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第1课《老虎》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 B、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C、正禁危坐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 D、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
答案:B
解析:A中应是“粗制滥造”;C中应是“正襟危坐 神秘莫测”;D中应是“麻木不仁”。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pāo) 抑扬顿挫(yì)
B.摹画(mó) 侮辱(wū) 发愣(lèng) 深恶痛疾(wù)
C.禁锢(gù) 犀利(xī) 闪烁(shuò) 广袤无垠(mào)
D.彷徨(páng) 鞭挞(tà) 胆怯(qiè) 长吁短叹(yū)
答案:C
解析:A中应是“解剖(pōu)”;B中应是“侮辱(wǔ)”;D中应是“长吁短叹(xū)”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总书记明确要求省部级干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B.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C.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
D.黄莺儿羞涩地躲在绿柳深处,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花喜鹊高兴地站在高枝上,向人们报告着激动人心的喜讯。
答案:B
解析:B中结尾应是“句号”,这不是疑问句。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
答案:B
解析:B中“天衣无缝”指文章浑然天成,没有补缀的地方。这里不合语境。
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标致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B.匿名 宽恕 翻来覆去 诚慌诚恐
C.器宇 犀利 无可置疑 不可名状 D.迸射 虐待 海誓山盟 盛气凌人
答案:B
解析:B中应是“诚惶诚恐”。
6.下列字词注音不正确的是( )
A.篁(huáng)竹 羌(qiāng)管 袅袅(niǎo ) 连袂(mèi )
B.海 豚(tún) 深 邃(suì) 广厦(shà) 娓娓(w i)
C.汩汩(gǔ ) 差(cī)互 澄丽(dèng) 倩女(qiàn)
D.无羁(jī) 胆怯(qiè ) 怜悯(mǐn ) 俶尔(chù)
答案:C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C项中的“ 澄丽(dèng)”应为“澄丽(chéng )”。
7.下列公共标语,表达不太好的一项是( )
A、(某候车室)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B、(某企业)今天您工作不努力,明天您努力找工作。
C、(某游点)禁止乱写乱画,违者重罚!
D、(某建筑工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答案:C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是公共标语,因此一定注意有人情味,要体现人文关怀,语气要委婉,此题中C项语气太生硬,带有命令语气。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这种文体的特点可用“真、短、快、新”四个字来概括。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柳宗元,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一组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格列佛用类似纪实手法,生动的记述他在大人国、小人国等诸岛的神奇经历,影射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D、《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C项中“英国作家格列佛用类似纪实手法”应改为“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用类似纪实手法”“ 生动的记述他在大人国、小人国等诸岛的神奇经历”应改为“生动的记述格列佛医生在大人国、小人国等诸岛的神奇经历”。
9.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妥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多么俗不可耐的话题。
B、他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自以为是。
C、他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
D、黄果树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
答案:B
解析: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自以为是:指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通常为贬义。这个句子前面的内容是褒义,因此这个词用在句中语体色彩不合。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C.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D
解析: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 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 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B项搭配不当,去掉“和方法”;C项语序不当,"解决"和"发现"不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应调换。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不仁;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不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知
解析:本句要注意“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答案:携来百侣曾游
解析:本句要注意“携”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答案:到了颓圮的篱墙
解析:本句要注意“颓圮”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本句要注意“斑斓”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阙秦以利晋
解析:本句要注意“阙”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答案:大礼不辞小让
解析:本句要注意“辞”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
答案: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本句要注意“犹”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 ,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答案:惊风乱飐芙蓉水
解析:本句要注意“飐”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凭箜篌引》)
答案:芙蓉泣露香兰笑
解析:本句要注意“芙蓉”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厌。特殊句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案: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关键词:阙、焉、图。
2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答案: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关键词:敝、与、其。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早秋
赵 嘏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注】此诗作于赴长安科考过齐安时,作者早年曾数去塞北。
(1)诗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早秋的特点
答案:秋风乍起,候鸟高飞。
(2)前人认为“流年堪惜又堪惊”一句“发语挺拔,力振全篇”,请简要分析。
答案:“堪惜”“堪惊”:直抒胸臆,凸现主观感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3)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对时光流逝的哀伤痛惜,对家乡的思念,对塞北行迹的追怀感慨,对前程的迷惘。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景物描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描写早秋的景物的词语,然后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砧杵风来”“高鸟过”这些词语表现出了秋风乍起,候鸟高飞的早秋特点。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可抓住“流年堪惜又堪惊”一句中“堪惜”“堪惊”,从情感抒发方式和在诗歌中的作用等角度赏析作答。在表现手法上,直抒胸臆,将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在情感内容及结构上,“堪惜”“堪惊”起着诗歌情感基调的奠定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写作背景及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流年堪惜又堪惊”可从对时光流逝的哀伤痛惜角度概括;“思家”可从思念家乡的角度概括;“听角仍含塞北情”可从对塞北行迹的追怀感慨角度概括;“不知何处是前程”可从对前程的迷惘角度概括作答。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写“夜闻杜鹃”及所感,分析开篇“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作用。
答案:描写客居环境的萧条(荒寂、清冷亦可),渲染出一种荒寂、冷清、愁苦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为后面写“啼杜宇”作铺垫。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反衬。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在月夜的悲啼,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为下片抒情作铺垫。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这是一首“借物寓言”的佳作。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答案:这首诗由夜闻杜鹃的啼鸣起兴,引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中某一句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句子的意思,在分析作用。“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何况是此时此境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