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第1课《漫游者的夜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第1课《漫游者的夜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3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
第1课《漫游者的夜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党的十六大制订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
②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所谓的“入联公投”等台独行径。
③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给以我精神上的慰藉。
④网上诈骗往往无微不至的变着方儿骗取用户的重要信息,令人防不胜防,但相对于近日出现的以QQ中奖为诱饵骗取用户缴纳个税来说,简直就是昨日黄花。
答案:D
解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将实词、虚词和熟语结合起来考查,这在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了,符合减少题量的趋势。制定(决定,事关全局)/制订(创制拟定,用于具体事项);给以(只能接抽象事物)/给予(可带接受的人);无微不至(褒)/无所不至(贬);“昨日黄花”应为“明日黄花”,指“过时的新闻或事务”。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B.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C.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这部电影有几处看似闲笔,实际上恰恰是导演匠心独具之处。
答案:D
解析:A改头换面:比喻只换形式不变内容。贬义词。B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C鱼目混珠:比喻以假充真。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D匠心独具: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你这人真没本事儿,连个牲畜都________不了。
②他每次回故乡时都要给父母带些白糖,好像是为自己童年时犯下的过错________。
③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反正我不想和你________了。
A.降伏 赎罪 分辩 B.降服 服罪 分辨
C.降伏 服罪 分辩 D.降服 赎罪 分辨
答案:A
解析:降伏:制伏,使驯服。降服:投降,屈服。赎罪:抵消所犯的罪过。服罪:承认自己的罪过。分辩:争论,辩白。分辨:辨别,分别。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这一代人是较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但并没有像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C.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
D.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吮吸着我们的心灵,啮噬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答案:B
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C项两面对一面,可在“繁荣”后加上“与否”,D项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______,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2)从五岁那年起,他就离开了生养他的故乡,远涉重洋。至今他还_________他乡。
(3)人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A.不耻 作客 创造 B.不耻 做客 营造
C.不齿 做客 创造 D.不齿 作客 营造
答案:D
解析:“不耻”的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耻”能构成一个褒义的组合。如,“不耻相师”就是不以相互学习为耻。“不齿”最常见的意思即“不与同列”,表示鄙视。例如“不齿于人”,就是不能与人同列,指被人看不起。不齿为贬义。“做客”,它是指前往他处访问别人,自己是客人,不是在自己的家中。“作客”,它是指某人寄居在他乡,即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应亲戚朋友邀请而来到亲戚朋友家。“营造”一词主要用作人文环境、气氛氛围等方面的搭配语。“创造”主要突出表现的是一件事物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常与“发明”等词语并用。
6.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浩荡 岗峦 莽莽苍苍 婉转悠扬 B、徜徉 铿锵 一幅图画 古墓荒冢
C.韵律 绵延 翠锦斑斓 林阴道旁 D、淳朴 涟漪 震耳欲聋 瞭望故乡
答案:A
解析:冈峦
7.下列八句语句,上下文衔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的他乡许是你的故乡 ②将是所有人故乡的变化
③每一个他乡的变化 ④他乡以后许是故乡
⑤聚焦两会现场 ⑥这是所有离家的人
⑦留给远方的心愿。 ⑧关注社会民生
A. 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B. ④-①-③-②-⑥-⑦-⑤-⑧
C. ④-①-②-③-⑥-⑦-⑧-⑤ D. ①-④-②-⑥-⑦-③-⑧-⑤
答案:B
解析:他乡以后许是故乡,我的他乡许是你的故乡。每一个他乡的变化,将是所有人故乡的变化。这是所有离家的人,留给远方的心愿。聚焦两会现场,关注社会民生。
8.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逐步 。
③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在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终止 退化 不免
C.中止 退化 难免 D.中止 蜕化 不免
答案:B
解析:“终止”指事情完全结束,“中止”指正在进行的事情停止;“蜕化”指虫类蜕皮,比喻腐化、堕落;“退化”指事物由优变劣;“难免”指不容易避免,“不免”指免不了,语气加重。
9.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 )
(1)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_______了。
(2)"落霞与孤鹜齐飞",那一点孤鹜终于_______不见了。
(3)小华与丽丽就因为那么一点误会已经半个月不说话了,后经团支部书记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向二人说明了真相,终于使二人_______了前嫌,重新和好。
A.消失 消释 消逝 B.消逝 消失 消释
C.消释 消逝 消失 D.消逝 消释 消失
答案:B
解析:“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
10.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B.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C.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D.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辰,真是不计其数。
答案:D
解析:A.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B.滥:空泛。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
C.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句中误解为“没有”。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玉容寂寞泪阑干
解析:本句要注意“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答案:镜中衰鬓已先斑
解析:本句要注意“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答案:吴楚东南坼
解析:本句要注意“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其二)》)
答案:皓腕凝霜雪
解析:本句要注意“皓腕”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中,用“残花”来寄托情思的两句诗分别是: , 。
答案: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李白《子夜吴歌》中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也含有“捣衣”情节的诗句是: , 。
答案: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解析:本句要注意“捣”“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表现出作者怀有归隐意向的诗句是: , 。
答案: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解析:本句要注意“崖”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答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 _____ 。(李白《蜀道难》)
答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本句要注意“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本句要注意“萧萧”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舍、卒。特殊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2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既、咎、其。
23.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焉、其。“其孰能讥之乎?”反问句。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下面是最近的一篇报道,请你写一段文字展现你的权衡思考,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00个字。
2015年各省的高考成绩陆续出炉,高校的招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清华和北大的招生组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高分考生。前两天,在广东执信中学,为“争抢”该校全省高考理科前十的高三14班学生叶彤,北京大学的两名招生老师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就发生了拉扯。而6月28日,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互指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随后,相关微博被删除。
句式:高校争抢高考状元事件让我们深思,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校是缔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篮。尤其是像清华和北大这样拥有百年老字号的高等学府。要想解决问题,双方必须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和协商,应当理性处理招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君子爱才,取之有道”,靠互掐、靠“抢取豪夺”实在不应该是一流学府该有的手段和做法,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无论哪所大学,都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教书育人和追赶国际一流的大学上来,用学术说话,用教研成果说话,而不是沽名钓誉,互相诋毁,自毁清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针对前面语段的内容分析,依据情况给分,立场态度
25.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认真研究图表,注意其中各项数字的比较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先写从中反映的表面问题,在分析其中所折射出的深层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