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单元
第2课《懒惰哲学趣话》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张没有听从家人的劝告,反而继续干他的傻事,结果吃了大亏。
B.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C.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D.在城市则有“民工荒”,不是穷人懒惰不愿意干活,而是勤劳却不富有。
答案:D
解析:A项的"反而"是多余的,前后两句是承接关系,而不是转折。B项的"虽然"应改为"即使"。"虽然"所带起的事情应是已经实现了的事情,而整个句子只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应用"即使"这一表假设的让步的关联词。C项的"他"应作整个句子的主语,"经过"应放在"他"的后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隋圆 骨髓 懒惰成性 堕落腐化
B.惋惜 蜿转 婉言相劝 莞尔而笑
C.缄默 箴言 老少咸宜 精兵减政
D.肖像 俏丽 硝烟弥漫 虎门销烟
答案:D
解析:A.隋——椭;B.蜿——婉;C.减——简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如因善遇之:对待 门衰祚薄:福分 无物以相之:辅佐,帮助
B.朱泚幸致货币:送 有怠而欲出者:懒惰 汉王使人间问之:暗中
C.目眦尽裂:眼角 听臣微志:听任,准许 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现
D.沛公则置车骑:备办 不矜名节:自尊、自夸 形影相吊:安慰
答案:D
解析: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一定要把它放在句子中,也就是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置,在句子中是谓语动词,根据其在前后的具体语境,应为舍弃、废弃之意。
4.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刳木为舟kū 渭河wèi 溃不成军kuì
B、浮沤ōu 刽子手guì 怄气òu
C、会计kuài 懒惰lǎn 稚嫩lèn
D、疏忽shū 满腹经纶lún 斑斓lán
答案:C
解析:稚嫩nèn
5.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惋惜 绾髻 婉言相劝 莞尔而笑
B.拾掇 掌舵 懒惰成性 堕落腐化
C.扁平 扁担 神医扁鹊 一叶扁舟
D.肖像 俏丽 硝烟弥漫 虎门销烟
答案:A
解析:A项均念wǎn;B项分别念duo、duò、duò、duò;C项分别念biǎn、biǎn、biǎn、piān;D项分别念xiào、qiào、xiāo、xiāo
6.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是( )
A.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放纵
B.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懒惰
C. 疯疯颠颠,说了些不经之谈 不合常理的话
D.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没有根据地编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本题宜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即将释义代入语境中,能解释通顺流畅的,通常是正确的,如果感觉别扭,通常是错误的。原文中这句话后是“懵懂顽童?”在黛玉眼中,一个糊涂无知、不明事理,愚妄﹑顽皮的孩童是跟“懒惰”搭不上边的。本词在这里是“涎皮赖脸”的意思。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 “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答案:D
解析:A项问号改逗号,因为不是疑问句。B项冒号改逗号,因为前面已经说了一部分。C项顿号去掉。
8.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绿草如阴 苍茫 旸谷 尸骸 揪住
B.步履稳健 粘襟 执拗 窒息 撰写
C.暗然泣下 寥落 攒射 嘈杂 瞌睡
D.淋漓尽致 莴苣 焦灼 懒惰 嬉笑
答案:D
解析: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A绿草如阴,固定词语错误,应为:绿草如茵;B粘错了,粘→沾;C暗然泣下,固定词语错误,应为:黯然泣下。所以选D。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要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履行两国共同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准则,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B.没有抵押,没有担保,以双方可以接受的利息,向陌生人借钱,或者把钱借给陌生人,时下已经风靡网络平台,这就是被称为P2P(个人对个人)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正深陷争议之中。
C.借助原版的影响力,中国版“舞林争霸”在舞蹈圈“一呼百应”,中国舞蹈家协会还专门为它下发了“红头文件”,请各舞蹈团配合舞者的选拔工作。不少沉寂良久的舞者,也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D.面对屏幕,自己似乎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旁观者: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懒惰又勤劳,既勇敢又懦弱,这正是社会的复杂性所在。
答案:C
解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病。A项,“密切”同“协调配合”搭配不当,“履行”与“安全”搭配不当。B项,“时下……正深陷争议之中”缺少主语,应该加上“这种融资模式”。D项,“既自私又无私,既懒惰又勤劳”都是先讲正面后讲反面,因此“既勇敢又懦弱”也应改为“既懦弱又勇敢”,以和前面对应。
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哈工大物理系教授因病去世了,全校师生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B.根据他的描述,周总理生前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C.红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毅力,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最终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敌军,取得革命的胜利。
D.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做事总是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懒惰在作怪,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偷懒。
答案:B
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多层定语顺序不当,改为“哈工大物理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C“冒着”不能和“泥泞的小路”搭配。D杂糅,去掉“在作怪”。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忆往昔峥蝶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携来百侣曾游
解析:本句要注意“携”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答案:蟹六跪而二螯
解析:本句要注意“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
解析:本句要注意“蜉蝣”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答案: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本句要注意“顷”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师说》中指出了教师的作用:“师者, 。”
答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受”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答案:岂因祸福避趋之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凡事预则立, 。(《礼记·中庸》)
答案:不预则废
解析:本句要注意“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答案: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析:本句要注意“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本句要注意“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孟子·公孙丑下》中强调“人和”是克敌制胜首要条件的句子是“ , ”。
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答案:赵王听了我的话,于是斋戒五天,才派我捧璧出使,在朝廷上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 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表示恭敬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使、奉、严、修敬。特殊句式:“拜送书于庭”,状语后置句。
2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答案:秦王害怕他撞碎宝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召唤主管版图的官吏来察看地图,指划着从这里到那里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破、谢、固。
2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答案: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害怕你们,不敢不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为:恐。特殊句式:“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愁闷、豁朗、惆怅的变化。先是写自己长期羁绊在外,倦于漂泊,归路漫漫,愁绪满怀;但当诗人登上通潮阁,俯视长桥,远眺白鹭,眼前一亮,情感由低抑转为豁朗;而在不知不觉间,时光流逝,天色转暗,作者又回入到寂寞和惆怅中。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动中显静。在这宁静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该句景中寓情,表现出诗人身在异乡的落寞惆怅。第二首诗的结句,用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新鲜别致。雄伟壮观的青山在地平线上仅露出如一丝纤发般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中原之远。诗人借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解析:(1)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倦”字令人想见诗人旅途颠沛、神情困顿之态;而“归路”之“遥”,则暗示出漂泊之远,一怀愁绪由此而起。“ 诗人怀着思乡的愁闷心情独自行走,突然眼前一亮:前面有一座飞檐四张的高阁,凌空而起,俯视着跨水长桥。“眼明飞阁俯长桥”点出“通潮阁”之题。“眼明”二字极其准确地写出诗人对突兀而起的通潮阁的主观感受。诗歌很自然地由抒情转到写景:“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正因为“贪看”,全副身心被自然景色所吸引,故而不觉时光流逝。写得意气悠然闲适,大有与物同化之趣。最后一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虽然是动态,却也是无声无息,令人不觉其“动”。正是在这至宁至静的境界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而从诗人倚轩凝然不动的身影中,表现出深切的寂寞和一丝莫明的惆怅。(2)第一首诗最后一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虽然是动态,却也是无声无息,令人不觉其“动”。正是在这至宁至静的境界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而从诗人倚轩凝然不动的身影中,表现出深切的寂寞和一丝莫明的惆怅。第二首诗后两句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天低鹘没”,笔触洗炼,气韵清朗,极具情致。而“青山一发”,用头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更是新鲜别致。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青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答案:“跳”就是“跳动、跳跃”之意。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一方面有力衬托了雨势之急;另一方面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开始诗人梦中泛舟,看满湖烟雨,闻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急雨袭来,敲打船篷,使诗人午梦惊醒;诗人醒来眼前却出现了“荷叶跳珠”“水银流泻”等更加美妙的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
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略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略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2)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