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08: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和 句 式 。
2.品读课文,把握鲲鹏的形象。
(重点)
3.欣赏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 漫想象。 (难点)
儒家:孔丘、孟轲、荀况
墨家:墨翟
法家:韩非、商鞅
兵家:孙武、孙膑
名家:惠施
纵横家:苏秦、张仪、公孙衍
杂家:吕不韦
道 家 : 老聃 、庄周、列御寇
作者简介
诸子 百家
(1)庄子做过漆园吏。
(2)庄子的主要观点有二:逍遥、齐物。
→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一(唐)温庭筠
(3)南华,即《南华经》,也就是《庄子》。
(4)《庄子》第一篇《逍遥游》 一 “无待”才能真逍遥。 →忘情岂我辈,分已愧庄周。——(明) 王世 贞
(5)《庄子》第二篇《齐物论》
(平齐万物的观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三句话教你读懂庄子
→十分漆园学得五,逍遥犹可物难齐。一(明)袁宏道
因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
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 缚地、无所依赖、自由自在地活动,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
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 争也空前残酷。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 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因此他写出了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三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 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āi 也,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疏通文意
“冥”同“溟”,海。 大鱼名。 表顺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 名
振奋,这里指
传说中的大鸟名。 用力鼓动翅膀。 悬 挂 。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表修饰。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 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 长到几千里;当它振翅奋飞时,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 的 云 。
译文: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飞往南海。南海 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 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是鸟也,海运则将
这 。 记载怪异的事 物。志,记载。
志怪者也。
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
迁 移 。
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 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天然形成 的 水 池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旋风
《谐》之 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
凭 借 。 飞翔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表修饰 。 气息 , 这里指风 。
离开 。
译文: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 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 的大风。”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 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 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 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
尽头 这样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疏通文意 真正的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用 湛蓝 颜 色 。

同“耶”,
疑问语气
词 。
代指大鹏 罢了
表选择
古今异义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通假字
北冥有鱼 ( 同“溟”,海) 其正色邪 ( 通“耶”语气词)
海运
野马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它)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一 词多义
(叫作)
(成为)
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

《谐》之言曰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生 物之 以息相吹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天之 苍 苍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一词多义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的)
(的)
知识清单
鲲之大
鹏之背
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
《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水击三千里 (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词类活用
怒而飞 (形容词用作动词,振奋,这里指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者, ……也”表判断)
《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 ……者也”表判断)
文言句式
知识清单
倒装句:
1.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
(开头——其翼若垂天之云)
2.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是鸟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作者仰望苍天, 拟想大鹏俯瞰大地
(天之苍苍——结尾)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简单概括层意。
《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
兼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探究鲲鹏形象
体形大
“海运”之水,
是六月旋风刮起时的海运之水。
“若垂天之云”的翅膀在击打水面。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画面:雄浑、壮阔、磅礴、豪迈
力大
无穷
力气大
气势大
探究鲲鹏形象
水 击
远离日月的极寒混沌之地。
古人意识中是北方最远的大海
是天然的大水池,是理想的 居住之所。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鹏之徙于南冥也。
探究鲲鹏形象
范围之大
海 冥
北 南
精读细研 探究鲲鹏形象
去以六月息者也。
智谋之大
精读细研 鲲鹏形象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时气势壮美
> 鲲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水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
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辨析鲲鹏之自由
> 鲲鹏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借助海水运动和长风
辨析鲲鹏之自由
①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以它们都需要气息吹动,来解释体积 庞大的大鹏飞往南海需乘风而上的原因。
②与大鹏相照应,共同揭示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 有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有所依靠。
③由大及小,说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辨析鲲鹏之自由
依靠气息。
作 用 :
辨析鲲鹏之自由
>文中为什么写了大鹏后,又要写尘埃和雾气呢 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
> 相同之处:大鹏与雾气、尘埃都是有所凭借的。
> 不同之处:大鹏不仅自己主动发很大的力,而且还借助外
力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雾气、尘埃是被动地凭借外力才漂 浮起来。
> 依存关系:虽然大鹏硕大无比、势冲云霄,但它鼓风起飞
时,尘埃和雾气有时候也是它凭借的条件,它们之间是相 互依存的。
辨析鲲鹏之自由 >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
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北冥有鱼》通过借鲲的变化,鹏的飞升,描述大鹏在一个
广大的世界中飞翔的离奇故事, 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同时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 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
感悟鲲鹏之哲思
鲲:鱼子——《尔雅》
“鲲本小鱼之名,庄用大鱼之名。”——(明)方以智
小 想象、夸张 大
为什么
受限
自 由
受限
自由
精读细研 追求绝对精神自由
精读细研
因为够大,才有更多的自由。那么鲲变为足够大的鹏之后,
就可以无所限制,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吗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受限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借大鹏的形象阐释哲理
——万物皆有所待(依凭)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
待”(待,依靠),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都 是没有绝对自由。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
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 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 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 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
感悟鲲鹏之哲思
"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人视苍穹"如同 "大鹏视下")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
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受到距 离的限制,说明人与大鹏的视力都有限。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感悟鲲鹏之哲思
①鲲鹏入深海,翔九天, 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 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孙中山等 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 展。
②任何事物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我敬佩鲲鹏善于借 助“六月息”扶摇直上的智慧。时代给我们的发展提 供了很多的机遇,我们也要好好凭借我们的“长风” 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 从鲲鹏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1.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前三句
话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音律流畅;“不 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仅仅“鹏之背”就“不 知其几千里也”,当它展开翅膀,那翅膀就像是“垂天之云”。其后又引用
《齐谐》中的话,使用了两个极度夸大的数字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最后又以人之视天来想 象鹏之视下,意境开阔、邈远。
2.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作者在描写鲲鹏之奇特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夸张如以
“不知其几千里也”写鲲之大、鹏背之大;比喻如“其翼若垂天之云”, 将大
鹏的翅膀比作悬挂在天空的云,突出表现了大鹏翅膀之大。
作者借大鹏博大、高远、
无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 一 鸣惊人的雄心壮志,或 是传 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对 自 由潇洒境界的向往。 随着时代 的迁移,鹏的象征义日趋崇高 和完美,成为我们民族精神、
品格的象征。
水击三千里
《齐谐》言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大鹏南徙 去以六月息
野马、尘埃——生物之以息相吹
大鹏下视——人之上视——天地浑茫
气势磅礴,
力大无穷志
向远大,心 向远方善假 长风,借力 高飞
鲲 → 鹏
背:几千里
翼:若垂天之云
遮天蔽日,
硕大无比
想象雄奇
北冥有鱼
大鹏形象
拓展延伸 有关大鹏的古诗词名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
间城郭。
——毛泽东《念奴娇 · 鸟儿问答》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泊于岳阳城下》
在我们的名字中:岳飞,字鹏举,李鹏,张鹏飞等。
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形容人志向远大。
指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 途得意。
鲲鹏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鹏程万里:
鲲鹏之志:
鲲鹏展翅:
扶摇直上:
随堂检测
1.文中写鲲体积之大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写鹏鸟脊背巨大的句子是: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文中运用比喻和夸张 的修辞极力渲染鹏鸟振翅高飞时翅膀巨大
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 文中引 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
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大鹏与”微 的生物对比,借以说明任何 事物都要凭借外力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99
A.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的形象。
B. 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词句就是对文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的化用。
C.先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再写鲲到鹏的变化,最后写作者仰观苍 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
D.寓言中,庄子的想象雄奇,“不知其几千里也”反复出现,极尽想 象,突出鲲鹏之大。
【解析】先写鲲到鹏的变化,再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最后写作者仰观
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
随堂检测
2.下列对《北冥有鱼》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