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
第4课《鲁拜六十六首(节选)》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故乡》《祝福》选自《呐喊》。
答案:D
解析:《祝福》选自《呐喊》错误,《祝福》选自《彷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谬种 尘芥 训熟 百无聊赖 B.搭讪 蹙缩 炮烙 见风使舵
C.唾弃 草窠 歆享 揣揣不安 D.牲醴 寒喧 倔强 踌躇满志
答案:B
解析:A训—驯C揣揣—惴惴D喧—暄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逾越(yú) 庇(bì)护 剖(pōu)析 追本溯(shuò)源
B. 溃败(kuì) 蓦然(mò) 喟叹(kuì) 戛然而止(jiá)
C. 狩猎(shòu) 秭归(zǐ) 混沌(hún) 贻笑大方(yí)
D. 慰藉(jí) 攻讦(jié) 蚊蚋(ruì) 卓(zhuó)有成效
答案:B
解析:A溯sù C秭zǐ D藉ji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
B. 苏轼身处党争不休的北宋中期,人生道路曲折艰辛。但我们读苏轼的诗文,却很少见到他怨天尤人的哀叹,而总能感受到那种达观旷放的情怀。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由巽门进入青云塔内,一眼就看见石壁上刻着“青云直上”四个大字,似乎是在祝愿登塔人步步高升。这巧妙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A
解析:A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B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C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D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车到山旁,振聋发聩的瀑布声就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B. 在CBA赛场,易建联靠投篮和身体素质就能一挥而就,但在NBA赛场,易建联身体上还不如对手,没有能力强攻。
C. “5 12”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及手机短信中流传着用三个“8”攻击北京奥运会的谣言,始作俑者是境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
D.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在三天访华行程中多次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而中国政府对她的不情之请并没有马上作出明确答复。
答案:C
解析:A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B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C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D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披星戴月 秣马厉兵 不径而走 脱颖而出
B.匠心独运 礼上往来 没精打采 卑躬屈膝
C.哀声叹气 冠冕堂皇 一筹莫展 水乳交融
D.美轮美奂 按部就班 脍炙人口 垂涎三尺
答案:D
解析:A不胫而走;B礼尚往来;C唉声叹气。
7.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剔透(tī ) 誊写 (téng ) 畏葸( xǐ ) 泥古不化(ní )
B. 疮痍(chuāng) 宽宥(yǒu ) 筵席(yán) 前倨后恭(jù)
C. 焗油(jū) 氛围(fēn) 自诩(xǔ ) 身陷囹圄(yǔ )
D. 莅临( lì ) 桑梓 (zǐ ) 绰刀(chāo ) 自怨自艾(yì )
答案:D
解析:A泥古不化nì;B宽宥yòu; C 焗油j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环堵之中 堵:院子。
C.月致羊酒 致:送给。
D.延问得失 延:延请。
答案:B
解析:“堵”的意思应该是“墙”。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臣等不肖(xiāo) 刎颈之交(jǐng)
广成传舍(zhuàn) 缪贤舍人(shě)
B. 见臣列观(guān) 相如虽驽(nǔ)
渑(miǎn) 池 宁许以负秦曲(qū)
C. 使人遗赵王书(wèi) 引车避匿(nì)
礼节甚倨(jù) 廷叱(chì)之
D. 佯(yáng)为 汤镬(huò)
睨柱(ní) 秦王不怿(yì)
答案:C
解析:A刎颈之交jǐng、缪贤舍人shè,B见臣列观guàn D睨柱nì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 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 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D. 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
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
答案:D
解析:A少主语,老人们对……;B主语不明确;C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前少谓语。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本句要注意“砺”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答案: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解析:本句要注意“弩”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一夫做难而七庙隳
解析:本句要注意“隳”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答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受”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答案:飞湍瀑流争喧豗
解析:本句要注意“豗”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丛菊两开他日泪, 。
答案:孤舟一系故园心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 ,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
解析:本句要注意“啸”“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 独留青冢向黄昏。
答案:一去紫台连朔漠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答案: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
解析:本句要注意“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而斗诸侯。
答案:在那时候,商鞅 ( http: / / www.21cnjy.com / )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致力于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崤山以东诸侯自相争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是、内、外、衡、斗。
2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答案: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会、弱、爱、从、一。
2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答案:秦有富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制、亡、北、橹。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他人指正,吾必改之。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百密必有一疏。所以别人或好意或恶语的指正均是一把刻刀,为你 。“今日他人之对我抛砖,乃是他日我成才之奠基。”马云谈笑别人对他的指正、批评甚至诽谤。正是他 ,使得阿里巴巴蒸蒸日上。
答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生的美玉添姿增彩|有过必改,善听人言的品质
解析:此类为语言连贯性考查。首先浏览所给的语段,把握中心;然后重点浏览横线前后的句子,以确定横线上句子的内容和句式。解答的时候应该注意判别所填写句子的性质。如果是过渡句有两种基本情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有语义上的转折意,根据上下文进行判别。如果是总结句,需要对前文进行概括。如果是放在最前面的总起句,一定要把握文段的核心话题,做出高度概括。具体来说有效的答题技巧如下:(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第一处,从后面的句子“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百密必有一疏”可以看出,前面的内容应是说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第二处,前面说“别人或好意或恶语的指正均是一把刻刀”,后面应是说对自己的作用,从前面的“刻刀”可以知道,后面也应使用比喻;第三处,根据这段话的中心句“他人指正,吾必改之”可以填出来。
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年度,“老人”成了热门词,从广场舞扰民到不排队、乱过马路,似乎都和老人有关。网络上顿时掀起了有关“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热烈讨论。
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要求语言准确、连贯、得体, 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自私自利、不守公德的恶劣行为只是少数老人的作为,不能以偏概全;道德品质和年龄没有关系,每一个年龄层次都有品德不好的人;中华民族有尊老的传统,要用宽厚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对于这些社会现象,要能理智、客观地看待, 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即可。要做到联系实际,合理阐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