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单元第2课《寂寞》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项中加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竦(sǒng)身 悚(sǒng)然 漱(sù)口 B.隔膜(mó) 冷漠(mò) 寂寞(mò)
C.蒸馍(mó) 揉(róu)搓 糅(róu)合 D.蹂(róu)躏 飞猱(náo) 悄(qiǎo)然
答案:A
解析:漱(shù)口
2.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________ 。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答案:B
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句把'才能'与'耐得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观点)。C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除了低迷的战线影响士气,大环境欠佳也让球员对未来感到 。
②绿豆中的这些蛋白质能够与汞、铅等重金属结合成 物,以排出体外。
③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外地客商纷至沓来,使这片原本 的土地逐渐热闹起来。
A.彷徨 沉淀 寂寥 B.徘徊 积淀 寂寥
C.彷徨 积淀 寂寞 D.徘徊 沉淀 寂寞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择近义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区别,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正确理解为:彷徨:侧重心理;后者侧重动作。积淀:一般用引申义,多为抽象的文化、知识、经验等;沉淀,一般用本义,使用对象为具体事物。寂寥:多用来形容环境;寂寞:多用来形容心情。
4.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答案:C
解析:斗酒:一斗酒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沿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遐思。
B.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恶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C.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
D.上等公司治理靠文化,中等公司靠制度,下等公司靠亲友义气。文化是虚的,公司的管理必需把文化做实,要找出文化考核的具体办法来。
答案:C
解析:A绵沿→绵延,B恶运→厄运,D必需→必须。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 。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③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B
解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题根据分析可知:第一空,根据下文“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这一顺承句子,可知答案应为:③;第二空,根据“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提示,应选②;而①则是本材料的中心句,也是总结句。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严厉 盛气凌人 寂寞 青天霹雳
B.威仪 长年累月 帷幕 杨花柳絮
C.放荡 曲高和寡 即使 既往不纠
D.泉源 真诚致意 劈柴 一如继往
答案:B
解析:A.青—晴 C.纠—咎 D.继—既
8.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宇内) 姊妹弟兄皆列土(分地受封)
B.缓歌慢舞凝丝竹(泛指音乐) 到此踌躇不能去(前往)
C.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 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
D.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的样子) 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答案:B
解析: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去”是“离开”的意思。所以选B。
9.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儿,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还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了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意思。答案为B。
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无锡人才辈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故乡就是无锡江阴人。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有文明祥和的环境,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答案:C
解析:A中语义矛盾,应删去“的故乡”;B中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否”;D中成分残缺,应是“增强了……能力”。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
答案:回眸一笑百媚生
解析:本句要注意“眸”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梨花一枝春带雨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安能行叹复坐愁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本句要注意“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
解析:本句要注意“洲”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徘徊将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忧思独伤心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今惟有鹧鸪飞。
答案:宫女如花满春殿
解析:本句要注意“殿”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钩心斗角
解析:本句要注意“钩”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霁何虹
解析:本句要注意“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1)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门前冷落,故人离散的寂寥处境;知音难觅、凄凉伤感的寂寞心情。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内容上通过写知音难觅表达对朋友的依恋之情,照应题目“留别”;既表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怨愤之情。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思归的内容又引出尾联中归隐的态度。
解析:(1)诗开头以问句开头,寂寂竟何待?后面则是回答。空自归,门前冷落。惜与故人违,故人离散。知音世所稀,无知音。其境遇可想而知。(2)内容,结构。从题目看,本诗与分别有关。与朋友分离,自然会产生依恋之情,况且知音难觅更让人伤感。这是从内容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分析:关键点是照应题目,承上启下。
四、阅读题
2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寂 寞
龙应台
⑴我曾经坐在台北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官员在挣扎解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语言的剑道在政治的决斗场上咄咄逼人,刀光夺目。我望向翻腾暴烈的场内,调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像魔术一样,“倏”一下,议场顿时往百步外退去,缩小,声音全灭,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扬起的手,一瞬间变成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缓缓起,慢慢落……
⑵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死静,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⑶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⑷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慢慢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⑸冰箱永远是空的。好朋友上山探视,总是带点牛奶面包,像一个社会局的志工去探视独居老人。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
⑹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⑺我细细在想,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
⑻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十一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五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⑼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他一时无语。
⑽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写湖心亭:“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⑾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当他在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⑿“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笑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⒀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⒁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1)简要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并简析它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内容:通过刻画“我”在议事厅所见到的场景,突出身处热闹、嘈杂中“我”的寂寞感受 。作用:呼应文章标题“寂寞”,同时引出下文,与下文我在山中的独居、安静生活形成对比。
(2)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联想到张岱,并引用其文章、墓志铭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①联想张岱,巧妙地回答了之前作者细想的“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的问题 。②同时把朋友离去后的自己和冬夜独自赏雪的张岱进行类比,同是独处而不觉寂寞。③引用张岱墓志铭则进一步拓展文章的意蕴: 寂寞也是历尽沧桑 ,无法言说。同时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
(3)文章最后提到“有一种寂寞,也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作者对这种寂寞持什么样的态度?试列举相关人物或实例谈谈你对这种“寂寞”的理解。
答案:作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这种寂寞指的是潜心于自我的心灵世界,执着的精神追求(或是信仰的追求)时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灵的寂寞与凡尘俗世是有一段距离的,是一个人修炼人生境界的过程。即使在一个孤立的空间,别人看起来很寂寞,但修行者自身却觉得很充实、安定。
例如“板凳坐得十年冷”那些常年守在实验室的科研者,常年静坐书斋的学者,那些修行的宗教信仰者……
解析:(1)这是一道概括文段内容和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是文段的开头,应该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形成对比,统领全文,渲染气氛、制造悬念等,本题主要是引起下文,引文先问主要是写“寂寞”第二段中有“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从内容看第一段主要写“议会的议事大厅”的热闹场面,和后文的“寂寞”正好形成对比,同时标题是“寂寞”,可以照应标题。
(2)这是一道引用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引用的作用,其一强化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内容真实可信,其二增加文章内涵,赋予文章文学色彩,答题时首先要答出引用文段的内容然后答作用,引用张岱湖心亭的状况是对“寂寞”的具体描绘,是对前文“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的具体回答。墓志铭的内容是“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是作者对寂寞的真实感受,一个是形象的描绘,一个是具体的感受,写张岱实际就是写自己,同时增强文章的问些色彩。
(3)这是一道考核文章主旨的题目,同时考核对作者态度的看法,首先应该知道作者是肯定这种态度的,“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中的用词,可见作者讨厌这种热闹,“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可见一种怡然自得,“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可见作者对“深沉、沉静”的老鹰的赞美,及作者的追求,“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通过对张岱的评价可见作者的向往,结合全文内容打出原因后结合生活事例进一步论证。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寂寞是开在高山之巅的雪莲,在广阔的天地间悄然绽放,收获着自由与宁静。
答案:沮丧是飘在蓝天之上的乌云,在狂暴的风雨前骤然团集,释放出压抑与沉重。
挫折是长在淤泥之下的莲藕,在混浊的污水中淡然拔节,积聚着希望与成功。
解析:解答仿写类题目,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方法的要求。
24.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写出这个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①每年樱花盛开的时节,到武汉大学校园里去观赏樱花,成为许多人在春季旅游的重要去处。②为应对“樱花堵”,武汉大学发布了参观管理规定,提前告知相关限流“新政”。③同时,在校园网上开辟赏樱专栏,让不能亲临现场的市民也可欣赏樱花,了解武大。
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
修改:
答案:①把“重要去处”改为“首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语法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可逐句分析其句子结构,以考察其是否有病。其中,①句主语“到武汉大学校园里去观赏樱花”同其谓语部分“成为许多人在春季旅游的重要去处”搭配不当,可把“重要去处”改为“首选”,也可把主语改为“开满樱花的武汉大学校园”。
25.右图是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比较图,请根据图表,得出两条结论。
从右图可以看出,① ,② 。
答案:①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远低于美国②我国每年硕士学位授予数的增幅远高于美国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将图中所有的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出来。要根据这幅图中数据变化分析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根据标题“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联系数据组织答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