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第1课《故乡》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胳膊/胳肢窝 躯壳/金蝉脱壳 瓦砾/繁星闪烁
B.模范/模样儿 下载/风雪载途 引擎/风驰电掣
C.刹车/刹那间 铜臭/遗臭万年 粗犷/旷日持久
D.震颤/颤巍巍 蔓延/顺蔓摸瓜 默契/提纲挈领
答案:C
解析:A项,分别读ɡē/ɡā、qiào/qiào、lì/shuò;B项,分别读mó/mú、zài/zài、qínɡ/chè;C项,分别读shā/chà、xiù/chòu、ɡuǎnɡ/kuànɡ;D项,分别读chàn/chàn、màn/wàn、qì/qiè。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和谐”的概念不简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安宁。
①也就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不可
②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③如果全世界都能够接受这个概念,我们这个地球村就会安静很多
④它既包含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
⑤时至今天,我们又提出“和谐”
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礼物
A.④②⑤⑥③① B.③④⑤⑥①② C.⑥⑤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⑤⑥③
答案:D
解析:④紧承首句,作解释;④与①是并列关系复句,既……又,②⑤从古到今(时间顺序),⑥③由中国推向世界(空间顺序),且与结句相连,是个假设复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自主思考获得一得之见。
B.近年来,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其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C.所谓“对别人用儒家,对自己用道家,对上级用墨家,对下属用法家”,虽然很有点实用主义的味道,但也不失为一种学习和传承,当然,这只是我的门户之见,姑妄言之。
D.娱乐圈的一些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答案:B
解析:A项,“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B项,“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符合语境。C项,“门户之见”,因为派别不同而产生的偏见。D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褒贬误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月29日,被誉为“中国网坛一姐”的李娜获得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亚军,这一成绩填补了中国网球在世界网球大满贯赛事上的历史。
B.由于采取陆海空相互配合的撤侨方案,中国政府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的行动开展得很顺利,非常成功,为今后海外撤侨保障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C.张师傅告诉勘察现场的交警,昨天晚上北外环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在晚上11点到11点半左右。
D.阳光有色金属公司为改变能耗偏高的局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争取五年内把单位能耗降低一倍。
答案:B
解析:A项,“填补”和“历史”搭配不当;C项,删除“左右”;D项,“降低”不能用倍数表示。
5.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
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
D.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
答案:C
解析:C句问号应为逗号,本句话没有疑问的意思。
6.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深情地唱起了《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
B.“今天这桌菜好丰盛啊!——你什么时候走马上任 ”陈明对刚端起酒杯的王总说。
C.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D.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答案:B
解析:A去掉句号,C冒号改为逗号,D逗号改为顿号。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虽然生在北平,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但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B.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C.在瓦尔登湖,我一边划船,一边看着盘满葡萄藤的树、婉转悠扬的鸟鸣声和圣洁清澈的湖水,心里惬意极了。
D.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人摇得东倒西歪,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答案:B
解析:A.关联词与主语语序不当:虽然我生在北平……。C.搭配不当: 看着鸟鸣声。D.偷换主语:改为“把人摇得……”。
8.依次填入下面带编号的文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 , , 。
,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
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①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
②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③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
④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⑤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
A.③⑤④①② B. ⑤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⑤④ D. ⑤④②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中的语段衔接,因此,要首先关注语段前后的语言环境。然后再关注所给句子的特点,特别是句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③句中的“这”,要知道其指代的内容,“这”指代横线前的句子,③句应排在首,答案就排除了BD,应在AC中选。再如①句中的“此后”、②句中的“有时候”、④句中的“因为”等,可例推。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竞相选取的一种意象,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现。
①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
③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
④月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
⑤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
⑥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
A.⑥②⑤①④③ B.③④①⑥②⑤
C.③①④②⑥⑤ D.⑥⑤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③句“它”代指“月亮”,紧承首句,①句是③句观点的例证,②句是④句观点的例证,⑥⑤两句紧密相连,共同表达一个意思。
10.下列不符合对联要求的一项是( )
A.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B.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C.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D.人影独立不随桥边流水去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孤眠枕上梦魂回到故乡来
答案:D
解析: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和谐。同时要符合整个语意。D项上联“人影独立”是一个主谓短语,下联“孤眠枕上”是一个动宾短语,两个短语的结构不同;上联“桥边”是一个名词,下联“回到”是一个动词,两者词性不同。故D项错误。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 。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析:本句要注意“楫”“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
解析:本句要注意“壑”“窕”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还顾望故乡, , 忧思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答案: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解析:本句要注意“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 ,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答案:误入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解析:本句要注意“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短歌行》)
答案: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解析:本句要注意“哺”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故《易》曰: ,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答案:失之毫厘
解析:本句要注意“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高祖本纪》)
答案: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解析:本句要注意“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力拔山兮气盖世,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本纪》)
答案:时不利兮骓不逝
解析:本句要注意“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风萧萧兮易水寒, !(《刺客列传》)
答案: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本句要注意“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答案:仓廪实而知礼节
解析:本句要注意“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什么特点?后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的什么特点?
答案:明净;萧瑟(凄凉、森然、凛冽、寥落)
(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借飒飒作响的竹林、寒色中的五陵松柏、霜露等秋景作渲染和衬托,抒发了诗人看到秋景想起了官场上的失意,离别长安的悲凉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根据第二联中“山河净”就可揣摩出前四句秋景的特点,根据最后一联“凄其霜露浓”中一“凄”字,就可揣摩出凄凉、萧瑟类似的词语。
(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第三联“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明显是写景,第四联“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明显是抒情,因此手法要想到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揣摩诗人感情时要关注注释“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解答类似题目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文题。
论凑趣
徐懋庸
法国文豪巴塞尔在一本小书上,当使用“知识阶级”这一概念的时候,特地声明:“知识阶级——我是以此称思想的人们,不是以此称知趣者,吹牛者,拍马者,精神利用者。”
“知趣者”即善于凑趣的人的意思。凑趣,吹牛,拍马,精神利用,这四种都是所谓“二丑艺术”。但在技术上,一和四两种要难得多,运用得好,成功较易,运用得不好,碰壁也较易。而且这两种艺术家的身份,也比吹牛家、拍马家要高得多。因为吹牛、拍马不过分明是一个势利的奴才的工夫。但凑趣家和精神利用家,却颇像一个绅士,在主子门下,是称为“宾客”的。
我现在只来说一说凑趣。
要从凑趣家中,举出一个典型来,我以为最好是举杨修。文士传说他“少有才学思干”,《世说新语》盛称他的“捷悟”。但实际上,他的才学思干,他的捷悟,不过做了曹操的下酒物,他一生的效力,就在凑趣上。曹操在自己的“相国门”上,题了一个“活”字,他马上就叫人把门拆去重造,唯他知道“王正嫌门大”。曹操在一盒食物上写了一个“合”字,他马上就吃,唯他知道“公教人啖一口也”。那时候连曹操也有“我才不及卿”之叹,别人当然要“服其辩悟”了。不料,最后一次关于“鸡肋”事件的凑趣,他却大大碰了壁,连性命都碰掉了。凑趣只宜于平时,倘在军国大事上也乱凑起来,是免不了贻误的。在这方面,曹操所亲信的乃是典韦、许褚之类。但曹操竟至于把这个凑趣者杀掉,则其霸辣处诚然是个大花面。
时至今日,凑趣的情形,大有变动了。因物质上的便利,凑趣者可以不必当着主子的面,只要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一些文字,也有被赏识的希望。
然而,主子固然高兴有人凑趣,但在实际上,他们信用的还是另一种人。就是在更古的古代,有食客三千人的孟尝君,后来不是觉悟了“鸡鸣狗盗之徒”更合于实用么?
这样看来,凑趣家的运气,似乎是向来就不很发旺的。据我想来,这不发旺的原因,第一,就是他们只会凑趣;第二,是他们要给自己留身份,不及拍马家吹牛家那么痛快,因而使主子也觉得他们的臭架子俗不可耐。
《世说新语》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向很有声誉的范玄平,因处世爱用权术往往错失良机。他失掉官职后,便去投奔大司马桓温。桓温当时正想招揽起用不得志的人才,以期胜过朝廷。所以此时范玄平远道来投奔自己,桓温格外高兴;而范玄平虽是来投奔桓温,可又怕人家说他趋炎附势,有损名声,便说:“我虽然有心拜见长官,也正巧我有个儿子葬在这里,特意前来看望一下。”桓温听了,大失所望。
这种作态,实在是“二丑艺术”的精髓。可惜桓温也是个大花面,所以竟不屑意,使范先生扑了一个空。
原来,“二丑艺术”,是只好骗骗扮公子哥儿的小丑的。
(1)综观全文,“凑趣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文中引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特点:①迎合奉承的丑脸;②奴才的地位;③虚伪的本质;④悲剧性的命运(结局)。作用:借古观今,彻底暴露了凑趣家虚伪与酸臭的丑态,充分证明了“凑趣家”运气“不发旺”的根本原因。
(2)文章结尾说:“原来,‘二丑艺术’,是只好骗骗扮公子哥儿的小丑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案:指出凑趣家只会投合、奉承主子的兴趣,使主子高兴,难以成什么大气候;嘲讽了凑趣者们的主子的无能。
解析:(1)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几个论据的本质,领悟作者议论的关键词,在把握全文主题的基础上加以筛选、提炼、归纳和整合。主要根据文章倒数第三度分析。
(2)本题重点考查对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的理解。对句子含义的理解,重点是解释“二丑艺术”、“只好骗骗”、“扮公子哥儿的小丑”这三个要点。
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的沉沦
耿 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 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彻肤彻骨,透到了骨髓。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有删改)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于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2)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答案: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并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
(3)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
识和感悟。
答案:“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是指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不能没有心灵的归宿。台湾老兵把故乡的泥土放在玻璃瓶子里,带着它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了台湾海峡,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泥土就是老兵与故乡维系的血脉,就是他漂泊在外的灵魂的故乡。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心中有血地,都要念着自己的故乡,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赖以寄托的故乡,故乡的沉沦让人心痛,“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而故乡的沉沦让灵魂无处安身。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乡土不仅是土更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代表着乡情,这种乡情无法配制。此题3分,不要漏点,语言要简明。(2)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标题一般或起着线索作用,或揭示主旨。解题思路为:结构作用+内容作用。(3)此题为探究题。答案比较开放,但不能脱离乡土与精神这个主题。可抓住切入点进行分析,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即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自央视曝光双汇肉制品含有“瘦肉精”后,3月17日,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向各区县下达“瘦肉精”采样检测相关通知,并于即日起执行。
“目前的抽检率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市动监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南进京猪肉产品并不是很多。重点对屠宰场进行采样检测,其他冷库等实施日常检测。
据介绍,市动监所将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特别是散养户加大收购环节监管力度。建立生猪贩运企业登记备案实时更新制度,实施生猪销售(收购)记录制度。同时加强监测抽检力度。
各区县要针对散养户制定适当的“瘦肉精”抽检方案,每天下午4时上报“瘦肉精”抽检有关情况,抽检持续时间未定。
答案:3月17日起,北京市动监所开始对生猪进行“瘦肉精”采样检测。
解析: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对象及其特点,影响或意义。在这则新闻中,“3月17日”、“北京市动监所”、“生猪”、“瘦肉精”、“采样检测”不可缺少。
25.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 , 。
故乡的歌是 , 。
答案:示例:
故乡的歌是一只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
故乡的歌是一泓清凉的泉,总在酷热的荒漠中涌出;
故乡的歌是一杯浓酽的茶,总在忧愁的日子里溢香;
故乡的歌是一轮明艳的朝阳,总在黑暗的海边升腾而起。(赋分要求:富有意蕴;句式一致;修辞相同;情感风格相应。)
解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5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