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第5课《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第5课《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
第5课《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草原,人们游兴大发,偏要乘夜观景。这不一路行来,已是清晨,站在高冈,极目远眺,但见晓风残月,烟雾朦胧,茫茫草原,雄阔无际,别有一番壮景,涌进你的眼帘。
B.中国战机的一些核心技术飞速发展,相比于俄罗斯的战机来,大有青出于蓝的趋势。
C.现代社会一些人认为对“男孩”应该穷养,但对男孩的“穷养”也不是要把他们置于瓮牖绳枢的环境中,而是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难,从小磨炼他们的顽强品质。
D.一踏入这繁华的都市,他便被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所迷惑,什么母亲的耳提,父亲的面命,早已灰飞烟灭,心中充满的惟有消费,惟有享乐!
答案:C
解析:A晓风残月:形容清晨凄凉冷落的意境,常用来抒写离别之情。B青出于蓝: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而不用于落后超过先进的。C瓮牖绳枢:住房简陋,家境贫寒。用在这里符合语境。D灰飞烟灭: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用着这里搭配不当,不能用来形容父母的教诲。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
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巴金以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____加上他又总是常常带着感情去讴歌青春,所以首先为广大青年读者所欢迎,成为青年所依赖的朋友。
①坦诚地描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经验, ②坦诚地记录和描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③表达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④抒发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追求和理解。
⑤在他那里,生活与艺术,人品与文品,是合二为一的,
⑥在他这里,艺术与生活,文品与人品,是合二为一的,
答案:B
解析:从前后连贯,思维习惯角度入手。
3.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由该段文字可知,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 )
A. 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B. 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 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 D. 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答案:C
解析:由原文“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可得,只有C项符合。
4.阅读右面这幅丰子恺的漫画,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要做生活中的强者 B.要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
C.生活中难免有挫折,要及时改变方向 D.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应该从容淡定
答案:D
解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本题从画面看,一个人跌倒了,就安闲地坐在地上,旁边还有一行字,写着“跌一跤且坐坐”,生活中的跌跤可以喻指人生的挫折,从漫画内容看,揭示的寓意就是,遇到了挫折不妨从容一点,淡定一点,由此可确定答案为D。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
B.沈从文的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牧歌情调。
C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D.《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发展、发生直至失败的过程。
答案:D
解析:D应是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
6.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倚歌而和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C.空自苦亡人之地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景翳翳以将入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答案:A
解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孰,通“熟”, 冯,通“凭”;C.亡,通“无”,销,通“消”;D.景,通“影”,从,通“纵”。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刍议/踌躇 诞生/涎水 蒙蔽/蒙昧
B.彻夜/掣肘 绯闻/悱恻 叨扰/叨咕
C.效仿/发酵 沙砾/闪烁 曝晒/曝光
D.菁华/矜持 觊觎/瑜伽 溃退/溃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形似字和同音字的考查。对这类字的字音,靠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最好能以义去定音。C 项各组的读音为:xiào/ jiào、lì/shuò、pù/ bào 。其中“曝”为多音多义字,有两个读音,作晒义时读pù;使感光纸或摄影胶片感光,这个意义读bào。 A项各组的读音为:chú/ chú、dàn/ xián、méng/ méng。 B项各组的读音是:chè/chè、fēi/fěi、tāo/ dáo 。其中“叨”是个多音多义字,也有两个读音。用于表敬辞时读tāo,指话多读dāo。D项各组读音为:jīng/jīn、yú/yú 、kuì/huì。其中“溃”是多音多义字,有冲破意义的读kuì,如溃退;有腐烂意义的读huì,如溃脓。
8.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中国人在世界文坛上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很多作家都伸着脖子想得到国外的大奖,但这些奖项由外国人指点江山,由他们说了算。
C.小孩被爆竹弹起的窨井盖击中,送进医院抢救,最终还是不治身亡,父母悲痛欲绝,节日的氛围被悲怆的哭声冲淡了。
D.林魏强多次违反校纪班规,面对同学的指责、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他常常面无愧色,简直到了真金不怕火炼的程度。
答案:C
解析:C项“不治身亡”:所有的办法都对病人无效了,已经尽最大努力了而无效,“不治”就是通过治疗没有达到效果。A项不应用“再”,而应用“又”;“再”“又”都可以表示“又一次”,但又有不同,“再”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而“又”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B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D项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比喻经得起考验,是一个褒义词;而这个句子的感彩是贬义。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答案:B
解析:“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每个”和“均价”“都”在表意上有赘余,因为“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与“每个”“都”重复,只保留“均价”;C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表示前因后果,而C项语句的前后逻辑关系却是“前果后因”应该为“因为”;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解析:本句要注意“寐”“靡”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析:本句要注意“呕”“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本句要注意“残夜”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本句要注意“掩”“涕”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晏殊《浣溪沙》中表达惋惜和欣慰交织的情感并深蕴着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本句要注意“识”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李白《蜀道难》中“ ,_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答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本句要注意“猱”“攀”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影布石上,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解析:本句要注意“俶”“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 , ”的共同心声。
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答案: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本句要注意“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本句要注意“砯”“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案:两联远近角度不同。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扣住远景、近景)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扣住古朴、高洁、无限景慕)
解析:(1)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颈联两句写入望的远景。“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一径入云斜”和“千峰随雨暗”相对照,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这两句改用协调的音节,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变化,一方面也是和写远景的阔大相适应的。(2)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其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景慕之情。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 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欧阳修的《田家》在描绘农村生活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雨声初歇,斑鸠和鸣,是充满生机的动景。初升的红日,怒放的杏花,是静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言之成理亦可。)
(2)两首诗都描绘了农村生活,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欧阳诗主要描写农村风光的优美,表现农民生活的愉悦与满足。范诗主要刻画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
解析:(1)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2)《田家》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第二首则是一首悯农诗,表达了农民辛酸劳苦的同情。
四、阅读题
2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对命运这样说
(一)
你是谁?冥冥时空中,何处是你的家乡?哪里是你的归宿?你知道吗?我叩问过一万次关于你的谜。
你跟人类,跟随着世纪,来也神秘,去也神秘;歌也匆匆,哭也匆匆。我分明感到你就在身边,为什么看不到你的眼睛,见不到你的身影。
你这有声有色的虚无,无影无踪的实有。我看不见你,但我感到你的存在,你的呼唤,你的权威。我曾抚摸过你的残暴,也抚摸过你的温柔;曾抚摸过你的专横,也抚摸过你的仁厚。我知道你游荡在爱与恨之交,生与死之界,但我看不见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模样。
昨夜我在梦里见到你,你仿佛是一个马戏团的戏子,带着小丑的高帽,挥动着枯萎的树枝,戏弄着所有的看客。
古往今来,有人匍匐在你的脚下,有人颤抖在你的面前,或作绝望的抗争,或作希望的祈求,你都无动于衷。你高傲又谦卑,悭吝又豁达。你随时都可以拥抱我,随时都可以抛弃我。今日你赠给人们以鲜花,明日却洒给人们以苦泪。
我和你,总是隔着一层雾。雾中看着你,只有解不开的朦胧,穿不透的模糊,猜不完的玄奥。
(二)
你把贫穷带给善良的茅屋,把皮鞭交给狂妄的庸夫,把花环赠给无聊的骗子,把洪水带给纯朴的村落。
可是,我又听到你的辩护:
我并非魔鬼,我是天使。我有天使的彩翼和彩梦。是我把你带到母亲的怀抱——生命永恒的热土;你一降生就进入温馨的家园,家园里有生命的泉水,洁白的乳汁。因为有这家园,你童年的灵魂,才无须到处漂泊。
我给探求者献以创造的极乐,对颓废者罚以精神的虚空,把怯懦者安顿在阴冷的墙角,为刚强者展示宽广的道路。所有锲而不舍的寻找者,都是我的友人。我给他们艰难险阻,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生命的巨浪;我逼迫他们流下的眼泪,只是为了洗明求索的眼睛。
(三)
她是谁呢?我说不清。她该半是魔鬼,半天是天使;半是狼,半是鸽子;半是我的敌人,半是我的朋友。
给我这么多痛苦,给我这么多折磨,给我这么多虚幻的期待,给我这么多实在的战斗。每天都在奔波,但不知道,奔波是为了战胜她给我的厄运,还是为了去接受她给我的诱惑?生命中那些难忘的欢乐,不知道是她的赠予还是我的汗水的报酬?
让她去吧,我不再思索。让她去吧,我不再困惑。我相信她是强大的,但我也并不软弱。我相信可以成为她的主宰,即使主宰不了,也决不甘心作她的奴仆。我甩开她的阴影,将自己寻找,自己选择,自己造就自己的心灵,自己保卫自己的魂魄。我自己赋予自己以强大的力量,挟着她,让她和我一起追求。即使挟不住她,也不会让她牵着走。让我浩歌而癫狂,我不愿意;让我煮酒而沉沦,我不愿意;让我颂扬命运的铁拳,我不愿意;让我背叛自己的良知,我不愿意;让我停止求索的脚步,我不愿意;让我冻结胸中的火焰,我不愿意;让我谴责辛勤的园丁和他的不成熟的花朵,我不愿意。不管她是魔鬼还是天使,我都不被她征服。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这才是人的生活。
(1)第一部分中“有声有色的虚无,无影无踪的实有”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人们知道命运存在,但又看不见它;人们看不见命运,但能感到命运的存在。(大意相同或用原文作答均可)。
(2)简要分析第三部分中“我相信她是强大的,但我也并不软弱”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既表达了“命运”对人的主宰作用,也表达了自己要和命运抗争与不屈。
(3)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命运”认识的发展过程。
答案:作者对命运的认识,首先是不理解、困惑以及无法把握;随后借命运的“辩护”,从另一个侧面(或积极、正面的角度),对命运进行了新的思考;最后是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或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自己来塑造自己的人生。(能扣住三个阶段的特点作答,大意相同即可)。
(4)作者在文中使用“你”“我”“她”三种人称来指“命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部分使用第二人称“你”,直接地表现了作者对命运的困惑和叩问;第二部分用第一人称“我”,让命运为自己辩护,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深入思考;第三部分用第三人称“她”,更能突出作者审视命运时的冷静和客观。(能就“你”“我”“她”三个人称的任何两个作恰当分析即可) 人称的变化反映了作者与命运之间距离的变化,而距离的变化又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认识的逐渐深入。(只要答到“反映了作者对命运认识的变化”或大意相近即可)。
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解析:(1)原文“我看不见你,但我感到你的存在,你的呼唤,你的权威。我曾抚摸过你的残暴,也抚摸过你的温柔;曾抚摸过你的专横,也抚摸过你的仁厚。我知道你游荡在爱与恨之交,生与死之界,但我看不见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模样。”可总结出答案。(2)原文“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这才是人的生活。”“让她去吧,我不再思索。”“我相信可以成为她的主宰,”等可总结出答案。(3)本文是三个选段,每个选段都是说的一个阶段。即第一小题中三句话。这三句话便是中心句,也说明了文章的线索,作者对命运的认识发展过程。(4)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 / / 。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答案:【示例一】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希望/是高远伟大/还是平凡微小/只要你的希望还在编织着。
【示例二】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画卷/是温暖热烈/还是凄清空潆/只要你的画卷还在展开着。
【示倒三】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河流/是澎湃奔涌/还是无声无息/只要你的河流还在流淌着。
解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在描述对象上,可由“曲调”联想到“故事”“画卷”“河流”等等,在句式上,要采用“无论你的…是…还是…只要你的…”即可。
25.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受“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100字左右)
“零碳馆”利用阳光和导热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利用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保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 “会发光的房子”。
游客在“零碳餐厅”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理而成,使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终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这些创意试图让游客在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渐养成“零碳”的新生活态度。
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属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在”太富翁碳册游戏”中回答50个互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数,使用的燃气种类,每月的水电煤费用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答案:如果你是个“高碳”消费者,那就去世博园参观最酷的“零碳馆”吧。
它没有空调但温度宜人,它不用耗电却熠熠生辉,它用饼干制作餐具,它用游戏输送理念。
想做“低碳”潮人吗?想拥有第二张身份证吗?现在就出发!
解析:首先,要明确海报的形式、特征和作用。其次,海报宣传的主题应该从所给文字材料中筛选概括。材料中四段介绍了四个特征,这必须在概括的基础上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具有鼓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5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