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2课《秋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2课《秋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9 17: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第2课《秋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玲珑秀丽 青葱可爱 柳暗花明 茫茫苍苍
B、重峦叠嶂 横空出世 朦胧眩目 不可阻挡
C、山重水复 虚无缥缈 白雪皑皑 世外桃园
D、争先恐后 张灯结彩 摇曳生辉 容光焕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识记与正确书写的。A项中“茫茫苍苍”应为“莽莽苍苍”;B项中“朦胧眩目”应为“朦胧炫目”;C“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pǒu) 相形见绌(chù)
B.描摹(mó) 侮辱(wū) 发愣(lèng) 深恶痛疾(è)
C.彷徨(páng) 鞭挞(tà) 胆怯(què) 长吁短叹(xū)
D.禁锢(gù) 犀利(xī) 媲美 ( pì) 广袤无垠(mào)
答案:D
解析:A中应是“解剖(pōu)”;B中应是“深恶痛疾(wù)”;C中应是“ 胆怯(qiè)”
3.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恭 谦让 谦和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答案:C
解析: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C。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雾蔼 招徕 合辙押韵 萧然起敬
B. 苍茫 蜿蜒 莫衷一是 沧海桑田
C. 藉贯 营造 不容质疑 一视同仁
D. 凛洌 城皇庙 郁郁寡欢 深恶痛疾
答案:B
解析:A中应是“暮霭、肃然起敬”;C中应是“籍贯、不容置疑”;D中应是“凛冽、城隍庙”。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对弈(yì) 鲲鹏(kūn) 缄默(jiǎn) 即物起兴(xīng)
B. 酬和(hè) 家醅(péi) 挑衅(xìng) 众目睽睽(kuí)
C. 狩猎(shòu) 罗布泊(bó) 咫尺(chǐ) 山肴野蔌(sù)
D. 晦明(huì) 啮齿(niè) 媲美(pì) 相形见绌(chù)
答案:D
解析:A中应是“缄默(jiān)、即物起兴(xìng)”B中应是“家醅(pēi)、挑衅(xìng)”C中应是“ 罗布泊(pō)、咫尺(zhǐ)”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这里③为话题,②为结句。
7.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正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形成共识。这样的价值观,清晰 出文明社会的美好蓝图,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_______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
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A、建设 描绘 发扬 借鉴
B、共塑 勾勒 继承 吸收
C、建设 描绘 继承 借鉴
D、共塑 勾勒 发扬 吸收
答案:C
解析: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C。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路上有行动不便的人需要帮忙时,请伸手相助,千万不要只是袖手旁观。
B.地震突然袭来,慌乱中的人们不知所措,乱作了一团。
C.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D.听到这个坏消息,全班同学都呆若木鸡,心里暗暗为灾民们祈福。
答案:C
解析:C中“防患未然”指灾难没有发生之前,这里语义矛盾。
9.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惨绝人寰 岿然不动 洪篇巨制 幸灾乐祸
B.疲惫不堪 优柔寡断 义愤填膺 袖手旁观
C.孤注一掷 截然不同 骇人听闻 造谣声事
D.鸦鹊无声 令人发指 心急如焚 肆无忌惮
答案:B
解析:A中应是“鸿篇巨制”;C中应是“造谣生事”;D中应是“鸦雀无声”。
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jí ) 讪笑(shàn) 陨落(yǔn) 唾手可得(chuí)
B.轻蔑(niè) 鄙视(bǐ) 蛊惑(gǔ) 喋喋不休(dié)
C.窸索(xī) 叱骂(chì) 隘口(ài) 毛骨悚然(sǒng)
D.厮守(sī) 嗫嚅(rú) 褴褛(lǔ) 呱呱坠地(gū)
答案:C
解析:A中应是“唾手可得(tuò)”;B中应是“轻蔑(miè)”;D中应是“褴褛(lǚ)”。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本句要注意“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 (《苏武传》)
答案:节旄尽落
解析:本句要注意“旄”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我戍未定, 。 (《采薇》)
答案:靡使归聘
解析:本句要注意“靡”“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携来百侣曾游 , 。
答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本句要注意“峥嵘”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
解析:本句要注意“萧萧”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但我不能放歌, 。
答案: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解析:本句要注意“笙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答案:因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本句要注意“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答案: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析:本句要注意“竞”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答案:挥斥方遒
解析:本句要注意“遒”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答案: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本句要注意“斑斓”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翻译题
2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答案: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悬赏他的头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购。特殊句式:“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
2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答案: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穷苦、归、长者。
23.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把、揕。特殊句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古诗文阅读
2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愁闷、豁朗、惆怅的变化。先是写自己长期羁绊在外,倦于漂泊,归路漫漫,愁绪满怀;但当诗人登上通潮阁,俯视长桥,远眺白鹭,眼前一亮,情感由低抑转为豁朗;而在不知不觉间,时光流逝,天色转暗,作者又回入到寂寞和惆怅中。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动中显静。在这宁静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该句景中寓情,表现出诗人身在异乡的落寞惆怅。第二首诗的结句,用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新鲜别致。雄伟壮观的青山在地平线上仅露出如一丝纤发般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中原之远。诗人借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解析:(1)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倦”字令人想见诗人旅途颠沛、神情困顿之态;而“归路”之“遥”,则暗示出漂泊之远,一怀愁绪由此而起。“ 诗人怀着思乡的愁闷心情独自行走,突然眼前一亮:前面有一座飞檐四张的高阁,凌空而起,俯视着跨水长桥。“眼明飞阁俯长桥”点出“通潮阁”之题。“眼明”二字极其准确地写出诗人对突兀而起的通潮阁的主观感受。诗歌很自然地由抒情转到写景:“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正因为“贪看”,全副身心被自然景色所吸引,故而不觉时光流逝。写得意气悠然闲适,大有与物同化之趣。最后一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虽然是动态,却也是无声无息,令人不觉其“动”。正是在这至宁至静的境界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而从诗人倚轩凝然不动的身影中,表现出深切的寂寞和一丝莫明的惆怅。
(2)第一首诗最后一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虽然是动态,却也是无声无息,令人不觉其“动”。正是在这至宁至静的境界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而从诗人倚轩凝然不动的身影中,表现出深切的寂寞和一丝莫明的惆怅。第二首诗后两句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天低鹘没”,笔触洗炼,气韵清朗,极具情致。而“青山一发”,用头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更是新鲜别致。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案: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解析:(1)开头一句表明自己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所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之意。何以如此,词人未点破,紧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与官场格格不入。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才能“醒醉更无时节”。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可据此概括作答。
(2)后片切然个断面,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置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第一首词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勒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