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第2课《西风颂》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取缔(tì) 宽宥(yòu) 尔愚我诈(yú) 缄口不言(jiān)
B.仓皇(cānɡ) 笼罩(lónɡ) 言辞犀利(cí) 扪心自问(mén)
C.粗犷(ɡuǎnɡ) 讣告(fù) 悍然不顾(hàn) 西风东渐(jiān)
D.风采(cǎi) 妨碍(fánɡ) 恍然大悟(huǎnɡ) 绿草如荫(yīn)
答案:C
解析:A.取缔-dì 尔愚我诈-虞 B.笼罩-lǒnɡ D. 绿草如荫-茵
2.下列各组词语中相同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箴言 信笺 缄默不语 西风东渐 兼容并包
B.载体 刊载 千载难逢 载入史册 载歌载舞
C.行当 行家 行将就木 道行不深 行政诉讼
D.诽谤 菲薄 缠绵悱恻 成绩斐然 匪夷所思
答案:D
解析:A zhēn言 B载体、刊载zài C 道héng不深 D全部读fěi
3.下列各项中字形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前倨后恭 亟来问讯 西风东渐
B.万马齐喑 雄关险隘 溘然长逝
C.各界人士 精简机构 托运行李
D.细水常流 鹬蚌相争 独当一面
答案:D
解析:细水长流
4.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题干中的《沁园春·长沙》意境壮美寥廓;C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则比较感伤肃杀。所以选C。
5.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
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
D.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
答案:C
解析:C句问号应为逗号,本句话没有疑问的意思。
6.与“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具有同样修辞特色、效果的一项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答案:B
解析:B 项和例句都运用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昨夜西风凋碧树
C.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D.七十者衣帛食肉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来”,用作使动词。B项中的“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零。C项中的“惊、泣”,使……惊讶哭泣。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8.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深情地唱起了《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
B.“今天这桌菜好丰盛啊!——你什么时候走马上任 ”陈明对刚端起酒杯的王总说。
C.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D.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答案:B
解析:A去掉句号,C冒号改为逗号,D逗号改为顿号。
9.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信义安所见乎
A.为降虏于蛮夷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D.帘卷西风
答案:C
解析:例句和C句均是宾语前置句,A句为状语后置句,B句为定语后置句, D句为主谓倒置句。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这一代人是较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但并没有像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C.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乡年鉴》,作者是具有“近代环保之父”之称的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作者之手。
D.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吮吸着我们的心灵,啮噬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答案:B
解析: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C项句式杂糅,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D项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念去去,千里烟波, 。
答案:暮霭沉沉楚天阔
解析:本句要注意“霭”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尽西风,季鹰归未。
答案:休说鲈鱼堪脍
解析:本句要注意“鲈”“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羽扇纶巾,谈笑间, 。
答案: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本句要注意“橹”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案:莫道不销魂
解析:本句要注意“销”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风波》)
答案: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解析:本句要注意“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到黄昏,点点滴滴。
答案:梧桐更兼细雨
解析:本句要注意“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醉花阴》)
答案:有暗香盈袖
解析:本句要注意“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
答案: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解析:本句要注意“戚”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想当年,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人道寄奴曾住| 金戈铁马
解析:本句要注意“奴”“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 (《赤壁怀古》)
答案: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本句要注意“酹”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答案: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秋季来临,燕子都飞走了,只剩下南来的无数大雁,在明月的辉映下,露宿在芦花之中。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要答出明义,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义,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此题考查情景关系,首先结合意象“无数雁”“ 明月”“ 芦花”,总结出意境,要答出关键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再结合以哀景写哀情答出情感,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周汝昌:一卷《红楼》触百思
王景山
伴随周汝昌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
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 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
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
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 恐怕就鲜有人知了。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节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注】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别号触味道人,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
(1)周汝昌步入“研红”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母亲的影响,常听母亲讲《红楼梦》故事,看到古本《石头记》;②胡适的影响。对胡适考证文章的查证让他兴奋,胡适与他书信交往;③对中华文化的喜爱,《红楼梦》是中华文明的真命脉。(意思对即可,注意第四自然段的提示能找到前两点原因,而第三点要特别关注八、九自然段中周汝昌的自我解说。)
(2)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
答案:①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②书法方面:创立周体法书,研究成果受鉴定书家的肯定。③红学方面:《红楼梦新证》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47部。(概括出一方面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或举出每一研究领域的两个例子来说明也可。注意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第二、三、六自然段内容,若有学生答案概括出“古典文学或诗词方面”,并举出最后一段的诗来说明也可)
(3)周汝昌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当代“红学泰斗”。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个人的禀赋: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②他人的帮助:得到了解或研究红学的母亲、兄长及胡适的帮助。③执著的态度:对红学研究的专注、痴迷,甘受挫辱,失聪失明却坚持研究。④深厚的学识:在书法、诗词等中华文化上有精深造诣,奠定研究红学基础。(答案中前面的角度概括没有答出,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若在文本中有依据也可。)
解析:(1)注意第四自然段的提示能找到两点原因,母亲的影响,胡适的影响;八、九自然段中周汝昌的自我解说写出了他对中华文化的喜爱。(2)找到答题区域,第二、三、四、六、九自然段。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写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翻译方面,书法方面,红学方面。概括出一方面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或举出每一研究领域的两个例子来说明也可。(3)解答本题一定要依据文本内容,要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依据所给分值8分,要答出4点内容。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是写他个人的禀赋。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是写他人的帮助。第七段写他执著的态度。在书法、诗词等中华文化上有精深造诣,奠定研究红学基础,是写他深厚的学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5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目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材料三: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1)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答案:洋节在中国风行,成为时尚,但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越来越受到重视。(意近即可)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 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应该摒弃。我们不可沉醉于过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大潮中丢失了自我。
示例二:应该保留。我们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过自己的节日,但我们也应该接纳、包容西方文化,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概括要紧扣材料,找三则材料的共性。(2)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成理即可。
24.请依据给出的对联下联的形式概括《窦娥冤》的内容。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莺莺黄花西风长亭送别十里啼泪愁眉
答案:窦娥千古奇冤刑场发誓三桩感天动地。
解析: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25.用简明的文字介绍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当玉器含珠、银河泻影、月洁风清之夜 , 仰望寥廓的长空 , 那漠北的秋风 , 送来阵阵雁鸣 , 正是“西风起 , 北雁南飞” 。这些可爱的“羽族旅行家”来自它们遥远的故乡一一寒气森森的西伯利亚 , 它们要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这一年一度的“大搬家”, 是它们世代相传的习惯。雁在迁徙过程中不像杜鹃那样孤身而行 , 而是以有经验的老雁为先导 , 结伴长征 , 且鸣且飞 , 缓缓而行 , 往往排成整齐的队伍 , 正像古代诗人笔下所吟咏的“晓来渔棹惊飞起 , 书破遥天字一行” 。它 们之所以排出整齐的“人”字 , 倒像有点懂得“空气动力学”的味道。
答案:秋夜 , 北雁结队南飞过冬。
解析:陈述对象是 “ 北雁” , 陈述内容是 “ 南飞” , 飞的方式是“ 结队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