔、[美国]海明威的作品。这两位作家均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D.《娜塔莎》节选自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答案:C
解析:《桥边的老人》作者:[美国]海明威,《在桥边》作者:[德国]伯尔。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它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书中刻画的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如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B.海明威,美国小说家。凭借《桥边的老人》1953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C.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子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故都的秋》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D.张承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浓的阳刚气,常表达“孤独感”,这种特色在他的著名散文《汉家寨》中有鲜明的体现。《北方的河》和《荒芜英雄路》都是作者的散文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学文体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名家名作。正确表述为: B.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C.《子夜》的作者是茅盾。D.《北方的河》是中短篇小说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② 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③ 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
④ 黄帝之前,神话中有着大量的自然神。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⑤ 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
A.④①⑤③② B.①⑤④③② C.④⑤①②③ D.①⑤④②③
答案:A
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总观所有的句子,可以知道这五句话的中心是说神话中的英雄时代。其中④总起全段,开始从自然神进入英雄时代;①解释④,⑤再次为①④下结论。以上为第一层次。然后③继续诠释这种替代的意义所在,按照逻辑,事实在前,意义在后,所以③放在后面,最后②“这些神话”刚好接上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20日,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在东海北部海空域拉开序幕,此次演习旨在巩固发展两国两军战略协作关系,提高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
B.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C.青年正处在价值观确立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远大的理想在青年时代确立,良好的习惯在青年时代养成,高尚的情操在青年时代培育。
D.还原历史、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为的是警示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起来,防止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向和平美好的明天。
答案:A
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搭配不当,“减轻”改为“降低”。C.语序不当。应改为“形成和确立”。D.不合逻辑,删去“不再”。故选A。
6.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桃花源”也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字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
②“桃花源中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已成后人常用的词语
③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
④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
A. ②①④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来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先选择①,这是首句渊源。这个理想社会的理论来源④,与“桃花源”相似的场景在西方文学中也出现过,选择③。“桃花源中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 ②,过着隐逸舒适的生活,所以“桃花源”也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 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免遭抢劫,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大事。
C.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D.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墙在去年10月发生局部坍塌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文物专家﹑建筑专家的“会诊”。
答案:C
解析: A “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动宾不搭配;B“防止”“免”重复,造成句意矛盾。 D“引起”和“会诊”不搭配。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DA师》的创作者构建起一支理想中的军队,因而建立了军事探讨与艺术创作的一个平台。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答案:D
解析:A项,“近”和“左右”重复;B项,“因而”一词删去;C项,“切忌”“不要”删去任一词。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中国近年来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和利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规范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
B.又是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新疆吐鲁番一个美丽的村庄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分享着丰收的幸福。
C.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D.理想不能付诸于行动,就成了空想。
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放在“行之有效”之前。B项成份残缺,“分享”缺少相应的主语。D项重复赘余,“诸”与“于”表意重复。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认为,“仁”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必须要端正自己。
①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②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
⑤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即建立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
⑥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A.①④③⑥⑤② B.③④①⑥②⑤ C.④③①⑤②⑥ D.⑥⑤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6句要求排序的句子是围绕“仁者爱人”来展开的,因此,①排最前,④设问,领起下文,然后集中论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句的“而”字带起另一起意思。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中表达诗人作为亡国之臣心中愤懑的诗句是:
, 。
答案: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在《长歌行》中通过百川东去形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含义的诗句是: ,
答案: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在王绩的《野望》中表现秋意正浓的山景的诗句是: , 。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在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中表现作者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是: , 。
答案: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在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对仗工整,表现洞庭湖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 。
答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崔颢的《黄鹤楼》中描写从楼上遥望的诗句是: , 。
答案: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李白的《送友人》中对仗工整,运用比喻表达离别深情的诗句是: , 。化用古典诗句烘托出深情厚谊的诗句是: , 。
答案: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刘禹锡的《秋词》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一句是: , 。
答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描写山间种种景象的诗句是: , 。以从云外传来的一声呜叫来告诉诗人有住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的诗句是: , 。
答案: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 , 。
答案: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①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②。
注:①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②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深”字描写了主人公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态,表现了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酸苦和无奈。“隐”字描写了主人公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宫,想把怨情倾注于昭阳宫,但是所能望见的只是夜色下一片朦胧的树影,加倍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解析:紧紧扣住“深”字和“隐”字,理清“深”与句中相关的“斜抱云和”和“见月”两者的关系,联系人事,提升认识。接着联系妃子失宠的遭遇进行理性思考,体会主人公心情,把有关的文字整合在一起,即可得出答案。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丑奴儿令 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
康与之
冯夷②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③。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①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②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③同云: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想象。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河神把白练剪碎,撒下,写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洁白飞舞之景,想象奇特而有意趣。
②比喻。诗人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柳絮、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之轻盈、美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表现了一个情趣雅致、洒脱率性的诗人形象。由雪花飞舞,诗人想到“柳絮、梅花”,感觉处处是春,颇富雅趣;而月光朗照,更引雅兴。催请友人赴约,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潇洒脱俗。
解析:(1)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比喻的修辞和想象的手法,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解释,然后答出效果。(2)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题目,结合文中生活的环境和最后的心情总结人物形象。由环境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趣高雅。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表现潇洒脱俗。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把下面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可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
为了终结因司机过失而酿成道路事故的惨剧,谷歌公司花费巨资利用雷达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车载传感系统,制造出比人类司机驾驶更安全更稳定的无人驾驶汽车。
答案:①谷歌公司花费巨资制造出无人驾驶汽车。②制造的目的是终结因司机过失而酿成道路事故的惨剧。③该汽车载有雷达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车载传感系统。④该起床具有比人类司机驾驶更安全稳定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表达运用能力。可先确立句子主干,然后再将长句的定语或状语,按照主谓宾的句式单独组句。本题句子主干“谷歌公司花费巨资制造出无人驾驶汽车”,然后再组织其它定语句即可。
24.仿照示例,另写几句话评价雨果、列夫 托尔斯泰、海明威、卡夫卡中的任意一位。要求:①内容符合该作家的文学流派或文学成就;②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示例: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无厌世之思,于颠沛之途吟传世之作,集古典诗歌之大成,树后世作家之典范。
答案:雨果于变幻之世立文学之志,用美丑对照显人道思想,以仁慈之心写悲慘世界,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立社会批判之楷模。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表达运用能力。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由例句可知,前半部分是对名著内容的概括,采用对偶的形式;后半部分写作者,表明他们这篇名著的意义,最后给一个崇高的评价。
25.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5字。
在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框架下,由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投标的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合同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标志着中俄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中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俄罗斯铁路公司副总裁米沙林表示:“今天签署的合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合作进入到实质阶段。我们将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勘测设计工作,为开工建设做好准备。”
中铁二院海外经营部副部长邬利敏表示:“该项目是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个项目,是中国标准的输出。过去我们谈到铁路合作,大家总会想到车辆贸易、铁道建设。而今天我们签署的项目,是出口中国技术并实施中国铁路设计标准。”
2
答案:中国高铁签下走出国门第一单,助推高铁产业新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属于记叙文段,此类文段的主要内容往往比较概括,有的甚至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答题时,只需在认真阅读文段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出语段的主要内容,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