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4课《秋颂》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4课《秋颂》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第4课《秋颂》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如此 写秋颂秋的文字同样也不少。
B.“2008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今天对外公布,人选综合类十大流行语的分别是:汶川大地震、生命、爱心、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南方雪灾、众志成城、油价上涨、节能减排。
C.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已算万幸。
D.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广泛,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答案:B
解析:A项反问语气中缺少否定,应为“又何尝不是如此 ”或原文为“又何尝不然 ”c项“抒”缺宾语,应为“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D项搭配不当,应为“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鼾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
B.我留恋于这绿色,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茎叶的欢喜。
C.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费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D.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
答案:D
解析:A项应为“酣眠” ;B项应为“绿洲”;C项应为“颓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B.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者和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C.世界原油价格下调了,据中国海关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原油进口与去年同期比较,同比下降3.8%。
D.诗人陆游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百姓蒙受深重苦难的现实,在《书愤》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答案:D
解析:A“一方面极光”应改为“极光一方面” B“和”改为“尤其是” C“与去年同期比较”与“同比”重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法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艺术创作的顶峰。
D.《我有一个梦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分别是马丁·路德金、郁达夫、朱自清的作品。
答案:C
解析:法国应改为英国。
5.依次填入下面一首七律《秋宿湘江遇雨》中空缺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 。
A.暮雨千家薜荔村 长笛一声归岛门 B.明月一轮杨柳村 一声长笛归岛门
C.千家暮雨薜荔村 杨花喜杀渡江人 D.明月一轮杨柳村 杨花愁杀渡江人
答案:A
解析:B“明月”与诗题“遇雨”及上文“阴云”不符,且“一声长笛归岛门”与上句平仄不合;C“千家暮雨薜荔村”与上句不对仗,且杨花开在春季,时令与秋季不合,且“杨花喜杀渡江人”与全诗意境不符,与上句平仄不合;D“明月”与诗题“遇雨”及上文“阴云”不合,且杨花开在春季,时令与秋季不合,且“杨花愁杀渡江人”与上句平仄不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
B.“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C.《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其中《家》的成就最高。
D.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1912年发表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另有诗集《飞鸟集》。
答案:C
解析:“爱情三郜曲”应为“激流三部曲”
7.下列句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B.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C.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
D.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答案:A
解析:两个“偿”都应该写作“尝”。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答案:C
解析:括号里的话,最后应该在括号内打上句号。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笛福是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
B.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威尼斯商人》是他的著名的悲剧作品。
C.拜伦是19世纪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唐璜》是他的代表作。
D.抒情短诗在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创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西风颂》和《致云雀》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答案:B
解析:《威尼斯商人》是喜剧而非悲剧。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亚摩斯海滨的那场船难是《大卫 科波菲尔》全书的高潮。一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青年渔民海姆奋不顾身地下海救人,当他认出在船上挣扎求生的人正是诱骗他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时,但他仍尽力想把他救上来。(《大卫 科波菲尔》)
C.巴金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创作,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和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D.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收养的弃子,一向对克洛德惟命是从,在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后竟然把克洛德从钟楼上推下去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抱住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巴黎圣母院》)
答案:C
解析:《家》《春》《秋》是激流三部曲。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风飘飘而吹衣。
答案:舟遥遥以轻飏
解析:本句要注意“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答案: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解析:本句要注意“骖”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本句要注意“鹜”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
答案:诏书切峻 | 责臣逋慢
解析:本句要注意“峻”“逋”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钟鸣鼎食之家 | 青雀黄龙之舳
解析:本句要注意“鼎”“舳”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答案:衡阳雁去无留意| 长烟落日孤城闭
解析:本句要注意“衡”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      。(屈原《离骚》)
答案:虽九死其犹未悔 | 终不察夫民心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秋声赋》里,形容“秋气”的一句描写是: , 。
答案:其气慄冽|砭人肌骨
解析:本句要注意“慄”“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后赤壁赋》初冬独特的夜景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写出“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的句子是 , 。
答案: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解析:本句要注意“攀”“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苏洵在《六国论》里提出如果“ , ,”并且坚持向西进攻,秦人恐怕吃饭都不能下咽了。
答案: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解析:本句要注意“赂”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小桃红·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答案:“水影明如练”属于静景描写,“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属于动景描写,两者和谐统一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一句中作者将白、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点缀得异常绮丽。
解析:对于这首诗在鉴赏时,题干上一句“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已经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交代得非常清楚了。顺着提示细心阅读,加以提炼很容易就能找到试题的答案。
四、阅读题
2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又说,读了这些作品,“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这是不错的。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楚辞》里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到汉武帝《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魏曹丕《 》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都是写秋景秋意,至于唐宋以后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郁达夫说,其中的原因是“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这就恐怕有点以偏概全了。 的《秋声赋》写秋,说“秋之为状”,“其色惨淡”,“其意萧条”,把秋声描摹为“淅沥”“萧飒”“凄凄切切”, 的《雨霖铃》说“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样写秋,说带颓废色彩,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古代诗文写秋,并不都带颓废色彩,写得优雅清丽令人赏心悦目的也不少,写的慷慨洒脱意境深远的也不乏其例。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慷慨。”这是南朝齐代诗人左思《杂诗》中的诗句,由秋风霜露勾起壮志未伸而老之将至的感慨,写得意气豪迈,催人激励自勉。
再如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全诗意境开朗,襟怀旷达,毫无伤感哀愁之情。
写秋不仅不带颓废色彩,而且写得慷慨悲壮的还有宋代的范仲淹和叶梦得。范仲淹《渔家傲》词的上片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后两句把边塞风光的肃杀雄壮描绘得十分出色。叶梦得一生跨北、南两宋,他亲身经历北宋末年的战乱,晚年退居江南,虽有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他的《水调歌头》词的下片是这样写的:“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却恨悲风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悲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词中“东山老”一语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击溃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扭转东晋危局。叶梦得在词里借此表达自己虽已暮年(秋将晚),仍渴望抗金报国的爱国热情。
(1)对文中画线句所陈述的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例子加以佐证?
答案:南朝齐代诗人左思《杂诗》中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诗句;宋代范仲淹和叶梦得的诗句。
(2)同样是秋天,却在文人笔下呈现出不同色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文人写“秋”,常带着浓浓的主观情感,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样的秋,其实正是投射了文人内心意绪的“有我之境”,所以秋天在不同文人笔下往往呈现出不同色彩。

解析:(1)第1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颓废”说,引起下文的“优雅清丽”“赏心悦目”“慷慨洒脱意境深远”说,而第2段左思《杂诗》诗句,第3段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句,第4段范仲淹和叶梦得的诗句,就是作者选取的佐证。(2)本题是一道探究性题目,但并不开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文段总结出答案。从所给文段看,不同的文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不同的心情下会对“秋”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体现在笔下也就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本题答案。意思对,语言通顺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线部分相同。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株寒梅,风刀霜剑中却能吐放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波巨澜,腾起跌落时却能激起惊心动魄的雄壮。
解析:例句的关系是转折,其次所写事物要能表达出其特点。
2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
示例:(苏武)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出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
解析:拟写对联应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押韵等基本要求,同时要注意题干要求,对联内容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2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说汉语标准到可与央视王牌主持人媲美,说英语还会教你美式和英式两种发音……11月26日,一位机器人教师现身福建长乐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吸引了观众的眼睛。这是中国首个机器人教师,它现场演示了多项功能。它身高与小学生相当,可以自由行走。借助身上的感应器和脚下的轮子,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教师可随意走动。它没有太多的“师道尊严”,你叫一声“老师”,它会挪到你跟前,你再叫一声“老师快点”,它前行的速度会快些。
它可以 ① 。机器人教师利用语音和图文与学生互动,在课堂和家中辅导孩子读课文、学英语、做作业等。它可以 ② 。它在考场上安静地巡视,当你准备作弊时,它会出其不意地走到你跟前,因为它身上装有一个特殊设备,能根据考生心跳异常的频率,及时发现谁想作弊并进行制止。它可以 ③ 。机器人教师远程连接家长的手机或电脑,协助家长随时监护孩子的身体情况,如学生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它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在家进行不健康的活动时,它会通过远程连接提醒家长马上干预;遇到火灾、地震、煤气泄漏等意外时,它会通过远程连接协助家长及时给出逃生路线帮助学生逃生。
(1)给这则新闻加上标题,标题不超过15个字。
答案:中国首个机器人教师现身(福建或长乐)。(中国首个、机器人教师、现身。地点可有可无。不可超出字数、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2)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超过10个(含标点符号)
答案:①辅导学生学习。②巡视监考。③协助家长监护孩子。
解析:(1)这类题目解答时要通观全文抓住中心,认真阅读所给消息,明确共几段话,每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推敲语言重视表达。形式上尽可能用主谓式(陈述对象+行为)或动宾式(动作+对象),尽量不用或少用介宾式修饰成分,定语限制成分可要可不要尽量不要。相关信息取核心勿重复。严格控制字数,新闻标题一般在十个字左右,最好不超过十五个字。本题所给材料共两段话,其中第1段是导语,因此,本题答案抓住导语中的关键句 “一位机器人教师现身福建长乐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并抽取这个句子的主要信息来概括即可。(2)这类题目需要通读信息所在区域,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①处结合下文“机器人教师利用语音和图文与学生互动,在课堂和家中辅导孩子读课文、学英语、做作业等”可推知,此处应填“辅导学生学习”一类的内容; ②处结合下文“ 它在考场上安静地巡视,当你准备作弊时,它会出其不意地走到你跟前……”可推知,此处应填“巡视监考”之类的内容;③处结合下文“机器人教师远程连接家长的手机或电脑,协助家长随时监护孩子的身体情况……”可推知此处应填“帮助家长监护孩子”一类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