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
第4课《元音》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kuò) 分外(fèn) 浪遏飞舟(è) 挥斥方遒(qiú)
B.沁园春(qīn) 百舸(gé) 峥嵘(zhēng) 风华正茂(mào)
C.岁月稠(cóu) 苍茫(chāng) 百侣(lǚ) 橘子洲头(jú)
D.怅寥廓(chàng) 幽燕(yàn) 沉浮(fú) 激昂慷慨(kāng)
答案:A
解析:B项 “舸”读“gě”,C 项“稠”读“chóu”,“苍”读“cāng”,D项 “燕”读“y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隔膜 万户侯 漫江碧透 书生义气
B.携手 竟自由 山舞银蛇 萧瑟秋风
C.遏制 翔实 中流砥柱 沧海桑田
D.搏击 妖娆 英雄气慨 浮想联翩
答案:C
解析:A项应为“书生意气”;B。项应为“竞自由”;D项应为“英雄气概”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应届/应聘 滂沱/磅礴 炮制/越俎代庖 哽咽/狼吞虎咽
B.悄悄/悄然 调羹/调包 辎重/锱铢必较 长进/身无长物
C.谥号/裨益 憧憬/瞳孔 拒载/载歌载舞 披靡/风靡一时
D.当铺/铺张 骨髓/绥靖 匝道/砸锅卖铁 鲜活/寡廉鲜耻
答案:D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yīng/yìng,pāng/páng,páo,yè/yàn。B项,读音分别为:qiāo/qiǎo,tiáo/diào,zī,zhǎng/cháng。C项,读音分别为:shì/bì,chōng/tóng,zài,mǐ。D项,读音分别为:pù/pū,suǐ/suí,zā/zá,xiān/xiǎn。
4.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用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D.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答案:C
解析:至元代后期才出现南北曲联套的形式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
②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③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这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④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不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⑤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
⑥无论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A.③②①④⑥⑤ B.③①②④⑥⑤
C.③①②⑤④⑥ D.③②①⑤④⑥
答案:B
解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网络文学作品语言模糊不清,塑造的形象怪异偏激,令人不忍卒读。中学生容易模仿这些作品,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B.很多人听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 500元的消息时欢呼雀跃,一片哗然。尤其是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工薪阶层,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
D.现在,书法差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的通病。不少学生上了高中,字体依然稚嫩,歪歪扭扭;还有的学生故作潇洒,字迹龙飞凤舞,无法辨认。
答案:C
解析:A项,“不忍卒读”是说文章的内容悲惨动人,让人无法看下去;不能用于品鉴形象。B项,“一片哗然”是贬义词,不合语境。D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表达的意思跟语境相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减少,是直接导致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B.纪委工作报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建设目标,不是一个新概念,应该关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提高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
C.小李说“屌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在场的人没有不对此感到气愤的。
D.医改方案是否公正,是否公平,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制订方案时要尽可能地集思广益,要尽可能地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
答案:D
解析:A项,句式杂糅,“直接导致……下降”或“是……的主要原因”。B项,搭配不当,建设目标不是“概念”,应该为“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不是一个新概念”;C项,表意不清,“对此”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8.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⑤①④ D.⑤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⑤句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长沙》的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B.浩浩荡荡的长跑队伍里,无论是满头银发的古稀老人,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一个个都显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通过广泛深入的采访,记者耳濡目染了天津在科学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积累的新经验,得到了许多重要启示。
答案:D
解析:D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应用“耳闻目睹”。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2)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A.作客 自治 B.作客 自制 C.做客 自制 D.做客 自治
答案:A
解析:“作客”指寄居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自治”是一种政治制度,指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自制”有克制自己和自己制造的意思。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答案: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本句要注意“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__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
答案:倩何人唤取|搵英雄泪
解析:本句要注意“搵”“倩”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解析:本句要注意“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
答案: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
解析:本句要注意“冢”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
答案:以先国家后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其身正, ;其身不正, 。
答案: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答案:则民无所错手足 | 言之必可行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
答案: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解析:本句要注意“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答案:敝之而无憾 |老者安之
解析:本句要注意“敝”“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子曰:“志士仁人, , 。”
答案: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解析:本句要注意“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春半正是春意盎然之际,可诗人为何却说“春半如秋”呢?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作者说“春半如秋”有两个原因,一是雨过柳州,百花落尽,榕叶满庭,就似萧索的秋天;二是自己仕途失意,远离家乡,内心凄迷怅惘,心境悲凉得好像秋天一样。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莺啼本宛转动听,可诗人却说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
解析:(1)诗人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 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2)“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四、阅读题
2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勒奇山谷之行
埃利亚斯·卡内蒂
1920年夏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又回到了康德斯特克。当时我经常看地图,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勒奇山谷,那里是最有趣的地方,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东西,而且也很容易去:乘火车穿越世界第三长隧道——勒奇山隧道,从隧道那头的第一个车站格彭施坦因徒步穿过勒奇山谷,走到最后一个小镇普拉滕。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完成这一计划。我结交了一批同行的伙伴,并且坚持让两个弟弟这一次留在家。母亲说:“你已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我毫无顾忌地把两个弟弟排除在外,并没有使她感到惊讶,相反,她对此感到很满意。她一直担心我一味埋头读书会变成一个优柔寡断、没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她在理论上赞成体谅弱小,但在实践上则失去了自制力,尤其是当她认为某人妨碍她达到一个目标的时候。她支持我的意见,为两个弟弟安排了其他的活动。出发的日子已经确定了,我们将乘早上的头班火车穿越勒奇山隧道。
格彭施坦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贫瘠荒凉,我们沿着那条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的羊肠小道朝勒奇山谷攀登。我得知,这条小道在不久以前还要更加狭窄。只有为数不多的动物在这里出没。差不多一百年以前,这一地区还有狗熊,可惜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当我还在缅怀早已销声匿迹的狗熊时,山谷突然展现在眼前,只见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明亮耀眼,一直向上延伸,爬上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最后消失在一片冰川之中。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到达山谷的尽头,但是小道却蜿蜒迂回,从费尔登到普拉滕要经过四个小镇。一切都是古色古香的,无一雷同。女人们头上都戴着黑色的草帽,不仅仅是成年妇女,还包括小姑娘,甚至就连三四岁的小女孩也戴着这种富有节日气氛的帽子,好像她们自打出世就意识到了她们的山谷的特点,而且必须向我们这些闯入者证明,我们并不属于她们之列。她们紧跟着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这些脸上皮肤干枯,布满皱纹的老人始终伴随着她们。这里的人说的第一句话,我听来就像是几千年以前的。一个胆大的小男孩朝我们走近了几步,一个老年妇女招呼他到她那儿去,要他避开我们。她说的那两句话很好听,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来,Buobilu!”这是什么样的元音啊!对“小男孩”这几个字,我常听到的说法是“Buebli”,可是她却说:“Buobilu。”一个u,o和i三个元音的组合。我突然想起一些在学校读过的古高地德语诗歌。我知道瑞士德语方言接近中古高地德语,但是有些词语听上去像古高地德语,我还从未想到过。 我自认为这是我的一个发现。因为这是我所听到的唯一的一个单词,所以它在我的记忆中更加牢固。这里的人沉默寡言,似乎都在回避我们。在我们整个漫游过程中从未与人有过交谈。我们看见古老的木头房屋、全身黑衣的妇女、窗前的盆花、牧场草地。我竖起耳朵倾听远处的声音,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也许仅仅是巧合。然而,“过来,Buobilu!”作为山谷的唯一的一句话留在了我的耳朵里。
我们结伴同行的这伙人来源混杂,有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可以听见各种语言的说笑叫喊,就连英国人也显得爱说话起来了,面对沉默的山谷,大家都感到震惊,表示赞叹。我为这些住在同一旅馆里的自命不凡的客人并不感到羞愧。然而,我总是对他们说些尖酸刻薄的话。这儿,一切都相互适应,生活趋于统一,寂静、悠闲、适度冲掉了他们的高傲自大,他们对这些自叹弗如、不可捉摸的东西做出的反应是惊奇和羡慕。我们穿过4个村庄,我们像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没有任何与这里的居民接触的可能,这里人也得不到任何一点儿关于我们的信息,我们甚至看不到一丝好奇。在这次漫游中发生的一切,仅仅就是一个老年妇女把一个尚未走到我们跟前的小男孩从我们身边叫走。
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山谷,在半个世纪里,特别是在60年代以后,那里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要避免触及自己心中对它保留的印象。我要感谢恰恰是它的陌生带来的一个后果:对古代生活方式的熟悉感。我说不出当时在那个山谷生活着多少人,也许500人吧。我只是看见单个单个的人,很少看见两三个人聚在一起。他们生活很艰苦,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没有想过,他们中间是否有人在外面干活挣钱,但我觉得,哪怕是仅仅离开这个山谷很短一段时间,对他们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要是我能更多地了解他们,这种印象恐怕就会消失,他们也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像我在世界各地见过的人一样。幸运的是,这些体验的力量来自他们的独一无二和孤立隔绝。后来,每当我读到关于部落和民族的书籍,心里总会产生对勒奇山谷的回忆。我还想读到这样奇特的事情,我认为这是可能的,并且接受了下来。
(有删改)
(1)“你已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说明“我”已经从她一直担心一味埋头读书的一个优柔寡断、没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变成一个当机立断、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
(2)文章第二段用大量的笔墨写山谷中女人的头上的黑色草帽,并特写一位老年妇女招呼一个走近我们的胆大的小男孩避开我们时所发出的好听的“元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说明这里的一切无一雷同,一切都相互适应,生活趋于统一、寂静、悠闲、独一无二和孤立隔绝。
(3)作者说“要避免触及自己心中对它保留的印象”。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社会现象,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悟。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企图保留世界上一切独一无二的纯净美好的事物的心态。世界上一切独一无二的事物都有保留的价值,同时也是极其脆弱的,外界的开放或信息的过多侵入,有时会对它造成伤害而使之消失。②现实中古建筑、古村落、古代遗迹,以及湿地、湖泊等特有的环境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的保留存在的价值。③我们应以作者那样的心态去珍惜并“接受”它们。
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解析:(1)这句话在文中第一段的中间部分,是母亲对“我”说的一句话。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要联系这一段的内容,尤其是这一句话后面的内容,筛选出相关的关键语句“她一直担心我一味埋头读书会变成一个优柔寡断、没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即可。(2)分析第二段中对当地人们的这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要联系整篇文章的内容,对当地人的描写显然是为了突显当地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状况。从文中筛选出关键词句,如第二段的“无一雷同”,第三段的“一切都相互适应,生活趋于统一、寂静、悠闲、适度”等,然后进行整合表述即可。(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要理解题干提及的这句话。“要避免触及自己心中对它保留的印象”,结合文章可以看出,“它”可以指世界上一切独一无二的事物,“我”对它的印象是纯净而美好的。回答出对待这种独一无二的纯净美好的东西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心态,同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实际分析即可。联系实际时,可以举一些例子,如一些古老的建筑、古村落、古代遗迹等。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解放日报》10月17日刊登余秋雨关于 “上海世博会文化构想”的演讲及答问。在谈到世博会的中国元素时,余秋雨认为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个人都是中国元素的当代的生命载体,我们每个人的高贵、自信、欢乐等就是中国元素的最佳体现。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队伍后来成了“第一中国元素”。他们讲着流畅的外语,为外宾指路,帮助他们搬运行李,甚至帮助他们购物,给他们介绍国内的山川名胜、风物特产……他们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以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感染着外宾,他们成了中国元素的体现者。
请你写出一种“中国元素”,并对这一“元素”的主要表现和它所体现出来精神风貌作简要说明。(100字左右)
答案:汶川大地震中的当事者和救援者是一大“中国元素”。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们与死神搏斗,他们互相鼓励、救助,他们舍己为人,无私无畏……在这里,中国元素表现得顽强,表现得慈善,表现得高贵。这种中国元素表现了人类学上的最高原则,改变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解析:“中国元素”,即例子恰当、典型;说明,要求说明这一类人的主要表现和精神风貌。还可以写奥运火炬传递、奥运会开幕式、“神七”发射等。
24.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给下面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义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字。
名字说来就是一个符号,但中国人往往很重视,一般人家添丁增口,往往是由家里最有文化,最有威望的长者给下一代取名,以期待以后有个好前程。像男孩,总希望他以后显达,于是就有了像一品、达人、富贵这类的名字;像女孩,总希望她美丽灵秀,以后嫁个好人家,于是就有了像春桃、夏莲、秋菊、冬梅这类像花一样好听的名字,一叫,全村随处都会有呼应。也有看似很随意,实则是因为家中贫寒怕养不活,起个像狗剩、猪娃、虎子、石头、铁蛋之类的名字,这种名字命贱、命硬、好养活。
中国人起名字的初衷是__①__,给男孩取名希望他以后显达,给女孩取名__②__,取狗剩、石头、铁蛋这类很随意的名字,__③__。
答案:①期待以后有个好前程 ②希望长大后美丽灵秀 ③是因为这种名字命贱、命硬、好养活。
解析:一定要在读懂前面语境的基础上思考,比如第①处,原文中有中国人起名字的最初想法,有“以期待以后有个好前程”的信息,只要加以整理即可。
25.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2年9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预计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7 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参与盛会。下面是此次大运会的吉祥物“津津”。
(1)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上图向大家介绍吉祥物“津津”。要求描述其形象,并说明寓意。
答案:对运动会标识物的解说,要抓住构图特点,联系其举办的目的、参与的对象进行解说。“阳光”“大学生”“运动会”“天津”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2)请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拟一条宣传语。
答案:“我运动,我快乐;我参与,我健康”。“增强青年人体魄,展示大学生风采”。
解析:(1)吉祥物取名为“快乐阳光——津津”,寓意阳光、快乐洒满津城。阳光既象征着光明与未来,也是青春和希望的象征,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契合,寓意中国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健康、快乐地成长。取材阳光同时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美好社会的理想与心愿。“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来客,反映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民风,其跳跃和欢庆胜利的姿态,预祝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并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2)运动会的标语要结合运动会举办的目的,参与的对象、特点拟制,注意宣传性、鼓动性,语言要通畅,一般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