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第3课《窗前晨景》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第3课《窗前晨景》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
第3课《窗前晨景》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选出下列加点字音有误的一项( )
A.前仆(pú)后继 风尘仆仆(pǔ) 形单影只(zhī)
B.只(zhǐ)争朝夕 窗明几(jī)净 几(jǐ)次三翻
C.曲高和(hé)寡 和(hé)衷共济 宁(níng)缺毋滥
D.息事宁(níng)人 刀耕火种(zhòng) 种(zhǒng)瓜得豆
答案:C
解析:曲高和(hè)寡 宁(nìng)缺毋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打烊 鼓噪 犄角之势 孤身只影
B.妍媸 饿莩 鬼秘 杯盘狼藉 涡角虚名
C.怂恿 乘张 错戡 插科打诨 窗名几净
D.愁怅 陶冶 咂摸 向隅而泣 前合后偃
答案:A
解析:B鬼秘—诡秘 涡角—蜗角 C错戡—错勘 窗名—窗明 D愁怅—惆怅
3.下列有关诗句抄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客舍并州数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B.“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十五州”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C.“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前村深夜里 昨夜一枝开”
D.“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只应守寂寞 还掩古园扉”
答案:A
解析:B“十五州”为“五十州”C“深夜里”为“深雪里” D“古园”为“故园”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
①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②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③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极多。
④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⑤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⑥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A.⑤③①②⑥④ B.⑤③②①⑥④ C.⑥④②①⑤③ D.⑥④②①③⑤
答案:B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据“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以及“芭蕉叶形状虽大”“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知⑤③排在一起。据“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便落在眼底”,可知⑥④排在一起。①②都写梧桐叶,②与③内容相连,故②在①前。⑥④引用古诗,强调观察视角的变化,是前面描写的补充,故应排在⑤③②①之后。故选B。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乘着温湿的微风探首窗前问讯我的健康情况了。“谢谢你,可爱的春天”,我说。
B.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
C.有人称普希金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也有人把阿赫玛托娃比作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D.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答案:D
解析:A句中说的内容是完整引用,引号外边的逗号应该在引号的里面。B句中“看吧”的后面应该用逗号,表示停顿。C句中的“太阳”和“月亮”具有特殊的含义,应该加引号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是临江的小楼一角, 在博阳江畔,白洋塔头。江楼并排五间,我寄寓其中的一堂。面积不大,建筑朴素简陋。南面一排纸窗,窗根上雕着 的图案。窗外却是一幅曼妙无比的天然图画,连绵起伏的青山横亘在前,青翠扑人。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兀立 拙朴 B. 矗立 拙朴 C. 兀立 朴实 D. 矗立 朴实
答案:A
解析:兀立,高高地直立着;矗立,高耸地立着,多用来形容高大的建筑物。句中描写的是临江的小楼,因而用兀立更恰当。拙朴,拙笨朴实;朴实,朴素,质朴而诚实。前文已有“朴素简陋”,故此处填入拙朴更合适。正确答案为A。
7.下列各句中都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折藏之,归以示成。
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⑤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⑦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⑧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③④ D.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②归以(之)示成④笼(之)归⑥不随(之)以止也⑧盛(之)以锦囊
8.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外连衡而斗诸侯。 却匈奴七百余里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答案:C
解析:垣墙,名词作动词;尊,形容词作使动词;义.名词作动词;闻,动词作使动词;斗、却,动词作使动词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后楚日以削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C.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答案:A
解析:词类活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根据句子中成分关系推断该词的语法成分,分析含义变化。然后确定含义,以便理解和翻译。A 名词作状语,其它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勇者不必死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故述往事,思来者/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臣具以表闻/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答案:C
解析:A:为…死/数词活用作动词,把…看做一样 B:使动∕名词活用做动词
C:名词作状语,亲手∕像犬马一样 D:使动∕名词活用做动词,修筑垣墙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王维《山居秋暝》)
答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 。飞湍瀑流争喧兀豕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答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解析:本句要注意“盈”“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 (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解析:本句要注意“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答案: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
答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句读”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又恐琼楼玉宇
解析:本句要注意“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答案: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患”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论语》)
答案:贤哉回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行道迟迟, 。(《诗经·小雅·采薇》)
答案:载渴载饥
解析:本句要注意“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意对即可)
(2)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解析: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2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文后题目。
望远行
李璟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①。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②生。
[注] ①扃:jiōng,关门。②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案:点明季节,用花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2)“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
解析:(1)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上阕的前两句,一句是写春光美好,一句是写大门紧闭,这两句看似没什么关联,实际上构成对比,引发读者的想象:紧闭的大门内究竟是谁?他为什么把大好春光关在门外?用第一句的“春光明媚”来反衬第二句的“氛围冷清”,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心情。 (2)这道题目考查情感,要读懂“惊”的具体内涵,先要读懂全诗,再圈定范围,具体作答。结句直抒忧虑,岁月奄忽,美人迟暮,良人宜早归。一“惊”字传神,含义丰富。
四、阅读题
23.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梧 桐 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
(2)文章的第③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答案: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释然。
(4)本文结尾处,作者借“梧桐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阐述。
答案:拥有梧桐的人未必能理解和欣赏它,自然和艺术也是这样。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概括作品的主题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抓住第②段开头“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第③段开头“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第④段开头“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这几个句子中明显带有时间词的句子来分析即可。(2)环境描写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应想到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蓄势这样的术语。具体解答可抓住第④段最后“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这个关键句子来揣摩。(3)解答时可抓住第②段中“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中的“乐见”,第④段中“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中“悲哀”,第⑤段最后“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中的“释然”这些富含感彩的句子,就可把握住作者的情感。(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很明确“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据此可探讨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所用修辞格,再写一个句子。
昨夜,思念经过千山万水叩响你的门窗,清晨,你可曾发现窗前的花瓣上多了颗晶莹的泪珠?
答案:昨夜,相思跨过万里重洋来到你门前,清晨,你可曾发现门前的红豆树上又开出了许多洁白的小花?
解析:句子的结构是昨夜...清晨.....句子的修辞格是比喻。仿写的句子也可用比喻的修辞格。
25.阅读下面有关砚台保养的文字,概括出砚台保养的四点禁忌,不超过30字。
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玩赏砚台时桌上最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养砚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这两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忌抹植物油的原因是: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易使砚污秽不堪,散发出怪味或产生霉变。
答案:(1)忌阳光直射(2)忌触碰硬物或叠放(3)忌砚堂磨墨处涂蜡(4)忌涂抹植物油(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所给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要点是砚台“避免阳光直射”;第二层是第二句话,要点是砚台“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剩下的内容是第三层,有两个要点,一是,可以涂蜡,但“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二是“忌抹植物油”把这些要点根据字数要求整理一下,即可得到本题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