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际案例,了解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依据、类型、级别,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形成综合思维。
2.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标准、类型及级别、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知识,探究设立自然保护区如何维护生态安全,如何重视保护与开发协调的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或调查,了解身边、国内自然保护区的有关信息,并结合具体区域背景思考其存在的必要性,提升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说明生态安全的特点及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重难点)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标准、类型及级别、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
一、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生态安全
(1)概念: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2)特点
特 点 内 容
整体性 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不可逆性 当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超过了其自身修复能力时,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战略性 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国防安全同样重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关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2)现状: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3)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3.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1)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稳定。
(2)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知识拓展】自然保护区及其功能区划分的概念模型
【思考交流】
探究一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 290 种,其中 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
1.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区域认知)
提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位于东经121°50'~122°05’,北纬31°25'~31°38’之间,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岛(崇明岛)的最东端。
2.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综合思维)
提示: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留下了天然“本底”;是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有利于保持长江入海口生态稳定;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议一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有哪些?(地理实践力)
提示: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鸟类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与评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意义在于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区域设置的优化,促进了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合理的功能区区划可以更好地确保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存在、确保物种(此处主要为迁徙鸟类)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针对性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4.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
A.南岭 B.太行山
C.天山 D.大兴安岭
5.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
A.沙尘暴 B.洪涝
C.雪崩 D.泥石流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