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八单元
第1课《奴性》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面语句中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C.贝多芬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D.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答案:A
解析:大事渲染: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铺张、夸大。含贬义。
2.对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解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至于谈到奏鸣曲和交响曲的一般的结构,贝多芬已不再满足于像在第二期风格中那样,取消这类体裁的一、二个结构部分。着重号误用为专名号
B.清代的名士郑燮1693——1765.,号板桥,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当过知县。连接号与破折号混用
C.这种语言其归属应称作“南岛·汉藏语”或“马来·汉藏语”。 连接号误用为间隔号
D. 子曰:“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引号多余
答案:D
解析:完全引用,不能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可少的因素。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
答案:D
解析:A、照应不周,两面对一面。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它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可少的因素。B、关联词使用有误。不管改为尽管。C、“经过......才使......”句式;有歧义,谁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世界各国交往逐年增多,各国输出劳工、侨民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从而使侨汇金额猛增。
B.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听之任之,甚至怂恿他们,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C.有人说一切都是命运,即使是命运,也应像贝多芬所说的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主人。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答案:C
解析:“各国输出劳工、侨民的人数”加介词“向”;“过于溺爱”重复;“和”改为“还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司机们已经开了十多个小时,但车子还满载着物资器材,一股劲地往上冲,一点倦意也没有。
B.这家医院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只要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就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的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见解。
D.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
答案:D
解析:这是句子语病考点。学生了解句子常见语病类型,学会判断和修改。这里可用筛选法来进行排除,A中成分搭配不当,造成歧义;B中成分搭配不当,“建立”和“方法”不搭配;C中语义重复,“真知灼见”和“见解”重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11月24日10时55分,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响水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26日中午,救援人员找到最后一名遇难矿工遗体,至此,此次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
C.唐玄奘不辞劳苦去西天取经,心中自始至终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佛能够解救普天下所有的芸芸众生。
D.美国国务卿希拉里4月10日在华盛顿与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举行会晤后对记者表示,朝鲜若真的实施发射计划,美国将在安理会寻求对朝鲜采取“适当行动”。
答案:B
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 “一生”与“创作”搭配不当。C 项“所有的”与“众”语意重复。D语序不当,“若”应放在“朝鲜”之前;“寻求”缺少宾语。故选B。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想知道的《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酝酿、写作、构思了。
B.当伯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
C.这种事让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D.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
答案:B
解析:A语序应“酝酿、构思、写作”。C介词“让”误用,可改为“在”。D后半句主宾搭配不当,应在结尾处加一“的”字 。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①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②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③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④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⑤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A.⑤④⑥③①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②④①③⑤ D. ④⑥②①③⑤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有上下具体语境的语序排列题。根据第一条横线前面的一句话,⑥句应放在第一句。②句中的“这句话”,指代的是⑥句中旅行家的评语,所以②句应紧接⑥句;④中的“因为”所引领的是对②句后半句话的解释,故排在其后;根据最后一道横线后的语句,可知⑤句应放在最后。
9.下列 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悼念 泥淖 桨棹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B.蝎子 谒见 揭发 歇斯底里 竭尽全力
C.洪水 拱让 供奉 哄堂大笑 烘云托月
D.汲水 吸取 极顶 岌岌可危 负笈从师
答案:A
解析: A. dào、 nào、 zhào、 chuò、 diào;B.“歇”与“竭”都读xiē;C.“哄”与“烘”都读hōng;D.“极”“汲”“岌”都读jí
10.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鸩止渴(zhèn) 鸠占鹊巢(jiū) 开门揖盗(yī)
B、一抔黄土(pāo) 土坯(pī) 嗔怒(chēn)
C、泥淖(nào) 悼念(dào) 疏浚(jùn)
D、不啻(chì) 鞭笞(chī) 薄荷(bò)
答案:B
解析:一抔(pōu)黄土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齐人未尝赂秦,__________,何哉?_________。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苏洵《六国论》)
答案:终继五国迁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嬴”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故国神游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解析:本句要注意“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解析:本句要注意“缦”“钩”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答案: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解析:本句要注意“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答案:莫道不销魂
解析:本句要注意“销”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东篱把酒黄昏后
解析:本句要注意“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元嘉草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本句要注意“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________________,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答案:人生如梦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寻常巷陌
解析:本句要注意“巷”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秦国用城来换璧,要是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要是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他,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求、许、曲、均。
2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答案: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递给姬妾和左右侍臣观赏,左右的人都高呼万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美人、左右。特殊句式:“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句。
23.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答案:秦国向来贪婪,倚仗自己势力大,想拿空话来赚取璧,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负、偿。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案: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解析:(1)开头一句表明自己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所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之意。何以如此,词人未点破,紧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与官场格格不入。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才能“醒醉更无时节”。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可据此概括作答。(2)后片切然个断面,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置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第一首词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勒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1)可根据诗句整天感悟,抓住描写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根据“无主”“自开花”“茫茫”“败垣”等词语展开联想,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夕阳西沉以后,在烟雾缭绕的野草间,偶尔飞过了几只乌鸦。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的枯井;要知道,这些原来都是住着一户一户的人家呀!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
(2)此题考察作者的情感,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对诗歌意境氛围的感知,结合着时代背景思考。读后可知,诗句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作者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反映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几处败垣围故井” 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的枯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