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08: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习题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pǔ) 澎湃(pài) 气魄(pò)
B.山巅(diān) 狂澜(l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浊流(zhuó) 滋长(zì)
D.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瑶山 苛(kē)捐 杂税 惊惶 悬涯峭(qiào)壁
B.奔弛 欺侮(wǔ) 百姓 缀着 咀嚼(jiáo) 桑叶
C.督促 山泉 呜咽(yè)澎湃 山峰 矗(chù)立
D.军阀 酣(hān)然入梦 攀谈 山路 顷(qīng)斜
3.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小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juǎn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______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______,像山泉在______,像波涛在______。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卷蜷zhuì chù B.蜷卷chuò chù
C.卷蜷chuò zhù D.蜷卷zhuì zhù
(2)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A.咀嚼 奔波 澎湃 呜咽 B.品味 奔驰 澎湃 呜咽
C.咀嚼 奔驰 呜咽 澎湃 D.品味 奔波 呜咽 澎湃
(3)选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闪烁星星B.星星好像宝石C.天上缀着宝石D.星星缀着宝石
(4)对上述文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忽然”“一口”“洪大”“春蚕”的词性分别是副词、数量词、动词、名词。
B.“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一句的主语是“同志们”。
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这个句子的标点是正确的。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峭璧 恰巧 缴租 苛捐 杂税 B.篱笆 大概 欺侮 憨然入梦
C.毯子 缀着 冻醒 不可捉摸 D.香甜 奇观 骨禄 寒气逼人
5.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势 哽住 温和 严肃 B.奥悔 旷课 忠诚 糊涂
C.责备 干脆 激动 古怪 D.惨白 墙壁 气氛 视察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挚痛(zhì)嗥鸣(háo)斑斓(lán) B.谰语(lán)怪诞(dàn)亘古(gèng)
C.田垄(lěng)污秽(huì)镐头(gǎo)D.默契(qiè)泛滥(làn)蚱蜢(zhà)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可汗(kè hán)辔头(pèi)鞍鞯(jiān)B.啾啾(jiū)朔气(suò)燕山(yān)
C.云鬓(bìn)金柝(tuò)铠甲(kǎi)D.红妆(zhuāng)机杼(zhù)傍地(bàng)
8.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帝登基后,免赋三年,百姓只需要缴纳苛捐杂税,日子越过越好了。
B.战士们在抗洪前线奋战了一天一夜,已经很疲累了,仅是靠着树干就能酣然入梦。
C.这个人的性格乖戾,脾气不可捉摸。
D.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一泻万丈,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各项精准扶贫的措施,让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B.今天的作业是我沥尽心血完成的,请你一定要交给老师。
C.他在这场辩论赛上锋芒毕露,最终带领队伍赢得了冠军。
D.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我们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登上理想之巅。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D.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1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C.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D.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B.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C.他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D.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使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网络购物等“宅经济”迎来春天。
B.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启动后,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报名者大多是以青年人为主。
C.遵义市与成渝经济圈山水相连,文化相融,是贵州北进重庆、西入四川的重要门户。
D.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个问题是我们一直以来需要解决和探索的课题。
14.下列对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夸张)
B.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拟人、设问)
C.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对比)
D.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排比、比喻)
15.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6.下列关于《土地的誓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作者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是有些空泛。
C.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D.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收复故乡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17.下列对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如开头三段主要运用抒情、记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B.文章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描绘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形象。
C.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作者在叙写这场战斗时塑造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描写。
D.文章结尾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的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18.下列对《黄河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歌词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景色,后一部分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感情。
19.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
(2)“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3)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4)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
20.《黄河颂》的押韵富有特色,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下面这段文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字),押的韵是________(拼音字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1.修改下面的病句。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①上面的路即使还是陡,也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②让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1)第①句关联词使用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以“我与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判断下列表述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2)“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3)《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25.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双兔傍地走 B.策勋十二转 C.对镜帖花黄 D.阿爷无大儿
2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7.下面对《木兰诗》的诗句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情况。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主要表现了木兰决心到战场勇敢杀敌的决心。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述了征途遥远,表现了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写出了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来见伙伴的喜剧性场面。
28.选出对《木兰诗》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态,与她在战场上的英姿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木兰对生活的热爱。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明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突出了木兰的功劳之大。
29.选出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就其表达方式看,是叙事诗。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诗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手法,从正面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惨烈。
D.“爷娘”“阿姊”“小弟”三句细致刻画了家人听闻木兰“辞官还乡”之事后的欣喜举动,铺陈排比的形式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也蕴含着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3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
B.“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意思是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C.“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是因为木兰明白自己是女儿身。
D.诗歌中的数字常常是虚指,例如“策勋十二转”中的“十二”就是指“很多”的意思。
【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哺”应读“bǔ”;C项,“荡”应读“dàng”,“滋”应读“zī”;D项,“宛”应读“wǎn”。
2.C【解析】A项,“涯”应为“崖”;B项,“弛”应为“驰”,“嚼”应读jué;D项,“顷”应为“倾”。
3.(1)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蜷”意思是身子卷缩,用在第二个空比较贴切,排除BD两项;“缀”是缝、补缀的意思,应该读zhuì;“矗立”意思是高耸直立,“矗”应该读chù;故选A。
(2)C【解析】此题考查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咀嚼”将食物放在嘴里慢慢地嚼,“品味”意思是尝试滋味,此处应该用“咀嚼”;“奔波”意思是忙忙碌碌地往来奔走,“奔驰”意思是(车、马等)很快地跑,“奔驰”符合此处语境;“呜咽”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澎湃”形容波浪猛烈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形容山泉声用“呜咽”呜咽,形容波涛声用“澎湃”;故选C。
(3)B【解析】此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这个句子中“天上闪烁的星星”是主语,“天上闪烁的”是定语,“星星”是主语中心语;“好像”是谓语;“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是宾语,“黑色幕上缀着的”是定语,“宝石”是宾语中心语。句子的主干为“星星好像宝石”,故选B。
(4)B【解析】A.“洪大”是形容词;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D.分号应改为逗号。
4.C【解析】A.璧→壁。B.憨→酣。D.禄→碌。
5.B【解答】ACD.正确。B.有误,“奥悔”的“奥”应为“懊”。
6.A【解析】B项,“亘”应读“gèn”;C项,“垄”应读“lǒng”;D项,“契”应读“qì”。
7.B【解析】B项,“朔”应读“shuò”。
8.A【解析】A.苛捐杂税:苛:苛细、繁重;杂:多种多样的。指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而强行征收的苛细繁重的捐税。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B.酣然入梦:很舒适地进入梦乡。酣然:畅快的样子;引申为舒适。C.不可捉摸: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D.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9.B【解析】B项,“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结合语境可知此处使用不当。A.真真切切:指真确切实,明白清楚。也可指真诚恳切。C.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D.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0.C【解析】A项,引号中的最后一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B项,第三个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应把第二个冒号去掉。
11.B【解析】B.“爸爸继续说:”中的冒号使用错误。说话人在引语中间,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不能用冒号。故选B。
12.C【解答】ABD.正确。C.有误,“朝鲜解放纪念章”是一种特定事物,不是报刊文章,所以句中的书名号应为引号,且为单引号。故选:C。
13.C【解析】A项,介宾短语“……以来”和介词“使”连用,造成句子缺主语,可将“使”删去;B项,“大多是……”和“以……为主”连用导致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可改为“报名者大多是青年人”或“报名者以青年人为主”;D项,逻辑先后顺序不当,“解决”和“探索”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一般先“探索”再“解决”,应将“解决”和“探索”调换位置。故选C项。
14.B【解析】没有设问。
15.D【解析】题干中的句子把“树林”当作人来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A.比喻。B.比喻。C.比喻、排比。D.拟人。故选D。
16.B【解析】作者这种情感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人仿佛聆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
17.A【解答】A.有误,这篇文章开头三段主要运用了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的中心。
18.B【解析】B项,“望”字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19.(1)心理描写(2)语言描写(3)景物描写(4)动作描写
20.巅、南、澜、转、环、边、面an
21.(1)将“即使……也”改为“虽然……但”(2)删去“让”
【解析】(1)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即使……也”是表假设的让步的关联词语,应用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
(2)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让”。
22.①把“通过”或“使”删去。②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互换位置。
23.(1)√(2)√(3) 【解析】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主要表现了红军是一支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军队,所以不可省略。
24.D【解析】“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25.C【解析】“帖”同“贴”,是通假字。
26.D【解析】A项,应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B项,应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C项,应为“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7.B【解析】B.“表现了木兰决心到战场勇敢杀敌的决心”表述不完整,根据“不闻爷娘唤女声”可知这一句主要表现的是木兰离家奔赴战场,在征途当中产生的思乡思亲之情。
28.C【解析】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突出北方天气的严寒,衬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选项“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的表述不正确。
29.C【解析】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多年以后得胜而归”。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惨烈。本项中“正面描写”错误。
30.B【解析】B.“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这里理解为“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