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
2.区域认知:能够运用等示意图,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3.人地协调观:通过说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
4.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有关我国耕地资源的地理信息,学会合作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调查,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特点。(重难点)
2.运用资料,说明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2015-2021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与进口额呈增长态势,进口量由2015年的301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977万吨.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应对不利于小麦生长的极端天气背景下,对小麦的采购需求大幅增长.2022年2月23日,中国海关总署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俄罗斯小麦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磨出来的面粉口感好,面粉中含有蛋白质高达14一20%,面筋强而富有弹性。分析俄罗斯小麦品质优良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基本途径: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量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 意味着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措 施 具体内容
确保耕 地数量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 地质量 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防止耕 地污染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种积极性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
2.其他途径:
①粮食的跨区调剂,用来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②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③建立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和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
【思考交流】
探究一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2015-2021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与进口额呈增长态势,进口量由2015年的301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977万吨.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应对不利于小麦生长的极端天气背景下,对小麦的采购需求大幅增长.2022年2月23日,中国海关总署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俄罗斯小麦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磨出来的面粉口感好,面粉中含有蛋白质高达14一20%,面筋强而富有弹性.下图示意2021年中国小麦进口占比和全球2021年小麦出口国占比。
1.分析俄罗斯小麦品质优良的原因。(区域认知)
提示:
纬度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
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农药化肥使用少,作物品质好;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作物生长。
2.简述全境进口俄罗斯小麦对我国积极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提示:
①距离俄罗斯近,扩大俄小麦的进口数量,能有效降低成本,平稳国内小麦价格;
②俄罗斯小麦品质高,出口量大,来源稳定;
③有利于拓宽我国小麦进口来源,实施小麦进口多元化战略;
④有利于促进中俄经贸合作。
3.说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
提示:
①确保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
②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
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④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⑤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针对性训练】
盐碱地亦称“农业荒漠”。当土壤盐碱含量超过0.5%,只有少数耐盐作物适宜种植。中科院经过长期的试验: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含量高于0.5%的重度盐碱地上,基于完全自然雨养条件,培育出两个具有亩产超500斤的耐盐高产大豆品系。完成下面小题。
4.耐盐碱大豆的推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大豆自给比例 B.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5.下列措施能使试验耐盐碱大豆单产提高的是( )
①提高机械化水平②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措施③筛选和培育优良品种④施用化肥、生物肥⑤覆盖地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